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滤纸做实验

合集下载

砂盐混合过滤实验报告(3篇)

砂盐混合过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理解并实践过滤在分离混合物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加深对过滤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利用滤纸或其他多孔材料,将固体颗粒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砂盐混合物,通过过滤操作,将不溶于水的砂粒与溶解于水的盐分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滴管。

2. 药品:粗砂、食盐、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混合物:将一定量的粗砂和食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形成砂盐混合物。

2. 过滤装置的搭建:将滤纸折叠成适合漏斗的形状,放入漏斗中,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壁。

3. 过滤操作:- 将砂盐混合物倒入漏斗中,使混合物均匀分布在滤纸上。

- 使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帮助固体颗粒通过滤纸。

- 观察过滤过程,记录过滤速度和过滤效果。

4. 收集滤液:将过滤后的液体收集在烧杯中。

5. 蒸发结晶:将收集到的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观察结晶过程。

6. 实验结束:关闭酒精灯,等待结晶完全,收集结晶物。

五、实验结果1. 过滤速度:实验过程中,过滤速度较快,固体颗粒顺利通过滤纸。

2. 过滤效果:过滤后的滤液清澈透明,固体颗粒被有效分离。

3. 滤液成分:滤液中含有食盐,未检测到砂粒。

4. 蒸发结晶:加热蒸发后,滤液中的水分蒸发,食盐结晶析出,收集到的结晶物为白色晶体。

六、实验分析1. 过滤原理:滤纸的多孔结构使得固体颗粒无法通过,而液体可以顺利通过,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2. 实验误差:在过滤过程中,部分固体颗粒可能粘附在滤纸上,导致过滤效果不如预期。

此外,蒸发结晶过程中,结晶物的形状和大小可能受到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影響。

3.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过滤效果,可以尝试使用更细的滤纸或增加过滤次数。

在蒸发结晶过程中,可以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获得更理想的结晶效果。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实践了过滤在分离混合物中的应用。

纸巾过滤水的实验报告

纸巾过滤水的实验报告

纸巾过滤水的实验报告目的:通过纸巾过滤水的实验,探究纸巾对水中杂质的过滤效果,并了解纸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设备:1. 自来水或脏水2. 滤纸/纸巾3. 透明杯4. 整形漏斗5. 医用口罩(可选)6. 显微镜(可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清洗透明杯和漏斗,并用纸巾擦干。

b. 准备所需的材料与设备。

2. 实验组设置:a. 将滤纸或纸巾对折,使之适应漏斗底部大小。

在整形漏斗的底部放置滤纸或纸巾,并用手指紧压边缘,避免水流绕过滤纸或纸巾。

b. 将整形漏斗固定在透明杯上,确保底部的滤纸或纸巾不会移动。

3. 实验进行:a. 测量一定量的自来水或脏水,倒入设置好的漏斗中。

b. 观察水通过滤纸或纸巾的速度和颜色变化,记录下来。

c. 检查漏斗底部滤纸或纸巾的杂质收集情况。

4. 结果与讨论:a. 分析水通过滤纸或纸巾的速度快慢和颜色变化,以及漏斗底部滤纸或纸巾上的杂质收集情况。

b. 归纳总结不同类型水样的过滤效果和滤纸/纸巾的过滤能力。

c. 若有条件,可将滤纸或纸巾上的杂质取下,使用显微镜观察杂质的形态和特征。

d. 探讨纸巾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水质净化和过滤的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2. 若使用脏水进行实验,请确保水质不会对实验人员造成危害。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用具并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结论:通过实验发现,纸巾在过滤水质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水样经过纸巾的过滤后,颜色有明显变化,且附着在纸巾上的杂质可以清晰观察到。

这表明纸巾可以用于初步净化水质中的一些微小颗粒和杂质。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验只能初步了解纸巾过滤水的效果。

实际应用中,纸巾过滤水的效果受到纸质、厚度、水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而对于一些细微的细菌和病毒等,纸巾的过滤效果可能有限。

因此,在实际需求中,应选择更为专业和可靠的过滤设备或方法进行水质净化。

滤纸的过滤实验原理

滤纸的过滤实验原理

滤纸的过滤实验原理滤纸是一种常见的过滤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和家庭等各种领域。

滤纸的过滤实验原理是基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滤纸孔隙结构的原理。

以下以普通滤纸为例,详细介绍滤纸的过滤实验原理。

滤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

在制作滤纸的过程中,通过纤维素纤维之间的交错和压制,形成了大量的微小孔隙。

这些孔隙大小均匀,相互之间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孔道系统。

这样的孔道结构能够在保持一定的过滤速度的同时,有效地截留固体颗粒和悬浮物质。

在滤纸的过滤实验中,溶质(待过滤的混合物)和溶剂(用于将溶质分离的溶液)经由滤纸的孔道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了固液分离。

具体的过程如下:1. 机械拦截:滤纸具有一定的孔隙大小,比如0.1微米~10微米,这些孔隙大小与溶质颗粒或悬浮物质的大小相比较小。

当混合物经过滤纸时,较大的颗粒或悬浮物质会被滤纸的孔道所阻挡,无法通过孔隙进入滤液中。

2. 表面吸附:滤纸的纤维素表面会存在一定的吸附作用力。

当溶质中的颗粒经过滤纸表面时,会受到滤纸表面吸附力的作用,从而停留在滤纸上。

这种吸附作用力主要由静电作用力和分子间力等所引起。

3. 空隙滞留:滤纸的孔道结构中存在不规则和弯曲的微小孔道,这些孔道是由于纤维素纤维在制作过程中的交错和压制而形成的。

当溶质经过滤纸的孔道时,会发生空隙滞留现象,即颗粒倾向于沿着孔道流动方向停留在孔道之中,而不易通过。

4. 扩散:溶质颗粒或悬浮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子会通过热力不断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这些颗粒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碰撞和扩散。

当颗粒经过滤纸孔道时,由于滤纸的孔道结构和表面吸附的作用,部分颗粒能够较长时间停留在孔道中,增加了与溶剂分子碰撞和扩散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溶质的分离。

综上所述,滤纸的过滤实验原理主要包括机械拦截、表面吸附、空隙滞留和扩散等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选择不同孔径和厚度的滤纸,调整滤液的流速和过滤时间,可以优化过滤效果,实现溶质的精确分离。

过滤食盐实验报告

过滤食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如何去除食盐中的杂质。

3. 了解蒸发结晶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1. 过滤原理:利用滤纸的孔隙,将固体与液体分离。

2. 蒸发结晶原理: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使溶质达到饱和并结晶。

三、实验材料1. 粗盐2. 滤纸3. 滤斗4. 烧杯5. 蒸发皿6. 酒精灯7. 玻璃棒8. 量筒9. 托盘天平四、实验步骤1. 称取5.0g粗盐,放入烧杯中。

2. 加入10mL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完全溶解。

3. 将烧杯中的食盐水过滤,滤液为澄清的食盐水。

4. 观察滤纸上的杂质,确认过滤效果。

5. 将澄清的食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6. 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7. 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

8. 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9. 待蒸发皿冷却后,用玻璃棒将晶体刮出,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过滤效果:通过实验,成功将粗盐中的杂质过滤掉,得到澄清的食盐水。

2. 蒸发结晶效果:通过加热蒸发水分,成功得到食盐晶体。

3. 实验现象:在过滤过程中,滤纸上的杂质较多,说明粗盐中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

在蒸发过程中,溶液逐渐浓缩,直至出现大量晶体。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过滤操作,成功去除食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2. 通过蒸发结晶操作,成功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粗盐中的杂质较多,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选择优质的食盐,以减少杂质的摄入。

2. 实验过程中,过滤操作需要细心操作,避免滤纸破损,影响过滤效果。

3. 蒸发结晶过程中,加热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溶液局部过热,导致晶体飞溅。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

2. 研究不同杂质对食盐提纯的影响。

3. 优化食盐提纯的实验方案,提高提纯效率。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食盐的过滤和蒸发结晶,成功去除食盐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过滤和蒸发结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利用滤纸做实验

利用滤纸做实验

七、问题探究 1.如何很好的配制实验所用的溶液?为什么? 答:取一定量的蒸馏水置于烧杯中,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并且不断往烧杯中加入溶 质晶体,不停搅拌,直至溶液不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这样可以配制出浓度很大的溶液,在滤纸侵泡的时候会有更多量的溶质随着溶液 一起留在滤纸上面,在后面灼烧实验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反应物参加反应 ,这样
就可以有一定量的产物生成,便于我们观察和探究产物的组成。 2.滤纸在烧杯中是侵泡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答:不是。滤纸侵泡的时间虽然是越长越好,但是我们在配制溶液的时候保 持的是高温,长时间放置溶液后温度降低 ,这个时候会有一部分晶体析出并且粘 附在滤纸上面,影响后面实验结果的观察以及验证。而且长时间侵泡滤纸用夹子 灼烧滤纸的时候滤纸容易破损,给实验操作带来不便。 3.沾有氯化铁溶液的滤纸灼烧后的产物用磁铁去靠近 ,发现相互之间有作用力 , 能很好的说明产物中有铁单质吗?如果不能,那应该怎么鉴别? 答:不能。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可能产物中含有铁单质,不能很肯定的说 明产物种含有铁单质。因为如果在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中生成了四氧化三铁,那么 也会被磁铁吸引,所以不能充分肯定被磁铁吸引的就是产物铁单质。 鉴别铁单质: 将灼烧后的固体产物全部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这个时 候会发现固体物质有部分溶解,并且有气泡冒出,观察气体无颜色无气味。 4.在灼烧沾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的时候,滤纸上的硫酸铜水溶液失去结晶水变为 白色晶体,随后滤纸立刻变为黑色。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答:硫酸铜水溶液受热失去结晶水变为白色晶体后滤纸立即变黑,原因存在 两方面,第一是因为滤纸受热后炭化,同时白色 CuSO4 晶体也受热分解为黑色的 CuO。 5.沾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灼烧后的产物放入试管中并且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 反应后,过滤并且洗涤滤渣,这时看到滤渣中有金属光泽的红色物质,将滤渣重新 放入试管中并且加入稀硝酸,固体物质部分溶解并且冒出气泡。根据这一系列现 象,能很好的说明灼烧沾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生成了铜单质吗? 答:不能。因为往刚灼烧完的固体物质里面会或多或少的含有氧化亚铜,加 入的盐酸会和氧化亚铜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铜单质,所以后面紧接着的和硝酸反 应的固体物质就不知道是一开始就有的铜单质还是后面反应生成的铜单质。 所以 还是不能很好的说明有铜单质的生成。 6.如何很好的完成灼烧沾有硫酸铜的滤纸实验产物的鉴别? 答:最简单直观的方法是直接观察灼烧反应后的产物,看里面是否有金属光 泽的红色物质,如果有,可以认为是灼烧反应生成了铜单质。 但是往往灼烧后的产

纸上探奇 妙趣无穷——巧用滤纸创新微型化学实验

纸上探奇 妙趣无穷——巧用滤纸创新微型化学实验
物质 , 如果用 磁 铁靠 近黑 褐 色物 质 , 发 现能 够被 磁 铁 吸引 。如 果将 验 电器 的两 根导 线两 端 同时 接触
黑 褐色 物质 , 接 通 电源后 , 会 发 现 验 电 器 的 指 示 灯
滤纸 改成 用氢 氧 化 钠溶 液 浸 湿 的滤 纸 , 可 以用 来
演示 0 H一 的迁移 。
的底 部 相 同 一 侧 分 别 贴 上 湿 润 的 淀 粉 碘 化 钾 试 纸
单 质 。此 实验 也可 以用 氯化 铜溶 液代 替 氯化 铁溶
液 演示 木 炭还 原 氧 化铜 , 还 可 以 用 胶水 将 氧化 铜
粉 末或 氢 氧化 铜 粉 末 沾在 滤 纸上 , 晾 干 后 演 示 木
炭 还 原氧化 铜 。
精灯烘干, 最 后 用 酒 精 灯 将 其 点 燃 。可 以发 现 用 氯化 铁溶 液 浸 泡 过 的 滤 纸 不 如 普 通 滤 纸 燃 烧 迅 速, 而 是很 快 变 黑 , 同时 伴 有 红 热现 象 , 并 一 直 延
的蓝色 石 蕊 试 纸 变 成 红 色 。接 通 1 0—1 2 V直 流
用 反应 自身产 生 的 氢 氧化 钠 吸 收 残 留 的氯 气 , 实
现 绿色 化处 理 。
( 3) 液 体 与 气 体 的 反 应
《 教 学仪 器 与实验 》 第3 1卷 2 0 1 5年 第 3期
・ 3 3 ・
① 火柴 中硫 单 质 的检 验
取 1 0根 火柴 , 将 火 柴 头 研 成 粉末 , 堆 放 在 垫 有 干沙 的培 养皿 上 , 备 用 。取 4根滤 纸条 , 在其 上 面分别 滴 加 品 红溶 液 、 淀 粉 碘 溶液 、 石蕊溶液 、 高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过滤实验,让学生了解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器材:玻璃漏斗、滤纸、砂子、水、砂糖溶液、玻璃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砂子和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一个含有砂子的水溶液。

2. 将砂糖溶液倒入一个玻璃烧杯中。

3. 将玻璃漏斗放入玻璃烧杯中,用滤纸将漏斗底部盖住。

4. 先将含有砂子的水溶液倒入漏斗中,观察砂子残留在滤纸上的过程。

5. 再将砂糖溶液倒入漏斗中,观察砂糖溶液通过滤纸后的情况。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洒和碰撞。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处理实验废液,注意环保。

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砂子残留在滤纸上的现象,这是因为砂子的颗粒较大无法通过滤纸的微孔,从而实现了砂子和水的分离。

而砂糖溶液能够通过滤纸,因为砂糖分子较小可以通过滤纸的微孔,实现了砂糖溶液的过滤分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为以后更复杂的分离实验打下基础。

纸上层析演示实验

纸上层析演示实验

“纸上层析〃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纸上层析的原理、应用以及中学化学课本引进纸上层析实验的意义。

2.探索做好纸上层析演示实验的技术关键,掌握这个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纸上层析是用滤纸作为支持剂(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根本原理一般认为主要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别离。

在本实验中,以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附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正丁醇或乙醇(都含有一定比例的水)等为流动相,酚酰、甲基橙混和物或红、蓝墨水混和物为层析试样。

把试样点在滤纸的原点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原点时,试样中各组分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分配。

结果,分配比拟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的距离较远;分配比拟小的物质移动速度慢,移动的距离较近。

这样,便把试样中各组分分开聚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这种别离过程叫展开。

因此,流动相溶剂又叫做展开剂。

当别离的物质是有色的,如甲基橙,层析后在滤纸上可以直接看出它的色斑。

当别离的是无色的物质,如酚猷,就必须用显色剂使之显色。

无色的酚猷可以用氨水使之显红色,所用的氨水就是显色剂。

纸上层析可用于化学性质相近的混和物的别离,特别适宜于微量物质的别离和鉴别。

而且使用的仪器简单,操作比拟容易,重现性好。

目前,纸上层析已运用到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定性、定量分析中。

例如利用纸上层析法使蛋白质所包含的几十种氨基酸在一张滤纸上全局部离开;又如在稀有、稀土、放射性元素和核裂解产物等的别离和鉴定上,也用列纸上层析法,都有较好的效果。

为了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引入了纸上层析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纸上层析别离物质的方法,但只要求做出定性的结果。

三、实验用品仪器:大试管(30mπι><200mm)(带橡皮塞)5支移液管(IOm1)2支大试管架(大孔)1个培养皿(直径8cm)5只玻璃毛细管(长8cm)2支剪刀(公用)小刀(公用)药品:酚酰、甲基橙混和溶液:配制法是取甲基橙、酚酰各O.1g,溶于Iond60%乙醇中。

实验五利用滤纸进行实验

实验五利用滤纸进行实验

利用滤纸做系列创新实验摘要:设计并进行利用滤纸的创新性实验。

探究滤纸炭化产物还原氧化铜及三氧化二铁的实验操作以及相关产物的判别、鉴定及检验方法。

对实验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六水合三氯化铁 五水合硫酸铜 滤纸 碳化 铁 铜(一) 实验探究1. 实验原理 滤纸受热会发生炭化,生成黑色木炭↑+∆+222CO Cu CuO C ↑+∆+2323423CO Fe O Fe C2. 实验步骤2.1实验准备 (1)硫酸铜饱和溶液:在常温下,取一定量硫酸铜晶体加入到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快固体溶解。

如果硫酸铜晶体全部溶解,继续加入,直到出现有晶体剩余,不溶解为止。

(2)氢氧化铁胶体:用烧杯盛适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三氯化铁晶体,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变为红褐色、透明的液体,停止加热,冷却。

若无此现象,继续加入固体。

(3)将滤纸的1/2卷成细小卷,分别浸泡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溶液中。

(4)稀盐酸:在通风橱内,取适量浓盐酸,按照浓盐酸体积与蒸馏水体积之比1:6进行稀释,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5)稀硝酸:在通风橱内,取适量浓硝酸,按照浓硝酸体积与蒸馏水体积之比1:4进行稀释,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2滤纸上碳与氧化铁的反应(1)将浸有氢氧化铁胶体溶液的滤纸用镊子夹住在煤气灯柱的中心向上的火焰中烘烤灼烧,使火焰包裹住滤纸。

将滤纸灼烧至全部红热后,离开煤气灯慢慢使滤纸烧尽,观察。

(2)取适量上述产物于洁净试管中。

将磁铁靠近试管壁,并缓慢来回移动,检验产物是否具有磁性。

然后向试管中加入适量已经稀释好的稀盐酸,摇晃震荡,观察反应现象。

2.2.22.3滤纸上碳与氧化铜的反应(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用镊子夹住在煤气灯柱的中心向上的火焰中烘烤灼烧,使火焰包裹住滤纸。

将滤纸灼烧至全部红热后,离开煤气灯慢慢使滤纸烧尽,观察。

(2)取少量上述产物置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震荡,3.实验现象:。

利用滤纸做实验

利用滤纸做实验
加入盐酸的瞬间,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并且黑色粉末在试管中随着气泡的产生向上浮动
静置后观察到溶液由原来的无色变为黄绿色,
(二)还原铜的氧化物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1.配置硫酸铜溶液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在三脚架上放置石棉网,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向微热的水中加入过量的五水硫酸铜晶体,
搅拌,继续加热使其溶解。.
滤纸已经全部变黑,在试管壁上,靠近导气管口部位产生大量水珠?
滤纸靠近煤气灯焰部位看到微微变红
滤纸逐渐由黑色变为砖红色
滤纸的绝大部分都变为砖红色
3. 用物理方法检验产物
在停止加热后,立即取出部分产物,置于水中,找寻是否有砖红色并且带有金属光泽的物质。
在产物中未发现有金属光泽的砖红色物质
4. 用化学方法检验产物
静置后溶液由原来的无色变为浅绿色。
三.实验结果分析:
四.对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方案:
方案一
操作步骤
时间轴
实验现象
1.前期准备工作不变
2.改用下图装置进行滤纸上的反应
开始用煤气灯进行加热
0:00-1:30
1:30
1:30-4:21
4:22-5:00
5:00-10:30
10:30
滤纸没有明显变化
滤纸开始局部变为黑色
滤纸呈黄色
3.烘干滤纸
用石棉网置于三脚架上,把浸泡好的三氯化铁滤纸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在滤纸下方来回移动,进行微微加热,烘干试纸
烘干后的试纸黄色程度稍微有所减轻。
由于烘干的时间稍微过长,导致滤纸中部出现黑色,微微碳化
4.灼烧滤纸
将滤纸适当卷曲,用镊子夹住,
将镊子移近酒精灯外焰,进行灼烧

巧用滤纸设计化学实验

巧用滤纸设计化学实验

1 0 . 3 9 5 9 /j . i S S I 3 . 1 6 7 1 — 4 8 9 X . 2 0 1 4 . 1 1 . 1 3 2
重视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 促进学 生全 面发展
◆范辅 军
摘 要 小 学科 学课 中的观 察 实验 给 学生 提供 了观 察 事物 演变
的条件 。 通 过观 察实 验 , 可 激 发学 生的 思维 , 调动 学生 的积 极性 , 并能 引发 学 生提 出 自己思考 的 问题 ,从 而科 学 地按 照 事物 发展 的规 律去 探索 其深 奥 的秘密 。 关键 词 科 学课 ;观 察 实验 ; 中图 分类 号 :G 6 2 3 . 6 文 献标识 码 :B
2 )药 品:淀粉溶液 、碘水 、蒸馏水
实验方 法及步骤 说明 将 玻璃片放 置于 白纸 上,将一 张剪好 的滤纸 条放于玻璃片上 。 在滤 纸上滴一滴淀粉溶液 , 再 滴一 滴碘 水,观察 滤纸 条的变 化 。观 察到 明显 现象 :滤
作 3 0 0 )。
1 0 . 3 7 6 q / j . i s s n . 1 6 7 1 — 4 8 9 X . 2 0 1 4 . 1 1 . 1 3 1
巧用滤纸设计化学实验
◆周迎迎 鹿作冬
滤纸是 初 中化学 实验 中必不 可缺 的一种 材料 ,主 要用
于 过滤操 作 。笔 者在 教学实 践 中利 用滤纸 做碱 与酸碱 指示 剂 的作用 、淀粉 与碘 水 的反 应、溶 液 的导 电性 实验 、探究 分子 运动 的实验 、C 0 与H 0反应及铝 粉燃烧 的实验 。利用
用滤纸设计 的几个 化学实验 。
表面皿 1 个 、剪 刀 l把、洗瓶 1个、废物杯 1 只。 2 )药 品:食 盐水、蒸馏 水。

5利用滤纸做实验

5利用滤纸做实验

利用滤纸做实验摘要:利用滤纸高温灼烧后碳化的性质,将浸有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的滤纸在煤气灯上灼烧至红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和氧化铁的反应,并对反应产物的鉴别进行探究。

关键词:滤纸碳化还原氧化铜氧化铁产物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多采用试管实验。

试管实验有其优势,如反应体积大操作方便、便于观察、可以加热、可离心分离、可分步操作、可平行操作等等,因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试管实验仍是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且对有些实验项目而言,试管实验还可能是唯一的方式。

但是,试管实验也有其不足,其最大的不足是试剂用量大。

试剂用量大导致实验成本高,更重要的是排放的“三废”也多,增加了环境的负担,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节能减排。

因而有必要对目前的试管实验进行认真分析,对可以改进、改善的实验项目进行探讨与研究。

以滤纸为载体,在滤纸上进行的化学实验可较大程度减少试剂用量,且无废水排放等环境问题,是绿色化学的典范,值得研究、提倡与推广。

[1]本实验利用滤纸进行炭还原氧化铜和氧化铁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1.熟悉滤纸的成分及性质。

2.掌握滤纸碳化产物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以及产物的检验办法。

3.探究滤纸碳化产物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以及产物的判别和鉴定方法。

4.感受创新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大部份滤纸由棉质纤维组成,棉纤维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元素组成为:C 44.44%、H 6.17%、O 49.39%。

由于其含碳量高,在高温碳化后生成黑色木炭,可据此将碳化产物用于还原氧化铜和氧化铁。

无水硫酸铜高温分解:无水硫酸铜加热到923K时,分解成CuO[2]:或者木炭还原氧化铜氯化铁溶液蒸干时水解得Fe(OH)3,Fe(OH)3高温灼烧分解为Fe2O3。

木炭还原氧化铁三、实验仪器与试剂铁架台2个、铁夹2个、铁圈2个、煤气灯2个、石棉网1块、试管1试管架、带导管的橡皮塞、烧杯、玻璃棒、镊子、坩埚钳、蒸发皿、一次性吸管、火柴六水合三氯化铁晶体、五水合硫酸铜晶体、浓盐酸、浓硝酸、蒸馏水四、实验步骤及现象表1.滤纸还原氧化铜实验表2.滤纸还原氧化铁实验五、实验结果和讨论1.如何证明利用滤纸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得到了铜单质。

利用滤纸做实验

利用滤纸做实验
用吸铁石靠近试管壁,在试管壁上来回移动
产物很脆,并且密度很小,随风易吹散
研磨后,产物变为很细的黑色粉末状物质
有部分黑色粉末沾在纸槽上,说明粉末很细,很轻
黑色粉末的大部分在吸铁石处聚集,随着吸铁石的来回移动,黑色粉末也来回移动
6.用盐酸检验产物
把研钵中剩余部分的固体产物用纸槽送入另外一个试管当中,加入少量盐酸,盐酸的加入量以能完全浸没固体产物为准。
B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看:
这套装置的操作步骤并没有太过繁琐,在普通的实验室就能实现。但是,如果中学实验室的条件有限,不具备煤气灯时,此改进方法不可行。
C从耗费的时间和资源方面看:
a本次实验中加热的时间过长,无法再短时间内得到实验现象,不适合作为演示实验装置。并且要想得到良好的实验现象,仍旧需要大量时间,如果作为探究实验,本方法是可行的。
时间轴
实验现象
1.前期准备工作不变
2.改用下图的装置进行滤纸上的反应
将坩埚置于泥三角上,把烘干的滤纸卷成小块,放在坩埚中,盖上坩埚的盖子,用煤气灯进行加热。
0:00-15:00
21:00
迅速打开坩埚的盖子,观察到滤纸完全变黑。
坩埚中的滤纸微微泛红
开盖2s,看到滤纸上部接近空气处发出红热火光。
此时立即盖上坩埚的盖子。防止更多空气进入,将产物氧化。
B采用这套装置的目的:
在加热滤纸时要尽可能隔绝氧气:
C装置的原理:
在加热时,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并且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排气管口只会向外排气,周围的空气不会通过这个口进入试管内部,
改进结果和
分析
A从效果方面看:
此次改进结果为失组实验小组中采用相同的实验装置中,最后再溶液中找到了一粒极小的具有金属光泽的铜粒。

初三化学实验过滤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过滤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过滤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过滤操作将固体与溶液分离。

实验原理:过滤是利用滤纸或其他过滤介质的孔隙,使固体颗粒无法通过,而只有溶质能够通过孔隙,从而将固液分离的技术方法。

实验材料:石蜡,滤纸,水,漏斗,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漏斗和一个筒形滤纸,将滤纸折叠成适合漏斗的形状;
2. 将漏斗放置在烧杯上,并用玻璃棒固定住;
3. 将石蜡细粉放入滤纸中心,倒入一定量的水;
4. 等待一段时间,让石蜡与水充分混合;
5. 慢慢倒入烧杯中;
6. 烧杯中的水顺过滤纸滤出,而石蜡颗粒被滤纸截留;
7. 将烧杯中的水倒掉,将滤纸上的石蜡颗粒取出,放置于通风处晾干。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过滤操作,烧杯中的水成功与石蜡颗粒分离。

石蜡颗粒被滤纸截留在上层,而水通过滤纸下滤,流入烧杯中。

从实验结果看,滤纸的过滤效果非常好,可以将较大颗粒的固体与溶液成功分离。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利用过滤操作将固体与
溶液分离的方法,并且发现滤纸对固液分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滤纸的孔隙大小决定了过滤的效果,合适的折叠方式和固定方法可以提高过滤的效率。

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过滤是一项常用的实验操作,掌握这个技巧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过滤的实验报告

过滤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过滤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过滤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过滤效果,探讨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利用过滤介质(如滤纸、砂石等)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根据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可以将混合物分为不溶性和可溶性物质。

过滤过程中,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上,而液体则通过过滤介质流出。

三、实验器材1. 烧杯(250ml)2个2. 玻璃棒3. 滤纸4. 砂纸5. 秒表6. 100ml量筒7. 电子天平8. 待过滤的混合物四、实验步骤1. 将滤纸折叠成适当大小,放入烧杯中,确保滤纸紧贴烧杯底部。

2. 将待过滤的混合物倒入另一个烧杯中,搅拌均匀。

3.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通过玻璃棒引导,缓慢倒入装有滤纸的烧杯中。

4. 待液体完全通过滤纸后,将烧杯中的滤液收集到量筒中,记录滤液体积。

5. 称量过滤前后的滤纸质量,计算固体颗粒的质量。

6. 重复上述步骤,改变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观察过滤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过滤前混合物体积:200ml(2)过滤后滤液体积:150ml(3)过滤前滤纸质量:5g(4)过滤后滤纸质量:4g(5)固体颗粒质量:1g2. 结果分析(1)通过实验可知,过滤后的滤液体积减少了50ml,说明过滤过程有效地分离了固体颗粒。

(2)过滤前后的滤纸质量差为1g,说明过滤过程中固体颗粒被截留在滤纸上。

(3)通过改变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可以观察到过滤效果的变化。

孔隙越小,过滤效果越好,但过滤速度会相应减慢。

六、结论1. 过滤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固体颗粒和液体的方法。

2.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过滤效果。

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待过滤物质的性质和过滤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和参数。

七、注意事项1. 在过滤过程中,应避免滤纸破裂,以免影响过滤效果。

2. 倒入混合物时,应缓慢进行,以免液体溅出。

3. 在改变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时,应注意观察过滤效果的变化。

过滤反冲洗实验报告

过滤反冲洗实验报告

过滤反冲洗实验报告过滤反冲洗实验报告引言: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而反冲洗则是过滤操作中的一项重要步骤,通过逆向冲洗可以清除过滤器中的杂质,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验旨在探究过滤反冲洗的原理,以及对不同材料的过滤器进行反冲洗的效果。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纸质滤纸- 玻璃纤维滤纸- 陶瓷滤芯- 过滤漏斗- 反冲洗设备2. 实验方法:1) 将纸质滤纸、玻璃纤维滤纸和陶瓷滤芯分别装入过滤漏斗中。

2) 使用不同的悬浮液,如沙子、砂糖溶液和染料溶液,进行过滤实验。

3) 在每次过滤结束后,使用反冲洗设备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处理。

4) 观察并记录每种过滤器在不同悬浮液下的过滤效果和反冲洗后的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1. 纸质滤纸:在过滤沙子悬浮液时,纸质滤纸能有效去除悬浮颗粒,但滤纸会逐渐堵塞,导致过滤速度变慢。

经过反冲洗处理后,滤纸的堵塞情况有所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

在过滤砂糖溶液时,纸质滤纸无法过滤出砂糖分子,溶液通过滤纸后仍呈现混浊状态。

反冲洗处理对此情况无明显改善作用。

在过滤染料溶液时,纸质滤纸能有效去除染料颗粒,但颜色仍然能透过滤纸,溶液仍呈现微弱的染色。

反冲洗处理后,滤纸的颜色变浅,但染料颗粒并未完全去除。

2. 玻璃纤维滤纸:玻璃纤维滤纸在过滤沙子悬浮液时,能够较好地去除悬浮颗粒,且滤速较快。

经过反冲洗处理后,滤纸的堵塞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滤速恢复到较初次使用时的水平。

在过滤砂糖溶液时,玻璃纤维滤纸能有效去除砂糖分子,溶液通过滤纸后呈现清澈的状态。

反冲洗处理对此情况无明显改善作用。

在过滤染料溶液时,玻璃纤维滤纸能有效去除染料颗粒,滤液呈现较浅的染色。

经过反冲洗处理后,滤纸的颜色进一步变浅,染料颗粒得到进一步去除。

3. 陶瓷滤芯:陶瓷滤芯具有较高的过滤效果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过滤沙子、砂糖溶液和染料溶液时,陶瓷滤芯均能有效去除悬浮颗粒和溶解物质,滤液呈现清澈的状态。

利用滤纸做系列创新实验

利用滤纸做系列创新实验

利用滤纸做创新实验滤纸除了用于过滤之外,还常被用于其它实验,例如用滤纸吸除钾、钠表面的煤油,用滤纸作载体进行焰色反应,用滤纸做叠层式原电池实验,用滤纸进行各种喷雾显色反应等。

我们今天再做几个有新意、有代表性的实例:1、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1.1 操作取一个培养皿,注入占其容积1/2的水,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剪一张圆形滤纸小心地贴在上述水面上,用镊子取黄豆大小一粒金属钠,吸除煤油后放在湿的滤纸上,同时罩上一个大烧杯。

由于钠留在了滤纸上无法游动,其反应热很容易积聚,故可看到钠在滤纸上先熔化成球,并在片刻后起燃,发出黄色的火焰,并产生大量白烟(该产物为淡黄色过氧化钠,实际观察时该烟的颜色近为白色),滤纸下的水溶液渐变成红色。

1.2 说明(1)(2)(3)(4)该实验的优点是:不仅能看到钠和水反应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观察到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实验安全性提高,且无污染。

2、炭还原氧化铁的反应2.1 原理利用纤维素能溶于浓硫酸并发生水解反应的特点,将纯纤维素的滤纸浸入一定浓度的硫酸中,使滤纸表面发生部分溶解和水解并生成一薄层粘稠物。

此时停止反应,用大量清水洗涤则可使粘稠层均匀地附在滤纸的表面,使滤纸的孔隙变小,用这种处理后的滤纸可做有关半透膜的实验。

由于滤纸表面部分纤维素在溶于酸的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疏松结构,所以用清水洗涤后,其牢固度明显增加,据测试其耐拉力可达原滤纸的28倍。

又因其颜色洁白,故人们称之为“羊皮纸”。

2.2 准备(1)将两份(体积)浓硫酸慢慢注入一份水中,搅拌均匀后待其冷却至室温,此时得到的硫酸浓度约为75%左右。

冬天的浓度可略高于此值,夏季则应略低于此浓度。

(2)取一水槽注入约一半的水,再注入少量氨水。

(3)准备一些定量滤纸及玻璃棒。

2.3 操作(1)取一张滤纸,投入上述配制的75%冷的硫酸中,用玻璃棒使之全部浸没在酸液中,浸泡约60~90秒(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间短些)。

(2)用玻璃棒取出变软的滤纸,先在清水中漂洗一下,再浸入稀氨水溶液中柔洗片刻,使滤纸上的酸全部中和。

三年级上册科学过滤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过滤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过滤实验,使学生了解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利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对过滤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
1.滤纸
2.铁架台
3.漏斗
4.玻璃棒
5.烧杯
6.泥沙和水的混合物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将滤纸折叠成漏斗形状,放置在铁架台的漏斗中,并固定好。

准备好泥沙和水的混合物。

2.将泥沙和水混合物倒入漏斗中。

3.用玻璃棒引流,使混合物慢慢流入烧杯中。

注意不要让泥沙堵塞滤纸。

4.观察烧杯中的滤液和留下的泥沙。

可以多次过滤,直到滤液清澈。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泥沙被留在滤纸上,而水通过滤纸流入了烧杯中。

多次过滤后,烧杯中的滤液逐渐变得清澈。

这说明过滤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滤纸的孔隙大小将固体颗粒阻留在滤纸上,而水则通过滤纸流入下
方的容器中。

通过多次过滤,可以使液体达到清澈透明的状态。

过滤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作饮料、酿酒、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等。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过滤原理,掌握过滤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滤纸片法抑菌实验操作要点

滤纸片法抑菌实验操作要点

滤纸片法抑菌实验操作要点
1. 准备工作可得做好呀!就像要出门旅行,不收拾好行李怎么行呢?比如得把滤纸片准备好,还有各种实验要用的东西都妥妥地放一起。

2. 菌液的浓度要把握好哦!这可不像做菜放盐,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这得精确点儿,不然实验结果可就不靠谱啦!就像射箭,瞄偏了能射中靶心吗?
3. 接种的时候要细心再细心呀!千万别毛毛躁躁的,你想想,要是盖房子地基没打好会怎么样?这也是同样的道理呀。

4. 贴滤纸片可别乱贴哟!要整整齐齐的,难道你会把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吗?得有规矩不是。

5. 培养的条件得严格控制呢!温度呀、时间呀,都不能马虎,这就好比养个宝贝宠物,得精心照顾才行。

6. 观察的时候要瞪大双眼呀!一点小细节都不能放过,要不然怎么能发现抑菌圈的变化呢,这跟找宝藏似的,得仔细呀!
7. 重复实验不能少哇!一次可不能说明啥问题,就像投篮,多投几次才知道准不准嘛!
8. 做好记录很重要啊!别做完了就忘啦,这就像写日记,得把重要的事情都记下来呀,以后还能看看呢!
总之,做滤纸片法抑菌实验可不能马虎,每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棉网置于三脚架上,把浸泡好的三氯化铁滤纸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在滤纸下方来回移动,进行微微加热,烘干试纸
烘干后的试纸黄色程度稍微有所减轻。
由于烘干的时间稍微过长,导致滤纸中部出现黑色,微微碳化
4.灼烧滤纸
将滤纸适当卷曲,用镊子夹住,
将镊子移近酒精灯外焰,进行灼烧
滤纸烘干后比原来干净的滤纸更硬
静置后溶液由原来的无色变为浅绿色。
三.实验结果分析:
四.对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方案:
方案一
操作步骤
时间轴
实验现象
1.前期准备工作不变
2.改用下图装置进行滤纸上的反应
开始用煤气灯进行加热
0:00-1:30
1:30
1:30-4:21
4:22-5:00
5:00-10:30
10:30
滤纸没有明显变化
滤纸开始局部变为黑色
取剩余部分的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以能完全浸没产物为主,振荡。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硝酸,振荡。
无法清楚观察到固体产物的变化,但是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黄绿色
加入浓硝酸后,未明显看到红棕色气体产生。
5改进结果: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都无法明确证明有单质铜生成,此方案失败。
方案二
实验步骤
五水硫酸铜晶体为蓝色颗粒状晶体
硫酸铜饱和溶液为蓝色溶液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开始不可以溶解的蓝色颗粒逐渐溶解。
2.浸染滤纸
将滤纸置于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浸泡几分钟
滤纸由白色变为浅蓝色
3.烘干滤纸
将三脚架上的烧杯取下,将湿润的滤纸置于石棉网上方,
用酒精灯来回移动,微微加热,烘干滤纸
随着滤纸逐渐干燥,浅蓝色渐渐消失,滤纸的大部分又由浅蓝色变为白色。
B采用这套装置的目的:
在加热滤纸时要尽可能隔绝氧气:
C装置的原理:
在加热时,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并且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排气管口只会向外排气,周围的空气不会通过这个口进入试管内部,
改进结果和
分析
A从效果方面看:
此次改进结果为失败,没有明确证明有单质铜的生成。
但是:
另外一组实验小组中采用相同的实验装置中,最后再溶液中找到了一粒极小的具有金属光泽的铜粒。
滤纸燃烧时间比正常干净的滤纸燃烧时间更加长
燃烧的滤纸先变黑,然后继续燃烧,滤纸燃烧部位出现红热现象,
滤纸不会化为灰烬,而是凝结成一块黑色固体状,略带银灰色光泽
当燃烧至大约1分钟时,凝结的黑色部分开始断裂,此时立即停止燃烧
5.用吸铁石检验产物
将生成的黑色物质收集,
置于研钵中进行研磨
用纸槽将部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底部,
加入盐酸的瞬间,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并且黑色粉末在试管中随着气泡的产生向上浮动
静置后观察到溶液由原来的无色变为黄绿色,
(二)还原铜的氧化物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1.配置硫酸铜溶液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在三脚架上放置石棉网,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向微热的水中加入过量的五水硫酸铜晶体,
搅拌,继续加热使其溶解。.
五.改进方案分析:



改进的思路
A改进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实验的关键是,在加热时,与空气接触,如果生成了单质铜,高温暴露于空气当中,很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铜的氧化物。由于铜的其中一种氧化物氧化亚铜颜色也为红色,无法清楚将其和铜用普通方法分开。所以为了证明反应中有Cu生成,要尽量隔绝氧气,防止铜继续与氧气发生反应。
《利用滤纸做实验》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评估指标:
三.具体操作步骤
(一)还原铁的氧化物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1.取三氯化铁配置溶液
取适量三氯化铁,微微加热,
加入蒸馏水,
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三氯化铁为棕黄色块状固体物质,
配置成的溶液为棕黄色,
浓度很大并且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显红棕色
2.浸染滤纸
将干净的滤纸放置于配置好的三氯化铁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3.用物理方法检验产物
立即打开坩埚的盖子,迅速将产物取出,直接将产物倾倒入水中,观察你产物的现象。
32:00
滤纸中一半已经变为砖红色,但是还有大部分呈黑色。
水中的滤纸被卷曲重叠的部分十分坚硬。
用玻璃棒将水中的产物分成细碎小块,找寻是否有金属单质铜,未见到砖红色的有金属光泽的物质生成。
4.改进结果:
采用的是物理方法进行检验,未发现单质铜生成,实验失败。
时间轴
实验现象
1.前期准备工作不变
2.改用下图的装置进行滤纸上的反应
将坩埚置于泥三角上,把烘干的滤纸卷成小块,放在坩埚中,盖上坩埚的盖子,用煤气灯进行加热。
0:00-15:00
21:00
迅速打开坩埚的盖子,观察到滤纸完全变黑。
坩埚中的滤纸微微泛红
开盖2s,看到滤纸上部接近空气处发出红热火光。
此时立即盖上坩埚的盖子。防止更多空气进入,将产物氧化。
4.灼烧滤纸
将滤纸适当卷曲,用镊子夹住,
将镊子移近酒精灯外焰,进行灼烧
滤纸烘干后比原来干净的滤纸更硬
灼烧时火焰呈现绿色
滤纸燃烧时间比正常干净的滤纸燃烧时间更加长
燃烧的滤纸先变黑,然后继续燃烧,滤纸燃烧部位出现红热现象,
滤纸不会化为灰烬,而是在燃烧过程中又由原来的黑色渐渐变为砖红色,
当燃烧至大约1分钟时,凝结的黑色部分开始断裂,此时立即停止燃烧
5.直接用浓硝酸对产物进行检验
取部分产物用纸槽送入试管中,向试管中直接加入少量浓硝酸,浓硝酸的量以能完全浸没固体产物为宜
试管底部冒气泡,在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棕黄色的气体,并且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6.用盐酸和浓硝酸进行检验
再去剩余的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振荡,静置。
试管中原始固体产物的无明显变化现象
滤纸已经全部变黑,在试管壁上,靠近导气管口部位产生大量水珠?
滤纸靠近煤气灯焰部位看到微微变红
滤纸逐渐由黑色变为砖红色
滤纸的绝大部分都变为砖红色
3. 用物理方法检验产物
在停止加热后,立即取出部分产物,置于水中,找寻是否有砖红色并且带有金属光泽的物质。
在产物中未发现有金属光泽的砖红色物质
4. 用化学方法检验产物
说明,此装置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成功率相对较低,对操作的要求很高,偶然性也较大。
用吸铁石靠近试管壁,在试管壁上来回移动
产物很脆,并且密度很小,随风易吹散
研磨后,产物变为很细的黑色粉末状物质
有部分黑色粉末沾在纸槽上,说明粉末很细,很轻
黑色粉末的大部分在吸铁石处聚集,随着吸铁石的来回移动,黑色粉末也来回移动
6.用盐酸检验产物
把研钵中剩余部分的固体产物用纸槽送入另外一个试管当中,加入少量盐酸,盐酸的加入量以能完全浸没固体产物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