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尔法则
对在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作出估值之后,人们便可 根据收入的差别来说明需求的不同,根据收入的增加情况 来预测需求的变动。 "恩格尔法则"指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 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 当经济不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各国 对商品的需求会逐渐从农副产品转移到工业消费品。 这不仅说明了为什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需求 模式,也说明了整个世界的贸易为什么会有从初级产品为 主发展到以工业产品为主的变动。
(3)产品差异
1、 概述:产业内贸易首先表现为差异产品的贸易。 所谓差异产品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按
照产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要素,企业控制市 场的程度取决于它们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的成功程度
2、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① 差异化产品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也就促使企业提高销 售量或允许企业制定更高的价格。 ② 企业提供差异性产品无形中也为潜在进入者设置了一道进入壁垒 。 ③ 差异化战略可以缓解公司所面临的竞争压力。
注意:界定一个产业的范围大小不同,会得出极不相同的B 值。界定的范围越大,B值也越大。 因为某一产业的范围越大,一国越可能出口该产业的某 些差异产品,而进口另一些差异产品,反之亦然。
五.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当代解析
产业内贸易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并发展,它从规模经济、 要素禀赋、 产品差异和需求偏好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产业内贸易发生 的原因。
(3)对于规模经济论的评价
规模经济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中的 事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也就是说,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际的各企业只生产 少数几种款式,企业可以在长期持续生产使用更专业化和 快捷的机器设备。该国家可以从他国进口其他款式和种类 的商品,消费者可以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较低价格 水平上有更多选择。所以消费者在产业内贸易生产过程中 获益匪浅。
(4)需求偏好
瑞典经济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Staffan B. Linder)第一个从需求的角度考察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1、需求相似理论又称偏好相似理论,林德认为国际贸易是国 内贸易的延伸,产品的出口结构、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 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 平均收入水平。 2、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的需求的质和量都会提高;平 均收入水平越高,对先进的资本设备需要越高。 3、它从需求的角度阐述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因而是对 比较利益说的一个补充。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从静态出发进行理论分析; 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垄断竞争; 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 考虑需求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一)背景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与国、劳 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 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 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 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 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 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主讲人 徐笑琦 材料收整 {金秀明 李惠宇 张骞文 徐文韬 刘方圆} 策案制作 {随经经 赵丽军} PPT制作 黄晓迪
Contents
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针对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引言与介绍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
美国
印度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加拿大 西班牙 平均
32.8 59.7
78.1 64.3 61 62.4 41.2 56.8
28 66.4
83.8 80 63.9 71.6 67.4 65.3
62.3 85.4
97.7 91.9 86 92.8 86.7 85.5
巴西 墨西哥
土耳其 泰国 韩国 阿根廷 新加坡 平均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1953-)
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人物;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 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 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 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
国 籍 美国 民 族 犹太 出生地 纽约长岛 职 业 教授 毕业院校 耶鲁大学经济学 代表作品 《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
四、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 易程度的指数。
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B=1-|X-M|/(X+M)
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 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X-M取绝对值。T的取值范围为0 到1。
目前产业内贸易发展概况有以下三点: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大多数国家产业内贸 易的指数在上升。
2.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
林德(瑞典),《论贸易和转变》(1961),偏好相似理论,第 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因作出分析。
基本内涵:
① 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 ② 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需求的收入弹性
人们对收入变动所做出的需求反应称“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需 求变动的百分率与收入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n=对A需求变动的百分率/收入变动的百分率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等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
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的商品,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 成品,出口钟表,进口电视机
是相对产业间贸易而言的,也称作部门 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 型制成品。
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 、至少前3位数都相同的商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 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 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收入相近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多
3.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
(1)规模收益
规模收益描述的是产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加 幅度的现象,他是各国厂商所普遍追求的利益(长期平均 成本曲线下降)
(2)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主要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可 选择性。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基本原因。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当代解析
总结
一、引言与介绍
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特点, 即绝大多数国际贸易是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 进行,而且大部分贸易具有在同一产业内进行的性 质,甚至还出现相同产品的互相买卖。
70年代中期,格鲁贝尔、劳艾德、克鲁格曼等人 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产业内国际贸易理论,并指出 产业内贸易发生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异质性、规模 经济、需求偏好,引起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界的广泛 兴趣。
(4)需求偏好
4、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情况偏离了林德尔的需求偏好 相似理论,导致这种偏离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国家之 间存在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不同的国内需求,仅凭国 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来决定需求水平的论断是难以很好解释 现实经济生活的。 由此可知,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不能用于解释中 国的贸易状况。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 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低于发达国家, 有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指数非常低,不到0.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分行业内贸易指数
工业化 国家
1970 55.1
1987 61
1999 81.8
发展中 国家
1970 22.3
1987 37
1999 88
60
40 0
E PE
I0
D I1 进 口 C
40 60
120
X
(2)要素禀赋
产业贸易理论认为:国家间要素禀赋越相似,越可能 产生更多相同类型的产品,因而它们之间的产业贸易量越 大。要素资源互补的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很大。
事实上,近40年的国际贸易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从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充分 证明了要素优化配置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而产业 转移的结果之一是产业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
研究成果 和集团内贸易相关的生产专业化形成于同种贸易类型之 佛丹恩 20世 内,交易的产品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纪70 高收入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呈明显的相似性,而大多 经验分 迈凯利 年代 数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析阶段 中期 巴拉萨 欧共体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大部分是产业内贸易 以前 考基玛 高度发达的、类似的工业国之间横向制成品贸易增长迅速 技术差距、研究与开发、产品的异质性和产品生命周期 格鲁贝尔 的结合以及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差异与收入分配差异(或偏好 和劳尔德 的差异)相结合均可能导致产业内贸易 20世 纪70 理论研 格雷、兰 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年代 究阶段 卡斯特 中期 戴维斯 从市场的障碍和规模经济的角度揭示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强调规模经济的原因,并认为,各国的生产要素越相似, 克鲁格曼 产业结构的差异便越小,其贸易越具有产业内贸易的特征 20世 纪70 迪克西特 丰富发 主要致力于研究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和趋势,以及在不同类 年代 、克鲁格 展阶段 型国家、不同产业中的发展状况及原因。 中期 曼 以后
六、总结 (一)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成就和创新 (1)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的假设前提比起传统的国际贸易理 论来说更符合现代经济的实际情况。 (2)揭示了原来静态比较利益学说所掩盖和忽视的问题。
(3)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贸易理论。
(4)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个重要的突破是,它一反原来静态比 较利益学说强调自由贸易、减少政府干预的传统,而赞成 加强政府干预。
n>1,表示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收入增加的比率 n<1,表示对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低于收入增加的比率 n<0,表示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量反而减少
经济学家根据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的值,即根据需求量对收入变 动的反应程度将商品分为“奢侈品”(n>1),“必需品”(1>n>0)和 “劣等品”(n<0)
时间 阶段
人物
三、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大支柱”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
三、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大支柱”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的差别 消费偏好和收入水平存在差异
2、产业内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1)在论述产业内贸易时,未看到生产国际化的作用。 (2)对规模经济优势的作用应规定什么样的范围限制,产业 内贸易理论并未提及。 (3)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国际贸 易理论提出了挑战,但总的来看,它仍然是李嘉图模型的 延续。 (4)有些观点还需要用实证资料进一步检验。
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比 如,北京的中关村,浙江的纽扣城、电器 城、小商品市场等
外部规模经济
企业外部(行业规模如基础设施配套、原材料补充、 人员聘用、资金筹措等因素造成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而获 得的收益。[注:对企业是外在的,但对该行业则是内在 的。])
内部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Y
C' 进口 D' 120 出 口 E' 出口
19.1 29.7
16.5 5.2 19.4 22.1 44.2 22.3
45.5 54.6
36.3 30.2 42.2 36.4 71.8 44.3
78.8 97.3
82.2 94.8 73.3 48.7 96.8 82.5
可见,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真正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 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必然要加入到产业内贸易的大潮流中 来。 产业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经 济增长的标志,产业内贸易水平就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 的标志。
(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换
言之,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单位生产成本降低(即成本递减)而产 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边际收益递增)。
(1)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wk.baidu.com济
使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 比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 等行业
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或由于企业内部分工产生 的生产规模扩大和单位成本降低的效率收益。或简单地说 ,是厂商的平均成本随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