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
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

无数次看完《报任安书》,无不为史马迁悲惨经历扼腕叹息,和为其实现人生价值受尽凌辱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

史公是史学的集大成者,而其《报任安书》更是一篇旷世奇文。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汉代书信体散文的代表作, 亦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作者名为回复友人任安的来信, 实为借题发挥, 倾述满腹的牢骚与不平。

其中回顾了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受刑的全过程,叙述了忍辱著书的目的、决心、毅力,及其极端痛苦悲愤的心情。

文章充满了作者受刑后的无限痛苦与悲凉,因是与友人倾述, 故可以无遮无拦, 尽情渲泄, 因是借题发挥, 故能为所欲为, 淋漓酣畅。

以下就这篇文章我从三方面来分析司马迁。

一、拳拳之忠, 款款之愚
从《报任安书》中的自述, 可见司马迁完全是按照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 在他的灵魂深处深深地打下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烙印, 而且虔诚地信仰, 将之视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

在《报任安书》中他这徉阐述到: “修身者,智之府也; 爱施者, 仁之端也; 取与者, 义之府也;耻辱者, 勇之决也; 立名者, 行之极也。

”从其“智、仁、义、勇、行”的五种品德论述中我们才以确认其思想意识中的荣辱观念已根深蒂固。

司马迁认为“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

”这段话清楚地表述了司马迁的人格理想。

这种人格理想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 广泛吸取先秦时的各种进步人生观、道德思想的精华而形成的。

其精神实质就是刻苦自励, 积极进取, 在居仁蹈义、以道自任的原则下, 最大限度地保持个人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 实现士人个体生命的价值。

在这五种品行中“修身”在先, “立名”为极。

为此,他诚惶诚恐, 竭尽才力, 然而,社会生活却无情的嘲弄了他。

二、隐忍苟活、矢志不渝
司马迁在李陵事件中, 本来是怀着“欲以广主上之意, 塞涯毗之辞”的一颗忠义的心,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 结果却是“信而见疑, 忠而被谗”,被刘彻投进了监狱,并且最后终于“因为诬上,卒从吏议”被判处以腐刑。

这对他的身心是极大的摧残和侮辱。

“盛世”“明主”的黑暗政治造成的人生惨痛遭际使司马迁的思想受到强烈的震动, 内心巨大的创伤使他以高度的理性直面残酷的现实, 悲碑沧的命运促使他深刻地思考人生, 进而确立了相对独立和批判性的写作立场, 表现出他对人类历史与社会多方面的独特理解。

在《报任安书》中他毫不掩饰地袒露了作为人臣以及作为人本身内心深处那郁结不解的自卑情结。

信中写道:“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字字血,句句泪,渗透着无尽的哀怨之情。

然而怨归怨,一想到自己的家族,世代都是史官,父亲司马谈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著作,但无奈年事已高,便只好寄厚望于作为儿子的他,希望他实现修史这一宏愿。

若是就这样毫无价值地死去,岂不遗憾?何不努力完成父亲这一夙愿?死既无益,生而有用,于是,司马迁隐忍苟活着,挥之不去的隐痛和深重的自卑充斥了整个心灵, 而当他沉腼于自卑并将这种自卑付诸文字时, 实际上是将自卑默化为一种把握了现实悲剧性的自觉的悲剧意识, 将之升华为创作欲望,这恰是他的伟大之处,非有胸怀大志者不能为之。

三、雄心万丈,超越庸常
司马迁志向高远,雄心万丈,对于生死也有自己的看法,超越了庸常。

在《报
任安书》中围绕任安来信的主旨和希望——“推贤进士”这一中心议题, 叙述了自己因“推贤进士”而获罪、受辱, 获罪、受辱后痛不欲生, 凝思生死的悲愤心情,阐明了自己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表达了为完成《史记》的创作“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的决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认为自己受辱之后“引决自裁”“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面对侮辱、嘲笑、误解,他选择忍辱负重地活下来。

不同的生命价值取向, 就会导致不同的人生观。

司马迁所选择的是条布满了坎坷荆棘的道路, 内心充满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和痛苦, 但他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的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中得到升华, 他是真正的“勇者”,他辉煌的人生因此凄美而壮丽,其道德的崇高, 人格力量的伟大,令人肃然起敬。

这种为追求完美的道德理念自觉承担悲剧命运的全新生命价值观背后透者他的万丈雄心,也在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为实现崇高理想, 直面人生苦难百折不挠, 谱写出一曲曲生命强者的悲歌。

四、文史双绝,才华横溢
司马迁是位博古通今的史学家,他的才华在《报任安书》上也有体现。

该文章是一封书信, 但它决不是一篇彼此反复的应酬之作, 而是一篇生命和热血铸成的战斗誓言和司马迁道德文章的真实写照。

他从任安恳请他举荐人才一点生发开去, 叙写了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 倾吐了忧愤深广的内心感情。

既显示了司马迁至大至刚的人格力量, 又表露了作者出众的文学才情和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功底。

在《报任安书》中写到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时,他列举古代周文王、李斯、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但不一定都去“死节”,在“发愤著书”一节中,又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非凡特殊的人,完成了流传后世的不朽之做,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这些古代圣贤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司马迁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先驱,吸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实现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奋斗目标,并以此书“偿前辱之责”,这是他精神、人格上的涅槃。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报任安书》之所以能使百代以下的读者为之心灵震颤, 就是因为它是“用心灵蘸着热血”抒写的一支悲壮的歌, 是作者真情实感奔涌出的岩浆。

从《报任安书》中, 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天才是怎样惨遭黑暗现实的茶毒之苦, 感受到一个无辜的灵魂在怎样倾吐那千古奇冤的苦闷忧愁, 聆听到一个不屈从于命运的文化巨子的呐喊悲歌。

但《报任安书》不仅体现了悲剧的审美待征, 更以抒情主人公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毕生实践所结出的硕果告诉人们, 社会悲剧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决定人生的幸与不幸, 但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所以让人读后感到有一股气势,有一股充满自信的、无坚不摧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力量。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发愤若书, 终成千秋伟业, 这, 恐怕就是《报任安书》一文提供给当时和后世人们的可贵启示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