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课件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生珍禽图》 黄筌 《果熟来禽图》 林椿 《枯木竹石图》 苏轼 《枯木竹石图》 吴镇 《黄甲图》 《竹石图》 徐渭 郑板桥
《三千年结实》 吴昌硕
结论
不同的时代,社会的审美风尚不同 ——影响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即“自我”)。
西方的审美变化与自我
分析和对比画面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艺术家怎样的审美趣味?
中国的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绘画表现方式的变化
工整写实——即兴创作,抒写个性——世俗倾向
来自百度文库
中国的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为什么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 特点各不一样? 一是艺术家存在 “自我”差 异 二是社会对艺术家“自我” 的影响 为什么元、明、清、近代 时期文人画占主流地位? 与当时的“重武轻文”的 政治背景有关
塞尚 《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
《有桃子的静物》
利希滕斯坦 《玻璃果盘中的静物》
西方的审美变化与自我
着装华丽、精心打扮, 人物造型写实
着装休闲、轻松打扮, 人物造型平面化
着装随意、自由打扮, 人物造型写实
从形象打扮表明: 着装走向生活化 自画像直接反映:作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感受
西方的审美变化与自我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社会的审美 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 一定的变化
纯粹是平面的色彩装饰效果,是博纳尔 基础上一大进步
色彩表现的光感效果
思考
1、社会审美风尚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价值 和审美取向等各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 形式和“自我”意识也各不相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风尚也会相 应发生变化。
2、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雕塑《拉奥孔》是典型的古典风格,注重人物比例、解剖结构。 绘画《拉奥孔》是风格主义的作品,注重气氛渲染,主观感受。
西方的审美变化与自我
注重画面的空间幻觉 画面没有多少立体感,但可 以看到直线、曲线、大小椭 圆形、矩形、三角形的组合。 他更关心的是平面问题,也 即画面的“结构”。注重画 面的结构,趋向平面化 波普艺术的代表,波普艺 术出现在50年代中后期, 把商业艺术的题材用于绘 画就是波普艺术。它取材 通俗,视觉图像简单直接, 并且排除个性的流露注重 画面的装饰效果、平面化
某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会制约、影响艺术家审美情趣,使这一 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相对稳定。但由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而 产生的求异、求新的观念和作法,反过来会改变、更新社会审美 风尚。
总结
美术作品具有各种不同风格和审美特色,他
们之间没有高下对错之分,但都受到特定时 期审美风尚的影响。
西方的审美变化与自我
两件作品有何差异 ?
画面背景空间较强, 有一定深度
戈雅 《在阳台上的人》
马奈 《阳台》
是根据戈雅的 《在阳台上的人》 重组创作的,画 面背景空间处理 极为平板,但注 重人物神态的表 现
西方的审美变化与自我
它们之间的风格有何不同?
《 餐 后 的 果 物 》 马 蒂 斯
《 餐 桌 旁 》 博 纳 尔 削弱了画面和物体的空 间关系 ,仍然保留了
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中山装流行于二 十世纪初,显得 庄重严肃
西服又称“西装”、牛仔服流行于 “洋装”。常常被 二十世纪末, 人们人文化 显得青春健美
休闲服流行于当代, 显得轻松随意
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 不同的人,审美情趣(即“自我”)也不一样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朝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作品 作者 风格特点 富贵写实 秀美写实 孤傲险怪 古雅清逸 苍劲奔放 劲健秀逸 浑朴古拙 世俗倾向 画法 勾勒填法 没骨法 写意 写意 写意 写意 写意 社会审美风尚 宫廷画占主流 强调富贵写实 文人画形成潮流 强调即兴创作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书画同源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直抒自我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笔墨技法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以书入画
中国的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与《果实来禽图》相比,它们有何区别? 它们分别是哪个时期的作品? 工整写实
宋 代 苏 轼 《 枯 木 竹 石 图
元 代 吴 镇 〈 枯 木 竹 石 图 〉
明 徐谓
近 吴昌硕
简洁、随意,属 “文人画”(也 称诗意画,泛指 中国封建社会中 文人士大夫所 画)。 强调即兴创作
特点:简洁、随意、富有 诗意,强调“画中有诗、诗 中有画”),它们运用了“写意”的画法。强调书画同 源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中国的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倾向个性表现
《果熟来禽图》
没骨法
什么是“没骨法”?画面哪些地方运用了“没骨法”? 这一技法是怎样出现的?
中国的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这 两 幅 作 品 有 何 异 同 点 ?
《枯木竹石图》
古雅清逸
《果熟来禽图》
没骨法
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前者画的不细致, 属于文人们喜欢的风格 ,后者画得工整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