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回归常识和原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要回归常识和原点,新闻也要回到常识和原点。于是,有了我们诸多关于教育常识的系列调查和分析报道,我们试图以关键词为经,以报道为纬,织起‚教育‛这张网。

实践证明,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回到‚教育即人学‛的本质上,回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大背景下,回到基于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上,‚从学生出发‛,建构起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为框架,以课堂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新教育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让教育焕发新生!

新的语境下,让我们重新回到原点,解读——

教师

教师是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还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不论从哪种角度看,教师这个职业都不普通。

它的不普通之处在于,它是教育的奠基者,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所以,有了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民族。

但如此不普通的教师,却面临着形象两极分化的尴尬:一种是把教师看成高高在上的‚灵魂塑造者‛,把教师看作‚蜡烛‛和‚春蚕‛,在这种悲情的意象里,教师被刻画成默默耕耘的牺牲者、不求回报的奉献者,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另外一种则是对教师的恶意丑化和贬损,似乎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出在了教师身上,都该由教师来负责。

更让人忧虑的是,除了存在着外界对教师角色的不解外,教师自身也缺乏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外人看来,教师有两个假期,其实个中甘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你实行素质教育少留作业,他们怪你耽

误了学生;你补课多留作业,他们说你加重学生负担。老师真难当‛;‚教学这么多年了,每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都不知忙了些什么‛。现在,职业倦怠成为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掌握教育契机问题,就是要抓住其心理发生矛盾的转折点以适时教育。在后进生烦恼时,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慰籍,班主任要用师爱和集体的温暖,去帮助他;在后进生困难时,班主任要提供帮助;在后进生痛苦时,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看到光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后进生激动时,班主任要抓住这种情感波动,把他从行为过错中转化过来。

龚x虽然不打架了,有进步,但由于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还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容易反复。如何进一步巩固,防止反复,关键在于让他树立自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希望之火燃烧起来。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后进生一般都对正常的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破罐子破摔"想法大有人在,其优点往往被缺点遮掩,作为德育工作者,就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积极因素,挖掘和捕捉后进生的那不起眼的闪光点,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能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再给予表扬、激励。

在二十世纪英国的一个郊区,一个农庄里有一户农民家,家里很穷,又生了一个女婴,这无疑多了一张嘴,给本来就穷的家庭增加了生活负担。这女孩长得比较丑,她的前额还长着一颗黑痣,所以父母并不喜欢她,她常常受父母的虐待和打骂,别的孩子也欺负她,等女孩长到五、六岁时,她自己自卑感特别强,总是呆呆地望着原野。有一天有一个大哲学家路过此地,看到这个女孩在地里,不看别的,只是低头在看一本画书,于是走到这个女孩面前说:‚这个女孩了不起,天资不凡,将来一定是个大人物,你们看,她的前额有一颗黑痣,那不是什么黑痣,分明是一颗福星,也叫智慧星。‛哲学家走了,村庄里的人们就传开了,‘大哲学家说了,那个长黑痣的女孩,将来一定是大人物’。从此父母改变了对这个孩子的看法,开始喜欢孩子了,大庄主听说这个女孩将来是个人物,就认这个女孩为自己的干女儿,并供她上学,她自己也有了信心,后来这个女孩上学特别用功。

二十年以后,这个女孩子,果然成为一个博士,三十岁已经成为英国伦敦的代市长,很快就会成为皇家的院士。就在这时她得了癌症,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据医学专家说,她的癌症源,是前额那一颗黑痣。

原来那一颗黑痣不是什么智慧星,是癌细胞源。就是因为当年大哲学家的一句话,使这个非常平常的女孩子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因为哲学家点燃了这个女孩心中的信念。

纽约州的大沙头是一个黑人聚居的贫民窟,这里的人不仅贫困,而且名声狼籍,凡是在这里出身长大的孩子很少有人找到体面的工作。当年皮尔.保罗走到一个诺必塔的学校当校长,他发现这里的孩子,无所事事,旷课、斗殴摔坏物品是家常便饭。有一天一个叫罗杰.罗尔的学生从窗台上跳下来,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校长把这个学生叫过来说:‚你伸过来手,让我看看,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手就知道,你将来一定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杰.罗尔大吃一惊,他自己的奶奶说过,自己长大是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大船的船长,从此他自己认为自己长大一定不是平凡的人,就从那一天起,纽约州长成了他精神领域上的一面光辉的旗帜。平时他不但非常学习用功,而且他的衣服不再沾一点泥土,干干净净,行为端端正正,对人恭恭敬敬,精神饱满,没有污言秽语,走路昂首挺胸。后来学习成绩一直上升,成了班长。

成人后一直以州长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通过几次努力,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记者问他自己的成长和成功的秘诀,他没有讲自己的奋斗史,而是提起了当年皮尔.保罗校长,是校长点燃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开关。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潜能在体内,其力量是巨大的只要你掌握了好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找准契机点燃他们心中成功的信念,激活他们自己生命的能量,使信念转化为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内驱力,他们就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点燃信念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开关。

教育在于唤醒

推荐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我们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说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丛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还表现为对自己现在时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一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有的信。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

在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教育创造的成果虽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不是流芳百世的乐章,不是令人称奇的画卷,但却是新生一代的灵魂。“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对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者掌握一种神奇的力量,去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

牛顿发现了物质世界的万有引力,它是宇宙大自然内在的科学规律;而教育家认定博大深邃的师爱,是教育艺术王国的万有引力,它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需。这种“爱”,谓之“教育爱”,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盛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之播洒,均匀流布。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田因得不到它的滋润、沐浴而干涸、黯淡。教育者只有首先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以各种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宽容,惊叹和鼓励,期待和发现,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和有效,从而产生“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