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的原点

幼儿教育的原点

幼儿教育的原点幼儿教育一直都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仅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技能,同时也关注塑造其品格和人格发展。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健康、积极、爱心、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儿童全面的成长。

在探讨幼儿教育的原点时,我们需要回顾历史,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和实践。

一、幼儿教育在历史中的起源幼儿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早期人类社会,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个教育者。

她们传授生活技能、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给孩子。

此外,在古代文明中,例如古希腊和古罗马,幼儿教育被视为贵族家庭的一部分,由专门的家庭教师负责教育幼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教育逐渐被纳入教育体系。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例如弗勒贝尔(FriedrichFröbel)创办的幼儿园。

这个概念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石。

而在中国,幼儿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家庭教育,并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起幼儿园教育系统。

二、不同文化对幼儿教育的观念和实践不同文化对幼儿教育的观念和实践存在差异。

在西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重点关注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

与之相比,东方文化中对幼儿教育的看法更加强调纪律、尊重长辈和团体合作。

在中国,家庭和学校一起负责幼儿的教育。

教育者强调培养儿童的礼貌、守纪律和传统价值观。

三、幼儿教育的核心原则与实践方法无论在哪个文化背景下,幼儿教育都有一些共同的核心原则与实践方法。

首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这包括提供安全、舒适的场所以及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次,个体化的关注和教学方法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个孩子的兴趣、需求和能力。

第三,通过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学习,幼儿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幼儿中鼓励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培养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告别整词儿回归教育的原点的心得体会

告别整词儿回归教育的原点的心得体会

告别整词儿回归教育的原点的心得体会回归教育的原点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始终牢记的核心理念。

整词儿浮躁、功利的教育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而追求名利、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因此,告别整词儿,回归教育的原点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回归教育的原点需要重塑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从传授知识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学习引导者”。

教育不应该只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长,才能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回归教育的原点需要注重学生的素养培养。

教育不应该只追求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品格和道德,学生才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回归教育的原点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育应该是一个积极、开放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自由地发展和探究。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育也应该与社会和家庭密切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告别整词儿,回归教育的原点是教育的必经之路。

只有从教育的本质出发,重视个体差异、注重素质培养,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待。

回到儿童教育原点,尊重孩童的生活方式

回到儿童教育原点,尊重孩童的生活方式

回到儿童教育原点,尊重孩童的生活方式朱自强回到儿童教育原点,尊重他们歌唱、跳跃、嬉戏的生活方式“在你们班现在最流行玩什么?”这是在学友网论坛上“校园生活”栏目里的一个“冷帖”,挂了很久,只有三个回答:“那可说不准!有的人玩《街头篮球》,有的玩《梦幻西游》”;“没有”;“恋爱”。

“校园生活”中的一个“热帖”是:“你获过省级、市级奖吗?”应者云集,少数人说“没有”,多数人如数家珍。

• 当孩子们除了网络游戏之外没什么可玩,除了获奖之外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话,这样的“生态”是不适宜童年的。

身体的感觉是真正的生活的基础,是第一生活,而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身体生活基础上的第二生活。

没有第一生活,第二生活难以成立。

正如德国人类学家郎格威尔所说,儿童的发展基模分为三部分:身体、心灵、精神。

儿童的心灵与精神的发展正是由身体所承载的。

反思童年生态和儿童教育,我们认为,关于儿童的一切教育必须回到原点上来。

这个原点毋庸置疑是童年的身体生活和身体教育。

生态学的教育就是使童年恢复其固有的以身体对待世界的方式。

身体先于知识和科学,因此,在童年,身体的教育先于知识的教育,更先于书本知识的教育。

身体行动是人性存在的原型,如果遭到异化,后果不堪设想。

要让孩子们在童年时代,建立和保持身体与自然的交感,建立和保持对生命的身体体验。

让孩子在翻跟头、游泳等身体活动中,从身体的可能性体会出生活的可能性;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通过跳越小溪,发现超越的意味。

总之,让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通过身体来完成;让身体感知成为世界延展的基础和起点;让孩子们对世界的表达也以身体来进行;让孩子的面部表情、手势、笑声、哭泣作为生命对外部世界的表达。

让岁月不仅镌刻在孩子的心灵中,也显现于他们的身体上。

在这样的身体教育中,也许不能得到书中的那么多知识,但是,他赢取的是一种学习的真正方法,是一种本源的东西和完整性的系统,是使知识成为知识的转化能力。

放弃了身体,教育将出现根本性问题。

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要回归教育本源

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要回归教育本源

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要回归教育本源发布时间:2023-01-04T07:08:04.2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7期9月作者:陈雨婷[导读]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时期,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综合规定,陈雨婷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 213100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时期,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综合规定,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完成教育观念的自主创新。

文中讲述了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要回归教育本源的重要性,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改革实践;方法探寻引言: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已受到了有关教育行业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规定中,如何做到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总体目标,是现阶段儿童教育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最大考验。

在实践课程改革规划纲要规定的过程当中,教师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提升,但他们对于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不充分,限制了改革的脚步,无法获得幼儿园的教育效果。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现况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到“深水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意识方面和实践方面的新旧观念的交战。

在幼儿园规划中,在园本教研发展过程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人力资源是学前教育教育改革的起点。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重归教育本源,不忘记本身的主体精神实质,搭建全局转型,不忘初心,筑基思变,保证儿童和教师的生存、发展权、创设平等、尊重、理解、包容、支持的关系和氛围,构建有益于老师学生一起成长良好的环境保护,让教育更为温馨。

二、课程改革实践的盲区。

1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内涵了解不全面。

从理论上来说,专家学者对课程改革给出了许多号召,有许多指导原则。

因而,任何人都可以说出一两句课程改革的要义。

但在实践方面,只有教师要开展实际教学改革。

权威专家要开展的是理论建设,最终该怎么操作?谁真正具体指导实践?这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经常学习培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实质,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这都是有效的吗?教师的知识水准基本上都是中师或幼师毕业。

回到教育原点的心得体会

回到教育原点的心得体会

在忙碌而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声音和压力所裹挟,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近年来,我有幸深入一线教育,重新审视教育的原点,体验到了教育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回到教育原点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原点是爱教育的原点是爱,这是我对教育最基本的理解。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爱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怀,它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上,更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每个个体的尊重和包容。

在回到教育原点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爱的力量。

当我放下教师的身份,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学生时,我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而是理解和支持。

当我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时,他们回报给我的也是无尽的感激和信任。

二、教育的原点是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基石,它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尊重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朋友和伙伴。

回到教育原点,我意识到尊重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约束。

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失去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而尊重则要求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

比如,在课堂讨论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与我的预期不符,我也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这种尊重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平等和自由,也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教育的原点是启迪教育的原点是启迪,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

启迪是一种激发,一种引导,一种唤醒。

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发现自我,探索未知。

回到教育原点,我更加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我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

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

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

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孩子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变革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幼儿教育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构建一个更为健康、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体系,我们需要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目标。

首先,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独立性。

过度强调学术成绩、竞争和标准化评价,使得很多幼儿教育变得功利化,忽视了孩子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应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同时,要给予幼儿适当的自由,让他们能够探索和实践,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其次,幼儿教育应该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当下的社会,仅仅掌握一些学科知识已经远远不足够了。

我们需要培养具备创新、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综合素养的人才。

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通过社交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游戏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幼儿教育应该注重情感与社会性的培养。

孩子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友谊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家庭应该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

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配合,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总之,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独立性,关注他们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与社会性,同时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回归教育的原点心得体会(3篇)

回归教育的原点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变革。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教育理念和实践在不断更新。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曾思考过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如何回归教育的原点,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本文将从回归教育的原点这一角度,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原点教育的原点,即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

在我国,教育的原点是“立德树人”。

这一理念源于《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的“明明德”指的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亲民”指的是关爱民众,“止于至善”指的是追求最高尚的境界。

这一理念强调了教育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

回归教育的原点,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教育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

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回归教育的原点的途径1. 转变教育观念。

要回归教育的原点,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2. 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是教育的基本载体。

要回归教育的原点,就要改革课程设置,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我们要减少应试教育的课程,增加实践性、探究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回归教育的原点,就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保教,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的原点

科学保教,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的原点

科学保教,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的原点合川区大南街幼儿园李小红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是合川区大南街幼儿园的李小红,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科学保教,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的原点》。

众所周知,科学保教就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实行保教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然而,纷繁的幼儿教育,有时更像老师一手烹制的“满汉全席”。

殊不知,孩子才应做那个掌勺的大厨,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厨房、提供原料,让他们自己去烹制并享用自己的“童年大餐”,童年不可重来,让孩子像个孩子那样去学习,让孩子回归生活,让生活去教会他们怎样做。

或许,这就是科学保教的实质,是幼儿教育的原点。

大幼作为一所办园历史近60年的重庆市级示范幼儿园,多年来,为了更很好地提升保教质量,更好地呵护孩子唯一的童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科学保教的有效融合,坚持以“花儿朵朵向太阳”为办园理念,执着于“让一百朵小花绽放一百种美丽”的培蕾追求。

今天,就大幼如何通过生活教育践行科学保教,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一、烧好家常菜,在一日生活落实科学保教(一)锻造原料供货商,培训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菜肴好不好,要看原材料,所以把好做菜的原材料关尤为重要。

多年来,我们对于提供菜品的供货商——教师凭借开放、持续的培训理念,通过课题参与、专题培训、技能培训、业务比赛等促进保教师资共同成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重庆西南大学、重庆教科院等专家前来指导,先后派教师前往上南京、北京、香港、澳大利亚等地学习先进科学的保教理念,并通过教研活动让所有教师领略幼教前沿的讯息,从而整体更新教师科学保教观念。

(二)备齐备好原材料,在一日活动烹制“寓教于乐”的真实味道科学保教,不是一句话,而是无数个正确的行动持之以恒的累积。

常态下一日各环节就好比是“家常菜”,认真扎实烧好“家常菜”就是要关注常态下每一个细节。

回归原点实现幼儿园生活游戏化

回归原点实现幼儿园生活游戏化

462020.03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摘 要]幼儿的童年不可复制,让孩子像个孩子那样去学习,让孩子回归到生活中,让生活来告诉孩子怎么做,或许这才是幼儿教育的原点。

但有时我们会把这最简单最重要的东西弄丢了,我们的教育偏离了这个原点。

我们应该把教育内容巧妙地隐含在生活中,让幼儿在与环境、人、物的互动中感知、模仿、体验、实践,自然而然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关键词] 幼儿生活 回归原点 游戏化孩子的成长应是从最初依附于父母,渐渐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独立生活。

在走向自立的成长道路上,他们需要体验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掌握各种本领,逐一体验每一个成长历程,形成顽强的生存能力。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呢?一、生活的教育无处不在生活、教育,谁在前谁在后?其实真正的核心问题是谁是主体,谁是问题研究的提出者。

举一个例子:认识春天的花,怎么做是生活的教育化?“生活的教育化”中孩子是主体,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花,想到要探究花,那么教育就自然产生了。

那么孩子的主体性是我们在那里什么都不做的“等”来的吗?如果环境中没有花,孩子们如何想到要研究花呢?那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个有花的环境(在园子里种上花),然后带着孩子们到园子里去自由地走走,教师带着一种探究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欣赏花,当孩子主动性不够的时候,老师如果呈现一种探究的姿态,孩子会受老师的影响,会被吸引,从而主动探究、发问……这个“创设有花的环境” “带孩子们去园子里走” “呈现探究的姿态”就是将生活“教育化”,也就是将教育的内容隐藏于生活中了,“静”待孩子们发现、主动探究。

站在孩子身后,等待孩子发现,教师看似“无意”,教育活动看回归原点:实现幼儿园生活游戏化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蔡亚丽似“无意产生”,其实其中深藏着教师的一颗“教育心”。

所以我们的生活中要有孩子们可发现的东西,要有教育资源隐藏其中,同时教师也要做有心人。

幼儿是生活的主体,教师要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承担者,其核心就是心中要有孩子!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幼儿的立场出发,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则,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预设,把孩子放在“中央”,让孩子在教室这个生活场中有“一席之地”。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当我翻开《幼儿教育的原点》这本书时,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暖的教育世界。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深深触动了我内心对于幼儿教育的思考。

书中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

这让我反思我们在日常教育中,是否过于注重孩子能认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忽略了他们内心世界的成长。

我们常常急于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却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作者在书中提到,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接收到的每一个信息、每一次经历,都如同画笔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如果我们给予他们的是爱与尊重,他们就会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如果我们给予他们的是暴力和冷漠,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变得孤僻和自私。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回想起在幼儿园里,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朋友因为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弄湿了桌面,他紧张地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老师走过来,没有责备他,而是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把桌面擦干就好了。

”然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拿来抹布,把桌面擦得干干净净。

这个小小的事件让我深受启发,老师的宽容和理解让孩子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错误和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如果老师当时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自卑,从而影响他今后的成长。

书中还提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或者觉得游戏浪费时间,而限制他们的游戏活动。

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比如,在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奔跑、跳跃、探索自然,感受阳光和微风的抚摸。

源于幼儿 回归幼儿

源于幼儿 回归幼儿

源于幼儿回归幼儿源于幼儿的教育理念是以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适应能力。

回归幼儿即是将教育的重心回归到幼儿自身,关注幼儿的真实需求和兴趣,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不仅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社会和身体能力。

幼儿阶段是人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全面的培养。

幼儿教育应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身心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创造有益的学习环境。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幼儿能够锻炼身体、培养社交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为了实现源于幼儿、回归幼儿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还要了解幼儿的个性和需求,能够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教师还要提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应当符合幼儿的特点,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不应仅仅追求幼儿的考试成绩,更应注重幼儿的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评价应是多角度、多维度的,要注重幼儿的个人成长,了解和关注幼儿的进步和努力。

源于幼儿、回归幼儿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适应能力,关注幼儿的真实需求和兴趣,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这种教育理念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配合,以及评价的科学化和个性化。

通过源于幼儿、回归幼儿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幼儿教育的原点 感悟心得

幼儿教育的原点 感悟心得

《幼儿教育的原点》读后有感回想童年,我们的游戏是“宽松、自由的环境”、“凡事我做主的空间”、“与同伴交往中的越玩越精彩”,这些因素让童年的游戏记忆犹新。

我们小时候的游戏环境归于自然,在空地上、在田野间、在院子里、在小土坡上等随处可见孩子游戏的身影。

有时候我们会把小石头、狗尾巴草、树叶、木头当作玩具,信手拈来的摆玩着,还会把一些砖头垒高搭房子。

在我们看来游戏的环境、玩具、同伴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实物都来源于自然。

阅读幼儿教育的原点颇有感触,特别是第二章节的在游戏中提供支持。

在文章里有提到什么是游戏?佐伯胖指出,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自我扩大活动。

人们的工作是义务性的、有目的的,而游戏那么是无义务性的、以活动自身为目的的,这是我们区分的方式。

但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同一种活动在不同的幼儿那里也是具有不同含义的。

游戏有三个要素:时间、空间和同伴。

现在这个三要素在逐渐消亡。

因为孩子有吸引力的公园在减少,不法分子不断地增加,在社区里能够安心地玩游戏的场所消失了。

另外伴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使用手机、iPad、电脑和游戏机开始普及,造成孩子被限制了游戏的自由、空间,导致他们孤独、闭锁和自我为中心的现象。

谁都无法否认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所以更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幼儿园生活。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没有接触大集体的幼儿园生活,对人际关系、同伴提供、游戏环境还不熟悉,存在着别离焦虑的情绪,并不能完全的投入到游戏活动。

因此要让小班幼儿自主参与,第一步少不了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 有了愉快的心情,宽松的气氛,才能让他们放心、开心地进入游戏。

第二步是建立起一个适合幼儿进行游戏的环境。

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在游戏中的开展也就直接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

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

室内游戏空间的大小、区隔与利用状态都会直接影响幼儿游戏。

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

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

点题征文(投稿邮箱:)赢在当下,输在未来我之前也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幼儿园花样篮球的表演视频,对于那么高难度的动作,孩子们还能做到节奏步调一致,动作整齐划一,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我在感到震撼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疼这些孩子。

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平,孩子们一定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长时间艰苦的训练。

可能有的教师在看到视频后会认为,既然别的幼儿园同样年龄的孩子能达到这样的高水平,那我们只要努力一下也一定能达到。

然而,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专业地去审视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中,培养兴趣远比练习技能重要,这是由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在幼儿园时期让孩子接触篮球当然可以,但其目的更多的是在于激发孩子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篮球运动的种子。

这样,等他们到了小学、中学再接触篮球时,这种热情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到那时,孩子可以接受更加专业和系统的训练。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时期,能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接触篮球,自由地探索,熟悉它的特性,这样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专门去做高难度的花式技能训练。

我还看到很多人在看了网上的视频后,感慨道“中国未来的篮球有希望了”。

事实上,稍加思考不难发现,花式拍球是一种技巧表演,而真正的篮球运动是一种团队对抗性比赛,会拍球并不代表会打球,二者不能划等号。

那么,从幼儿园时期开始专门学打篮球,孩子长大后球就一定能打得很好吗?首先,幼儿的肌肉、骨骼等发育还不完全,不适合进行这种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勉强为之,只会给幼儿的身心发育带来伤害。

其次,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如果你不热爱你所做的事情,你终将会被那些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情的人击败。

”换言之,即使是从小接受训练,如果孩子本身不热爱篮球运动,最终也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再看那些篮球运动发达的国家,许多篮球巨星并不是因为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训练才取得现在的成就的。

科比在采访中曾说起父亲的“快乐法则”对他的影响:“父亲打球时总在笑,他说打球是件快乐的事,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源于幼儿 回归幼儿

源于幼儿 回归幼儿

源于幼儿回归幼儿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和方法。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要从小接受严格的训练,有的家长则对孩子给予了过多的关注和宠爱,有的家长则重视孩子的成绩和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但是,无论家长有着怎样的教育理念,我们都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孩子们都是幼儿,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玩耍和探索世界。

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展最为迅速和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经历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适当的回归幼儿,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首先,我们要重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探索欲望。

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中最活跃、好奇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通过多种渠道去认识和理解世界。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玩耍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尝试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但是不应该剥夺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让他们不断地发现和创造。

其次,我们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是孩子成长的保障。

因此,我们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作息,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营养均衡。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安慰,帮助孩子处理情感和压力。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或是艺术活动,让他们能够在运动或是创作中释放自己,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能力。

最后,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独立意识。

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认知能力。

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多与同龄的孩子玩耍和交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当孩子面临挫折和困难时,我们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意识,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更好地迎接挑战和困难。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关注着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变革。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幼儿教育的原点》一书,深受启发。

本书通过对幼儿教育历史的回顾,呼吁人们重新思考幼儿教育的初衷和目标。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作者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关怀所感染,同时也对现阶段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幼儿教育的本质《幼儿教育的原点》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幼儿教育的本质。

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指出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个体发展的基础阶段。

因此,幼儿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注重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培养,而非片面追求学习成绩。

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过分重视功利化的教育模式使得幼儿教育变得功课繁重,缺少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关注。

其次,家长们只看重孩子学业的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性格培养和个性发展。

再者,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幼儿园资源的不均衡,也是制约幼儿教育进步的因素。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三、改进幼儿教育的措施要想改进幼儿教育,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幼儿教育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强调素质教育。

其次,幼儿教育需要注重科学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孩子全面的成长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政府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师资队伍。

最后,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幼儿教育事业,为幼儿教育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四、个人的努力与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读完《幼儿教育的原点》,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成果。

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激发其学习动力。

同时,我也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为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读《幼儿教育的原点》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小编觉得,关于儿童的一切教育必须回到原点上来。

至于何为教育原点是什么,不太好说,那么下面带来一篇文章帮助你理解。

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山东大学徐显明校长在济南的一次演讲中说得好:“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我们应该从行为养成的道德要求出发,严禁我们的幼儿园去教孩子学写字,去教孩子学算术,去教孩子学英语,而应从自己提书包、帮同学做事、向长辈行鞠躬礼开始,从小学会如何尊敬长辈,如何跟同伴打交道,如何料理自己的事务。

”可是当今中国学前教育现象是许多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和财源,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为名拔苗助长,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小学的文化课程。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完全是不懂教育规律谋私利造成的社会教育乱象。

这是“残忍”的教育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教育工作者丧失了自身的责任和良知的行为,更是教育犯罪的行为。

因此,中国的教育士改革与发展必须要以特有的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力求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一个政府一个部门系统如果在前行途中,因为路走得远了、走得久了,而忘了出发的原点,就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好心办坏事,就会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现实中,很多政策的出台、工作的启动,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走着走着就变了形、走了样,滋生了无数脱离实际的“下有对策”。

所以,当我们的工作遇到矛盾、困难的时候,内心感到苦恼、困惑的时候,对未来迷惘、无措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回到原点,问一问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道路的起点、江河的源头,婴儿的降生、种子的发芽,工程的奠基、项目的启动,求学、入职的第一天,这些都是纯粹质朴、孕育希望、饱含力量的原点。

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这个“原点”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对群众的感情,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作风。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

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忘记这个“原点”,始终用这个“原点”来校正观念、行动和方向,我们才能继续更多的辉煌,教育同样如此,让中国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读〈幼儿教育的原点〉有感》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幼儿教育的原点》的书,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基石。

这本书开篇就强调了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如同海绵,不断吸收着周围的一切信息,塑造着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

书中提到,幼儿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让我反思起身边常见的教育现象,很多家长和老师急于让孩子学会认字、算数,却忽略了孩子内心世界的构建和个性的发展。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创设。

一个温馨、富有启发性的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可以是充满自然元素的角落,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四季的变化;也可以是摆放着各种玩具和图书的区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回想我们常见的幼儿园,有些过于注重硬件设施的豪华,而忽视了环境是否真正符合孩子的需求和兴趣。

真正好的环境应该是能够让孩子自由活动、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其中感受到安全和舒适。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也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的引导者、陪伴者和观察者。

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教师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包容孩子的错误,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和进步。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那些优秀的幼儿教师,他们总是用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地去面对挑战。

书中对于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结合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同时,父母还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往往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和陪伴,将教育的责任完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

幼儿教育的原点心得体会(3篇)

幼儿教育的原点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在我国,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和社会各界都投入了大量资源来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幼儿教育的原点,即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以下是我对幼儿教育原点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尊重儿童的天性1. 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首先要了解儿童。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和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 顺应儿童发展规律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差异性。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适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使教育更具针对性。

例如,在幼儿期,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在快速发展,我们要关注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尊重这些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通过个性化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三、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关爱、尊重、信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儿童的情绪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学会解决问题;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

通过集体活动、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1.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

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

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着教育的商业化、功利化倾向,我们似乎渐渐迷失了幼儿教育的本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美好。

一、尊重孩子,还原天性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还原孩子的天性,就是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而不是把孩子们束缚在课堂里,被动地接受知识。

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沙坑里挖沙,他玩得不亦乐乎。

我走过去问他:“你在挖什么?”他抬起头,自豪地说:“我在挖一个城堡!”那一刻,我被他的想象力感动了。

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能在简单的游戏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二、关注个体,全面发展幼儿教育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再把孩子们当作批量生产的“产品”,而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情感交流、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一次音乐课上,我发现一个女孩总是低着头,不参与大家的互动。

我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是不是不喜欢音乐课?”她小声地说:“我害怕唱歌,觉得自己唱得不好。

”我鼓励她:“没关系,唱歌是一种表达,不需要完美。

你勇敢地唱出来,就是最棒的!”在我的鼓励下,她渐渐放开了自己,开始勇敢地唱歌。

这就是关注个体,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三、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四、重视家庭,共同成长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更需要家庭的参与。

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与家长携手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在家长会上,我经常与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点滴,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同时,我也鼓励家长在家中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位家长告诉我:“自从参加了家长会,我更加了解孩子了,也学会了如何陪伴他。

”这就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成长的美好画面。

幼儿教育,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重要的领域,承载着孩子们最初的认知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
作者: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11期
1.重新审视已有的教育活动目标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明晰制订教育活动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拍球活动指向的是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专注、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至于最终孩子们能否如教师期盼般表演出令人震撼的篮球操,并不是该活动的本质诉求,而只是可能产生的一个外显结果。

案例中教师组织拍球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别的幼儿园孩子精彩的拍球表演而感到震撼,所以也想让本园大班幼儿达到同样的效果,却忽略了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后期激励幼儿时,教师单方面地告诉幼儿花样拍球“可好玩了”,却没有关注到对幼儿内在动机的激发。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虽也将学拍篮球分为几个阶段分层进行,但如果该园在幼儿小班和中班时期并没有给幼儿提供球,也没有充分开展相关的球类活动,那么在大班一下子要求幼儿达到这么多目标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另外,预设的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幼儿活动的效果进行调整。

教师应始终追随孩子,观察他们的活动状态,若大多数孩子都觉得花样拍球太难了,且有明显的懈怠情绪,教师就要考虑是否降低难度,等孩子积累更多的玩球经验后再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

2.反思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中教师“给每个孩子配备了一个篮球,每到户外活动时间,都要求孩子带上篮球去练习”,可以看出这是统一要求的练习,而且可能偏向于机械训练。

最初幼儿可能因新材料的出现而兴致高涨,但随着拍球次数的增加和技能要求的提高,他们的兴趣会慢慢减弱,并出现懈怠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跟教育方法和活动形式单一有关。

幼儿更适合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情境中学习和发展,幼儿说“我们能不能不拍球了,玩点游戏好吗”,就体现了这一点。

教师可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在各种球类游戏中,使他们在游戏情境中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成就感,而不是在机械训练中将玩球的乐趣消磨殆尽。

(陕西西安王春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