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模式论
论情感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行为优化
论情感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摘要】情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优化,其情感性处理策略体系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其自身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情感教学模式教学行为优化【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097-02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不多,且大多数只是从理论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构进行思考,对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培养途径和模式研究很少。
笔者认为,情感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
一、情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优化情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要达到以情优教的目标,即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情感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就是要对教学行为进行优化,而教学行为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因此,人的能力是和一定的外部行为相对应的。
同时,一种行为经常得以强化,就会以一定的观念沉淀下来,从而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活动任务的完成。
其次,情感教学模式是要促进教与学情感的优化。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对人的活动影响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属性;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直接调节着人的生理行为、认知行为和人际行为。
所有这些都直接反映到教师教学行为上,从而使教师教学行为得以改变。
再次,情感教学模式是要创建情感和知识相互促进的教学格局。
这就给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而这也正是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实质标准。
情感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优化作用。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情感交往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情感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情感关系,通过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使学生在积极情感氛围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情感交流,彰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关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交流传递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和动力。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情感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理解、辨别和表达的能力。
在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情绪困扰和矛盾冲突,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管理能力。
情感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所产生迷恋 、 赏等情绪。上述这些情 感因素, 欣 在教学过程 中 味, 诱发学生产 生情感共 鸣, 知” “ 相互渗透 : 使“ 与 情” 课后 灵 产生影 响是综合 的。重视语文教学 中的情感因素这一教学模 活用情 , 以情悟文” 使学生情意浓浓 。教师 的教学语言 , “ , 严
式 调 动 和 利 用 了情 感 因素 的作 用 , 不仅 使 学 生乐 学 , 更有 助 于 谨 、 洁 、 深 、 辑 性 强 , 定 自信 、 简 意 逻 坚 快慢 得 当 、 锵 有 力 或 深 铿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心 理 和 情 感 素 质 ,达 到 语 文 教 学 的 真 正 目的 沉 浑厚形成一种魅力 , 扣人心弦 , 使学生感到入情入理 , 坚信
在着各类 型的情感 因素。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把教学过程中的 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感官。学 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 情 感分 为智 力情 感, 即学生对智力活动的热情, 兴趣、 自信 、 厌 到 强化 , 从而 激 起 理 智感 的发 展 , 进 学 生进 入 特 定 学 习氛 围 , 促
恶、 消极 等 情 绪 : 德 情 感 , 道 即学 生 对 事 物 的是 非 善 恶 表 现 出 提 高 学 习 效 率 。 如在 课 前 教师 讲 一 个 小 故事 ,让 学 生产 生 悬 来 的喜 欢 、 求 、 追 反对 等 情 绪 : 美 情 感 , 审 即学 生 对 事 物 的 美 丑 念和美感; 课中贯穿朗读 , 以读激情” 体会语句 的意义和 情 “ ,
的全过程 ,因此在 阅读教学 中, 教师必须 以适当的方式方法 , 半功倍” 之效 。煽情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 , 然后把作者给予的
适 时地 引 导 、 通 师 生 问 、 生 间 的情 感 , 此 产 生 良好 的 情 情思化为 自己的真情 实感 , 沟 学 彼 用传情带 意的补 白、 朗读、 去感染 感体验 。 学 生 , 多媒 体 音 乐 、 频 的效 果 , 动 学 生 , 用 视 打 以情 激情 。特 级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模式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模式的探讨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促进青少年心灵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纵观教育全局,情感教育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语文学科是进行情感教育最好的学科,具有自身学科的独特优势,但在情感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不足,没有实现情感教育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寻找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依然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1语文情感教学的含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和情感。
简单地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
比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能使人轻松愉快;失去亲人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面对别人的挑衅会引起激动或愤怒;美好的事物使人产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
所谓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去评判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语文情感教育,如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语文情感教学模式的构想情感教育首先必须唤醒学生的情感。
激发情感,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潜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另一方面是指唤起学生与课文情感基调相似的感情,以便深入感受课文丰富细致的情感。
2.1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积极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情意驱动导向情知互促模式介绍课件
课外活动案例
01
02
03
04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 社区服务,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 各类竞赛,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竞
争意识。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 文艺汇演,培养学 生的艺术素养和表
现能力。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 体育活动,培养学 生的身体素质和体
育精神。
教师培训案例
01
案例一:某中 学开展教师培 训,采用情意 驱动导向情知 互促模式,提 高教师教学能
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为驱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情知互促模式:通过情感、认
B
知、技能的相互促进,实现学
生的全面发展。
模式特点:强调情感与认知的
C
相互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
验和认知发展。
教学应用:适用于各种学科的
D
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和教学质量。
情意驱动导向情知互促模式的特点
强调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案例一:某中学语文课堂,教师通过情感驱动,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案例二:某大学物理课堂,教师通过情感驱动,激发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三:某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通过情感驱动,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四:某高中英语课堂,教师通过情感驱动,鼓励 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认知发 展的平衡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 略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情意驱动导向情知互促模式的应用
1
课堂教学:通过 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情感体验,提 高教学效果。
情感体验学习型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在 当今 的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教 学 中 。情 感 体 验 式 教 学 的显 著 特 点 是 强 调 突 出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学 生 实 践 以“
活 动 和 情 感 参 与 ” 中 心 的 教学 方 式 . 过 设 置 活 动 场 景 为 通
与 满 足 人 的需 要 属 性 之 间 的对 应 关 系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图 分 类 号 : 6 1 e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5 ( 0 1 O 一 1 5 o 1o — 34 2 1 )1 O l一 3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 真 正 价 值 就 是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内 容 、 质 是 否 与 学 生 的 本 性 、 展 、 要 等 相 一 性 发 需 致 、 适 合 、 融 合 的关 系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社 会 化 属 性 相 相 是
感 受 、 味 或 亲 身 经 历 ’称 之 为 体 验 。” 为 教 学 的 “ 感 体 , 作 情 体 验 ”是 教 师 在 设 置 活 动 场 景 过 程 中 , 生 产 生 的喜 欢 、 , 学 悲 哀 等 方 面 的 一 系 列 情 感 反 应 和 情 感 体 验 。之 所 以说 是 情 感 体 验 。指 的 是 学 生 不 仅 在 场 景 的 活 动 中 产 生 情 绪 反 应 和 情 感 体 验 。而 且 将 活 动 中 产 生 的认 识 和 经 验 等 方 面
过 小则 枯 槁 , 多 则 伤 涝 , 中 则 涵 养 而 勃 兴 。“ ” , 过 适 泳 者 如 鱼之游水 , 如人 之 濯 足 。程 子 谓 鱼 跃 于 渊 , 泼 泼 地 ; 子 活 庄 言 濠 梁 观 鱼 , 如 非乐 ? 此 鱼 水 之 快 也 。 安
浅谈情感教学理论的几个问题
浅谈情感教学理论的几个问题刘伟一、情感教学理论完善的方向1.加强情感教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使其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情感教学是一种与从认知维度研究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育”等都是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探索。
但考察每一种教学模式后不难看出,它们都是以情感的某一方面为切入口,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教学模式的。
如情境教学的要点是创设具有真情实意的教学情境,愉快教学则是使当前情感教学的研究亟需在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引导下,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环境、评价等要素全面入手,系统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上为情感教学的实施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并给予验证,在理论上使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更加丰富和完善,从而为各科教学在情感维度上的探索提供明确的指导。
2.对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虽有不少有识之士看到了“重智轻情”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弊端,但在当时的情境下,实际上未能真正全面认识到情感教学的作用,或出于在应试教育下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而未能深入探讨和挖掘情感教学的其他功能。
事实上,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即在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取知识的同时,作为健康心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的情感本身的品质,也能得到优化和提高。
因为情感教学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当然是优化情感本身的教育的最好的载体。
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应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应注重情感教学,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统一的。
另外,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学是否有强大生命力,是否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二、对情感教学的误解1.学生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劳动,必须要有意志努力的参与,强调轻松愉快的情感教学是无法达到目标的这是对情感教学的最为普遍存在的一种误解。
论初中数学情感教学模式研究
论初中数学情感教学模式研究作者:李玉敏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0期摘要:数学情感教学主要指的是教育者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将数学中的情感因素具有的积极作用全面发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水平。
本文首先概述了情感教育的特点,其次制定了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学;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74-02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科学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以激发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这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广大初中数学教育者所要完成的重大教学任务。
一、情感教育的特点由于情感因素存在着非理性、非逻辑的特征,所以,它的教育方式是没有模式化的,主要是渗透,结合现代教育实况以及面临的问题,根据数学素质教学的实际需求,情感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朝着以下三方向发展。
1.学习应朝着“主动”方向发展。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育者不仅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也十分的吃力。
所以,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这样一个学习氛围:学生能切身的感受到数学具有的趣味性,通过和老师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动机被全面调动。
2.教学应朝着“发动式”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信任学生、发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只顾着教,而忽视了学生。
不仅要讲解知识,还要和学生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肯定每位学生,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
3.将能力、情感、价值观作为课堂核心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利用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知识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树立起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及时了解学生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疑惑;充分掌握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征以及喜好;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一种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得以发展和创新。
首先,社会情感学认为,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基础,情感智力是个体与社会交往、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发展。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教育和情感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智力,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通过情绪管理与他人良好地相处。
其次,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压力和挫折,而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帮助他们有效地处理情绪。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接受他人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进一步地,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教师的情感状态和情感技能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关怀、理解和支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最后,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角色中承担个人义务和权责,关注社会和他人的福祉。
而公民素养则是指个体具备履行公民职责的素质和能力。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社会情感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使他们具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能力。
基于社会情感学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做出积极的贡献。
情感教学论文六篇
情感教学论文六篇情感教学论文范文1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乐观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效果的教学。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老师充分挖掘刺激同学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同学健康、乐观的心情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同学,促使同学自觉接受教育。
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依据同学生理、心理和熟悉特征,遵循优良情感进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动身,奇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同学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同学乐观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与主动性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颜色的工作,老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
平日,老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同学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老师,首先必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喜爱同学,喜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骄傲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忱,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
由于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同学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消失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同学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
我们经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老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同学往往留下特别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同学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同学学业上的造就。
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他的同学的身上得到连续和回报。
所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当特别留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同学作出良好的表率;次之,数学老师还必需具有顽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不能满意现有的学问,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扩大学问面。
探索“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模式
探索“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模式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最大特点是:以情为基础,重视感悟的过程,追求内化,让学生入情入境。
如何才能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学实践表明,情感在学习上可以做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如何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文着眼于新课改理念,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探索“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教师感情教育的发展推动着对教育感情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教育感情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师感情特征最能体现教育能力的“强弱”。
作为一名教师,先认识教育感情的特点是有必要的。
分析起来,教育感情不同于普通感情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职业性。
教育感情是在教育世界中生成、发展并发挥作用的,这决定了教育感情的职业性质;二是教育性。
教育感情通过强化或消减师生情感行为对教育效果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表现出浓郁的教育意味;三是表演性。
教育感情的表达与内在真实感受的反差构成其装饰性即表演性,反差越大,表演性越强。
基于教育感情的特殊性质,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尝试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
二探索“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的模式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首先,教师要具有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
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
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予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
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进一步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与教师的交流下,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情感和交往发展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实施各种互动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调动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效。
情感交往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如下:一、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情感—交往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和谐、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允许学生在这种尊重和理解的氛围中尽情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这样不仅有助于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二、注重情感交流在情感交往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深度联系,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行情感引导,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体验爱、互助、责任等情感发展,达到以情感发展促进学业发展的目的。
学生也应该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互相理解、关爱、支持和帮助,让学生在交往中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和关怀,从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长。
三、灵活运用教学法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多种教学法,并根据不同的情境、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灵活运用。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小组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独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定性评价也包括定量评价。
评价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评价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成长发展等方面。
评价应该具有带导向性,能够指导学生逐步完善自我,促进持续发展。
五、注重实践情感交往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学习,发挥自己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情感教学理论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情感教学理论
情感教学理论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崛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罗杰斯等为代表,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其基本主张包括:
(1)教学目标。
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造就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教育的目标务必是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建设性地处理某个领域复杂的问题。
(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为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
大致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界定问题,必要时教师提供帮助)--形成见识(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帮助澄清)--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澄清)--整合(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有积极的行动,教师予以支持)。
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
(3)教学方法。
该理论强调非指导性学习,主张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真诚、开放、相互支持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情感为基调,以教师为促进者,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4)师生关系。
教师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
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等,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即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品质。
基于高中体育情感教学模式论文
基于高中体育情感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摘要】高中体育不仅仅是注重体育健身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风貌。
本文从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寓教于乐”的氛围式体育教学模式,以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情感教学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76-01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在情感的驱动影响之下而实施的。
情感是构成人们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机。
但是对于情感的表现却存在极端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极端: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
肯定与积极的情感能够对机体充分发挥潜能以及提高学习、劳动等方面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对于否定以及消极的情感却对学习、劳动等方面的效率具有消极作用。
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情感出现的一些变化。
对于出现消极以及否定的情感时,教师应该对其加强引导,促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最终使得学生的情绪高涨,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首先对当前时期下高中体育情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旨在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1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1 师生中“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在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一直对学生谆谆告诫的一句话就是“高考定终生,成绩决定一切”。
这些忠告一直萦绕在学生的耳边。
反过来,如果学生没有一个好的成绩,这无意之间就会增加教师、家中、同学以及朋友等的各种压力,主要包括教师的不重视、家长的谩骂、同学的瞧不起以及朋友的冷眼相待等。
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
大多数人均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与学生“贪玩”、“不求上进”、“不务正业”等因素有关系。
此外,很多学校排名是某一同学成绩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它也是学生们经常能够感受到的“压力源”。
语文情感教学模式探析
语文情感教学模式探析语文情感教育是一个有规律的阶段性教育,有不断递进深化的教育内容,是一个发展的情感教学思路,有一个激发、形成、调控与内化的教育过程。
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完成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根据情感变化的规律,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情感教育教学模式阶段性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塑造人品、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精神培育的总和,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情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思想家、教育学者关注,并对情感教育进行着不断探讨和研究。
然而,尽管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情感教育,但真正的收效并不大,我们还需要探索新的情感教育的途径,使情感教育成为自然的、轻松的、常规的课堂环节,所以建立科学的情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科学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既可使教育理论具体化,又可使教育实践得到升华。
所以,对于情感教学我们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情感教学模式,以便发挥情感教育的最大功能。
卢家楣教授曾这样诠释情感教学模式,就是“在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为目标的,并配有相应的情感教学策略和情感目标评价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实施情感教育最好的学科,既有学科自身优势,又有心理认知优势。
但语文情感教学不是教师的随感而发,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情感教学模式,对教学中情感因素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感的形成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不仅使学生形成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情感,让他们热爱语文,爱学语文,更要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内容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知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增强感知的深刻性,有一定的心灵触动,促进其情感的生成。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旁征博引,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对学生进行语文兴趣引导和语文功用的宣传。
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1.含义: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2.目标: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求教师“目中有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把握学生发展的诸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不同地位,使情境教学始终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促进全面发展服务。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以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发展其融会贯通能力。
3.依据: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的总体特征。
情境,即为具体时空条件下的特定情形、景象或境地。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其效果最佳。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的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的情感宣泄。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并且将情境变为自觉设计的产物。
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品德的升华、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情境,避免不利情境,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摒弃了教学过程中的程式化、概念化,它是以情感为动因,以教材及情境为凭借,采用“滴水穿石”“潜移默化”的方法,将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其中。
4.条件:由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所构成的。
关键是教师要做创设情境的导游。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教师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
“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对认识的还需要得以多方面地表现出来,并且培植、发展这种需要”(赞可夫语)。
情感教育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论文
情感教育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浅析【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情感教育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包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加强实验和制造生物模型;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关键词】情感教育应用高中生物众所周知,由于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高考指挥棒依然起着重大的作用,我国中学现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都把重点放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上,很多中学甚至没有开设与高考无关的课程,没能足够重视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
因此,实行情感教育将改善中学的教育现状,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对情感教育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释。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只有给予学生无限的信任,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进而才能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感受。
同时,既然每一位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基于如此,我均一视同仁地像朋友般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主动和我沟通,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所担任的班级的学生均很喜欢和我谈心事、谈学习、谈生活以及未来,从而为进行情感教育打好坚实的信息沟通基础。
其二,必须建立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渠道。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由教师负责的,而他们的课外学习则是由家长负责监督的,因此情感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参与。
我一般通过电话、e-mail、qq等通讯工具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以及情感表现,同时给予学生一些正面的评价,而且由于本人很善于与家长沟通,并经常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深得家长们的爱戴,从而使家长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2 加强实验和制造生物模型首先,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安排了一定量实验,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也给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获取知识提供了舞台。
但我们很多生物教师却由于怕实验课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以放录像来取代学生的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感性的认识而且也会让学生对生物失去兴趣,从而在情感上缺少积极学习态度。
论情感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1 4
三、 分层教学的形式 1.实行每学期分组。 目前 "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为
一 # 二年级体育课 属 于 必 修 课 " 其 他 为 选 修 课 " 体 育 课 分 组 连 续 一学年不变 " 这样 有 利 于 教 师 控 制 # 管 理 " 但 是 不 利 于 学 生 体 育 创新的发展 !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刻苦练习 " 全面发展 " 提高较快 " 在班内形成了新的差别 " 如果继续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 将阻碍学生的个性 主 体 发 展 " 而 实 行 每 学 期 分 组 " 形 成 新 结 构 " 情感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 角色 * 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在英语语言教学中 " 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 % 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 " 在不同的教学活 动中 " 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 " 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 变化 " 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 %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 " 教师主要是语言知 识的讲授者 " 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 " 课堂 教 学 主 要 是 以 教 师 精 讲 的 形 式 而 展 开 "一 切 课 堂 活 动 ’一 切 教 学目标 ’ 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 " 以及教学效果的评 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 %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 教师是教学的 主体" 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 宰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 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 "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 的影响 " 传道 ’ 授业 ’ 解惑的结果是长期单向输出 ’ 缺乏互动和交 流 ’ 课堂教学沉闷 ’ 学生缺乏安全感 ’ 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 学生 不 能 主 动 参 与 课 堂 交 流 等"这 些 都 涉 及 情 感 教 育 问 题 "而 这 些 问题都无可置疑地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 因此 " 在大学英语教 学中教师应以情感为纽带 " 从多渠道和多角度来组织英语课堂 教学 % 同时教师与学生在教授与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必然要发 生根本性的变化 % 在以情感为纽带的新的教学模式下 " 教师不再 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 而且是要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 同的角色 %
情感教育渗透课堂教学方案
情感教育渗透课堂教学方案
情感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有效地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方案。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表演小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情感温度。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背后的意义和情感价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美妙之处。
总之,在实施情感教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从自身的情感修养和情感管理入手,树立正面的情感示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导向。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第 1 页共 1 页。
情感教学理论
情感教学理论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1.1农村小学教师短缺,管理及交流匮乏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年龄大,新生代教师严重短缺。
师资力量不能局限于教师数量的评价,应该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及思想观念进行综合的评价,比如音乐、美术、体育及英语等课程的老师数量缺少的时候,通常是一位教师教授多门课程,不仅教了语文,同时还要教授数学或是美术等。
并且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讲,很多教师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等。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1.2传统枯燥的授课方法,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授课时依然沿用着粉笔和课本的授课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二是知识掌握问题。
音乐及体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几乎没有改进,这类科目具有才能的教师数量较少,学生在音乐、体育科目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局限,导致一些具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得不到好的培养,不能在此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1.3农村小学教育的硬件设施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如今我国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农村人口也不断的迁移,致使很多农村小学倒闭,仅存的农村小学也是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年级出现了没有学生的情况。
在农村设置这样的小学,不但不科学,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致使师资力量不能更好的整合。
这种情况下,很多地区设立了中心学校,将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了整合。
但是在设立中心学校的同时,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及心理辅导未能达到标准,致使很多新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农村小学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2.1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成为小学情感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授课内容设计出可以完成授课任务的情感教学情境,利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个富有人性化、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的事。
开展小学情感教育时,情境作为基础及前提,教师要依据授课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情境的布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深入及渗透,最终培养学生建立自身独有的审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教学模式论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既避免了关于教学的
空泛的沙龙式侈谈,又避免了仅仅是实践经验的报告,它以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又以成熟的经验来丰富理论”,若能将情感因素融入教学模式之中,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广泛推广,必能为教育者提供以情优教思想在教学实践上得以具体贯彻的有效指导。
然而,国内外几乎没有一个公认的重视情感的教学模式,罗杰斯的情感教育模式也只是从心理咨询理论演推而来,缺乏教学结构上的严谨性和实践上的适用性,更没有教学理论上的充实基础。
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坚实的理论基础、明确的目标、稳定的结构一程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
教学模式的构建有两条途径:一是理论演绎,二是实践归纳。
情感教学模式构建就是要从情感教学基本理论(教学的“情知系统观”“情知并茂观”“情知矛盾观”导“情感发生观”和“导乐观”)出发进行教学模式推演,同时紧紧围绕情感因素的作用发挥,对教学活动进行大量观察,总结、提炼和概括出符合情感教学基本理论的教学活动的共性特点,并将其放在教学模式的框架上加以考量,最终提出一个能最大限度发挥情感因素积极作用优化教学效果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
由此,为实现情感教学模式
的目标(详见情感教学目标论
.........),我们构建起了情感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
1.情感教学模式的结构
我们从静态的角度揭示出为规范、体现情感教学理论而必备的教学活动基本操作要素,形成情感教学模式的结构:诱发(诱导和引发学生对当前学习活动的兴趣,以便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陶冶(在积极推进认知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高尚情感以及情感能力)、激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胜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后继动力)、调控(使学生的情绪在整个教学过程里始终处于有利于学习活动的状态之中)。
2.情感教学模式的程序
上述静态的结构在教学活动中又以动态的方式表现为一定的程序,其要素在这里也就称为环节。
这些环节的安排虽非刻板不变的,但仍有一般的顺序:在教
学活动之始,多从“诱发”环节开始,以于引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学习动力;在
教学活动之中,伴随认知信息传递,也应传递情感信息,形成情知和谐发展的教学格局,由此应展开中间的“陶冶”环节;当教学进行到一定时候,随着师生教学互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开始有所松懈,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励”环节应运而生;而对学生良好情绪状态的调节,自始至终都是需要的,因此“调控”环节实际处于教学活动的始末。
这一活动程序的粗略示意图如下。
情感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的格局提供了准绳,但如何具体实施仍需有教学策略方面的指导,以便为情感教学模式运行提供教学操作指南,而实施的效果如何还需要进行评价,以检验情感教学模式在达成情感性目标方面的有效性程度。
为此,我们在情感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上均配备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研制出了《中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测评问卷》和《学
生情感目标评价问卷》两套教学情感目标测评工具(详见情感教学评价论
.........)。
可以说,情感教学模式就是在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为目标的,并配有相应的情感教学策略和情感目标评价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情感教学模式根据教学中情感本身的活动规律,以情感为主线,从情感维度规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以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式。
因此它并不排斥其他认知性教学模式,相反,它具有充分的兼容性,它可以而且也应该结合其他各种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形成对其他认知性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但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情感教学模式也有其不同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其情性特色上: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强调情感因素积极作用的发挥,在教学模式各环节配备了行之有效的情感教学策略体系,研制了匠心独运的教学情感目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工具。
总之,以情感为主线所建构起来的,旨在通过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优化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扭转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格局,落实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以形成情知互促、并茂的新局面,具有直接作用和现实意义。
有关情感教学模式论的更多论述详见下一篇文档“论情感教学模式”,该文发表于《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