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进展(综述)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13311bec77da26925c5b0f3.png)
persistent
asthma.Respir
Med,2007,101
l
1088’
1096.
Crompton G.A
brief history of inhaled
Care Respir Y,et
asthma
therapy
over
the last fifty years.Prim
J,2006,15:326—331. a1.Effects of early
in inter—
Yoshihara S,Kanno N,Yamada
vention
示,对于严重气道阻塞者患者,氦氧治疗可能有益,但还需 要进一步的大规模I临床实验研究。 奥马佐单抗(omalizumab)是目前已研制成功的供人体 使用的重组抗人免疫球蛋白E(IgE)单克隆抗体,它能够 与肥大细胞和EoS表面受体结合,预防炎性介质前体的释 放,减少过敏反应,治疗轻、中,重度哮喘,可明显减少ICS 用量,改善哮喘状况,适用于有基线IgE水平升高的哮喘患 者。该药的不良事件少见,最常见的为轻、中度药物皮疹、 腹泻、恶心、呕吐、月经过多等[1“。但因该药临床使用时间 尚短,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此外,其他一些免疫治疗,包括如增殖、趋化因子受体 拮抗剂及基因治疗等是具有潜力的新药,不过其疗效与安 全性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大多数哮喘患者通过现有的常规治疗方法,症状能得 到很好的控制,不过,仍有少数患者哮喘难以控制,因此开 发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y and asthma.Am Fam Physi-
cian,2007,75.65-70.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研究综述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03a8d8a011ca300a6c390ee.png)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研究综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且具有突发性和反复性,若不能及时的给予治疗控制,极有可能发展为肺气肿和肺心病。
支气管哮喘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给予积极地临床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挽救患者的健康。
笔者就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为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标签: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
近年来,相关数据显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有逐年数上升的趋势,临床将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为一个大的课题进行了大量反复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笔者就对目前临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1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临床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宿主因素,就是患者机体本身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例如多数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其直系血缘亲属中会有支气管哮喘者,或者是其他过敏反应性疾病者,如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等疾病史。
另一方面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多数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属于过敏性体质,对空气中的一些变应原,例如霉菌、螨虫等,或者某些食物,例如牛奶、坚果等,或者是某些药物过敏,导致其出现支气管哮喘【1】。
2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2.1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中所用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控制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需要长期每天使用,主要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抗体以及其它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
另一类是缓解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对支气管痉挛的快速解除,从而缓解哮喘发作,这类药物往往是按照需要进行服用的,主要包括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
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b30026b27d3240c8447ef51.png)
1968年Schwartz等’3 o首次对一组以高剂量全身激素治 疗仍不能得到临床控制哮喘患者进行报道,认为患者对B: 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效但是对静脉给予氢化泼尼松治疗后痰 中嗜酸粒细胞仍维持在较高水平;Carmichael等‘41认为患者 每天至少接受20 mg口服激素连续7 d且FEV,较基础改善 <15%可称为激素抵抗;Corrigan等”o认为在接受连续2周 口服激素(40 mg/d,连续1周;20 mg/d,连续1周)治疗效果 不佳者可称为SRA;Kamada等∞o认为这部分患者每天至少
40
mg泼尼松连续1周治疗后,患者晨间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之前FEV,较基础值改善<15%;Barnes等。71认为SRA定义 应该是:给予患者泼尼松龙40 mg连续14 d,FEV,仍<75% 预计值或者较基础值改善<15%。 虽然上述的每种定义都有其优点,但目前对于SRA仍 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因为真正对激素治疗无反应的患者 极少,因此我们所提的激素抵抗是相对的,也就是激素不敏 感或者敏感性下降。ERS和ATS认为应该将这部分患者划 分为“治疗抵抗性哮喘(therapy—resistant asthma)”或者“难治 性哮喘(refractory asthma)”,重症哮喘研究计划(SARP)则将 其归为“重症哮喘(severe asthma)”t8 J。 二、SRA发生的危险因素
・297
白去乙酰化酶2(HDAC2)活性下降和激素抵抗之间存在显 著相关。HDAC2低表达水平和活性下降已在慢阻肺患者激 素治疗不敏感中得到证实。2“。 四、SRA治疗 1.非药物干预:如前所述,对于激素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中包括吸烟、肥胖、精神心理因素、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 维生素D,缺乏等,而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就 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激素敏感性的恢复和改善中起着一定 作用。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例如体质指数与血清维生素D,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因 此通过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例如戒烟酒、脱离变应原、缓解 精神心理压力、减轻体重、补充维生素D,等不仅仅能够提高 患者的健康状态而且还能对激素的反应性产生有益的效应, 同时能够改善慢性气道炎症如哮喘和慢阻肺等疾病。 2.激素“增敏剂”:虽然针对激素抵抗发生的分子机制 显然是攻克激素抵抗重要策略,但是激素“增敏剂”箜!!鲞筮!翅堡!i!』!!!!望垦!!P堡旦曼垒P巫!!!!!:∑!!:翌:堕!:兰
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研究
![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dac1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0.png)
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然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却在不断上升。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其效果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研究。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药物。
在支气管哮喘中,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聚集,减少炎症细胞的释放,从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和支气管收缩等症状。
二、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多项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减轻哮喘发作症状,缓解呼吸急促、咳嗽以及胸闷等症状。
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度,降低治疗的剂量以及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虽然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被广泛认可,但是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骨质疏松、皮肤萎缩、易感染等不良反应。
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还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的受阻。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该根据病情轻重、病人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四、未来研究方向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优化糖皮质激素剂量以及频率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二是开发更有效、低毒性和指定靶向的糖皮质激素,以求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少副作用。
三是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更为准确地评价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总之,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应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未来糖皮质激素的研究,我们还有很多深入的方向可以探索。
2021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的机理及应用进展综述范文1
![2021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的机理及应用进展综述范文1](https://img.taocdn.com/s3/m/363f38e790c69ec3d4bb7560.png)
2021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的机理及应用进展综述范文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素、抗休克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也获得了不少积极成果。
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的机理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如下。
1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及代谢 糖皮质激素是正常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物质,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但不适当的使用也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
由于糖皮质激素抗炎而不抗菌,降低了机体防御功能,可以诱发或加重感染;促糖原异生,对抗胰岛素,能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的升高; 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钙磷排泄,抑制肠内钙吸收,增加骨细胞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诱发骨质疏松等。
2糖皮质激素水平变化 重症感染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活,引起皮质醇大量生成,以保护机体免受炎性因子以及过度免疫反应的打击。
此外,炎性细胞因子还通过改变外周皮质醇的代谢水平使组织皮质醇水平增加。
一方面此时机体已处于失代偿阶段,血浆中的激素不足以平衡机体的炎症反应,易产生危重疾病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另一方面皮质醇水平增加的程度或能够维持的时间仍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表现为所谓的“皮质醇分泌相对不足”的状态,即发生了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3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肺炎机制 3.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在急性炎症初期通过增高血管的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渗出、水肿,同时通过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后,采取对靶基因的调控,发挥抗炎作用。
一是皮质醇进入的细胞内,与胞浆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既可以作为启动基因转录的启动子,促进某些基因的表达,如TGF-β、IL-10 和 IL-10R等抑制促炎因子产生的物质,其表达则被上调; 也可以对某些基因的表达起到反式阻抑作用,下调某些促炎因子的表达,如IL-1β、TNF-β、IFN-α和IFN-β等。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治疗进展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01b74c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d.png)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现代临床调查研究指出感染、气候变化、食物等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该疾病在儿童群体中比较常见,发作后可引发喘息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一席系列临床症状,对患儿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影响较大,而急性发作期患儿常表现为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可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相关药物对该疾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及时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及具体临床表现选择针对性的药物予以治疗,对控制患儿病情发展及改善其预后具重要意义。
一、糖皮质激素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徐勇等指出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尽早应用能够使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减轻。
糖皮质激素进入人体后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素与白三烯的合成,并对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进行干扰,从而活化提高气道平滑肌受体的反应性,抑制细胞因子合成,防止发生微血管渗漏。
另外,焦文妤等指出该类药物还能够有效抑制患儿气道重塑,可使其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气道高反应性降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时,可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进行治疗,可每天取 1.2mg/kg 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治疗,连续治疗3-5 天。
若患儿病情危重或无法口服药物,则每次取5-10mg/kg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1-2mg 注射甲泼尼龙静脉输注治疗,重复使用应间隔4-8 小时,若疗程在10 天以内,则治疗期间维持以上剂量。
吸入治疗可每次取1mg 布地奈德混悬液或0.8mg 丙酸倍氯米松混液雾化吸入,两次治疗应间隔6-8 小时。
二、β2受体激动剂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黄桃秀指出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常用药,该类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气道平滑肌及肥大细胞表面的β2受体使其兴奋,并使气道平滑肌舒张,从而使肥大细胞等减少,对炎症介质释放进行抑制,进而使微血管通透性降低,增强上皮细胞纤毛功能,使患儿喘息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一)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一)](https://img.taocdn.com/s3/m/627f1c02a5e9856a56126060.png)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一)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随着人们对哮喘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防治气道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1,2〕。
现就近年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长期持续吸入激素类药物,已被认为是针对反复发作哮喘的“治本”方法之一〔2〕。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如白三烯及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增加气道平滑肌对β2激动剂的反应性。
激素是治疗急性严重哮喘、慢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主要有全身和吸入两种途径。
全身使用又可分为口服和静脉注射。
口服常用泼尼松和泼尼松龙,通常用于急性发作、病情较重或严重哮喘发作的病人,可采用大剂量、短疗程。
病情控制后及时减量或停药,以减少全身副作用及皮质激素依赖性的发生。
一般口服泼尼松龙40mg,每隔4~6h1次,或静脉注射琥珀酸可的松每次100~200mg,每日400~800mg,最好3~5d停药或减量。
吸入激素由于剂量小,经吸入后易于在气道形成有效浓度,直接作用于气道,而到肺泡后很快被酶破坏,进入血液后又被肝脏灭活,因此没有明显的全身副作用。
所以激素的吸入是目前治疗哮喘,特别是慢性哮喘治疗和季节性发作哮喘预防的重要措施。
目前常用的品种有丙酸倍氯米松(BDA、必可酮)和丁地去炎松(BUD、普米克);后者的局部活性是前者的1.6~3倍,吸入后代谢速度比前者快3~4倍,在肝脏内很快转化为灭活的代谢产物,故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比丙酸倍氯米松小。
借助定量雾化吸入器(MDI)或干粉吸入,有较强的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
通常需要连续、规则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
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与β2激动剂或茶碱类合用。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90ef7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0.png)
塞曲司特可使哮喘得到很好控制
结论
塞曲司特与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比较
有效增强激素抗炎作用
有效降低哮喘咳嗽咳痰
降低激素用药量,从而降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 第一个疗效好副作用低的TXA2受体拮抗剂
塞曲司特的特点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持续期哮喘的一线药物。但随着吸入激素剂量的增加,其疗效增加的速度减慢,而不良反应的增加明显,即疗效/不良反应比值降低。
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以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支气管高反应性为特征。 平喘药物是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 GINA 将哮喘定义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这改变了过去对哮喘的认识,也转变了哮喘治疗的策略。 近十余年哮喘的研究在遗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管理和教育等有了长足的进步。研发了一些新的的抗炎或平喘药物,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哮喘方案和策略。为进一步控制哮喘症状、改善哮喘患者的预后提供了可能。
01
02
01
治疗前(未用药) 哮喘病人严重度分级诊断标准
*
预计值的80% PEF正常 变异率<20%
≤ 2次/月 无症状
<1次/周 间歇发作
一级 间歇发作
≥预计值的80% 变异率20-30%
>2次/月
1次/周 但<1次/日
二级 轻度持续
>预计值的60% <预计值的80% 变异率>30%
>1次/周
每日有症状 每日应用β2激动剂 发作时影响活动
1
2
能减轻甚至完全缓解哮喘或鼻炎的症状;
减少甚至停止其它对症治疗药物;
能预防哮喘症状恶化或过敏性鼻炎转化为 哮喘;
使病人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疗效长久, 达到病因治疗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f950c390c69ec3d4bb750e.png)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摘要】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情绪心理治疗、基因治疗等等,且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
本文对支气管哮喘常见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高,近些年来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深入,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新的局面。
现对近几年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进展阐述如下。
1.β2 受体激动剂β2 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可增加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减少血管渗出,同时还可对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介质有释放的作用,还可迅速降低患者支气管痉挛现象。
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一般在4h-8h,如非诺特罗、沙丁胺醇等,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一般可维持在2h 左右,例如班布特罗、付奥特洛等。
短效制剂可以吸入的有气雾剂、溶液或者粉剂等等,一般在几分钟之内药效便会发挥出,在临床上是缓解急性哮喘的首选药物,其也可在预防运动性哮喘、哮喘间歇发作的时候应用;例如吸入特布他林250μg-500μg,必要情况下每隔20min 重复吸入一次。
口服药物一般在服用后15min-30min 内发挥药效,持续时间为4h-6h。
缓(控)试剂型平喘持续的时间最长,一般在8h-12h 之间,部分药物甚至长达24h,对于夜间哮喘的患者尤其适用。
吸入型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是最强支气管扩张药物[1]。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医师均主张β2 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激素来治疗支气管哮喘,两种药物在机体内作用范围不一样,且具有协同互补的作用。
临床上应用两种药物可降低夜间发作此时、改善哮喘症状评分及患者肺功能。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药物,其药物作用机制是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低白三烯与前列腺素合成,提高并活化起到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抑制细胞因子合成,降低血管渗漏等等。
相关研究资料调查,糖皮质激素在防治气道重塑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
2021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范文1
![2021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范文1](https://img.taocdn.com/s3/m/f96d15aef7ec4afe05a1df89.png)
2021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范文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气促、胸闷、咳嗽等,主要发病时间为夜间或凌晨。
多由环境、遗传及变应原等因素引起,延误治疗可导致病情恶化,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为了探讨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 2011—2013 年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 42 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精神疾病、无自主能力及拒绝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 例。
治疗组中男12 例,女9 例; 年龄11~ 78 岁,平均 ( 32. 2 ± 4. 3) 岁; 病程 1 ~ 14 h,平均 ( 5. 4± 1. 2) h。
对照组中男 11 例,女 10 例; 年龄 13 ~ 76 岁,平均 ( 32. 4 ±4. 1) 岁; 病程 2 ~14 h,平均 ( 5. 2 ±1. 1) h。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间具有均衡性。
患者均认可本研究的目的及采取的治疗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以氧气作为驱动力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30411) ,剂量为400 μg/d,早晚各1 次; 对照组患者采用喷雾吸收的方法给予特布他林 (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058 ) ,2 喷 / 次,3 次 / d,较严重者 4 喷 / 次,但不能超过 24 喷/d。
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月,治疗期间进行相同的临床护理,如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心理引导及健康宣教等。
1.3 观察指标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277e3de26fff705cc170a61.png)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症疾患[1]。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缓解。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最有效方法,现将有关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
给药途径有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吸入给药为首选给药途径。
其中吸入激素的局部抗炎作用强,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需要药物剂量较小,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后的药物大部分经肝脏灭活作用,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小。
研究证明吸入激素可以有效减轻哮喘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反应性,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减轻发作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2]。
少数吸入激素患者引起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在吸入激素治疗数分钟后用清水漱口可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发生。
常用吸入药物有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吸入激素可增加肺部感染(包括肺结核)的发生率[3],因此那些伴有活动性肺结核的哮喘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吸入激素治疗。
对轻中度哮喘发作、大剂量吸入激素的联合治疗后仍无效的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或静脉应用激素治疗后的序贯治疗,可给予口服半衰期短的激素(如强的松)治疗,当症状缓解后考虑减量或停药,停药后可改用吸入剂治疗。
严重急性哮喘发作,可静脉应用琥珀氢化可的松或甲强龙治疗,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然后改为口服或吸入剂维持。
2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4]。
此类药物种类较多,可分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简称SABA)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简称LABA)。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研究综述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399d54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8.png)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研究综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
患者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一、药物治疗1、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哮喘症状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β₂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β₂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上的β₂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
常用的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起效迅速,适用于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治疗;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作用时间长,适用于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一般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辅助治疗。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
它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和黏膜水肿。
糖皮质激素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三种方式。
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口服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病情较重、吸入激素治疗无效或急性发作的患者;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则用于哮喘严重急性发作时的抢救治疗。
3、茶碱类药物茶碱类药物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缓解哮喘症状。
但由于其治疗窗较窄,容易引起中毒反应,使用时需要监测血药浓度。
4、白三烯调节剂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扎鲁司特等,通过抑制白三烯的合成或阻断其受体,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适用于轻中度哮喘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和运动性哮喘患者。
二、免疫治疗1、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也称为脱敏治疗,是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剂量,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反应。
常用的方法有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适用于对明确过敏原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进展4600字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进展4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65e3c21f90f76c660371a58.png)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进展4600字725.622 A 1008-6455(2011)12-0577-02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1〗,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2〗。
其病因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3〗。
哮喘可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婴幼儿哮喘发病率明显上升〖4〗。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炎,并提倡联合用药,即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5〗。
该疗法大大减少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病的副作用〖6〗。
糖皮质激素(GCS)是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抗炎药物中,特别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也是最常用的抗炎首选药〖7-8〗。
它可使微小血管收缩、减少炎症渗出、降低支气管痉挛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9-10〗。
常用的有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和氟替卡松(FP)。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支气管哮喘病情易反复、激素治疗费用贵、疗程长、吸入要有一定的技术、担心副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属往往存在广泛的心理问题。
因些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对激素治疗的患儿加强护理,既保证用药的疗效,也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维持病情稳定。
现将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综述如下。
1 糖皮质激素使用前护理1.1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哮喘患儿在接触一些对健康者不引起任何反应的轻微刺激时就会诱发哮喘,由于哮喘患儿病情反复发作、长期用药,加上家长的溺爱、迁就态度,使哮喘患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或抑郁、孤独,抽象思维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缺陷〖11〗。
这些心理障碍也会影响哮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
因此,治疗前评估患儿心理健康稳定性。
同时评估家属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对患儿的关心程度,经济情况等,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了解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试技术,降低焦虑状态,防止消极情绪对疾病产生的影响。
激素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激素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ae3a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d.png)
激素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作为一种慢性气道疾病,支气管哮喘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的人口。
它的主要特点是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这些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是使用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本文探讨了激素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定义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合成激素,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抑制炎症。
它们通常被使用在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其中包括支气管哮喘。
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抗炎药物,能够很好地缓解症状并预防哮喘的加重发作。
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气道炎症。
当气道受到激发时,炎症因子会被释放出来,导致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这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并且能够减轻气道的水肿和黏液分泌,从而减轻症状。
另外,它可以减轻支气管收缩,从而增加呼吸道的通畅度。
糖皮质激素的制剂主要有口服、吸入和皮外应用,其中吸入用途最为普遍。
使用吸入治疗,激素能够直接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从而减少炎症和症状。
吸入时使用的激素剂量往往比口服制剂小,这样可以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产生。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但是,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口腔和喉部感染使用吸入剂时,可能会发生口腔、喉部感染等不适。
声音嘶哑在使用过程中,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会令声带受到刺激,导致声音沙哑。
皮肤瘙痒使用过程中也会有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
皮肤变薄副作用而导致氧化剂过度积累,可导致肾脏损害、骨质疏松、特别是儿童生长受阻等。
结束语虽然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不能被忽视。
使用时应该严格遵照医生的建议,并密切注意剂量和方式的变化。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支气管哮喘症状,但是长期使用应慎重。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44310c6c175f0e7cd137e3.png)
激素治,切实提升生命质量。本研究主要就吸入
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从多种角度进行阐述,以求更进一步的推广该疗法o
[ 关键词 ]吸入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哮喘 ;临床研究 [ 中图分类号 ]R 5 6 2 . 2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0 2 — 2 3 7 6( 2 0 1 7)1 5 - 0 1 9 6 - 0 2 反应 ,能抑制 趋化 因子 ,缓解 炎症所致 的内微血 管渗漏 。 在关联 ,但更多的是抑制哮喘相关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 3 吸入糖皮质激素 的临床应 用 3 . 1 适应证和疗效 哮喘是一 种慢性 气道炎症 疾病 ,患者并 非短期 内即可 获得 治愈 。通 过吸人 糖皮质 激素 ,临床上可 有效抑 制患者 哮 喘发作 ,缓 解发作 程度 ,实现控 制哮 喘的 目的,临床成 效得 列 了普 遍肯定 。长期 吸人糖皮 质激 素 ,是 当前 抑制 患 者 哮 喘反 复发作 的有 效方 法 之一 ,在缓 解哮 喘症 状 同时 , 支气管哮 喘是一 种危 害生命健 康 的慢 性疾 病 ,临床 中 带来 了严重 雾霾 ,导 致我 国支气 管哮 喘患者逐 年增加 ,严 重制 约着社 会和谐 和稳定 发展 。据世界 卫生组 织报道 ,全 世界约有 1 . 5 亿 支气管哮喘患者 ,并且平均 每年超过 l 0 万人 死 于哮喘 。近年来 ,哮喘 开始转 移到小 儿群体 中 ,d , J g 哮 喘患 病率逐 年增 长 ,哮 喘成为导 致学 生缺课 、工人误 工的 主要原 因。受 到全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 注和重视 。 1 治疗重点的转变 支气管哮喘是一 种慢性疾病 ,对 于生命 健康危害较 大。
较为 常见 ,尤 其是在 当前 经济快 速发展 背景下 ,大气污 染 ( 5) 分子机制 。激素抗哮喘作用可能表现为不『 司 基 因转录存
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进展
![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bf332dd1f34693daef3edd.png)
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进展余力谢正福【摘要1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目前哮喘的药物治疗中主要包括糖皮质激寨,很多研究从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着手,探讨其作用于哮喘的多个环节。
【关键词】哮喘;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Research翻IvancesOatreatmentofglucocorticoidinbronchialasthmawLi,XlEZheng—f让,Elderly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theFirstA{|tliatedHospitalofGuangxiMedicalUniversity,Nanning530021,China[Abstract]Bronchialasthma(asthma)isanallergicdisorderoflungparticipatedbymanysortsofimmunocytesandcellularcomponents.Currentpharmaceuticaltreatmentsforasthmagenerallyincludetheglucocorticoid,andlotsofresearchesgotOfurtherthemechanismofglucocorticoidaction,allthoseresultswillhopefullyapproachtOtheeffectoncomponentelementsofasthma.[Keywords]Asthma;GlucocorticoidlMechanismofaction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EOS)、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主要以慢性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新进展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d60b7e24b35eefdc9d3337d.png)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新进展摘要】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肺部疾病,它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如果没有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则患儿的肺功能将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小儿哮喘的常用药物,其疗效已经得到众多学者和患者的认可。
本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新进展做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小儿哮喘;治疗小儿哮喘的发病率较高,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在此症的影响下,患儿的生活、学习以及身体发育均受到影响。
为提高治愈率,众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糖皮质激素是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下面,笔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进行论述。
1.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机理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对磷脂酶A2产生抑制作用,阻断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而达到抑制炎性反应的治疗目的。
第二,减轻微血管渗漏,对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发挥抑制作用,从而阻止二者的聚集及释放介质;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减轻其吞噬能力,阻止炎性细胞进入肺内[1]。
第三,抑制速激酶的合成,加速速激酶的降解,从而减轻神经源性炎症。
第四,减少支气管腺体的分泌,提高纤毛清除粘液的能力。
第五,大量使用的情况下抑制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粘膜局部抗体的合成,2.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临床中常用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静脉及口服类糖皮质激素,二是吸入类糖皮质激素。
静脉及口服类糖皮质激素当中,比较常用的有地塞米松、强的松龙、倍他米松、甲泼尼龙、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而吸入类糖皮质激素当中,比较常用的有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2]。
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静脉及口服类糖皮质激素乃是全身给药,副作用较大,因而吸入类糖皮质激素逐渐成为临床中治疗哮喘的首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进展(综述)
发表时间:2016-10-20T14:57:53.4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1期作者:农志泓
[导读] 这种药物能减少炎症渗出、降低支气管痉挛等[1]。
现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综述如下。
广西天等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532800
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细胞组分别参与的气道慢性过敏反应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
支气管哮喘病因复杂,主要受到遗传、环境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临床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这种药物能减少炎症渗出、降低支气管痉挛等[1]。
现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综述如下。
1 哮喘控制临床表现
支气管哮喘简称为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直接威胁大众的身体健康。
近些年,全球哮喘患者约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有3000万。
哮喘患者如果不给予及时、规范的治疗,也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戴霞,王自秀等学者研究表明,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为过敏体质,自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或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 [2]。
支气管哮喘常见病因包括接触过敏原、呼吸道脱水、骤停激素、肺部感染等,部分哮喘患者确诊前经过长时期误诊过程,被判定为慢性支气管炎、咽炎。
由于错误的诊断导致治疗方法错误,不仅延误患者治疗时机,也对患者身体、精神和心理上带来巨大痛苦。
这些患者经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反复使用极易产生耐药性。
苏楠,林江涛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哮喘完全控制率为40.5%,部分控制率占42.58%,未控制率约为16.91%[3]。
必须注意,哮喘虽无法根治,但可通过相应的治疗达到理想控制状态。
2 口服给药适应证及用药情况
2.1口服用药适应症
根据给药途径不同,糖皮质激素主要包括全身给药和局部给药两种形式,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适应症如下:哮喘急性发作,吸入糖皮质激素和相应的支气管扩张剂无法缓解的患者;哮喘重度发作,必须及早用药;过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急性发作期患者;无条件或无法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度发作期哮喘患者[4]。
2.2常用药物及剂量
口服给药常使用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治疗,泼尼松可使用0.5-1mg/kg/d,泼尼松龙给药10-50mg/d,治疗时间为5-10d,待患者症状缓解或肺功能改善后减少,最少4h起效[5]。
根据药物作用时间划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药物,长效药物包括地塞米松,倍氯米松等;中效药物包括强的松、甲强龙等;短效药物有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地塞米松抗炎效果比甲强龙强5倍。
3.吸入给药的适应证及常用药物
3.1吸入给药适应症
2级或2级以上慢性哮喘患者;1级慢性哮喘吸入色甘酸钠无法控制临床症状者,每日必须吸入支气管扩展剂两次以上者;经过吸入糖皮质激素哮喘发作进入缓解期患者;有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患者,为撤离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3.2吸入药物及效果
糖皮素激素是临床最有效的抗炎药物,长期吸入激素类药物,已被认为治疗反复发作哮喘最根本的方法。
临床常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包括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
必须注意,长时期全身应用激素治疗会引发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青光眼等不良反应 [6]。
常用的吸入装置包括干粉吸入器、定量压力气雾器、射流雾化器,医生要依据患者年龄、病情、治疗依从性选择相应的气雾剂[7]。
以下介绍不同制剂吸入性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综合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⑴倍氯米松:常用商品名称为必可酮、必酮碟,其抗炎作用是地塞米松的10倍、氢化可的松的300倍、泼尼松的75倍[8]。
吴慰惠,韩学良研究表明,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行孟鲁司特联合倍氯米松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量(PEFR)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R 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9]。
表明在孟鲁司特基础上加入倍氯米松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⑵布地奈德属于不含卤素的新型ICS,该药物局部抗炎作用是倍氯米松的2倍。
布地奈德能有效增强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性,达到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合成和释放减轻平滑肌收缩反应。
重度病症患者发作时吸入1000-1200,确保患者用力肺活量(FEV)、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快速恢复最佳状态。
轻度患者吸入200-400,促使患者各指标恢复正常水平。
王勇,应秀娟等人研究表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剂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92.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说明小剂量布地奈德粉雾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⑶氟替卡松是第三代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该药物脂溶性较高,血浆消除半衰期长,因此,最近研究指出,氟替卡松抗炎作用是布地奈德的2倍。
与全身激素治疗对比,治疗成人重度哮喘吸入性氟替卡松比氢化可的松分别提升PEF、FEV130.5%、46.4%[12]。
3.3安全性评价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属于局部用药类型,这种用药具有以下优点:在局部靶区域能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有少量进入全身循环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危险性。
如果长期使用高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尤其是患儿使用氟替卡松,能有效抑制垂体—下丘脑—肾上腺引发的急性上腺危象。
对部分儿童哮喘患者研究发现,每日吸入大于1000个月后,12%患者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情况[15]。
结论:
总之,支气管哮喘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该病症仍是一种只能控制无法根治的疾病。
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减少炎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虽然依然有部分糖皮质激素耐药患者,即使给予吸入治疗,长期用药也无法逃避其副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所用药物和治疗方式,以期为防治哮喘工作开辟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阳,何权瀛.有关我国支气管哮喘动物实验研究中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回顾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4,23(15):1132-1135
[2] 韦春,戴霞,王自秀等.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病情控制水平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16(7):596-598.
[3] 苏楠,林江涛,刘国梁等.我国8省市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8):601-606.
[4] 林莉,李成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3,8(6):783-784.
[5] 龚成香,赵庆琪,姚加平等.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的影响江[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3):265-267.
[6] 郝敏,林江涛.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4):296-298.
[7] 李艳敏,成旭明.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8、IL-3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0):897-899.
[8] 李继雄.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回顾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8):295.
[9]吴慰惠,韩学良.联用孟鲁司特和倍氯米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288-289.
[10] 王勇,应秀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199-202.
[11]田庆秀,余丽君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42-47.
[12] 耿慧琴.不同干粉剂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J].医学综述,2014,20(13):2480-2482.
[13] 兰小玲.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老年性支气管哮喘36l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4,11(z1):45-46.
[14] 张冉,田庆秀,姚丽娜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的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75-980.
[15] 蔡旭俊,卢君,王顺雄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4,26(1):67-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