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沧浪诗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沧浪诗话》之“以禅喻诗”
2013级汉语言文学4班颜小琼 2013020406《沧浪诗话•诗辩》称:“论诗如论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一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之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书信《与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亦称:“以禅喻诗,莫此亲切”。

可见,严羽最得意的论诗方法即“以禅喻诗”,正是从以禅喻诗入手,严羽为了纠正宋代诗坛流弊,竖立盛唐榜样,在诗话著作中“以禅喻诗”,也讲究“单刀直入”。

那么,为何严羽会提出“以禅喻诗”的论诗方法呢?
纵所周知,宋代是儒道佛三教并存,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

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就苏轼而言,苏轼一生博览群书,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杂取各家,并将三家的相通之处融于一身,各有所用,故思想性格宏博开放,灵活通脱。

宋代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状况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因此,在当时时代背景的熏陶下,严羽提出的“以禅喻诗”,把佛教理论和诗歌融为一体。

这其中宋代的理趣就是最好的论证。

例如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中写道: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诗之理趣在于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由此可知,禅与诗在宋代本就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参禅重在领悟、顿悟,《沧浪诗话·诗辩》也说诗道亦在于妙悟,学诗和参禅一样,首先必须把握其“真谛”,透彻之悟既要“自上一路,直接根源,单刀直入”,也即所谓的“昔人求道敲骨取髓”,从紧要处下手,学诗也是一样,首先要把握、体味诗的最根本特征。

这说明了禅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以禅喻诗”的高明之处便在于汲取了禅悟的精髓,强调了悟是一种直觉,全面辩证的思维方法,避免了江西诗派的偏颇,严羽认为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便是兴趣,而不是江西诗派的词韵,并进一步明确了正确的悟诗方法,使“以禅喻诗”成为宋代诗论的代表性观点。

“以禅喻诗”是佛禅思想影响下的一种独到的诗学批评方法,是宋代诗学理论话语缺乏更新机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人以禅论诗的时代风尚所致。

不过,虽然严羽的“以禅喻诗”包含了他自己对诗歌艺术的丰富独到体会,仍然难免有所内在缺陷,严羽夸大了“以禅喻诗”的功能,以为只要借助了禅就能真正把诗说得透彻明白,但以禅喻诗将它引用至诗歌的创作和鉴赏理论中来,对中国的诗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