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11期总第293期
[财务与审计]
通讯作者。
为配合公立医院改革,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相继颁布,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为科学和规范的要求。如何按照新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者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1.制度层面问题探析
(1会计制度不完善。医院会计制度是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规范。
1998年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已执行十多年,在核算内容、方法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发展需要。随着2012年全面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将更为准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口径将更趋于一致。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备。医院的发展具有行政调控和市场运作双重特点,在具体运作中产生的种种矛盾与医院是否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有着联系。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备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只能局限在医院可控区域进行,而来自行政管
理的强势行为则限制和削弱了医院财务管理的权限和能力。卫生部门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改造,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受限;物价部门负责定价,医院收入自主权受限;社保部门负责医保基金支付,医院获得合理补偿的能力受限;主管部门负责人员调配和职称晋升,导致医院人员晋升机制模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使医院成本控制能力削弱,等等。
2.实际运作层面问题探析(1资金明显不足。第一,财政对医院的投入,相对于医院发展需求而言,严重不足。第二,医疗服务收入补偿不合理,医疗服务收费一直实行计划管理,政府部门统一定价,使医疗服务收费低于实际成本。第三,利用贷款筹资
风险增加。近年来,卫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大部分投资由医疗机构自筹。在政策鼓励和自身需要的双重刺激下,公立医院普遍采用了负债融资经营的筹资策略,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长期偿债能力减弱,贷款筹资风险加大。
(2收入含金量不高。第一,药品收入所占比例过高
业务收支结余不多。第二,应收账款隐患较多,极易产生坏账,导致真实收入减少。医院收入中包含着相当一部分医疗保险超支费用,主要是由于用药范围超标、用药种类与入院病种不尽吻合、住院时间过长、用药费用超标等原因造成。从收入费用的角度,这些超支费用确实成为医院收入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收入被医保扣款后成了一种虚假的收入沉淀,加上医保基金实行后付制,医保应付款无法及时成为当期的现金流。
(3成本核算不全面。目前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仅仅是对科室收入、费用简单的事后数据归集,不能把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核算重点放在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和科室核算上,甚至停留在摸家底、算奖金水平上,不利于医院进行成本控制和定价测算。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成本核算的项目范围和口径不一致。目前,各医院的成本核算范围不尽相同,设置的成本项目内容也不一致。有的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核算的范围包括临床、医技及医辅科室的直接成本耗费和行政后勤科室的间接成本费用;有的医院则实行不完全成本核算;也有的医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成本核算范围。第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对数据要求不一样,会计核算按会计科目要求归集各类支出,而成本核算按科室和项目归集支出,两个核算系统难以统一。第三,缺少科学的管理费用分摊办法。医院的管理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医院会计制度要求采用人员比例法,按医疗人员人数和药房、药库人员人数占两者总人数的比例,于每月末分摊管理费用,显然,这样分摊并不科学。
(4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集中表现为重复引进大型设备,设备购置与应用开
发、效益评估相脱节,导致设备闲置。此外,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科目设置不甚合理,缺少折旧计提科目,并且随着固定资产购入方式的日益灵活,现有科目设置无法满足
像融资租赁、非货币交换取得固定资产、购入二手固定资产等业务管理的需要。
(5预算控制不到位。目前,医院预算管理主要存在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熊珂,唐晓东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中图分类号197. 32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7778(2011 11-0047-03
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11期总第293期
以下问题:预算意识不强,预算制度执行不力,大多数流于形式,预算执行随意性大,资金运行效率较低;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行为,没有上升为医院的管理行为;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不规范、不科学,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缺乏相应的监督、考核。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和更高要求,有利于医院预算管理的发展。
(6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运用不灵活。目前,国内医院绩效评价的主要方式是
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指标权重,对参与绩效评价的样本量进行排序或打分。目前,在我国医院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绩效评价的整体性不强。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更多的反映了科室或个人的目标取向,如综合目标责任制和年终考核等,缺少全面反映医院组织目标的考核方法。各医院主要是通过建立测评体系来进行奖金分配、科室和人员考核,绩效评价的主要控制手段是调节科室奖金份额或年终奖额度,没有对医院、科室整体运行
水平作出应有的评价。尽管目前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比以前更科学,但着力点往
往过分突出绩效考核,偏离了绩效管理的真正含义。全面的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改进、绩效考核(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所组成,形成一个高效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循环。只有这四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实施和运行,形成持续、整体的工作链,才能真正体现绩效管理的作用。
第二,指标权重确定存在主观性。目前医院确定绩效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是主观赋权法,很少考虑客观赋权法(如因子评价法和相关系数法等。尤其是当主观赋权法流于形式,机械地套用绩效评价时,评价过程只是填表游戏,不能真正激励医院工作人员积极性。
第三,绩效反馈机制欠缺,缺少有效的沟通和辅导。按绩效考核的流程,评议小组得出考核结果后,应将考核结果向个人反馈;但实际上,这个阶段往往被忽视甚至被省略,使员工难以正确认识考核的意义,甚至认为是走形式,削弱了员工对考核办法的认可度,也加大了考核执行的难度。
(7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不健全。第一,内部控制不健全。按传统观念,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事情,不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并且内部控制的工作程序比较繁琐,因而医院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热情不高,造成医院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把内部控制看作一堆手册、文件和制度,出了问题往往互相推诿、指责,最终不了了之;二是运行成本增加,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发展。第二,外部监督不完备。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审计、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的监管。我国医院的上级监督部门是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其对医院的监督多侧重于医疗质量;另外,大部分公立医院也没有第三方监督机构参与对其账目进行审核,没有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把脉。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公立医院每年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这是对外部监督措施的完善。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1.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保证资金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