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物理与材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H 0. 3
- helix
-sheet
材料的结构、电子结构、极化机制与介电性能
H H3N+ — C — COO R
生物细胞对电磁场的响应可能会具有多样性。
材料的结构、电子结构、极化机制与介电性能
2)微观极化机制
通常情形下电介质中的正、负电荷互相抵消,宏观上不表现 出电性,但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产生变化(响应) :
电介质物理主要研究介质内部束缚电荷行为特征和移动机制。
1)在场(电、光、磁、应变场)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电极化, 电介质物理研究特点之一是:首先描述介质极化过程和机制, 其次,阐明极化规律,即电极化与电介质结构的关系。 2)电介质物理也研究绝缘材料的电导或漏导、电击穿过程, 指导电绝缘材料设计(强电技术)。 3)金属也具有类介电效果,但意义完全不同。 金属的类介电性来源于电子气运动中感生出虚空穴(正电荷), 引起动态屏蔽效应。 但是,金属内不涉及束缚电荷,不能把金属的介电性列入电介 质物理研究的范畴。
材料的结构、电子结构、极化机制与介电性能
Peptide bond, - helix and -sheet
0.4 0. 4 C
O
C
mp = 3.6 D q = 46.7 N
C
生物大分子,结构复 杂,荷电分布不同、 其微观极化机制不同。 生物组织不同,极化 和介电行为也不同。
Lactate dehydrogenase
隔开,要使用电介质材料,利用的就是电介质的绝缘特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介质又可称为绝缘材料 ( Insulating material ) 或绝缘体 ( Insulator)。 工程上应用的电介质与理想的电介质不同,主要区别是:
实际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存在漏电流和电能的耗散,甚至在
强电场下,实际电介质还可能被破坏。
领域,对这类介质有专门研究。
电介质物理内容中一般都不做介绍。
(2)研究的频域范围
Broadband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Time Domain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10-6
10-4
10-2
100
102
104
106
108
1010
1012
f (Hz) Macromolecules Porous materials and colloids Glass forming liquids Single droplets and pores
具有上述极化能力的物质就是电介质。
1)静电场中,电介质内部能够存在电场; 2)电介质内部束缚电荷 这种物理现象和过程与金属有明显的区别: 在静电平衡态,金属导体内部,不存在自由电荷,其内部电
场是等于零的。或者说,金属导体内不存在束缚电荷。
这一事实,已在静电学中应用高斯定理得到了证明。
需要明确的两个概念
2)按照物质的聚集态
可将电介质分为: 气体介质(如空气) 液体介质(如电容器油) 固体介质
3)按组成物质原子排列的有序化程度分类 晶体电介质 :石英晶体、陶瓷晶体等 非晶态电介质:玻璃、塑科、一些非晶陶瓷等 前者表现为长程有序,而后者只表现为短程有序。
4)按分子电极性分类 工程应用上常常按照电荷在介质空间分布进行分类。 非极性电介质: 无外电场作用时,介质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如聚四氟乙烯薄膜、变压器油等。 聚四氟乙烯的分子结构:
Clusters
Water
ice
4. 电介质材料的研究内容
材料结构、电子结构、极化机制与介电性能。
电介质基本性能:电极化、电导、介质损耗、介质击穿等。
这些现象和性质统称为:
“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物理过程 ” ,其本质源于
电场与电介质的结构、组成之间存在作用关系、机制和规 律,这种规律性是电介质选材、制造、研究开发、乃至应 用的科学依据。
频率进一步增加-——高频电场时:
转向极化失去作用,介电常数减小。
材料结构、电子结构、极化机制与介电性能
在红外线波段: 电介质正、负电中心的固有振动频率往往与外场频率一致, 产生共振,电介质对红外线强吸收。 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随频率发生大起大落的变化。
在可见光波段:
位移极化也失去作用,只有电子云畸变极化作用。 光频区域的介电常数实部进一步减小,它对应电介质的折 射率,虚部决定了对光波的吸收。
3. 电介质材料的研究对象和频域范围
(1)材料对象及特点 固态电介质,包括晶态电介质和非晶态电介质两大类。
例如,玻璃、陶瓷、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等,这些材料是
良好的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这类固态电介质产生不 等于零的电偶极矩,形成束缚电荷,这种现象就是电极化。 这些能产生电极化的材料也就是电介质材料。例如: 绝缘材料: 电阻率一般都很高,是典型的电介质材料。 宽禁带半导体: 电阻率不很高,不属于绝缘材料。在电场下可以发生极化,
材料的结构、电子结构、极化机制与介电性能
研究电介质介电能及其机制涉及的基本内容包括:
材料结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 极化机制(电结构决定的微观极化机制) 材料微结构与组织特征(显微组织、相及其界面等) 介电性能(介电常数、电导、损耗等)
介电性能与电介质材料的微结构以及与温度和外场频率间
有关系,电介质的导热和导电、损耗、击穿等与这些因素 也有关系。
① 原子核外的电子云分布 产生畸变,从而产生不等于零的电
偶极矩,称为电子云畸变极化; ② 原来正、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或原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正、 负电中心彼此分离,称为原子位移极化; ③ 具有固有电偶极矩的分子原来的取向是混乱的,宏观上电
偶极矩总和等于零,在外电场作用下,各个电偶极子趋向于
一致排列,从而宏观电偶极矩不等于零,称为分子转向极化。
材料的结构、电子结构、极化机制与介电性能
3)宏观介电性能
电介质极化时,电极化强度 P 与总电场强度 E 的关系,
P=ε0χeE,
Ε0 真空介电常数,χe 电极化率,εr=1+χe 相对介电常数。 电极化率、介电常数与外电场的频率有关,举例来说: 静电场或低频电场: 上述三种极化类型都参与极化过程 。 电场频率增大时形: 转向极化逐渐跟不上外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变为复数,介质中电 场能量出现损耗,称为介电损耗。
1.3 电介质的电子结构特征与电响应特征 1)电子结构特征
用固体能带理论,可将电介质定义为这样一种物质: 电介质能级图中,基态被占满,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被很宽的 禁带隔开,电子激发到导带必须足够的能量,这个能量大到可使 电介质遭到破坏,见示意图。
将电介质的能带结构和半
导体、导体的能带结构相 比较,可以看出,他们有
电介质
电力线能穿过的物质,也就是能存在较强电场, 且具有明显极化特性的材料。 存在束缚电荷。
电介质内部的束缚电荷来源和特点
束Biblioteka Baidu于电介质内的正原子实和其它负电子。 束缚电荷不可以自由运动,只能做局域位移。
这些特点与电介质的原子结构、电子结构、晶体 结构有关。(客观存在,与是否有电磁作用无关)
1.2 电介质物理研究特点
有极分子:H2O
原子、分子结构不同,对应的微观极化机制不同。
材料结构、电子结构、极化机制与介电性能
问题一: 晶体结构不同,价键或化学键不同,原子的荷电分布、电子云分布、能带结 构都会不同,极化机制不同。(弛豫、电导) 问题二: 材料组织、界面结合状态不同,对应的介电常数实部、介电损耗、电导损耗 不同。 (界面弛豫、界面散射)
极性介质:
由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极性分子组成。 如电容器纸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及聚氯乙烯薄膜等。
5)其他 按照介质成分均匀度进行分类: 均匀电介质 ( 如聚苯乙烯 ) 非均匀电介质 ( 如电容器纸—聚苯乙烯薄膜复合介质 )。 还有别的分类: 块状介质 膜状介质。 分类研究电介质,有利于将其性能研究统一在物质共同 属性基础之上,便于总结出介电性能与材料组成、结构 之间相互关联的规律。
电介质物理与电介质材料
第一章 电介质概念、分类、研究内容 1.电介质基本概念
2.电介质材料的分类
3.电介质材料的研究对象和频域范围 4.电介质材料的研究内容 5.电介质的性质
1.基本概念
1.1 电介质 ( dielectric ) 一切绝缘体统称为电介质。电介质的基本属性: 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原子分子发生位移运动,称之 极化,这种极化能在电介质内部长期存在,相应地,极化可 以形成电场,并且这种电场反过来可以影响外电场。
因此,除了要研究电极化外,还要研究电介质的电导、损耗、
击穿等特性。这些就是电介质物理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 电介质的分类
电介质种类繁多,组成物质结构亦千差万别。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电介质进行分类。 1)按材料类
可将电介质分为:无机电介质和有机电介质两大类。
无机电介质:云母、玻璃、陶瓷等一类的无机材料。 有机电介质:矿物油、纸、高分子聚合物等有机材料。
在强电场(如激光)作用下: 极化强度 P 与电场强度 E 不再有线性关系 ,电介质表现出 非线性效应。各向异性晶体的介电常数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 来表示,需用张量表示。
除上述外,电介质物理和电介质材料还研究:
铁电性、压电性、光弹特性等物理问题。 实际上,这些内容已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学科分支,例如: 压电学、铁电学、非线性光学。 本课程不作深入讨论。
传递和记录电场的影响。 不同电介质电极化机制不同,但他们响应电场的作用是共同 的——电极化方式。 因此,研究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的物理过程并导出 相应的极化规律,是电介质物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电介质体内没有自由电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在工程应用上,通常需要将电路中具有不同电位的导体彼此
也归入到电介质材料体系。例如,III-V 族和 II-VI 族半导体,
共价键-离子键混合结构,表现出电极化和弛豫特征。
大多数生物体 —— 驻极体: 荷电长期驻留与生物体内,荷电分布对电场(包括对交变电
场及电磁场)有强烈的介电响应,也被纳入到电介质的研究
范围。 利用电介质物理学研究生物体的性能是这门学科的一个特点。 由于绝大多数生物体不属于固态电介质,在驻极体物理研究
5. 电介质的性质
我们课程只讨论电介质的基本性质。 固态电介质具有许多可供利用的性质: 介电性质 光学性质(包括非线性光学) 电致伸缩 压电性 思考题 热电性 电介质的概念、属性及电子结构特点 铁电性 电介质物理主要研究内容 电介质物理的基本科学问题 电介质材料的分类
材料的结构、电子结构、极化机制与介电性能
下面举例说明
1)原子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原子晶体 ? 离子晶体 ? 共价晶体 ? 混合键晶体 ? 无机非晶体 ? 高分子晶体 ? 高分子 ?(构象、分子量、主链、侧链 ???) 极性分子 ?
H+ C-4 H+
非极性分子 ?
O--
H+
H+
H+
H+
无极分子:CH4
明显的区别。
2)电响应特征
电介质对电场的响应特性不同于金属导体。 金属的特点是电子共有化,体内有自由载流子,这就决定了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它们以传导方式传递电作用。 电介质中,一股只存在束缚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不 能以传导方式而只能以感应的方式作用,即以其中正、负电
荷受电场驱使形成正、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电极化方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