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PPT-97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学科简介
-学科开端 -研究范围 -意义 -基本概念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学科简介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教育领域研究重点从怎样教转入如何学,好的教 学法应该符合学习者学习的规律;
语言教学领域发现第二语言学习有着自己的规律, 不依赖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师而转 移。
3.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 学习的主要注意点在语言形式上,有意识的系统的 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经常忽略了语言的意义;
4.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 言交际活动,没有大纲和教材;学习是在 教师指导下通过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语 言规则。
5.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效果一般都较 好;学习花费时间一般较少,但学习效果 通常不佳。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1. 学习者在L2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学者们收集了大 量的学习者的语言材料,并对这些材料 进行系统的描写,试图发现学习者习得 第二语言的规律。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学 习者的语言系统的描写上。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目的是要对学习者的 习得过程做出解释。
第二语言习得常见概念
1、母语与目的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习得与学习 4、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5、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6、中介语
1.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是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是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 本族语而言的。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 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
比如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学 习速率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风 格的差异以及学习成果的差异等。
这方面研究是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自身的 研究。
大多数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是考 察学习者的自然习得。这个时期的研究强 调自然习得,忽视了语言教学的作用。
现在人们开始转向课堂教学环境的第二语 言习得,并试图说明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 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Explanation
Focus on learning
领域1 学习者语言
偏误 习得顺序 语言变异 语用特征
领域2 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 语言输入
和互动
领域3 内部机制
母语迁移 学习过程 语言知识 交际策略
Focus on learner 领域4 个体因素
生理因素
情感因素
学习策略
有学者把拉多“跨文化语言学”
最高级 高级 中级 初级
习得 学习
1.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学习则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所进行 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除了本身自觉要求之 外,还有外部的督导、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 作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的;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可能有目的语 环境,也可能没有;
Ellis (1994)“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 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 言而言的。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 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
在L2习得研究中,“习得”(acquisition)和 “学习”(learning)是一对对应的概念。学者 们用这一对概念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习 得过程或语言获得的方式。
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兴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这个学科的建立反映了 当时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教学观念的历史变 革。
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 为中心转变。
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 语言教学研究逐渐分离,并逐渐发展成为一 个独立的学科。
Description
(Lado (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一书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开始。
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下两篇论文是学科建立的标志。
科德:学习者语言偏误的Baidu Nhomakorabea义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塞林克:中介语
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 识的规则的掌握。
Ellis(1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 语习得的概念区分开来。
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 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 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 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picking up a language
knowing about language
“习得”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地、非正式 地学习语言。毫不费力地获得第二语言。
“学习”是指有意识地、正式地学习语言。 这种状态下的学习获得的是一种“元语言知 识 ”(metalanguage knowledge)。即学习 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如语法规则等。 这种学习相对于习得来说,需要耗费时力。
Krashen (1981, 1982)认为,成年人通过两 种不同的、独立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一 种方式是通过“习得”,即类似于儿童习 得母语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学习”的 方式。
语言习得是一种下意识过程。学习者通常 意识不到他们正在习得语言这一事实,但 是能意识到他们正在用语言进行交际。
语言学习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能 够明确地意识到所学的规则。Krashen 把通 过这两个方式获得语言的过程看作彼此独 立的学习过程。
习得
学习
implicit learning explicit learning
informal learning
formal learning
natural learning conscious learning
Ellis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习者的习得 过程做出解释:
一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即从语言习得 的社会环境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来阐释学 习者的习得过程;
二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即从语言习得 内在的心理因素来阐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 程。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第二语言 习得的个体差异问题上。
学科简介
-学科开端 -研究范围 -意义 -基本概念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学科简介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教育领域研究重点从怎样教转入如何学,好的教 学法应该符合学习者学习的规律;
语言教学领域发现第二语言学习有着自己的规律, 不依赖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师而转 移。
3.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 学习的主要注意点在语言形式上,有意识的系统的 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经常忽略了语言的意义;
4.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 言交际活动,没有大纲和教材;学习是在 教师指导下通过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语 言规则。
5.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效果一般都较 好;学习花费时间一般较少,但学习效果 通常不佳。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1. 学习者在L2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学者们收集了大 量的学习者的语言材料,并对这些材料 进行系统的描写,试图发现学习者习得 第二语言的规律。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学 习者的语言系统的描写上。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目的是要对学习者的 习得过程做出解释。
第二语言习得常见概念
1、母语与目的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习得与学习 4、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5、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6、中介语
1.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是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是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 本族语而言的。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 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
比如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学 习速率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风 格的差异以及学习成果的差异等。
这方面研究是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自身的 研究。
大多数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是考 察学习者的自然习得。这个时期的研究强 调自然习得,忽视了语言教学的作用。
现在人们开始转向课堂教学环境的第二语 言习得,并试图说明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 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Explanation
Focus on learning
领域1 学习者语言
偏误 习得顺序 语言变异 语用特征
领域2 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 语言输入
和互动
领域3 内部机制
母语迁移 学习过程 语言知识 交际策略
Focus on learner 领域4 个体因素
生理因素
情感因素
学习策略
有学者把拉多“跨文化语言学”
最高级 高级 中级 初级
习得 学习
1.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学习则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所进行 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除了本身自觉要求之 外,还有外部的督导、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 作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的;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可能有目的语 环境,也可能没有;
Ellis (1994)“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 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 言而言的。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 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
在L2习得研究中,“习得”(acquisition)和 “学习”(learning)是一对对应的概念。学者 们用这一对概念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习 得过程或语言获得的方式。
第二语言习得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兴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这个学科的建立反映了 当时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教学观念的历史变 革。
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 为中心转变。
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 语言教学研究逐渐分离,并逐渐发展成为一 个独立的学科。
Description
(Lado (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一书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开始。
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下两篇论文是学科建立的标志。
科德:学习者语言偏误的Baidu Nhomakorabea义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塞林克:中介语
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 识的规则的掌握。
Ellis(1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 语习得的概念区分开来。
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 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 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 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picking up a language
knowing about language
“习得”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地、非正式 地学习语言。毫不费力地获得第二语言。
“学习”是指有意识地、正式地学习语言。 这种状态下的学习获得的是一种“元语言知 识 ”(metalanguage knowledge)。即学习 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如语法规则等。 这种学习相对于习得来说,需要耗费时力。
Krashen (1981, 1982)认为,成年人通过两 种不同的、独立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一 种方式是通过“习得”,即类似于儿童习 得母语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学习”的 方式。
语言习得是一种下意识过程。学习者通常 意识不到他们正在习得语言这一事实,但 是能意识到他们正在用语言进行交际。
语言学习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能 够明确地意识到所学的规则。Krashen 把通 过这两个方式获得语言的过程看作彼此独 立的学习过程。
习得
学习
implicit learning explicit learning
informal learning
formal learning
natural learning conscious learning
Ellis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习者的习得 过程做出解释:
一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即从语言习得 的社会环境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来阐释学 习者的习得过程;
二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即从语言习得 内在的心理因素来阐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 程。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第二语言 习得的个体差异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