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四文档专题四-亚洲觉醒先驱4-2-word版有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2.评价孙中山在2019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

作用。

1.重点:孙中山维护共和斗争的史

实。 2.难点: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

知识点一 再造共和

1.二次革命

(1)背景Error!

(2)简况:孙中山兴师讨袁,在袁世凯的镇压下,不久宣告失败。

2.护国运动

(1)背景Error!

(2)简况Error!

知识点二 领导护法运动 1.第一次护法运动

(1)背景:段祺瑞继袁世凯之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废除《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破坏共和制度。

(2)经过:孙中山高举护法大旗,于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

(3)结果:由于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的勾结,护法运动无果而终。

2.第二次护法运动

(1)经过: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确定了“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的宗旨;派廖仲恺南下策划粤军将领讨伐桂系。

(2)结果: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

知识点三 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

1.背景

(1)孙中山领导的维护共和的斗争屡屡失败。

(2)苏联政府、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

(3)孙中山认识到以往斗争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决定联合中国共产党,改组国民党。

(4)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过程

(1)国共合作

①标志: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

②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

③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标志着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正式确立,是孙中山晚年推进中国革命的一大历史功绩。

(2)创建军队:组建了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3)扶病北上

①背景:1924年11月,北京政局出现变动。

②目的:宣传国民革命。

③结果: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深化拓展] 新三民主义中“新”的表现

新发展

民族主义明确反帝

民权主义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主题 孙中山的伟大功绩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史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

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

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

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

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思考

(1)概括指出史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

答案 (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1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

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依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也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

有历史局限性。

【史论归纳】 正确认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功绩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系统地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

并为之奋斗终生。

(2)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之后,为了维护共

和制度,从“二次革命”到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1.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希望你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

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 )

A.实业救国B.教育救国

C.军事救国D.法制救国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以分析得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对建设新的国家充满了

期待,产生了“建造铁路”等许多实业救国的思想。

2.段祺瑞公开叫嚣: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为此孙中山发起了(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D.北伐战争

答案 C

解析 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维护《临时约法》,孙中山于1917年发起了第一次护法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

答案 D

解析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破坏了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为了维护民主革命的成果,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积极的斗争。

4.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内容。结合这一变化,可得出正确答案。

5.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民族主义

B.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初步实现

C.并未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的愿望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生主义实现

答案 C

解析 紧扣材料信息是关键,“假共和”这一信息,仅能得出C项结论,其他备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必然联系。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4月,孙中山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3年7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斗争大旗,组织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1783年12月,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了他所有的公职,回家务农……1786年,华盛顿响应国家号召再度出山,主持了1787年的制宪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