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 康复医学科业务讲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挛缩 表现为关节僵硬,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抗痉挛体位和手法的应用,被动活动与主动参与(患肢负重),矫形支具的应用,必要时可用手术治疗。
3.吞咽困难
脑卒中患者颅脑损害严重或有脑干病变常出现吞咽困难并有构音障碍。正常的吞咽过程包括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主要在口腔期和咽期。
常用的治疗方法:
早期预防可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用方法有:①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②抬高下肢(卧床时)和穿压力长筒袜;③下肢外部气压循环治疗;④对主动活动差进行下肢肌肉功能性电刺激,对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可采用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溶栓治疗、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5.肺炎 主要有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前者可以通过治疗原源自文库病和吞咽功能训练预防,后者可以通过呼吸功能训练、主动咳嗽和体位排痰减少其发生。
八)言语治疗:包括构音障碍和失语症的言语功能训练。
(三)恢复中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恢复中期是指发病后的4~12周,相当于Brunstrom 分期3~4期,此期患者从患肢肌肉痉挛明显,能主动活动患肢,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到肌肉痉挛减轻,开始出现选择性肌肉活动。
本期的康复目标是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肢和下肢实用功能的强化训练,同时注意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②运动性功能活动:通过相应的功能活动增加患者的肌力、耐力、平衡与协调能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③辅助用具或假肢使用训练: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的功能可配置辅助用具或假肢,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
七)步行架与轮椅的应用:对于年龄较大,步行能力相对较差,为了确保安全,可使用步行架以增加支撑面,提高行走的稳定性。若下肢瘫痪程度严重,无独立行走能力者可用轮椅代步,以扩大患者的活动范围。
2、仰卧位: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枕,偏瘫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 ,健肢放在舒适的位置。
3、健侧卧:偏瘫上肢有支撑(垫枕),肩关节呈前屈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有支撑,呈迈步状。
二)偏瘫肢体被动活动:
三)床上活动:
1期——患者无随意运动;
2期——患者开始出现随意运动, 并能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3期——患者的异常肌张力明显增高,可随意出现共同运动;
4期——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开始下降,其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5期——患者的肌张力逐渐恢复,并出现精细运动;
6期——患者的运动能力接近正常水平,但其运动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肩部软组织损伤 表现为肩部主动或被动活动时肩痛。后期可有局部肌萎缩,治疗上应在肱骨外旋位做肩部活动,可加用局部理疗、中药外用和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等。
2.肌痉挛与关节挛缩
•肌痉挛 表现为患侧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中的抗痉挛方法,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卧位和坐位)和紧张性反射的利用,口服肌松药物(如Baclofen等),局部注射肉毒毒素等。
三)平衡功能评定
1.三级平衡检测法 2.Berg平衡评定量表
三级平衡检测法:
I级平衡 ——指在静态下不借助外力,患者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
II级平衡 ——指在支撑面不动(坐位或站立位)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运动时可以 保持平衡;
III级平衡——指患者在外力作用或外来干扰下仍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本期的康复目标除前述的预防常见并发症和脑卒中二级预防以外,应抑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注意减轻偏瘫肢肌痉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同时, 针对患者其他方面的功能障碍配合相应的康复治疗。
一)床上与床边活动
二)坐位活动
本期康复目标是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以及肢体正确摆放和体位的转换(如翻身等),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并发症。
一)1、良肢位摆放偏瘫侧卧:偏瘫上肢应呈肩前屈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下肢呈伸髋、*7膝稍屈、踝背屈90°,健肢放在舒适的位置。
1.肩部问题
•肩手综合征 表现为肩痛、肩部运动障碍、手肿痛,后期出现手部肌萎缩、手指关节挛缩畸形,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抬高患侧上肢,腕关节背屈,鼓励主动活动,活动受限或无主动活动时加用被动活动,向心性气压治疗或线缠绕加压治疗,手部冷疗,类固醇制剂局部注射治疗等。
•肩关节半脱位 表现为肩部运动受限,局部有肌萎缩,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及明显凹陷,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纠正肩胛骨的后缩,刺激三角肌和冈上肌的主动收缩(如关节挤压、局部拍打或冰刺激等),Bobath肩托有利于患侧肩关节的主被动活动,预防肩部损伤。
六、健康教育
1.脑卒中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和已患病者分别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2.对于脑卒中易患人群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脑卒中可调控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加以控制,对可改变的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等)加以纠正,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3.对于脑卒中患者在积极开展早期康复干预和综合康复治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继续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①唇、舌、颜面肌和颈部屈肌的主动运动和肌力训练;
②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少量多次,逐
步过渡到普通食物;
③进食时多主张取坐位颈稍前屈易引起咽反射;
④软腭冰刺激有助于咽反射的恢复;
⑤咽下食物练习呼气或咳嗽有助于预防误咽;
⑥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
4.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表现 患侧下肢肿胀、局部温度稍高,受累关节被动活动受限,严重的可出现发绀、肢体远端坏死。如果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急性心衰,危及生命。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临床表现:
1.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为偏身感觉(浅感觉和深感觉)障碍、一侧视野缺失(偏盲)和偏身运动障碍。
2.交流功能障碍
表现为失语、构音障碍等。
3.认知功能障碍
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注意力障碍、思维能力障碍、失认等。
4.心理障碍
表现为焦虑、抑郁等。
5.其他功能障碍
如吞咽困难、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
四)认知功能训练
认知功能障碍有碍于患者受损功能的改善,因此,认知功能训练应与其他功能训练同步。
(四)恢复后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恢复后期一般是指发病后的4~6月,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5~6期,此期患者大多数肌肉活动为选择性的,能自主活动,不受肢体共同运动影响直至肢体肌肉痉挛消失,肌肉活动为选择性的,分离运动平稳,协调性良好,但速度较慢。
6.压疮 脑卒中患者发生压疮主要是由于某一体位时间过长,使得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迫,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组织缺血坏死:定时翻身(1次/2h),充气垫应用,清洁床面和皮肤护理,注意营养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对已出现的压疮应及时解除压迫,进行疮面处理,紫外线治疗和增加营养,必要时考虑外科治疗。
7.抑郁 大多抑郁患者常哭泣、悲伤、沉默寡言,几乎每天疲倦或乏力、失眠或睡眠过多,注意力和判断能力降低。自我责备和自卑感,严重者可有自杀念头。常用的治疗方法有:①心理康复治疗;②药物治疗。
本期康复主要是加强残存和已有功能的恢复,即代偿性功能训练,以及环境改造和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注意防止异常肌张力和挛缩的进一步加重。避免废用综合征、骨质疏松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下床活动和适当的户外活动,注意多与患者交流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六)脑卒中特殊临床问题的处理
(3)病灶部位与严重程度: 在损害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脑卒中患者左、右半球病变对其功能结局没有明显影响,若有忽视存在,即右半球损害的患者功能结局相对较差。一般来说,脑卒中后受损功能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其功能结局越差。
(4)早期与综合康复治疗:临床实践表明规范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早期康复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加快恢复时间,其效果也较非早期康复者为好。
本期的康复目标是抑制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运动控制能力,促进精细运动,提高运动速度和实用性步行能力,掌握日常生活活动技能,提高生存质量。
一)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
二)下肢功能训练
三)言语和认知训练
四)心理治疗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六)支具和矫形器应用
(五)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遗症期是指脑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经过各种治疗受损的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此时为进入后遗症期,临床上有的在发病后6~12月,但多在发病后1~2年。
日期时间
2014年8月
地点
医生办公室
题目
脑卒中康复
主持人
主讲人
参加人员签到
一、脑卒中定义: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二、分类
1.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2. 脑出血3.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在偏瘫侧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中,尤要重视“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的恢复规律,近端关节的主动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该肢体远端关节的功能恢复。
二)下肢的治疗性活动
三)作业性治疗活动
针对患者的功能状况选择适合的功能活动内容,如书写练习、画图、下棋、打毛线、粗线打结;系鞋带、穿脱衣裤和鞋袜、家务活动、社区行走,使用交通通讯工具等。
1.Barthel指数2.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五)生存质量(QOL)评定
1.生活满意度量表
2. WHO-QOL100
3.SF-36
六)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和心理评定等。
五、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康复时机、康复原则。
六、(一)急性期康复治疗
急性期是指发病后1~2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患者从患侧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
四、功能评定
一)脑损害严重程度的评定 :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
二)运动功能评定:1.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方法 。2.Fugl-Meyer评定法
1、Brunnstrom将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恢复分6期:
五、康复结局
①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其受损功能完全恢复,临床痊愈;
②经神经内、外科治疗,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③经积极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1.影响脑卒中功能结局的因素
(1)年龄: 有研究表明年龄≥75岁的脑卒中患者受损功能恢复不如年轻患者。
(2)合并症与继发性功能损害: 合并有心脏病的脑卒中患者,由于心功能受限可影响原发病造成功能障碍的改善;继发于原发病的吞咽困难、失语、智力下降、感觉障碍、二便失禁和抑郁,也可延长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其受损功能恢复的速度,从而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5)家庭与社会的参与: 在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过程中,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相关因素的参与,都对其功能结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2.脑卒中预后的预测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IM量表和Barthel指数,以及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卒中量表如NIHSS等和多元回归数学模型等方法均可预测脑卒中预后。
四)物理因子治疗:常用的有局部机械性刺激、冰刺激、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和局部气压治1疗等。
五)传统疗法 常用的有按摩和针刺治疗等。
(二)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恢复早期,又称为亚急性期,是指发病后的3~4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2~3期,患者从患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患者能主动活动患肢,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
三)站位活动
四)物理因子治疗:常用方法有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和低中频电刺激等。
五)传统康复疗法:常用的有针刺和按摩等方法。部位宜选择偏瘫侧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以改善其相应的功能。
六)作业治疗
一般包括: ①日常生活活动: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移动、进食、卫生、更衣、洗澡、步行和用厕等)和应用性日常生活活动(如家务、使用交通工具、认知与交流等)都应包括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