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的基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带来严重的产业危机,从而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意义上的高层次人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而本文所指高层次人才,主要是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极强的问题意识、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和较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整体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的集合反映。创新能力是高层次人才的核心能力。简言之,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积极进取、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基本品质的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型人才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1创新型人才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保证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国家兴。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国是人口大国,如何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担负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高等学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高等学校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培养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知识资本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把知识、技能转化成实践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
2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现代生产力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人类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
志的新的科技革命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活动。也对生产活动的活的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工业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是有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能熟练地操作机器,那么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则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造力。脑力劳动者正日益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如果说初懂读、写、算的熟练劳动力还可以通过传、帮、带等传统方式来培养,那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须臾离不开高等学校的培养和职业培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增强,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
3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科技的创造和扩散
18世纪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生产——技术——科学,而21世纪的经济发展模式则成为:科学——技术——生产。20世纪初创立的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合成化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个人电脑和全球化通信及多媒体网络,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地球科学板块理论的提出,生命科学中DNA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分子结构的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电子显微镜的发明,核磁共振CT的问世,大型高能物理实验装置的建立和大型天体装置的建造等等,使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生命现象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推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教育居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教育既关系到科技的创造,又关系到科技的推广或扩散。传播知识、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途径是教育和训练,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技术,无论是本国创造的还是从国外引进的,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通过扩散这一环节。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或一张美丽的图画。但技术扩散又不是—个简单的技术复制过程,它包含着消化、吸收和提高。因此,技术扩散过程就与扩散主体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例如,日本在“二战”后,
大力发展经济,引进和吸收国处先进技术,迅速对引进技术加以扩散和改进,同时特别注重自主创新,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18世纪未,美国几乎是欧洲技术的纯输入国,但到了19世纪后,美国通过吸收和消化引进技术,并加以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技术,现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霸主。以上两个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创造和扩散,主要是通过受过教育的创新型人才来实现的。
4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兴职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处在剧烈的变化中。这种变化不仅导致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而且导致产业岗位的不断调整。同时,新的行业也会相应建立,新的职业岗位也会相应增加。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各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因此。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各产业岗位的需要。这既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又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了良性循环。人类进人2l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已经从传统的产业转移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航空与航天、环保、文化产业和科技信息服务业。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劳动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造性的智慧劳动、创造性的经营管理、创造性的科技服务和社会服务、文化艺术创作等劳动岗位已出现,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念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瞬息万变,金融动荡捉摸不定,社会需求纷繁复杂。显然,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立足世界强国之林的高度来看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潮流,事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要创新教育观念,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个性发展,落实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和倡导创新思维与创造发明。要拓宽学生面向社会和世界的视野,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
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要更新教学内容,大量增加实践性能力教学
毫无疑问,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高等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如何改变以知识传播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何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新的培养模式,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集成化和社会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计划安排上,要根据不同专业,结合社会对知识的要求,设置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要突出需求导向,特别是要根据行业发展和产业要求的变化,适时增补实践性教学内容。二是博学和专学相结合。博学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教学安排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了解人文社会、经济政治、艺术审美以及现代高科技的科普知识。不仅要训练开发学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引导学生理性质疑和探究思维的兴趣。专学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创新的“钥匙”。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和通晓了专业技能,才能进行创新和创造。因此,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学懂用活专业知识,并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三是素质与能力并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尽可能安排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课程。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有真挚的感情和广博的爱心,要全面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宣传表达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