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及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融资是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手段。目前,商业银行从事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主要类型包括:减免保证金进口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信托收据、进口代收垫款,出口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托收融资、国际保理、福费廷业务融资、进出口保函等。一般认为,贸易融资的风险比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具有业务封闭运作,时间短,上下游供应链稳定,有还款来源,银行容易控制款项用途等优势。但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贸易融资业务的深入,融资风险也逐渐显露。本文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既面临着外部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市场变化的风险,也面临着内部业务发展中流程不完善,规章制度疏漏等各种其他风险,同时由于内部风险控制不力,有风险被放大的可能。潜在的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用风险仍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首要风险。贸易融资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对融资风险起着关键作用。因为银行对客户提供的融资,如代客户开证或买入出口单据都是应客户要求进行的,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客户仍是最后追索的对象,如果客户发生问题,则银行的风险随之产生。典型表现在进口业务开证中,开证申请人无力赎单,在出口打包贷款业务中,出口商无相关商品生产或货源组织能力,挪用融资款,因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丧失履约能力,发运商品与贸易合同严重不符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出口商无法按期交货或开证行拒付,形成融资风险。

(二)潜在的市场风险。国际市场行情千变万化,一旦某种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季节性因素变化,出现廉价优质的替代品,商品过时滞销,或由于消费习惯的改变,种种原因均可能导致交易受阻,贸易融资业务以进出口交易为基础,对外贸易中所遇到的风险都可能影响融资还款。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进口贸易融资客户可能拖延甚至不赎单,对单据百般挑剔,要求降价或者找各种理由拒绝付款。在出口贸易融资业务中,则可能出现不能及时收到国外付款,陷入贸易纠纷,出口商无力归还银行融资等情况。

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国际化、多元化的特点,面对产能过剩加剧出口竞争、出口退税率下调、汇率波动、非贸易壁垒增加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重困难,对利润率本来就微薄的外贸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部分对外贸易企业甚至由于零利润而面临生存困境,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三)潜在的操作风险。国际贸易融资与某种国际结算方式紧密相连,对银行的内控管理、操作要求比较高。银行内部在进行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操作中产生失误,如审单不严出现单证不符,背对背信用证中出现主证与背开信用证条款不一致等,都可能对贸易融资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银行内部岗位分工不明确,内部沟通欠佳,导致业务办理失误或控制措施脱节也会直接影响融资资金安全回收或造成损失。

(四)潜在的法律风险。贸易融资业务涉及的法律关系比传统融资方式复杂。国际贸易势必受各国法律环境差异的影响,在不了解对方法律环境的情况下,一旦产生贸易纠纷,国际惯例只起到指导作用,当和一国法律冲突时,将极不利于纠纷的解决,这会影响贸易融资所赖以进行的商业进出口交易的成功,进而影响资金的安全及时回收。

相关业务操作不合法,合同文本存在漏洞,以及有关文件档案不全等,会使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合同可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从而面临法律风险,如对进口押汇,有的银行要求提供信托收据,有的不要求提供,对信托收据在银行贸易融资中的作用模糊。贷款合同的签订也不够规范,造成法律要件不全,形成隐患。

由于有关贸易融资合同与相关法律条款相抵触,业务操作与司法解释不符,也使银行面临着外部因素造成的法律风险。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信托法》《物权法》,以及信用证方面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规及司法解释中的一些重要条款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甚至一些对银行业务可能产生较大冲击的条款如何应对和化解,是应当引起业务和法律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潜在风险的成因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对融资申请人的信用了解不够深入。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对银行的贸易融资风险审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贸易融资业务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究其实质,还是建立在企业正常经营、良性运作基础上的交易,对部分自有资金匮乏、产业层次较低,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经营效益低下、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风险认识不足,没有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把握其资信状况和企业运营趋势,就容易埋下风险隐患。

(二)不能体现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目前对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仍基本沿用普通公司贷款的管理模式,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适用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体系。贸易融资业务不同于银行的一般授信产品,风险控制的要点有其自身要求。商业银行相对重视企业财务因素审查,对非财务因素的审查则不够重视。应重点加强对企业的销售前景,管理水平、结算方式、贷款归还、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从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方面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

在产品设计上,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体现不够充分,不适应风险防范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外资银行相对领先一些,外资银行有的产品中资银行大体都有,但外资银行在产品流程设计上占优,业务可操作性强,中资银行的产品看上去与外资银行差不多,但流程不科学,手续繁琐,可操作性不强。

(三)技术手段落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技术性较强,需要有相应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体系运行系统加以支持,这就促使银行对内部营运机制进行不断地改善和调整,使整个业务在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的情况下高效运转,而目前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不足,如在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中,部分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对融资项下的回款不能实行电子监控,进行实时提示,而是需要人工控制,容易发生操作失误。

(四)内控管理不力,违章操作。有的业务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真正坚持经办复核制度,有的重视贷款发放,但对归还则控制不严,形成后续管理上的风险,另外,一些本该相互制约的环节出现漏洞,本来可以发现的问题出现了风险。如在打包贷款业务中,没有严格核验印押确保信用证的真实性,没有认真审核信用证装、效期是否合理、是否含有软条款及其他可能影响安全收汇的规定等。(转第56页)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及控制

□赛学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