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3ff62ba1a37f111f1855b93.png)
•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
•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1.1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性概念
2.关注行为和环境的城市设计——小组10(Team 10):
►提出的“门阶哲学”强调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微观层次。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直到专项规划中都包含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设计始终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贯穿在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
►城市设计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具体而细致。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
►纵观世界城市建设发展历史,成功的街道、空间、村落、市镇和城市往往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如宜人的空间尺度、视觉愉悦、使用方便、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就属于人所公认的环境优点。
1.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定量标准
•定量的城市设计标准通常以条例法规形式表达。
►如1969年,美国城市土地研究所与联邦住宅局合作推出了一套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的体系(LUI:land use intensity)
►定性标准
►(1)可识别性
►指应具有明显的感性特征,便于识别,易于记忆,生动而引人注意。
►建筑上的国际式破坏了许多地方传统,曾经与众不同的建筑也因为照搬抄袭而湮没,所有的城市和城市建设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人们认为设计师应尽量设计出反映不同区域的差异或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形式,例如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或市政建筑的不同语汇。
•定性标准
城市设计概论第讲要点
![城市设计概论第讲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4f3a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1.png)
和魅力。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城市设计关注人的需求,创造 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提升市民
的生活品质。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人性化原则
城市设计应关注人的需求,创 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满足市 民的生活、工作和休闲需求。
整体性原则
城市设计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 城市规划、建筑、景观、交通等多 个领域,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生活氛围
指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活动, 如街头巷尾的交流、公共空间的使用 等,反映城市的活力。
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自 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实 现景观与城市的和谐统一。
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06
城市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
保持城市历史风貌
提高城市品质
保护历史文化有助于维护城市历史风 貌,保留城市发展的记忆和痕迹,为 城市居民提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保护历史文化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品质 和形象,使城市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历史文化丰富的城市往往能吸引大量 游客,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城市 经济带来收益。
布局较为均衡。
组团式空间结构
城市被划分为若干个组 团,每个组团具有一定
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网络式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呈网络状分布, 各部分相互连接,形成较
为开放的空间体系。
城市形态分类
团块状城市
城市建成区整体呈团块状形态,一般规模较 大,空间布局紧凑。
带状城市
城市呈带状分布,一般沿交通线或河流延伸。
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b978aa0b1c59eef9c7b45b.png)
1、城市设计基本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包括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则显然可归属对一个好的城市设计的定性评价标准。
定量标准:包括项目范围内的建筑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准。
2、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及阶段对照。
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缓冲期,它起到了联系城市规划于建筑设计桥梁的作用,是减震器。
阶段对照:总体城市设计——对应城市总体规划:着重研究在城市规划前提下的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形体结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地标性建筑布局等。
片区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针对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城市街区,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保护、挖掘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环境特色和开发潜能。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指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如街景、广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等。
3、城市设计与哪些要素有关?政治要素:绝大多数城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建设活动都曾收到过不同程度的政治因素的影响。
中国古代最初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就和政治统治与便于设防的建设目的紧密联系。
——保护、防御、布局、等级秩序。
有三方的关联:第一,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建设参与因素,通常贯穿了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第二,政治理想常常是城市建设的主导动力,也常常是城市设计需优先保证的要求。
对于设计者而言,只能理解、磋商、协同作用,而无法摆脱。
第三,政治干预方式的合适与否,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
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在城市发展历史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活动实质上也是建筑文化的创造过程。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c1b647d31b765ce0508140b.png)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7、简述滨水区城市设计的主要原则。
答:(1)滨水空间共享;(2)建立亲水带;(3)注意可达性、特色和堤岸安全;(4)注重历史文脉和生态景观。
8、简要介绍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选址的基本原则。
答:(1)符合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注意利用原有基础;(3)位置适中,交通方便;(4)考虑环境影响;(5)适应城市发展需要;(6)考虑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
5、城市滨水区域:城市中路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路域三大部分组成。
6、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将城市各个子系统整合为城市空间大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各种功能活动对于不同区位的市场竞租曲线表示城市系统的构成机制。
7、城市形态: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4、简述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和环境设计原则。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5、简述广场空间的水环境的表现手法。
答:(1)作为广场主题,水体占广场的相当部分,其他的一切设施均围绕水体展开;(2)局部主题,水景只成为广场局部空间领域内的主体,成为该局部空间的主题;(3)辅助、点缀作用,通过水体来引导或传达某种信息。
4、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山水意象设计的具体手法有对比,因借,诱导,主从。
城市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2023年修改整理
![城市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2023年修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7cee1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1.png)
名词解释1.都市:“城,郭也”,防备性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亮,形态封闭,内向;市意味着市场,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兴建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2.都市空间:是承托与容纳都市活动的载体和容器。
都市空间表现为都市地域范围内一切要素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并随时刻动态进展的系统或集合,具有物质、社会、生态、感知和认知属性多种特性。
3.都市空间结构(都市结构):都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连接状态;也能够解释为都市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在都市生长过程中,在都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营运过程中的状态。
4.都市空间形态(都市形态):都市在某一时刻内,在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阻碍下,进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
狭义的都市形态指都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
5.都市设计:都市设计是人们为特定的都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承诺公示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6.田园都市:由英国人霍德华在1898年《Tomorrow,A Peace Way to Real Reform》(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的兼有都市和乡村有点的都市,其是为健康、生态和产业而设计的都市,规模提供丰富都市分散主义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①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②都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托付治理,其实质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并形成了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都市群”。
7.带形都市:基于一条连续的交通运输线,沿着这条线组织高密度的居住、生产、商业和服务设施而形成“带”一些低密度的用途则安排在交通线后面,一旦离开这条线,就进入乡村开敞空间8.广亩都市:由赖特在《宽敞的田野》(broadcres)中正式提出,注理论将都市分散进展推向最为极端的状态,依照这一理论,都市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
它的中心思想,将人类从都市中解脱出来,进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与就业相结合的新形势。
城市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0bc21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9.png)
城市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发展
和改善。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融合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
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城市设计原理的复资料。
1. 功能分区原则
城市的各个区域应该按功能进行合理划分,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
功能分区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便利性,减少交通
拥堵和资源浪费。
2. 交通策略原则
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交通系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方面。
交通
策略应该能够提供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包括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道等。
3. 建筑高度和比例原则
建筑的高度和比例对于城市的视觉效果和人们的生活品质有着
重要影响。
城市设计应该考虑保持建筑的高度和比例的合理性,以
避免高楼大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 公共空间原则
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交、休闲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城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和保护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和人行道等,并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5. 环境保护原则
城市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和绿地保护等方面。
减少环境污染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
以上是一些城市设计原理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告诉我。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f81a6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2.png)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的,运⽤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设计,但城市设计⽐较偏重空间形态,⽽详细规划则⽐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安排,⽽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和建设项⽬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们⾏为,⼼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条款,政策,⽅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
⽽城市设计多图⽂并茂,图纸,⽂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且具有⼀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和项⽬业主的⽬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会通过《北京宪章》。
以及具有中国特⾊的旧城。
“有机更新”论,“⼭⽔城市”论,绿⾊城市设计概念以及⼀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章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9f7dc422e3f5727a5e962d5.png)
城市设计概论第一章基本概念1.什么是城市?城市的本质: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空间环境为基础、以经济活动为支撑、以历史文化为认同、以社会关系为维系、以科学技术为动力的聚集体,是一个开放、复杂、动态的巨系统。
2.城市空间所具有的属性: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生态属性、认知与感知属性3.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也可以解释为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营运过程中的形态。
4.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性:①可辨识性②持续性(系统性)③动态性(变化性)④阶层性(不对称性)5城市空间结构分类:①星形结构----华盛顿、莫斯科②带状城市----香港、常州、江南水乡城镇③卫星城④格网城市----北京⑤其他结构城市6.城市空间形态:是各种空间理念及其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合法结构的外在表现。
7.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①城市物质要素的空间布置形式②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城市精神文明面貌③社会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社会生态结构8.什么是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师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也称综合环境设计。
任务是为你们各种活动出具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方面。
9.城市设计概念的释义:①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三维物质空间形态所做的综合的形体环境设计③城市设计不仅要运用一定得是设计理念和手法,还要注重设计与实践的的衔接实践中的操作方式10.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①就城市设计的定位而言,从最初的偏重景观——视觉艺术布局;经过强调重视感情——文化的理念;进而又经过关注环境——行为的相互作用②就城市设计的目标而言,从最初的单一目标,发展到现在追求多重综合的目标③就城市设计的范畴而言,从最初的单纯的物质空间到人类活动,到空间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④就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而言,从最初强调固定空间结果到强调发展建设的组织全过程第二章发展历程1.巴洛克风格的城市设计:采用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几条放射性大道涌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城市设计概论期末总结
![城市设计概论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0004a70029bd64783e2cd2.png)
1.城市设计的概念: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和形态的三维空间设计。
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城镇人民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生活活动空间环境,城市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风貌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多学科的领域的、反复渐进的城市运作管理过程,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需要进一步整合,城市设计是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的手段和工作内容。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整体、秩序、功能的追求;* 平等、和谐和民主的时代精神;* 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3.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对力量与财富的追逐和表现,是古罗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强制的界定性,“环城圣地” ;* 选址、分区规划布局、街道与建筑的方位——罗马、庞贝等;* 罗马的广场——罗曼努姆广场、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
4.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市民文化文化的发展;* 以一种“渐进主义”的方式自发成长起来的——环形、放射形布局。
如:锡耶纳、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 城市广场设计取得了重要成就。
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锡耶纳的坎波广场,佛罗伦萨的市政广场、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科广场等。
5.城市基本特征a)传统城市设计特征物质形态决定论、精英高明论大建筑,缺乏系统性建筑手法的借鉴抽象层次上关注人的需求b)现代城市设计特征干预手段(对社会产生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注具体的人(满足人的需求)连续决策(跨学科,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由某组织机构驾驭)明确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但不能互相取代)成果的多元化(图文并茂)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a)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都有定形这一特点,从评价标准方面看,详细规划较多的涉及各类技术经济、适用经济,与上一层次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匹配是其评价的基本标准;它是作为城市建设管理者的依据而制定的,较少考虑与人活动相关的环境和场所意义的问题。
而城市设计却更多的与具体的城市生活环境和人对实际空间体验的评价,如艺术性、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等。
(完整word版)城市设计复习资料料
![(完整word版)城市设计复习资料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fb98542f60ddccdb38a027.png)
1.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2.城市设计原则: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3.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研究方法:1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2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3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4.城市设计过程1现场调查2资料分析3目标建立4设计评价5实施计划6维护管理1、用地现状调查研究内容:①气候②地形③地质④土地使用⑤交通运输⑥公用设施⑦周围土地使用⑧生态⑨公害⑩有关资料收集2、社会调查研究:包括当地的经济、技术可行条件调查及当地有关的人的行为特点调查两个方面。
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城市设计的资料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内容。
2空间景观分析3使用活动分析4开发与保护分析5.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模式①前导空间。
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它在形式和空间环境上应有突出的提示作用,以吸引人们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
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楼等。
②演进空间。
步行商业街的主体,一般由街道、小巷等组成。
它是空间序列的诱导过程。
③高潮空间。
也称主题空间,一般由重要建筑物和广场构成,前导空间和演进空间输出的全部信息,在此进行整合、强化,使主题信息更为突出。
能否使空间进入高潮的关键:精心推敲实体与空间虚体的关系,突出主体;组织好人看人的共享环境。
④后叙空间。
是步行商业街高潮后的余音和补充。
一般也有街道、小巷等组成,在尽端处布置广场,以示结束。
6.城市设计的内容: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设计概论城规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城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f3738ee87101f69f319545.png)
城市设计概论城规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有( ABDE )指标。
A主要的金融心B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C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D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E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2、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与代表人物是(BCD )A恩温卫星城理论B伯吉斯同心圆理论C哈里斯、乌尔曼多核心理论)霍伊特扇形理论3、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BC )。
A可持续发展B知识经济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D互联网4、下列属于知识经济特点的是(ABD )A科技创新B信息技术C资金流动D人力素质5、当代城市规划重要实践在哪些方面(AD)A都市村庄B生态住区C大学城D产业园区6、目前阶段,我国实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A法规体系B编制体系C行政体系D总体规划体系7、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 B )。
A西谛的工业城市B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 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C 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D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8、《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B )。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 D大众参与9、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C )。
A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B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D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10、城乡在发展中有何关系( B )。
A向心与离心、聚合和扩散B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C向心与离心、吸引与离背D吸弓|与离背、聚合和扩散11、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D)A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B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C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D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12、下列影响城市发规律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CDE )A城市发展的区位理论B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C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D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E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理论13、城市与区域的关系(ACD )。
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2ff7c5ee06eff9aff807de.png)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小龙)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5分)二、不定项选择(12个,24分)三、连线题(1个,6分)四、简答题(5个,40分)五、论述(1个,15分)1.1城市设计的概念P5. 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城市设计的概念总结为: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1.2城市设计的三个层次(P2)一是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
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等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其重要的意义在于界定了城市设计的可能工作范围)1.3城市设计的任务《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被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1.4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1)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2)尊重自然、结合自然3)体现历史的连贯性4)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5)突出特色与个性6)实行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1.5城市规划的含义(了解内容)P7--81985年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为城市规划给出的定义: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用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出的安排。
城市规划是为塑造或者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项政府职能、一种社会运动,或者是一门艺术,或者是三者的结合。
另: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似之处都是将城市物质空间及其内容的安排座位主要的工作对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基本上内容差不多,都是社会、经济和空间(物质形态)发展并重,并赋予城市设计在形态设计、环境品质和景观艺术等方面的属性的预期。
山建成人高等教育城市设计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建成人高等教育城市设计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3f39590242a8956bece4b7.png)
山建成人高等教育城市设计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年级:2019级(答案见卷后)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硬质界面2软质界面3尺度4城市空间5城市空间结构6城市空间形态7城市开放空间8总体城市设计9城市设计10工业城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20个空格,每个空1分,共20分)1.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有,,,。
2.城市设计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3.城市空间的“质”即功能看,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类是。
4.城市开放空间的特征包括三个层次,十个方面,具体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如何理解文脉的概念?谈谈你的看法。
2.史前人类聚居地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从城市设计的发展史,试评价历史上的城市与近代城市的差异性。
4.世纪两份纲领性文件是什么?分别从哪些问题上对城市设计问题进行阐述?5.“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 运动的兴起在城市设计方法上三.分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个小题10分,共40分)1试分析传统与导则城市设计的主要区别?功能?体现在?并举例说明.2试论述城市设计如何以轴线组织城市空间?并举例说明。
3试论述如何通过滨水区的设计体现城市空间特色?并举例说明。
4城市设计中如何强调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并举例说明。
一.名词解释12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3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4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活动要索及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并制。
(完整)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完整)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f221b8e45c3b3566ec8b95.png)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
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
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1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1ec51d10c5da50e2524d7fa4.png)
城市设计概论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与内容一、城市设计的含义(1)、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3)、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
(4)、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5)、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城市设计各种概念:a、近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E.沙里宁论述“城市设计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广义建筑学问题。
城市三维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
b、C.Sitte 《城市建设艺术》指出近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c、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1975年提出“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的空间秩序”。
日本的土肥博至也认为“城市设计是指城市社会的空间设计”。
d、《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
“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象:A.工程项目设计;B.系统设计;C.城市或区域的设计e、E.DBocan在《城市设计》书中写到“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置和设计”。
“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赋予城市及其地区以性格的突出特征的尊重”。
f、英国皇家城市协会1998年主席F.Tibbalds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为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设计”。
g、B.Goodey1987年指出“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
(完整word版)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884ef1a1c7aa00b42acb30.png)
1城市设计的三个层次:城市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
2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态优化为先原则人本原则场所塑造和时空连续原则美化性原则4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1)定性标准格局清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和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2)定量标准建筑的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有空间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
5 城市规划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用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做的安排。
城市规划是为了塑造或者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项政府职能,一种社会运动,或者一门专门技术,或是三者的结合。
5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1)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城市设计片中空间形态,详细设计注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规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
城市设计则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的布置。
(3)内容上讲详规涉及到工程技术问题,体现规划实施的步骤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投资和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设计感性认识及其人们的行为,心理的影响,表现为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探究上讲详规常表现为二维内容,偏重于法律的性质条款政策,而城市设计的成果更为细致,具有充分的三位直观效果。
6 广义建筑学就其学科内涵说,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地景,城市规划学科的精髓合为一体————吴良镛6希波丹姆——格网布局(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城市规划设计之父。
这种模式以方格路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
7古希腊城市设计的特点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究几何和数的和谐,已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几个街坊,解放面积一般比较小。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69f4346f1aff00bfd51e6f.png)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提要第一讲:城市设计的基本观念1.试从不同角度阐述“城市"及“城市化”的不同含义;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形成了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是促使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1. 人口学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3。
经济学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化会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城市设计概论讲稿09考试重点
![城市设计概论讲稿09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2d5630a76e58fafbb00306.png)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述第一节城市的形成1.1对城市的理解最早的“城”是用来防御的。
其建成的目的是为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需要。
特点:边界鲜明,有着严格管理下的城市人口;其总体形态是封闭的而且是内向的。
“市”的概念主要体现了贸易、交易的含义,是生产活动、经济生活所需要的。
特点:边界模糊,其形态是开放的、外向的。
1.2城市形成的两种形态一类是有规划的城市,即“自上而下”形成的城市;另一类是自由生长的城市,即“自下而上”形成的城市。
1.2.1自上而下——“人造城市”“自上而下”的城市是指按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级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也称之为“人造城市”。
形成背景主要是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
1.2.2自下而上——“自然城市”“自下而上”的城市是指预先没有一个单一的目标和总体构思,主要是按自然或客观规律的作用,按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多年叠合积累形成的城市,也称为“自然城市”。
形成背景主要是与经验性文化传承机制有关。
第三节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容3.1对城市设计的理解3.1.1理论性概念专家学者比较重视城市设计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建立理论模型,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城市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它较多地反映研究者个人的价值理想和信仰,不依附于其他的看法和观念,也不受政治、经济等现实因素的制约。
3.1.2工程实践性概念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则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和案例研究来理解和认识城市设计的定义,更加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涉及内容上,更注重城市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的共同点:两者都认为城市设计与人的认知体验和城镇建筑环境有关,可以说,它们是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看城市设计的。
3.2城市设计的定义及评价标准3.2.1城市设计定义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
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
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
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18.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活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运动过程。
19.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或是指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运营过程中的形态20.城市空间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活动)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另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著的表现就是城市活动所占据的土地图形21.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22.城市开放空间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即非建筑实体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及室内化的城市公共空间23.城市设计导则是总体城市设计的成果编制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总则,城市形态与空间体系,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活动,城市运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和重要地段(区),实施措施七个方面的内容。
另解:是以文字条款和图表的形式将城市设计的理念、城市发展战略表现为以城市的精神气质和面貌为主要内容的具体的目标、功能和设计要求的城市形态环境二、简答题1、城市的本质是什么?答:城市的本质是:人类将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载体2、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①城市是人创造的,人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活生生的,有机的组成部分②城市是社会的延伸,是科学技术与人类历史文化、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③城市是“类人体”,有其自身的生成——发展——衰亡规律,但这个规律又不同程度地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④城市有自己的“波粒二重性”,即既是物质、科学技术的堆砌物,又是精神、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⑤城市中的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城市本体与自然环境、创造者(人类)与被创造者(城市)等诸多方面,具有多种互补性,是一个互相嵌套的整体3、城市巨系统构成包括哪些子系统及科学领域?答:城市巨系统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城市建设系统;科学领域:城市地理学、城市环境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人口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4、城市系统复杂的根源是什么?答:①城市变迁的人本动力②城市变迁中的人——社会系统③城市的生命周期5、唐山市城市设计运行体系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唐山市城市设计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
前者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比如城市高层建筑布局、城市雕塑与标志、城市街道和广场等方案设计;后者则是以政策导引为成果,一般都是规模范围较大的去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比如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开放空间布局等。
他们彼此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和控制。
6、中世纪城市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一个建筑物的立面通常与左邻右舍都发生关系,作为孤立的实体与周围无关的情况是很少的,城市设计的要素包括:住宅和花园、广场、教堂、公共建筑,以及最重要的街道,中世纪城镇的平面图常常表现为毫无逻辑的迷宫形式7、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提倡人性、人权、人道,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提倡科学、理性,主张个性解放。
主要特点:体现人文主义理想,早期文艺复兴只是对中世纪城市进行了十分有分寸的、恰到好处的修改,扩建了广场并新建了部分建筑群;16世纪以后巴洛克城市设计:设计有着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就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然、随机的城市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宽阔笔直的大街串起若干个豪华壮阔的城市广场,几条放射性大道通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8、周代主要的城市设计理论是什么?答:中国商周时期的城市,其设计是按“体国经野”规划体制来进行的,即根据封疆范围,按城的等级规模来规划郊野的土地、人民及各种生产基地,并布置“郊邑”和“鄙邑”,形成一个以城为中心、有国有野的城邦9、秦汉时期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答:秦咸阳都城设计突出体现其帝都的威严与壮丽及集天下财富于一家的观念;汉长安城的设计“览秦制,跨周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加以创新,其城市平面因地形及军事防御的要求曲折有致10、元明清北京城设计的特点?答:元北京城(元大都)设计特点:①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重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②规则的供电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③完善的上、下水道④城市建设宫城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明北京城的特点:①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②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③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④明北京城的商业区市集分布于元大都不同,元大都时商业中心偏北,在鼓楼一带,明时城市向南发展(除鼓楼外),明代行会制度发展,同类商业相对集中⑤北京城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37坊⑥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饮用水多为挖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宫城,遗迹尚存11、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对全市山、水、河流、湖泊、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②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农田与城市环境的适宜比例及协调关系③城市传统风貌与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地方特色的发扬④市民在全市范围内活动分布(居住、工作、学习、商务、购物、文化娱乐、保健、旅游、观赏、出行交通、休闲等),以及其间的相互联络⑤全市各类主要公共空间的分布及其网络与层次⑥保证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措施⑦主要建筑群体及天际线的美学要求⑧全市主要景观的分布、保存与完善(城市主次轴线、对景、借景、主要视廊、主要景点、园林绿化、建筑高度分布、建筑风格分布、滨海景观与水边小环境等)12、分区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答:①主要街区的环境质量与特色的保持和改善②地标建筑的性质与分布③主要道路沿街内容与景观④本分区内与近邻分区相互联通、相互借景的安排⑤本分区内市民的特点与安排,包括步行与机动车及大量人流换乘的安排⑥公园、街道、社区、住宅组团的绿化分布与体系⑦主要城市广场的选址、性质的确定、规模的规定⑧主要建筑群的群体轮廓,体量高度的控制,特色的确定,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等⑨文化、历史、文物特色的保存与利用13、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答:⑴对片区和近邻的自然环境分析,明确其在分区的作用⑵对片区内有自然保护或历史性保护的保护区划定后,确定其四周的保护带宽度⑶在上述两条的基础上,划定允许建设和禁止建设的界限⑷对片区内已建的人工环境进行分析,从改善环境质量和宜人活动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造和利用的构思方案⑸按人的活动内容,将人的静态与动态活动在公共空间内的分布分别做出安排,包括对水环境的设计,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停留、观赏和进出集散、交通与换乘等提出构思方案⑹公共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包括广场系列、广场自身、通道、换乘空间、园林绿化等的位置和用地外形,同时按人的不同活动划定用地布局⑺公共空间的围合设计,包括主要空间的类型、造型与规模,地形标高的利用,铺装按空间的内容来分布,围合体设计(建筑群、绿化、水面、山体、视觉围合体),空间开口设计等⑻地上、地下空间及与近邻空间的联络与区分,空间引导,主要标志,空间照明,雕塑、喷泉、水池、小品等⑼景观设计,包括主要景观视点的布置,近景与远景设计,地标建筑的数量、位置与高度,建筑群的总体轮廓、景点设计⑽城市文脉设计⑾其它相关专业的专项设计14、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城市空间有何影响?答: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⑴生态或区位⑵集中⑶集中化⑷分散化⑸隔离⑹入侵⑺迁移⑻支配⑼竞争⑽生态社区⑾自然与道德秩序⑿自然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自然的经济力量把个人和组织合理地分配在特定位置上,使之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最终导致最佳的劳动分工和区域分化,使整个城市系统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