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还原论到系统论浅析医学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还原论到系统论浅析医学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0-09-06T14:59:36.98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孟永会曾俞霖 [导读] 浅析西医还原论的发展模式与中医系统论的发展模式,从两种医学的发展模式看中、西医学的理论结合

孟永会曾俞霖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 550002)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0)5-0074-02 浅析西医还原论的发展模式与中医系统论的发展模式,从两种医学的发展模式看中、西医学的理论结合。

还原论是将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如生命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的机械性方法。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本质 [1] 。这在诊治疾病中就强调局部定位,这一特点与传统的原子论自然观是一致的。这就把人视为“机器”,把疾病视作机件失灵,由此西方医学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失灵的机件上,着眼从部分、细节和微观机制上研究和诊治疾病。他们沿着人体的层次结构,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而到量子水平;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对各个层次上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医学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形成了近代生物医学模式,西医学的主要成就就是在运用分析还原方法取得的。当今医学领域内,有一种趋势就是研究的问题越微观就越科学,微观才是生命的本质。西医学的精华就是通过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途径将人体还原为独立的器官、组织、细胞、蛋白或基因,希望通过对单个细胞,蛋白或基因的研究找出影响生命运动规律(即导致疾病)的最微小最特异的生物学变化。但它侧重于线型关系,忽视致病因素的因果网络作用,把医学研究的视角仅仅投射在人体自身某一层次的病变上,只重疾病、重治疗、重个体、重局部病变、重生物性因素。很多疾病有可还原性的一面,可找到特定部位,或微观机制的生理、病理变化。但部分与整体、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之间有质的不同,因此,人体和疾病有不可还原性的一面。完全用还原方法来探求错综复杂的疾病现象是不可能获得对疾病的全面认识的。例如,在现代社会,居于前三位死因的心血管疾病、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心理紧张、人格差异、行为不良和环境污染等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光靠生物学手段要解决这类疾病的防治问题显然鞭长莫及 [2] 。当还原论指导下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人类医学研究的需要时,这就需要更先进的方法论及更完善的医学模式,系统论及系统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自然进入了人们的研究领域。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创立的 [3] 。系统论原则是整体性原则、结构功能原则、目的性原则及最优化原则。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这正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征。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同时,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便兴起了以生物-心理-社会为模式的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度统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牵涉到另外两方面,如躯体疾病可以引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引发的适应不良可导致社会功能障碍,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冲突、压力等又可以导致心理困难出现,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困惑、烦恼等。而长期的心理矛盾又是身心疾病产生的原因,所以应从生物、心理、社会三轴系统着手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在中医看来,它所研究的对象,不是仅具有形质的“人体”,而“形神合一”,“形神相即”的“人”,是形(生物形质)、神(精神心理)活动有机结合的人,形神两者缺一便不成为“人”。由于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功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置人于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以分析考虑其功能状态,并结合环境变化诸因素,进行诊断、治疗、预防等一系列医学实践活动,是中医的基本原则。对于这种模式,何裕民教授提出了“环境-形神”医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包括日月、气候、季节、地理等因素)和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人事、文化等因素)两大方面。所谓形神,形者,形体功能也,可视为生物因素;神者,心神活动也,可视为心理因素。“形”,泛指一切物质形体,中医中的形,主要指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躯体肌肉等生物机体或生命物质及其所进行的功能活动;“神”,的概念较为复杂,一般泛指精神魂魄、感觉思维、性志情欲等各种心理活动。《内经》认为:“形具则神生”,“形神合一”而为人。这就从医学角度,对形神关系做出了科学的论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则说明人之功能活动无不相应于天地间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而且也包括社会环境。“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说明医患间要保持密切配合的良好关系,调动患者本人健康的心理精神活动,对各种疾病的康复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西医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中医的环境-形神模式有着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这就需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只是运用西医的高科技诊断技术,诊断出疾病再应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这充其量不过是中西医的“凑合”,并没有在理论高度进行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完善,以达到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如果西医发展为生物-心理-环境医学模式则更接近中医,理论会更完善,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达到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使我们不再单纯地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是将疾病研究重点上升到医学预防保健的高度,因病治病是下策,只有将疾病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只有这样,全民健康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况立洪.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模式的转变.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24 [2]张宗明.赵峰. 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4

[3]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