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皮肤外用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于黎鹏;杨君;杨跃辉【摘要】目的对近年来脂质体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文献整理和归纳,为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通过查阅近5年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相关文献,总结脂质体经皮给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提出其在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结果脂质体的经皮使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新型的脂质体相对于普通脂质体,可以根据用药目的进行设计,改变脂质体的变形性、皮肤渗透性、稳定性等,更有利于皮肤用药.结论脂质体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其顺应性更好.【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4(017)002【总页数】5页(P217-221)【关键词】经皮给药;透皮作用机制;脂质体【作者】于黎鹏;杨君;杨跃辉【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皮肤局部应用药物相对于口服或静脉内给药等传统剂型具有许多优点,如避免肝首过效应、血药浓度平稳、药效维持时间长等[1]。
然而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对许多药物的应用产生巨大的阻碍,脂质体的应用有效改变了这种局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脂质体经皮给药系统与普通皮肤局部应用制剂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优势:①相对皮肤组织的靶向性:特别是与皮脂相似的类脂,如神经鞘磷脂所形成的脂质体,与皮肤角质层脂质有高度的相似性,能增加药物在皮肤局部的量;②长效缓释性:脂质体包裹药物透过角质层后,可以在表皮、真皮内形成药物贮库,使药物缓慢释放,直接持久地对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③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药物全身吸收的限速膜屏障作用,减少药物的全身吸收,从而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④减少刺激性:某些药物直接外用局部刺激性较大,但用脂质体包裹该药后,可以降低其对皮肤的刺激性;⑤营养皮肤:脂质体的成分一般是人体内的固有成分,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
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摘要:经皮给药, 历史悠久。
因其透皮吸收无首过清除、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与此相应的透皮吸收促渗剂、促渗方法也取得较大的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引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DS 系统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 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提供了较长的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给药次数, 方便给药等。
TDS 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中心之一。
但是, 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 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很差, 透皮给药后, 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 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 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 促渗透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使更多的药物开发成TDS制剂成为可能。
关键词:透皮给药透皮吸收机理透皮吸收研究促渗方法促渗剂引言:目前, 国内透皮给药研究领域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不仅参与的科研人员多, 涉及全国各大医药院校及各类型医院,而且研究内容全, 包括基础理论及应用开发等。
本文就近年国内透皮给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透皮吸收机理1. 1 皮肤的解剖学基础皮肤的角质层是类脂质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致密, 无血管和淋巴管, 是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
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与皮肤深层的药物浓度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透过角质层, 进入真皮层毛细血管, 通过体循环到达靶位起作用。
此外, 皮肤的毛孔和汗腺等附属器官也可吸收少量药物。
完整皮肤和去除角质层的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明显的差异[1 ].[38]。
魏莉等[2]比较了去角质层皮肤和完整皮肤对阿魏酸的渗透作用, 发现前者的渗透系数是后者的12 倍, 对药物的吸收作用强。
毛孔粗大的治疗研究进展
毛孔粗大的治疗研究进展作者:毛爱迪尹锐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05期[摘要]毛孔粗大是皮肤老化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严重影响颜面美观。
毛孔粗大的原因主要有皮脂分泌过多、毛孔周围的支持结构弹性降低及毛囊皮脂腺的炎症。
目前,治疗毛孔粗大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及化学制剂、光电治疗、聚焦超声、光动力治疗、肉毒毒素治疗、微针治疗和水光注射治疗。
本文回顾了毛孔粗大的治疗方法,同时对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毛孔粗大;治疗;面部年轻化;油脂;炎症[中图分类号]R32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5-0173-04Research Progress in Treatment of PoresMAO Ai-di1, YIN Rui1,2(1.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Jiangbei Branch of Southwest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China;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Southwest Hospital,Arm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 China)Abstract: Large por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of skin aging,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appearance of the face. The main causes of large pores are excessive sebum secretion, decreased elasticity of fibrous tissue around pores and inflammation of sebaceous glands in hair follicles. At present, the main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large pores are drugs and chemical preparations, photoelectric therapy, focused ultrasound, photodynamic therapy,botulinum toxin therapy, microneedle therapy and water light injection therapy. In this paper,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enlarged pores were reviewed, and the new treatment methods and methods were described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s: pores; treatment; skin rejuvenation; grease; inflammation面部毛孔粗大是常見的皮肤问题之一,是皮肤老化的一项重要表现,不仅对患者的外在容貌造成困扰,还会导致患者的自信受损甚至构成心理阴影。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摘要:脂质体作为一个新的剂型,以其强大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是对脂质体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的一个综述。
关键字: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剂型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大有前途的学术领域.中药制剂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阻滞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脂质体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以来, 由于具有制备简单, 对人体无害, 无免疫原性反应, 易实现靶向性,可提高和延长药物疗效,缓和毒性,避免耐药性和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备受重视。
1.脂质体的定义和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是由双分子层组成。
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普通脂质体早期的脂质体是普通脂质体。
是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料.以传统的方法(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冷冻干燥法、逆相蒸发法、水化法)制备而成的脂质体(1)。
1.2新型脂质体近年来,为使脂质体专一作用于靶细胞和提高其稳定性,药学工作者对其组成及其表面修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备了如pH敏感脂质体,热敏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光敏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和受体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
1.2.1 pH敏感脂质体 pH敏感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9)。
加入台可滴定酸性基团的物质,应用不同的膜材或通过调节脂质组成比例。
可获得具不同pH敏感性的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膜发生结构改变,促使脂质体膜与核内体/溶酶体膜的融合。
将包封的物质导入胞浆及主动靶向病变组织。
利用这种机制构建pH敏感脂质体可以治疗对不同pH敏感性的肿瘤。
1.2.2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脂质体,可以延长体内循环时间,故称为长循环脂质体,又称隐形脂质体。
具有延长脂质体体内半衰期的作用(2)。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摘要:脂质体是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有关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检索、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了脂质体的分类、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关键字:主动载药;被动载药;药物载体;前体脂质体;靶向给药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
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微囊就是脂质体。
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
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质体(包括上述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等)特殊性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
按电荷性,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恶性肿瘤的靶向给药治疗方面极具潜力。
为克服脂质体作为载体的靶向分布不理想、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型脂质体,如温度敏感型、PL敏感型、免疫、聚合膜脂质体。
前体脂质体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克服脂质体不稳定的较好思路。
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反相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和复乳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一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
1被动载药法脂质体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等。
陈建明等[1]在制备含药脂质体时,首先将药物溶于水相或有机相中,然后按适宜的方法制备含药脂质体,该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所得脂质体具有较高包封率。
1 )薄膜分散法此法是最原始但又是迄今为止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一大的圆底烧瓶中,再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得到脂质体。
2)超声分散法将磷脂、胆固醇和待包封药物一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旋转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将剩下的溶液再经超声波处理,分离即得脂质体。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所谓经皮给药制剂,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
本文阐明了典型中西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给药机理和特点,对国内外有关中西药经皮给药制剂及其各组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诸多药物剂型,其中以口服与注射剂最为常用。
传统给药方法普遍存在血药浓度波动,以及通过消化道吸收时易受消化液、食物等因素干扰等缺点,又有部分被肝脏破坏(首过效应),以致疗效降低,需频繁用药,剂量较大。
加之有些药物对胃肠粘膜有刺激性,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注射用药需要一定技术与设备,很不方便,且注射引起疼痛,依从性差,经皮给药制剂便应运而生了。
一、西药经皮制剂目前西药经皮制剂已有十多个品种上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皮制剂包括使人戒烟的烟碱贴片、止痛药(如芬太尼) 贴片、镇定药可乐定、治疗运动病的东莨菪碱贴片、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硝酸甘油) 贴片、妇女停经后使用的雌二醇贴片以及治疗男性疾病用的睾酮贴片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除了大量研究这些小分子激素和镇痛类药物经皮制剂外,还对一些生物大分子多肽或蛋白质类药物进行了研究,试图将其制成安全方便的经皮给药贴片,以解决这些生物大分子药物本身所存在的临床应用缺陷。
二、中药经皮制剂中药外治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因此,中药经皮制剂的开发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但由于中药多为复方药,药味较多,成分复杂,选择性及专一性较差,给中药经皮制剂的研究及应用带来困难。
国内有关中药经皮制剂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但迄今中药经皮制剂仅限于局部应用,其中疗效确切的很少。
通过分析中药外用膏药剂的有效成分建立有效成分数据库,以便对有效单体的经皮吸收性进行研究、开发有效的经皮促进剂和促进方法;同时,将中医的综合诊治理论同经络学、脏象学等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可能是开发中药经皮制剂的有效途径。
布比卡因脂质体EXPAREL 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24中国处方药 第19卷 第2期·综述·1 概述术中及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危害较大,轻则增大患者耗氧量,影响情绪和睡眠,不利于恢复,重则加重原发疾病,甚至转为慢性疼痛,因此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的合理选用非常重要。
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能够选择性抑制和缓解各种疼痛,减轻疼痛而致的恐惧紧张及不安情绪。
对于术后镇痛,应尽量选用不良反应小且作用持久的局部麻醉镇痛药。
局麻药又分为酰胺类和酯类两种,临床常用的酰胺类局麻药以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为代表,多用于椎管内麻醉和各类神经阻滞麻醉,如外科、产科手术。
酯类局麻药以丁卡因和普鲁卡因为代表,主要用于皮肤黏膜的表面麻醉。
然而每一类麻醉(镇痛)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尤其阿片类药物由于易产生依赖及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危害很大,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用法是长效酰胺类药物(如布比卡因)与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联合使用。
布比卡因作为一种酰胺类局麻药物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其盐酸盐即盐酸布比卡因常用于外周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等的治疗,具有较强的麻醉效能、运动和感觉阻滞分离明显等特点。
但普通注射剂(浓度0.5%)只产生5~7 h的镇痛作用,而术后疼痛通常持续48~72 h,且此时间段内最难控制,因此具有长效缓释功能的布比卡因脂质体应运而生[1]。
2 处方特点布比卡因脂质体Exparel使用了一种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缓释多囊脂质体制备技术-- Depofoam。
“Depo”源于单词“Depot”, 因此“Depofoam”意思为“形成了(药物的)储库”。
该技术由英国制药公司SkyePharma(已被收购)开发了二十多年,并成功应用于多个上市及在研产品如Depocyt(阿糖胞苷脂质体)、DepoDur(硫酸吗啡脂质体)、DepoMLX(美洛昔康脂质体)等,为美国Pacira BioSciences (SkyePharma前美国商业部门)所有。
硝酸益康唑脂质体凝胶的释放和经皮渗透性研究
实验研究硝酸益康唑脂质体凝胶的释放和经皮渗透性研究齐宪荣1,刘明辉1,张克斌2,张强1,魏树礼1(1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同仁医院药剂科,北京100730) [摘要] 目的:比较自制硝酸益康唑脂质体凝胶与市售硝酸益康唑霜剂的离体皮肤渗透性,探讨脂质体作为硝酸益康唑的载体对皮肤的渗透机制。
方法:测定硝酸益康唑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百分率。
采用双室渗透池作为离体皮肤的渗透试验装置,测定硝酸益康唑在接受液内的累计渗透百分数和在皮肤内的滞留百分数。
结果:硝酸益康唑脂质体的体外释放速度较慢,其凝胶和霜剂透过皮肤进入接受液中的药物量都很少,累计渗透百分数均小于硝酸益康唑给药量的5%;其凝胶制剂在皮肤层内的滞留百分数(26%)高于其霜剂在皮肤层内的滞留百分数(11%),2种不同制剂的经皮渗透性均符合Higuchi方程。
结论:脂质体有促进药物进入皮肤的能力,而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量并不增加。
[关键词] 硝酸益康唑;脂质体;释放;经皮渗透性[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3734(2001)07-0507-04The release and percutaneous permeation ofeconazole nitrate in liposome gelQ I Xian2rong1,L IU Ming2hui1,ZHAN G Ke2bin2,ZHAN G Qiang1,WEI Shu2li1(1School of Pharm aceutical Sciences,Peki ng U niversity,Beiji ng100083,Chi na;2Depart ment of Pharm acy,Beiji ng Tongren Hospital,Beiji ng100730,Chi na)[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percutaneous permeability of econazole nitrate in liposome gel and in O/W emulsion and to discuss the permeation mechanism of liposome as a carrier of econazole nitrate.Methods:The release rate of econazole nitrate was determined by dialysis membrane.The ac2 cummulated percutaneous permeability i n vit ro of the drug was determined by a setting of double per2 meation cells.R esults:Econazole nitrate in liposome has a slow release rate.The percentage of econazole nitrate in both formulations permeated through the isolated skin reached the receptor cells were small (5%).The percentage of the drug in liposome gel(26%)retained by isolated skin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O/W emultion(11%).The permeability of both formulations is fitted in Higuchi equation. Conclution:Liposome may be able to enhance the permeation of econazole nitrate into skin but did not increase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K ey w ords] econazole nitrate;liposome;release;percutaneous permeation 硝酸益康唑(econazole nitrate)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能抗表皮癣菌、酵母菌和霉样菌的活性,且对G+菌也有效(如金葡球菌)。
外用中药剂型研究进展
外用中药剂型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外用中药剂型的研究进展,在综合其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外用中药剂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外用中药;发展方向药物剂型是把医药品以不同的给药方式和给药部位等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简称剂型[1]。
是药物制成适合于患者应用的最佳给药方式。
施用外治药物能迅速经皮肤、粘膜等处的渗透扩散,吸收入血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外治之机理奠定了基础.下面介绍几种主要较新的外用剂型。
1糊剂1.1口腔糊剂[2]最近国外上市了一种治疗口腔溃疡新药-amlexanox[3] 口腔糊剂,该糊剂迅速而持久的粘敷于患处,使药物产生长效作用。
1.2糊剂对牙周炎治疗研究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以甲硝唑为主药的膏体剂型,给药途径既可刷牙又可局涂。
[4]2软膏剂(ointments)2.1软膏剂近年来以脂质体和传递体为载体的局部外用制剂的研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具有加强药物进入角质层和增加药物在皮肤局部累积的作用,还可形成持续释放。
新基质和新型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的出现促进了新制剂的发展,提高了软膏剂的疗效,并把半固体制剂的研究、应用和生产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开发软膏剂必须进行处方前的研究工作[5],要对药物、剂型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其中包括: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②附加剂的稳定性;③流变性、稠度、粘性和挤出性能;④水分及其他挥发性成分的损失;⑤物理外观变化、均匀性及分散相的颗粒大小及粒度分布,还有涂展性、油腻性、成膜性、气味及残留物清除的难易等;⑥ph值;⑦微生物等。
2.2软膏剂发展方向目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已研制出不少的中药软膏品种。
软膏剂作为经皮给药的一种剂型,不仅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化,而且已成为克服药物副作用的有效用药途径之一,在医院皮肤科、外科里广泛应用,并在医院的普通制剂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内病外治可能成为中药软膏剂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6]3气雾剂(aerosol)3.1气雾剂系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的制剂[7]。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3新型脂质体
传统脂质体经皮吸收不能到达足够的深度,因此 在化妆品以及经皮吸收给药中的应用几乎没有实用价 值[训,只有经过特殊设计的脂质体才会有经皮吸收 的优点。目前研究的能增加透皮作用的新型脂质体主 要有变形脂质体和乙醇脂质体。
变形脂质体(tmnsfers舢es)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磷
脂和表面活性剂(如胆酸钠、去氧胆酸钠等),也称 作传递体,粒径多为几十纳米。它与传统脂质体和皮
质时,粒径的影响与此相反【川。Nats出等【25j以氢化 卵磷脂为膜材,制备了包封醋酸生育酚脂质体,经皮
吸收实验表明小室脂质体渗透量比中室脂质体显著。
一般认为当脂质体粒径在1 000姗以上时易停留 在角质层内,而粒径小于600砌时,脂质体极易穿 透皮肤。codeIch等[26]和senjure等[27]研究发现200姗 左右脂质体表现出最佳的经皮吸收效果,而小于 200 m的脂质体经皮吸收量明显降低,他们认为这主 要是因为小的脂质体不稳定,当它与其他物质接触时
会分解,所以包封亲水药物达不到有效的经皮吸收效 果。
·47·
日 用 化学工业
第37卷
veⅡna等[28J用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亲水性 羧基荧光素(cF)的透皮吸收,以人的皮肤做体外 渗透实验,结果表明cF的吸收与脂质体的粒径大小 成反比,粒径为120姗的脂质体的吸收最大。而当 脂质体包封亲油性物质时,粒径小于71砌的脂质体 可以进入皮肤的更深层,而粒径大于600 nm的无法 进入皮肤皮吸收局部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盐酸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扩散研究
2 1 1 色 谱条件 ..
( 0 m×4 6 m,5 u m) 2 m 5 .m ;流动相 :乙腈 一 . % 0 1 0 t/ 7 . ( = . 9 3 ) 1 1 + 1 4 r O 9 5 5 ;渗透速率 为 2 0 0 2 8 . 1u 磷酸溶液 ( 5: 5 ;检测波长 :2 3 m 7 2 ) 6 n ;灵敏度 : 0 0 U S . 1A F ;流速:1 5 lm n .m / i ;柱温:4 ℃;进 样量: 0
景 。脂质体 由类脂质双分子层组成 ,结构与细胞膜相 通过逆 向蒸发 一 声法制备L H]质体 , 超 D J N 进而 以卡波普 似, 具有 良好的细胞融合性和 经皮渗透作用 , 皮肤 在使 ( a b p 1 C r o o )为基质制 备载药脂质体凝胶剂 。同时 , 离
用经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药物后, 易穿透角质层进入 体渗透扩散法考察 了 L H脂质体凝胶和 L H凝胶剂的 容 D D 皮肤 。 同时药物脂质体进入皮肤 后, 在表皮真皮 内形成 体外渗透性 , 探讨脂质体作为 L H D 载体对皮肤 的影响 , 药物储库 , 使药物缓慢释放 , 可持久的发挥 局部药效 ,
f 6 一 8,南京德塞 化工 ) 。其 余试剂均 为分析 纯 ,水
为 重蒸 镏水 。
2 4 脂质 体的渗透动力学 . 参照利多卡 因凝胶经 皮渗 透试 验 同法操作 ,取 5
1 3 动物 . S D大 鼠,早,2 0 6 g 2  ̄2 0 ,清 洁级,广东药 学院
批脂质体凝胶样 品置扩散池中 ,分别在 0 5 . 、2 . 、10 .
试剂公司 , 号:20 0 2 ) 批 0 5 8 2 ;胆 固醇 ( 北京市海淀 区
别于 0 1 、0 5 . 5 、 1 5 、3 、6 、1 h . 5 . 、0 7 、1 . 、2 、4 、8 2
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新进展杨鹏波;张华【摘要】[目的]综述脂质体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为药物制成脂质体提供更多的选择。
[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总结脂质体在各方面的应用、新的制备方法和修饰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结果]从脂质体的的应用、制备方法、修饰、质量评价等方面,可看脂质体与生物膜有着极好的相容性,作为载体有很大的优势,修饰后,能增强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结论]随着新材料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发展,脂质体的优势将更加显现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与生物膜具有相似性,具有多种优良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
经过近40年的研究,已到广泛的应用。
%[Objectiv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literature,which can offer more choices for making liposomedrug.[Method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liposomes in al aspects and new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Results]Liposome as a new type of drugcarrier,which has similarity with biological membrane,has many good qualities and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way to give medicine. [Con-clusion]Liposome has the broad application after nearly forty years of research.【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4页(P936-939)【关键词】脂质体;分类;制备方法;联用技术;质量评价【作者】杨鹏波;张华【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 (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构成的封闭囊泡,它具有很多的优良性质,如具有细胞的亲和性和靶向性、缓释性、减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透皮吸收效率高、可以携带药物进入细胞、避免耐受性、改变给药途径等[1]。
脂质体技术的研究进展
例如: 1.阿霉素热敏脂质体
经肝动脉注射后,在肝脏部位升温至42℃,结果: (1)在肿瘤中的药物浓度高于正常肝组织; (2)温敏脂质体组的药物浓度明显大于未加热组。
2. 甲氨蝶呤热敏脂质体
尾静脉注射,肿瘤部位加热至42℃。结果 (1)局部加热科引导药物选择性作用于鼠皮下LEWIS癌; (2)局部加热组可使肿瘤组织对药物的摄取增加,约为增加 14倍,从而增加抑瘤作用。
可以看出:长循环脂质体的血浆半衰期比注射剂的大,峰浓度是注射剂 的180,AUC是注射剂的96倍,说明在同样剂量条件下,注射剂的分布和消 除都比长循环脂质体快,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内能够维持较长循环时间。
☆免疫脂质体
设计原理:
免疫脂质体为机体修饰脂质体的简称。即通过在脂质体 表面接上某种蛋白质,如抗体来提高脂质体的专一靶向性。
b 按荷电性分
中性脂质体 负电性脂质体 正电性脂质体
c 按性能分
一般脂质体(包括SUV, LUV,MLV) 特殊性能脂质体(包括热敏、pH敏感、免疫、光敏脂质体 等)
(3)特点 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被动靶向:是脂质体静脉给药的基本特征,即脂质体静 脉给药后主要被肝、脾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组织吞噬,具有 肝、脾的自然靶向性。 主动靶向:即在脂质体上连接特异性配体,通过配体分子 与靶细胞的特异性作用,介导主动靶向。常见的配体如抗 体、糖、蛋白质等。 物理化学靶向性:利用作用部位的pH和温度等的变化来改 变脂质体膜的通透性,使其选择性释放药物而实现的靶向给 药。较成功的粒子为温度敏感脂质体。
脂质体技术 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科大学
周建平 姚静
第一部分
概述
一、脂质体技术的发展概况 ☆1956年——Bangham和Standish电镜观察发现磷脂分散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面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中,发现部分表皮出现小裂隙,有的孔穴长达2~4um。
2.1.6 芳香性药物的促进作用。
现代离体皮肤试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因此外治方药中,冰片、麝香、沉香、檀香、菖蒲、川椒、白芥子、姜、肉桂之类芳香药物,几乎每方必用。
2.2 影响皮肤吸收作用的因素2.2.1 机体因素:主要有:(1)年龄、性别,一般婴儿、老年人的皮肤吸收率较成年人高,女性吸收率较男性高;(2)部位,体表的不同部位角质层厚薄不一,其吸收药物的程度不同,据Chien报道,人体体表吸收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耳后、阴囊、腹股沟、额、腋下、头皮、背、手掌、前臂;(3)皮肤含水量,皮肤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细胞的通透性增加;(4)皮肤损坏、破溃会破坏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增强皮肤吸收能力。
2.2.2 制剂因素:分子量小、熔点低、油/水分配系数接近1、分子型外用药物易于透过皮肤。
具体为:(1)皮肤对水制剂仅微量吸收;(2)对脂溶性物质,如VitA、VitD、VitK等可大量吸收;(3)激素亦迅速吸收;(4)重金属及盐类,如铅、锡、汞、砷等皮肤易吸收;(5)外用药剂型态对吸收亦有影响,如软硬膏易吸收,霜剂次之,粉水剂难于吸收;(6)其他如药物的热力学特性、电离状态、赋形剂、透皮吸收促进剂、药物施用面积、接触时间、施用频率等均对皮肤的吸收率产生影响。
2.3 加强药物透皮吸收的一些方法2.3.1 加入高效渗透促进剂:这是一些能加速药物通过皮肤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化学物质。
主要包括:(1)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尿素、水杨酸等;(2)有机酸、酯、酰胺类:如硬脂酸、油酸、N—环庚基—N癸基乙酰胺等。
药物在硬脂酸、硬脂酸胆盐共存下,透皮效率增加,制成油型软膏可产生全身透皮作用;(3)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及其衍生物。
它是应用最早的促透剂之一,穿透作用强,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有助于多种药物透皮。
缺点是有强烈臭味,皮肤刺激大,大面积使用可产生全身副作用,如溶血、视神经毒性等;(4)氮酮类:如月桂氮卓酮、N—十二烷—2—吡咯啉酮等。
皮肤给药脂质体制剂及其处方工艺
皮肤给药脂质体制剂及其处方工艺脂质体(Lipesome),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做形胶囊的新剂型, 197 1年英国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
脂质体类似细胞结构,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
它可以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定向药物载体。
由于脂质体与皮肤角质层脂质有相似性,能增强药物进入角质层,而且能穿透到皮肤深层。
局部用药,可在皮肤局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起到长效缓释作用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全身吸收的毒副作用,与普通的乳剂、搽剂、软膏相比,无疑是皮肤局部给药的理想载体。
目前,国外已有益康唑脂质体0.2%外用制剂上市,比其1%的一般制剂效果为优。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皮肤给药系统,已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并已开发出不少造于皮肤给药的脂质体。
本文将就皮肤给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处方工艺、研究实例、应用疗效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1.皮肤给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使用皮肤给药脂质体,可对创伤或病变皮肤、粘膜起到治疗和保护作用,既有利于药物与患处接触,在局部发挥药效,又可避免因吸收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并可促进透皮吸收已被公认,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以认为,脂质体对皮肤有以下三种作用机制:(1)水合机制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组成。
表皮的角质层是限制化学物质向内、向外移动的主要屏障。
脂质体提供了外源性脂质双层膜,使角质细胞间结构改变,脂质双层中流水性尾部排列紊乱,脂溶性药物可通过扩散和毛细管作用进入细胞间隙,使角质层湿化和水合作用加强。
有人用亲水性的磷脂与直径200nm左右的多室脂质体对皮肤角质层的水合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后者的水合能力为前者的5 倍。
(2)穿透机制作为转运药物的载体,完整的脂质体可以穿过角质细胞、角质细胞之间的间隙和皮肤附属管道开口(毛囊、皮脂腺、汗腺),直达基底细胞层。
外用软膏剂不同基质的作用及制备工艺
外用软膏剂不同基质的作用及制备工艺一、本文概述外用软膏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外科等领域。
软膏剂以其易于涂抹、药物释放持久、皮肤相容性好等特点,深受医患双方的青睐。
然而,软膏剂的性能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基质的选择和制备工艺。
本文旨在探讨外用软膏剂中不同基质的作用及其制备工艺,以期为提高软膏剂的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外用软膏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阐述基质在外用软膏剂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随后,将详细分析不同基质(如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等)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以便读者能够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基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用软膏剂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的准备、基质的熔融、药物的加入与分散、冷却与成型等步骤,并强调工艺参数的控制对软膏剂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外用软膏剂不同基质的作用及制备工艺,为软膏剂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还将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医药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外用软膏剂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油脂性基质油脂性基质是外用软膏剂中常用的基质类型之一,其主要由动植物油脂或烃类化合物组成。
油脂性基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保湿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制备油性较大的软膏剂。
油脂性基质主要包括动植物油脂和烃类化合物两类。
动植物油脂如麻油、花生油、可可脂等,这些油脂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保湿性。
烃类化合物如白凡士林、黄凡士林等,这些化合物由长链烷烃组成,稳定性好,但保湿性相对较差。
油脂性基质在软膏剂中的主要作用包括润滑、保湿和稳定药物。
油脂性基质可以形成一层油膜,覆盖在皮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起到保湿作用。
同时,油脂性基质还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率。
油脂性基质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熔融混合和冷却固化两个步骤。
将所需的油脂性基质原料按比例混合,加热至熔融状态,搅拌均匀。
皮肤给药脂质体制剂及其处方工艺
皮肤给药脂质体制剂及其处方工艺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4 更新时间:2001-8-14 [关键词]:药健康网讯:脂质体(Lipesome),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做形胶囊的新剂型, 19 71年英国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
脂质体类似细胞结构,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
它可以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定向药物载体。
由于脂质体与皮肤角质层脂质有相似性,能增强药物进入角质层,而且能穿透到皮肤深层。
局部用药,可在皮肤局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起到长效缓释作用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全身吸收的毒副作用,与普通的乳剂、搽剂、软膏相比,无疑是皮肤局部给药的理想载体。
目前,国外已有益康唑脂质体0.2%外用制剂上市,比其1%的一般制剂效果为优。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皮肤给药系统,已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并已开发出不少造于皮肤给药的脂质体。
本文将就皮肤给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处方工艺、研究实例、应用疗效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1.皮肤给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使用皮肤给药脂质体,可对创伤或病变皮肤、粘膜起到治疗和保护作用,既有利于药物与患处接触,在局部发挥药效,又可避免因吸收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并可促进透皮吸收已被公认,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以认为,脂质体对皮肤有以下三种作用机制:(1)水合机制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组成。
表皮的角质层是限制化学物质向内、向外移动的主要屏障。
脂质体提供了外源性脂质双层膜,使角质细胞间结构改变,脂质双层中流水性尾部排列紊乱,脂溶性药物可通过扩散和毛细管作用进入细胞间隙,使角质层湿化和水合作用加强。
有人用亲水性的磷脂与直径200nm左右的多室脂质体对皮肤角质层的水合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后者的水合能力为前者的5 倍。
(2)穿透机制作为转运药物的载体,完整的脂质体可以穿过角质细胞、角质细胞之间的间隙和皮肤附属管道开口(毛囊、皮脂腺、汗腺),直达基底细胞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