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2013年03月22日 14:40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第2期作者:赵心刚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32
摘要: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一系列的利益冲突,公司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公司治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进而促进企业长足发展。本文分别从董事会机制、监事会机制、股权结构和高管薪酬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后续公司治理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希望对日后深入挖掘公司治理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有所帮助。
一、引言
亚当·斯密在300多年前的《国富论》中提出股份制公司中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此提出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以解决二者间的利益冲突。Berle和Means(1932)开创性的研究是公司治理现代理论的起源。他们首次提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论点,并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做出了经济学的分析,他们认为公司管理者追求的常常不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奠定了代理理论基础。他们关注的企业的委托代理和契约性质问题最终推动了代理理论的萌芽与发展。此后,公司治理研究蓬勃兴起。截至目前,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并已取得不少成果。本文拟对现有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二、董事会机制文献回顾
从理论上说,董事会是确保股东利益的重要机构,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层施加影响。董事会的有效性对解决代理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董事会规模和独立性是影响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董事会规模过大可能导致沟通和决策效率的降低,从而削弱整个董事会的治理作用。Jensen(1993)等认为,尽管董事会的监督能力随董事会成员数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这种效益可能被大团体中沟通和决策制定困难而导致的“增量成本”所抵消。Lipton和Lorsch(1992)的研究结果认为当董事会的规模超过10人时董事会会变得缺乏效率,并且也更容易为公司经理所控制。另一方面,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可能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了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可以考虑引入独立董事,并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加以明确区分。Cadbury(1992)认为,由不同人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能够形成一种权力制衡,从而强化董事会的审批和监督职能。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有着积极的作用。Weisbach(1988)认为,独立董事较多的公司独立性较强,这
样可以带动公司治理规范化,使得经理的奖惩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加强促进了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控制。Ang等(2000)主张董事会构成是决定董事会监督职能是否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由于经理层有着信息优势,如果他们在董事会中占有主导地位,就容易引致股东财富的损失,而引入外部董事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更多的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董事会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监督的作用,限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公司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我国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王跃堂等(2006)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郑志刚和吕秀华(2009)发现尽管董事会独立性的直接公司治理效应并不明显,但通过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交互影响而对完善公司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司治理,影响因素,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