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奥数专项练题《等差数列
(一)》
【课前】(★)
请观察下面的数列,找规律填数字。
①5,9,13,17,21,___;
②7,11,15,19,___,27,___,35;
③200,180,160,140,___;
④102,92,82,72,__,52。
【知识要点屋】
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2.特点:
①相邻两项差值相等;②要么递增,要么递减。
3.名词:
公差,首项,末项,项数
5,9,13,17,21,25
(★★★)
⑴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5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大3,它的首项是4,那么末项是___;
⑵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3项,每一项都比它的前一项小5,它的第1项是121,那么它的末项是____。
(★★★)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2,第20项等于392,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___;第19项=___,212是这个数列的第___项。
【铺垫】
(★★)
计算下面的数列和:
3+7+11+15+19+23+27+31=___。
(★★★)
计算下列各题
⑴1+2+3+4+…+23+24+25=___;
⑵1+5+9+13+…+33+37+41=___。
1、在10和40之间插入四个数,使得这六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应插入哪些数?
2、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6,第8项是55,公差是()。
1、在10和40之间插入四个数,使得这六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应插入哪些数?
解答:
d=(40-10)÷(4+1)=6,插入的数是:
16、22、
28、34。
2、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6,第8项是55,公差是()。
解答:
d=(55-6)÷(8-1)=7
(1)
2、4、
6、8、……、
28、30这个等差数列有()项。
(2)
2、8、
14、20、……62这个数列共有()项。(1)
2、4、
6、8、……、
28、30这个等差数列有()项。
解答:
(30-2)÷2+1=15
(2)
2、8、
14、20、……62这个数列共有()项。解答:
(62-2)÷6+1=11
(1)
11、14、
17、20、……、
95、98这个等差数列的项数是()。
(2)今天是xx日,再过78天是xx几?
(1)
11、14、
17、20、……、
95、98这个等差数列的项数是()。
解答:
(98-11)÷3+1=30
(2)今天是xx日,再过78天是xx几?
解答:
(78+1)÷7=11……2,所以是周一。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出现一类有规律的数列求和问题。在三年级我们已经介绍过高斯的故事,他之所以算得快,算得准确,就在于他善于观察,发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规律。
1+2+3+?+98+99+100 =(1+100)+(2+99)+?+(50+51)=101×50,即(100+1)×(100÷2)=101×50=50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数称为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又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项;最后一个数叫末项。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就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
后项与前项的差就叫做这个数列的公差。如:1,2,3,4,?是等差数列,公差是1;
1,3,5,7,?是等差数列,公差是2;
5,10,15,20,?是等差数列,公差是5.
由高斯的巧算可知,在等差数列中,由如下规律: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本讲用各种实例展示了等差数列的广泛应用价值。我们要求同学们注意灵活应用这三个公式。
【例题精讲】例1
计算下面各题:
(1)2+5+8+?+23+26+29;
(2)(2+4+6+?+100)-(1+3+5+?+99)。
解(1)这是一个公差为3,首项为2,末项为29,项数为(29-2)÷3+1=10的等差数列求和。原式=(2+29)×10÷2=31×10÷2=155
(2)解法一:
原式=(2+100)×50÷2-(1+99)×50÷2=2550-2500=50;解法二:
原式=(2-1)+(4-3)+(6-5)+?+(100-99)=1×50=50.说明两种解法相比较,解法一直套着公式,平平淡淡;
解法二从整体上把握了题目的运算结构和数字特点,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原式转化成了整齐的结构“1+1+?+1”,从而解得更巧、更好。
例2计算:
1÷2003+2÷2003+3÷2003+?+2001÷2003+2002÷2003+2003÷2003.分析:
如果按照原式的顺序,先算各个商,再求和,既繁又难。由于除数都相同,被除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2001,2002,2003.所以可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全部被除数的和,再求商。
解原式=(1+2+3+?+2002+2003)÷2003=(1+2003)
×2003÷2÷2003=1002.说明此题解法巧在根据题目特点,运用除法性质进行转化。计算中又应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简化运算,使整个解答显得简捷明快。
例3
某小学举办“迎春杯”数学竞赛,规定前十五名可以获奖。比赛结果第一名1人,第二名并列2人,第三名并列3人??第十五名并列15人。用最简便方法计算出得奖的一共又多少人?
分析:
通过审题可知,各个名次的获奖人数正好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
15.因此,根据求和公式可以求出获奖总人数。
解:
(1+15)×15÷2=16×15÷2=120(人)
例4某体育馆西侧看台上有30排座位,后面一排都比前面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132个座位。体育馆西侧看台共有多少个座位?
分析:
要求这30个数的和,必须知道第一排的座位数,而最后一排的座位数是由第一排座位数加上(30-1)×2得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求出第一排的座位数。
解:
第一排的座位数为:132-2×(30-1)=132-58=74(个)所以(74+132)
×30÷2=206×30÷2=30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