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合理用药

紫阳县人民医院药械科贾俊

一、合理用药的定义:

合理用药(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截至2013年尚无一个公认明确的定义,绝对合理的用药也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只是相对的,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在内罗毕召开的合理用药专家会议上,把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2013年12月1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合理用药核心信息。

(一)是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二)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三)是购买药品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四)是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五)是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六)是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七)是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八)是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

(九)是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十)是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二、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情况:

1、贻误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

2、增加药品不良事件(A D E)的发生

3、导致临床耐药菌株增加

4、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医药卫生资源

5、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影响

三、分类浅谈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1、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3、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

4、大输液的合理使用;

5、激素的合理使用。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一)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

案例1:

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待一患咽炎患者,患者仅有咽痛,不发烧,肺部也无阳性体征。既往有慢性咽炎史。

医生开出头孢曲松2克,2次/日静脉点滴,连续使用7天。

问题:

本案例在使用抗生素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

案例2:

一位女性患者以“左膝关节红肿疼痛10余天”之主诉就诊,查体见:左膝肿胀明显,浮髌实验阳性;X线摄片示:左膝骨质未见异常,周围软组织肿胀。血常规:正常。诊断:左膝关节滑膜炎、左膝关节积液。予以头孢拉啶3克,2/日静脉点滴,连续使用10天。

问题:

此患者使用头孢拉啶是否正确?

(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应用于病毒感染。(先锋5+病毒唑、双黄连)

2、药物剂量过大。

3、给药途径或给药间隔时间不恰当。

4、疗程过长或过短。

5、选用对病原体感染无效或疗效不强的药物。

6、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防治作用而忽略必需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措施。(清创缝合、疖肿)

7、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外科急腹症)

(三)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按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及药敏用药

3、按患者病理、生理情况用药,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4、按药物体内、外药效和体内过程特点用药

5、综合患者病情、病原种类及抗菌药特点用药

(四)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切口: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2.清洁-污染切口: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切口: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感染切口: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五)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针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和混合感染

3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的细菌感染

4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和骨髓炎

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一)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

生产及临床用量均较大,遍及各级医疗机构;目前全国有400多家生产企业,120左右种中药注射剂,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年使用量超过4亿人次。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茵栀黄注射液事件”、“双黄连注射液事件”和“香丹注射液热源项目不合格”等事件层出不穷,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中药注射剂的风险:

1、给药途径的改变增大风险

(1)给药途径改变,无效成分成为致敏原或可能有效成分成为致敏原。

(2)剂型改变:理化性质及毒性也可能随之改变。

2、处方组成不合理增加风险:

当前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120种左右(2010版《中国药典》),其中属于复方制剂的有50种(41.67%);原料药超过三味以上的34种(28.3%);超过5味的16种(13.3%)。从制剂学角度分析,组方中药物越多,成分越复杂,其质量可控性越差,这无疑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3、制备工艺落后增加风险

我国目前中药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大约不到10类,这些工艺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