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强化文体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要强化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
可见,文体意识是人们文本艺术思维趋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将其与构成语文素养的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连接、组合和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体意识。
一、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1、文体是体验课文文本的契机。
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进行了特殊的强调,传统语文教学对于体验是陌生的。
如何进行体验需要摸索,而文体意识为我们进行阅读中的体验提供了契机。
首先,文体意识的形成是以体验做为基础的。
文体意识形成中“体验”的经历,正是为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提供了范本。
其次,文体意识是迅速根据文体特点进入文章行文情境的保障。
面对具体文体的课文,文体意识能够迅速的确认体验的方向和主旨。
如小说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细节表现人物。
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凝等等。
这种体裁上的特点为具体进入作品,提供了具体体验的契机和方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怎样结果仍然还是哈姆雷特,在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很多人游离课文内容,感悟的结果不再是“哈姆雷特”而成为某一个生活中的具体人。
这种现象的出
现不仅混稀了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而且也没有搞清文学文体和普通写作文体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文体意识是对感悟具有引导作用,不仅不会将生活与作品混浠,也会分清文学作品和普通写作文体的内容,使感悟优秀课文文本时,即能深入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文体特点实施感悟策略。
2、文体意识是对文本的理解规范。
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去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
他以这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一方面又进行自由扩张和变异,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去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同样是小说,如果从民族文化背景看,中国小说应该是最早具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因为从小说表现手法——叙事这一基本形式来审度,中国向有著史传统,而且能被委以著史者大都为文化修养高、博学多识之士。
从春秋的《左传》到后来的《史记》,都表现出强烈的叙事体意识。
而西方小说的文体意识则是世界现代小说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产生时间要滞后于中国,但它正值西方小说观念变革时期。
众所周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同战后的社会思潮、哲学观念是相对应的,所以说,它的小说文体意识的发
展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因。
无论中西,从小说发展的最初阶段,所创造的记录史实、模拟客观世界的主题看,本质上都深具批判性的。
例如拉伯雷的《巨人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所产生的时间相似,都在16世纪。
《西游记》中唐僧去西方极乐世界取经;《巨人传》中的法国巨人到东方寻求智慧的神壶。
无论前者去西方,还是后者来东方,两部小说都是对当时社会意识的否定,对另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生的追求和探索。
因此,在阅读中必须根据文体去理解。
二、作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1、对文体的喜好情况及驾驭能力。
结合自己的写作习惯、爱好,或思维方式。
如有些同学逻辑性较强,可考虑选择议论文;有些同学情感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采用记叙文体,或写出更具有文学性的抒情散文、诗歌、小说、寓言故事等。
对于自己比较喜欢的文体,平时一定要吃透该文体的特点;几经努力仍难驾御的,不要勉为其难,诸如“诗歌”这种文体,仅凭喜好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求作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独到的审美视角,高超的表达技巧等等。
.选择某一文体,不能强求,自己没有把握、不熟悉的文体或格式不要采用。
2.适合于某一话题及文体的材料积累。
根据自己的材料掌握情况来选择文体。
要写记叙文,就要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较为深刻的醒悟,以及对记叙文文体特征的把握;要写议论文,就要有充足的论据和对事物正确的体察。
写作前,要慎重选择文体;成文后,文章本身应符合相应文体的有关要求。
要把握好作文的文体,须从强化基本文体下功夫。
基本文体,既有常规训练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
记叙文的叙述应避免只侧重于一般过程的叙写,不能使读者只得到对事物综合、概括的了解;应注意侧重于形象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获得具体、明晰的认识和感觉,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对来说,中学生的记叙能力强过说理能力;且记叙类文章也包含了很多文体在内,可供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很大,比较容易写出特色,因此“文体不限”时最好选择记叙类文体。
记叙文必须明确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要处理好中心和材料的关系,选材剪材要得当。
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在构思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比之一般的记叙文要多一点情节的张力,多一点细节的抓拍,多一点画面的剪辑,多一点生活的感悟,多一点诗意的美感。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
它的一般结构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中论点要正确、鲜明,论据要典型,论证要充分。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必须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才能提高读写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