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

试论子君与涓生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鲁迅《伤逝》之我见

姓名:关新卫

专业:中文

内容提要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西方进步的思想和文化输入我国,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广大知识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个性解放,向封建礼教展开了猛烈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鲁迅于一九二五年创作了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伤逝》。

《伤逝》这部小说,通过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有力的批判了走“个性解放”的道路。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只是在“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许多知识青年爱情悲剧中的一个典型。由于他们思想认识的局限,酿成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

他们当初“勇敢”的追求,就已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他们同居后庸俗的生活,产生了悲剧滋生的萌芽。

他们对生活朦胧的意识,浇灌了悲剧的生长。

他们最终惨痛的结局,昭示了悲剧的根源。

鲁迅的《伤逝》不仅仅是哀悼子君、涓生爱情的毁灭,更重要的是批判了在旧的社会制度下,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

子君涓生爱情悲剧必然性

试论子君与涓生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鲁迅《伤逝》之我见

关新卫鲁迅的《伤逝》写成于一九二五年十月,后来收在鲁迅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间的小说合集《彷徨》中。小说描写了“五四”时期一对知识分子的爱情。我们知道,“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马列主义思想传入了我国,人们已经开始觉醒,各种进步思想汇集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向束缚、统治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展开了猛烈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西方的进步思想和文化一旦输入我国,立即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雪菜、拜伦的诗歌,易卜生的歌剧,更是在知识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演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知识分子中围绕“娜拉走后怎样”这一论题展开了热烈的争鸣。随之,争取“婚姻自由”和“妇女解放”,自然就成为当时广大知识青年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也成为当时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时期的小说的创作,多以描写男女爱情题材为主。而在鲁迅的创作中,以这一题材所做的小说,却仅此一篇。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分析,就会发现《伤逝》又与当时许多描写爱情的作品不同,与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相比,《伤逝》有着非凡的思想深度。即使把这篇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和鲁迅前期的思想做一比较也不难发现,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演变。

在前期,他认为,要改个社会,首先是“个性解放”,唤起人民

的觉醒。而这个时期的鲁迅,他却把改革社会作为个性解放的前提。他认为,社会不改革,恶现象很多,即使解放了的个性,在“漆黑的大染缸里,也会污染了”,“所以根本方法,只有改良社会”(《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特别要指出的是,作为追求进步思想的鲁迅,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向科学发展着,“个性解放”观点也不断为他所批判、所扬弃。在《伤逝》里,鲁迅通过子君这个形象有力的批判了“个性解放”的道路。而究竟通过任何方式来改良社会,真正达到“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由于历史的局限,恐怕连这个时期的鲁迅也说不清楚。不过,鲁迅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往往要深刻得多,他看问题的总的原则是正确无疑的。这正是他的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他伟大之处。

沿着作者的思路对《伤逝》作一浅析,我以为,子君的爱情悲剧只是在“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许许多多知识青年爱情悲剧中的一个典型,他们亲自制造了这一悲剧,这是由他们的思想认识造成的,酿成悲剧是必不可免的、必然的。下面分五个方面来论述:

<一>“勇敢”的追求,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一位受到“五四”风暴洗礼的新女性,也是一位勇敢的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她要求恋爱自由,要求婚姻自主。为追求爱情,她不顾家庭和亲友的干涉,勇敢的爱上了涓生。你看,他们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融洽,听涓生“谈家庭专职,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菜……”“她总是微笑着点头,,两眼弥漫这稚气和好奇的光泽”⑴。

他们热烈的相爱着。仿佛未来在向他们招手,似乎生活的道路上铺满着鲜花,鼓荡着春风,好像前途是那么广阔。

是的,子君是无畏的。她对封建家长的权威置之度外,她曾经发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⑵的誓言。而涓生,也将自己的真诚的爱“表示给了她”⑶。夜阑人静一对情人灯下相对而坐,温习着那如梦一样的情境,忆取那往日的温馨,爱之花环辐射出绚烂的彩虹。子君爱涓生,而且是“这样的热烈,这样的纯真”⑷。

子君的行动,也在证实着她的那句誓言。事实确属如此,她是她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的权利!众所周知,其时的中国社会,罪恶的封建礼教的外衣还没有脱尽,而且在笼罩着中国的一切。而要冲破一个因循守旧的家庭,尤其对一个柔弱的女子,这要经受多么严峻的考验。

子君是无畏的。她不但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而且对社会舆论和因裘势力,她也毫不介怀。无论是会馆那“雪花膏”和老东西紧盯着的视线,还是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她都无所畏惧,“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定的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⑸。以至于使涓生看来,仿佛“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光的”⑹。

如果说子君做出了勇敢的牺牲的话,涓生呢?他不是也因追求美好自由的爱情而疏远了世交,拒绝了朋友吗?然而,他们在吉兆胡同创立的那家庭只能是“满怀希望”的,只能是仅供留恋、怀念的。她们以为自己生活在一块坚实的土地上,却不知道这块土地已被污水浊

气蚀空,正在渐渐塌陷。

<二>庸俗的生活,导致了悲剧的萌芽

天,是黑沉沉的天,地,是黑沉沉的地。到处弥漫着黑暗势力!

子君和涓生这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她们勇敢的结合在一起了,这两颗炽热的心在黑夜中相撞,尽管迸射出一点闪亮的火花,然而却是一闪即逝。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这一点力量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

虽然她们对未来的爱情,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幻想与渴望,但理想并不等于现实。生活并不是总向她们微笑,向她招手,最终还是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她们认为,只要两人真诚的相爱,勇敢的结合,便获得了自己的“个性”!乃至整个人生!岂知,婚后的生活远不如想像那么简单,梦,毕竟是要醒的,而且,毕竟是“一枕黄粱”“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⑺。于是,那夜阑人静的相对的温习“渐渐疏远起来”,为租一个栖身之所,竟然用了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子和耳环,为给那花白的叭儿狗起一个名字,也会引起不必要的分歧!再也不象在会馆里那样,“谈雪莱、谈拜伦、谈易卜生……”,而是陷入了繁琐庸俗的家务中,他“每星期中的六天,是由家到局,又由局到家。在局里是钞……钞……钞”⑻,在家里则是帮她生炉子,煮饭,蒸馒头……,她,为做菜倾注了全力,……终日汗流满面,短发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是这样的粗糙,要么便饲油鸡,饲阿随……⑼。他们,其实并没有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