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合集下载

社区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质篇)

社区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质篇)

社区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质篇)社区治理工作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社区居民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社区治理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社区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以期优化社区治理工作。

一、社区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目前的社区治理工作面临着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不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社区管理机构未能设立有效的参与机制,缺乏吸引和动员居民参与的方式。

因此,社区治理工作往往只能由少数的管理者来决策和执行,容易导致决策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2. 社区治理资源不足社区治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然而,由于社区治理工作的特殊性,往往会受到资源的限制和不足。

社区治理单位的财政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预算拨款,往往无法满足社区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同时,社区治理单位的人力资源也相对不足,导致工作难以开展和落实。

3.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沟通是社区治理工作的基础,而当前的社区治理工作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社区治理单位与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较为单一和不畅通。

大多数社区治理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通知和公告的方式进行信息发布,而这种方式的效果有限,无法真正做到及时、全面和双向的信息传递。

其次,社区居民之间的信息传递也存在不畅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渠道,无法很好地分享和交流信息。

4. 社区治理工作效果不明显当前的社区治理工作往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工作效果不明显。

社区治理单位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重视日常事务处理,忽视规划和定期评估工作效果。

与此同时,社区治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工作重心不明确,效果难以衡量。

二、针对社区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建议1. 建立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为了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建立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

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度问题分析与对策

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度问题分析与对策

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度问题分析与对策一、问题分析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承担着许多重要功能,包括管理公共事务、提供社会服务和促进邻里关系等。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居民的参与度对于推动社区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居民对社区治理事务缺乏兴趣和了解。

有些居民可能对社区政策和事务缺乏兴趣或者认为这些事务并不直接影响自己的利益,因而无动于衷。

其次,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居民获取有关社区治理的信息渠道有限,往往依靠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少数几种途径获取信息。

由于信息来源单一和信息传递不及时,许多居民对于社区治理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了解不全面。

另外,参与形式和方式单一造成了居民积极性不高。

目前大部分社区仍采用传统的会议形式召开社区事务讨论,居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到场参与。

而很多居民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参与到会议中去,造成了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二、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对策1. 提升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兴趣和意识为了增加居民对社区治理事务的关注和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举办主题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如社区文化节、志愿者招募日等,向居民展示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参与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2)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社区治理政策和规定,及时更新权威信息,并鼓励居民进行互动交流。

2. 拓宽信息渠道,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为了改善信息传递不畅通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组织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居民发布。

(2)举办社区治理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向居民介绍有关政策和规定,并解答居民关心的问题。

3. 创新参与方式,提高居民积极性为了解决居民因参与形式和方式单一而造成的积极性不高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推行网上投票制度,使居民无需亲自到现场就能直接参与投票。

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

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

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联系最为密切的聚集地,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然而,在社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

本文将从参与度不高、信息不畅通、治理机制薄弱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探讨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参与度不高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对于良好的社区治理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很多社区存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首先,一些居民缺乏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对于社区议题漠不关心;其次,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途径也限制了部分居民的积极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在建设新社区时,应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引入各类便民设施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兴趣;另一方面,在传统老旧社区中可以加强宣传工作,通过举办座谈会、义工活动等形式,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二、信息不畅通在社区治理中,信息的畅通和共享是很关键的一环。

然而,在现实中,信息沟通渠道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和经济条件限制,有些社区缺乏灵活的信息发布渠道及及时更新的手段;其次,有些社区管理者与居民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提升社区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引进新型媒体,在微信群、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上及时发布社区公告,并保持有效沟通;其次要加强居民培训工作,提高居民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参与互动。

三、治理机制薄弱社区治理机制是保持社会稳定、解决纠纷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还有许多社区治理机制不够健全且薄弱。

首先,一些基础设施设备老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存在程序不规范、决策机制不透明等问题。

为加强社区治理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纠纷解决程序,并公正透明地发布决策信息,让居民参与到治理中来,增强其主动性和责任感。

四、资源分配不均社区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发展社区治理的策略和挑战

发展社区治理的策略和挑战

发展社区治理的策略和挑战社区治理是一个追求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的重要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区治理面临着一系列的策略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策略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提高居民参与度社区治理离不开居民的参与。

然而,目前许多社区的居民参与度依然较低。

如何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是社区治理的一大挑战。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居民教育,提高他们对社区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例如举办讲座、培训课程等,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

其次,建立完善的居民参与机制,例如设立居民议事会,鼓励居民就社区事务发表意见和建议。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在线意见反馈平台,方便居民参与决策过程。

二、加强社区自治能力社区自治是社区治理的核心。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社区自治能力不足,存在一系列问题。

如何加强社区自治能力成为了发展社区治理的重要策略。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帮助社区干部和居民了解并掌握自治相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体制,明确社区自治的权力和责任,促进自治能力的发挥。

此外,要鼓励社区内部的自发组织和自我管理,例如设立社区志愿者队伍,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

三、加强社区协同治理社区治理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

然而,由于部门之间的分割和利益冲突等问题,社区协同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例如成立社区综合管理委员会,各部门通过协调、沟通、合作来解决问题。

其次,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互通,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加强对社区治理的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理策略。

四、加强社区精细化管理社区治理应该注重细节,关注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由于资源和人力等限制,许多社区管理精细化的程度还不够,成为挑战。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居民档案和户籍管理系统,了解和记录居民的基本信息和需求。

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社区治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一、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1.政府主导,社区自治度不高。

从模式构架的建立来看,社区治理仍处于政府主导的最初阶段,政府对社区干预较为直接,对社区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社区民主自治还不能够很好体现,社区建设中的行政力量较强,距离“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体制的建立还有不小差距。

2.协同困难,政策体系不完善。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社会组织发展、政府购买服务操作细则、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等多个方面都遇到问题,许多创新性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联动滞后,专业化程度后劲不足。

现阶段,无论是持证社工还是社区社会组织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独立性不强、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足、职业化进程滞后,没有凝聚成推进“五社联动”的强大力量,难以满足社区治理创新纵深推进的要求。

4.场所受限,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城市中心区,社区服务场所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尽如人意,部分社区仍然存在选址难、投资大、协调困难等问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

二、社区治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区工作人少活多任务重,基层治理力不从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近几年来,虽然中央下发了为基层减负的相关文件,但是社区作为最基层,仍然面对着千头万绪的工作,每个人头上都对着10个以上的职能口,拿社区专职副书记来说,除了干党建,还有宣传、综治、信访、宗教等,同时还要包网格,担任网格长,处理网格内事务。

很多时候在履行自己主责主业的时候就会有点力不从心。

2.社区工作事无巨细,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社区工作每天面对五花八门的具体事务,都考验着社区工作者的思维、处置、应对等能力,对社区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从业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

少数社区干部处理问题比较粗放,专业化水平不足,进而损害社区形象。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基层民主治理是指基层社区、村庄和居民委员会等地方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治的一种治理模式。

在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基层民主治理有效运行的关键。

目前我国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路径,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现状分析1. 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较少在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仍然比较少,大多局限于一部分关心政治事务的人。

大部分居民对政治事务较为冷漠,只是在选举时出现,对村务管理和社区建设缺乏长期参与和关注。

2. 参与方式单一目前,基层居民参与政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选举产生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成员,少有其他形式的参与。

这种单一的参与方式容易导致民众参与的热情低下,影响了基层民主治理的有效运行。

3. 参与意识淡薄在基层居民中,政治参与意识较为淡薄,许多人认为政治事务应该由专业人士来处理,对自己参与政治决策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政治参与意愿不足。

4. 参与程序不够透明和公开在一些地方,基层民主治理的参与程序不够透明和公开,公民难以获得参与信息和权利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二、路径分析1. 宣传教育提升参与意识针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政治参与知识讲座、开展政治参与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居民关注和了解基层民主治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拓宽参与渠道要拓宽基层居民的政治参与渠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展民意调查、举办居民议事会、建立网上政治参与平台等方式,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层民主治理中来。

3. 加强基层治理透明度要加强基层治理的透明度,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可以通过及时公布村务和社区事务的决策信息、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加公众对基层民主治理的信任和参与热情。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治理成为了社会治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而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公民参与,即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对社区事务进行监督和参与,是一种民主社会的表现。

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依然存在着诸多难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1.信息不对称在城市社区治理中,信息不对称是一大难题。

社区事务的决策和执行常常缺乏透明度,公民往往缺乏获得必要信息的途径,难以了解到社区事务的具体情况,无法有效参与社区治理。

2.参与渠道狭窄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渠道相对狭窄。

大多数公民只能通过居委会或者业委会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但这些组织往往缺乏民主性和透明度,难以真正代表广大居民的利益。

3.参与意识不强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社区治理普遍存在“城市管理者”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较为严重的代沟,城市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意识并不强烈,大多数居民对社区治理持漠视态度,导致公民参与度不高。

1.加强信息公开城市社区治理部门应当加强社区事务的信息公开,通过建设社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向居民全面公开社区事务的决策和执行情况,使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到社区事务的具体情况。

城市社区治理部门应当拓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鼓励居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例如成立社区议会、开展社区表决等方式,让更多居民能够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城市社区治理部门应当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增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4.建立社会组织平台建立社会组织平台,鼓励居民通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例如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使社区治理更加民主化和透明化,真正实现居民的利益代表。

5.加强法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的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法律制度,规范社区治理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社区治理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引言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小型社会组织,对于一个城市或乡村而言,健康有效的社区治理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当前社区治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社区治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主要问题1. 缺乏有效参与机制在现实中,许多居民对社区事务缺乏参与感,有时候甚至无法获得相关信息渠道。

因此,公众参与度低成为了社区治理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2. 治理体系不健全目前很多地方的社区治理体系还比较单一,往往依靠“政府+物业”来处理各类事务。

这种模式过于简化,无法全面满足居民需求。

3. 居民权益保护亟待加强部分地方存在着忽视居民权益的情况。

例如,在拆迁过程中未能给予合理补偿、在规划变动时未征得居民意见等。

这些问题导致社区内部紧张不和谐,进而影响社区整体发展。

4. 治安风险与犯罪问题社区治理中,治安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些社区存在盗窃、抢劫等犯罪现象,给居民的生活安全带来威胁。

5. 应急响应机制有待完善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社区往往缺乏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导致救援工作无法及时展开,居民受到更大伤害。

三、解决方案1. 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可以正式引入居委会选举制度,并建立起一套透明、公平的选举程序。

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设立居民议事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反馈渠道。

2. 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应探索建立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政府、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

通过各方共同参与和协商解决重大问题,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

3. 加强居民权益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社区治理中违反居民权益的行为打击力度。

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规划和决策过程,确保他们的合法利益。

4. 提升社区治安防控能力加强社区巡逻、监控设备安装等手段,提高社区治安智能化水平。

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问题

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问题

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问题社区治理是指对小区、居民区、村庄等生活社群进行管理和组织,以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然而,尽管社区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居民权益,但它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参与度不高首先,社区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参与度不高。

由于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缺乏意识教育,许多居民往往对社区事务存在冷漠态度,缺乏积极参与少数人占据了话语权,并可能滥用职权。

而这种低参与度会导致信息不畅通、利益代表性差以及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等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在加强居民教育和引导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推行义务教育包括培养学生关注公共事务及其责任感;鼓励建立业主委员会或住户代表制度,在定期开展业主大会或住户代表会议,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决策和监督。

此外,政府也应积极宣传鼓励社区参与,并提供相对便利的途径。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社区治理中信息流通存在偏向性或者不完全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在决策过程中往往缺乏公开、公正和透明,造成了一些行为失范、权益维护困难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挑战,社区治理应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化: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向居民公示;定期举办工作报告会等形式给予居民充分解释;倡导媒体参与观察报道以凝聚舆论监督力量。

通过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并推动政务公开,能够增加居民参与和监督的合法渠道。

三、协调机制不健全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社区治理协调机制不健全。

由于多个部门涉及到社区管理事务,如果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则难以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并进行高效治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应建立起联动机制和协调机构,以促进不同部门间的合作。

首先,可以设立一个社区综合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相关单位的代表组成,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社区事务。

其次,在重大决策上可进行公示征求意见等形式来增加参与度。

四、缺乏有效监管社区治理还面临着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

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与路径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与路径分析

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与路径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已成为城市居民最为紧密联系的社会单元。

城市社区治理,即指整合社会力量,用公民参与、自治、法治等方式,促进城市社区发展,维护居民合法权利,实现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

然而,在当前的城市社区治理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探究,下面我将分析其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一、现状分析1.缺乏全面的社会参与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公民的参与和自治,而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意识还不够强烈,许多人对于社区事务不感兴趣,对于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选举等活动缺乏积极性,很多城市社区的治理成为少数人的游戏。

2.社区服务不足城市社区治理不仅要有广泛的参与,还需要有全面的社区服务。

然而,在社区服务现状中,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级别较低,普遍面临人员缺乏、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这限制了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3.政府职能缺失城市社区治理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而政府职能的缺失是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重要问题。

许多城市社区管理缺少政府部门的支持,小区内交通秩序混乱,环境卫生较差等问题难以得到积极解决。

二、路径分析1.建立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是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该加强组织管理,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完善社区参与渠道和方式,以确保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同时,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升自治能力,增强群众自我管治和监督的能力。

2.加强社区服务水平为了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政府应加强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大社区服务质量改进的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需要借鉴民间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经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3.推进政府职能改革政府职能缺失一直是城市社区治理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需要推进政府职能改革,更好地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需要加强对城市社区的投入,并与社会各界合作,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完善政府社区管理职能,加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协作。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逐渐增强。

在现实生活中,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下面,我将从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方式单一和缺乏有效沟通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居民参与意识不强是社区参与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工作繁忙、生活琐碎,许多居民缺乏意识和时间参与社区事务。

即使有意愿参与,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也使得很多居民在实际行动中感到无所适从。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方面,社区可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社区参与的认识和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在社区电视台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将社区参与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居民。

社区可以开设一些培训班和讲座,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居民提升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社区居民的参与方式单一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要方式是参加居民大会和居民议事会。

虽然这是居民参与的基本途径,但由于参与方式单一,容易导致居民参与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参与方式。

一方面,可以开展一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如文化娱乐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等,吸引居民积极参与。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开设居民在线讨论版块或社区微信群等,方便居民随时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

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也是社区居民参与的一个障碍。

现有的社区沟通机制较为简单,很多时候只是居民与社区管理者之间的单向沟通。

居民对于社区事务的了解不够全面,也很难及时了解社区相关信息和政策。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建立起多方参与的沟通机制。

一方面,可以设立社区信息公告栏和社区网站,及时发布社区相关信息和政策,方便居民了解。

可以定期组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让居民代表与社区管理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解决居民关注的问题。

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需要解决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方式单一和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

社区治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社区治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社区治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单位,而良好的社区治理对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社区治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其效果和效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缺乏公众参与意识在一些社区中,公众参与意识相对较低。

很多居民对社区事务关注度不高,缺乏参与意愿以及积极性。

这导致了社区决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决策结果不能充分代表居民利益等问题的产生。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于社区参与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包括开设居民议事会、投诉建议箱等方式,使居民能够随时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

此外,在决策过程中要注重听取民意,并且及时公开信息、回应热点问题,增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信任感。

二、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不够完善是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一些社区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导致决策效果不佳。

为此,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居民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注重公共利益的意识。

其次,在组织架构上需要明确职责分工、权责透明,并建立起有效沟通协调机制。

此外,可以引入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相关技术手段,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

三、信息不对称与监督缺失在一些社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与监督缺失问题。

这意味着决策者拥有更多信息资源而居民无法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也无法有效地监督决策过程。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改进信息传播方式,并加强居民对于信息获取渠道的畅通度。

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以建立社区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及时发布公告和信息,使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

同时,在决策过程中要加强透明度,定期举行公开会议和听证会,接受居民监督与评议。

四、腐败问题的存在在一些社区治理中,腐败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不足。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讨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讨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讨居民有分享社区公共福利、向居委会提交批评建议等权利,应积极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保障居住权益。

相应的,居民也有参与社区管理和关心社区事务、爱护社区环境、实施社区互助等义务,居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现自身价值,也为了社区更好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一、小城镇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一)社区管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体系不健全社区行政区划不合理。

每个工作人员相配套的片区人口过多,人口结构差异较大,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各户情况,增加了管理难度,无法有效实现精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

另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大部分室外活动器材已经老化且缺乏维修,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不能满足社区发展和居民要求。

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第一,社区志愿者不求回报,而大部分社区把志愿者所做的事情当作是他们应该做的,没有任何形式的反馈和奖励,这样久而久之就造成志愿者的服务动力下降。

第二,社区工作人员在处理社区事务的同时,很少有人关注他们是否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居民对他们的工作是否满意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估,长此以往,工作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第三,在进行大部分社区活动策划时忽视了请居民代表进行充分讨论的环节,办完活动后能否让居民在活动中受益没有做后续的跟踪访问,居民对活动相关程序的意见和建议的反映缺少畅通的渠道,这些都影响了居民下次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社区治理体系不健全。

小城镇社区治理普遍缺乏社会组织的大力参与,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社区居民为辅的形式来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社区公共利益。

目前小城镇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缺乏组织成长平台,组织培育机制不完善等都将影响社区建设和各个主体的参与动力。

(二)社区管理者的服务能力有限城镇社区的人员构成单一,大部分为女性且出现老龄化现象,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难以避免的会因循守旧,缺乏创新能力、主动的意识和魄力,且社区缺少时间和精力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由此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果不尽如人意。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一、引言城市社区作为城市进步的基本单位,承载着公民的居住、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需求。

而城市社区治理的曲直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稳定。

在过去,社区治理主要由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而公民参与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息进步进步,公民参与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区、增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并分析其存在的逆境与解决方法,以期增进城市社区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二、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现状1.公民参与的定义与重要性公民参与是指市民通过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和管理等行为,对社区的进步和治理发挥影响力,从而增加社区内共享资源的机会和能力。

公民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不仅有助于提高社区的治理效能,还能够增进社区居民的满足度和参与意识。

2.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社区会议、居民代表制度、意见反馈机制、志愿者服务等。

这些途径和方式旨在增进公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区的权利和义务,乐观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3.公民参与的现状与问题然而,在实际的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

起首,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

许多居民对社区事务关注度不高,甚至对社区事务漠不照顾。

其次,大众参与的渠道和方式不够多样化,导致居民的参与选择空间有限。

再次,公民参与的决策力和实际影响力较低,浩繁时候只是形式化的听取居民意见,并未真正对社区进步产生实质性影响。

最后,公民参与的机制和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着参与者权益保障不足、流程不透亮等问题。

三、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1.制度缺失与居民参与意识不足在许多城市社区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和机制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参与途径和方式,导致公民参与的意愿和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同时,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也相对不足,缺乏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自我组织的能力。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社区治理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和复杂关系的领域,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权力过于集中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权力过于集中,少数人或少数群体掌握了决策权。

这种权力过于集中会导致决策不公正,满足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广大居民的需求。

对策之一是推行民主参与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

可以通过居民议会、居民代表选举等方式,实现全体居民的参与和话语权。

2. 缺乏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社区治理中的决策、资源配置和财务管理往往缺乏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给少数人提供了滥用权力的机会。

对策之一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包括公开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财务支出等相关信息。

同时,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方便居民获取和了解社区治理的信息。

3. 缺乏专业化管理社区治理中缺乏专业化管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管理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导致社区事务的处理不当和决策错误。

对策之一是加强社区管理者的专业化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知识水平。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或专家组织,提供专业咨询和管理支持。

4. 利益冲突和矛盾激化社区治理中常常存在利益冲突和矛盾激化的问题。

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公平,导致矛盾升级和社区分裂。

对策之一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资源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同时,要加强社区的沟通和协商机制,促进各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妥协。

5. 反腐倡廉不力社区治理中往往存在贪污、腐败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社区居民的利益,破坏了社区的秩序和稳定。

对策之一是建立健全的反腐倡廉机制,加强对社区管理者和公共资源的监督和管理。

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强反腐败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反腐败意识。

6. 社区参与度不高社区治理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社区参与度不高。

很多居民对社区事务缺乏兴趣和重视,导致社区事务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理。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社区治理是指政府、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并协商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而公民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加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居民的满意度,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稳定。

在现实中,公民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公民参与意识不强。

部分居民对社区事务不关心,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

他们认为社区事务和自己的生活无关,对社区议题缺乏兴趣。

这种态度不利于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也影响了治理效果和社区的发展。

信息传递不畅。

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使居民能够了解社区的问题和决策,并及时参与其中。

在一些社区中,信息传递不畅,居民对社区事务了解不够,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参与决策和表达意见。

决策机制不够民主。

一些社区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部分决策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居民的意见无法得到充分听取和尊重。

这种情况下,居民的参与意愿会下降,社区的民主治理也难以落实。

公民参与的方式和手段也存在问题。

目前,一些社区的参与方式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投票和听证会上,居民的参与空间和方式有限。

应当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社区论坛和调查问卷等方式,使更多居民能够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

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当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重视和参与意愿,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完善信息传递机制。

政府和社区组织可以建立一个开放透明的信息平台,及时向居民公布社区的决策和事务,接受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也要加强居民对社区信息的获取能力,提升他们对社区事务的了解程度。

加强决策的民主性。

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当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决策程序,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尊重居民的权益,使决策更具普惠性和公正性。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区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社区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社区治理的问题和对策社区治理是指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方法管理和引导社区内的各种利益关系和冲突,保障社区成员的权益,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化,社区治理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社区参与、居民自治、决策公正、服务公平等方面,探讨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社区参与问题与对策社区参与是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和管理的一种形式。

然而,当前社区参与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参与主体单一。

社区参与主要依赖居民委员会或物业公司,居民参与意愿不强烈,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机制。

对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社区参与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渠道,让居民有更多的选择,促进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2. 参与形式单一。

社区参与形式单一,主要以参与会议、填写问卷等方式进行,居民参与感不强,难以形成持续参与的良好氛围。

对策:创新社区参与形式,通过建立社区微信群、居民讲坛、志愿者活动等多种途径,提高居民参与的便捷度和舒适度,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的热情。

3. 参与意识薄弱。

一些居民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缺乏社区参与的意识和意愿,导致社区管理效果不佳。

对策:加强居民参与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对社区管理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居民的社区责任感和参与主动性。

二、居民自治问题与对策居民自治是指社区居民自发组织,依据法律法规和社区规则,管理社区公共事务。

然而,居民自治面临以下问题。

1.意识不强。

部分居民对自治意识仍存在认识模糊、消极等问题,缺乏参与自治的主动性。

对策:加强居民自治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解释居民自治的重要性,鼓励居民参与,并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增加居民对自治的信心。

2. 组织能力弱。

一些社区居民不具备有效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导致自治组织无法正常运行。

对策:推动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自治组织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居民。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公民参与则是城市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公民参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公民参与的有效实施和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一、引言城市社区治理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民参与旨在激发公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使公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监督社区事务,实现共治和民主决策。

二、公民参与问题的存在及原因1. 参与渠道狭窄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渠道过于狭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社区参与活动仅仅是形式上的,缺乏实质性的参与渠道。

一些社区会设立层级式的居民委员会,但却鲜有居民主动参与的机会。

此外,一些大型开发项目的决策过程中,民众意见往往被忽视。

2. 参与意愿不足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的参与意愿不足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一方面,一些公民对社区治理失去了信心,认为参与无益;另一方面,一些公民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参与到治理中去。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公民积极参与的意愿不足。

3. 参与者不能有效代表公民群体城市社区治理中,参与者不能有效代表公民群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社区参与机构和组织缺乏代表性,导致参与者无法真正代表公民的利益和诉求,影响了公民参与的效果。

三、解决公民参与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规范参与程序和机制为了解决公民参与渠道狭窄的问题,需要规范参与程序和机制,确保公民可以依法参与社区决策。

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和完善居民委员会制度,促进社区民主选举,增加公民参与的机会。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公示和听证制度,公开决策信息,提高参与的透明度。

2. 加强公民参与意识教育通过加强公民参与意识教育,可以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社区等各级教育机构可以开设公民参与相关课程,提高公民对社区治理的认识和理解。

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第一篇: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困境与对策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困境与对策1.公与参与观念上的误区。

首先,认为公民参与不重要。

尽管目前民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热情不断高涨,但由于传统观念束缚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等因素,相当一部分民众对政治权力仍存有较高的依附、臣属、顺从心理,导致权威崇拜,缺乏自主评判的意识和通过参与改变现状的信心,对自身参与的权利并不看重。

同时,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权利过度集中而导致的官僚主义仍存现于一些官员的思想中,“官本位”意识造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定势,这种定势理所当然地用在政策制定或是公共服务供给中,公民只需要被动地充当接受者。

其次,认为公民参与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率。

公民参与和效率的矛盾一直是公民参与的重要议题。

虽然广泛的公民参与有利于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但是参与程序、参与过程相对于其它制度的复杂和烦琐,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政治和行政的成本,复杂的民意需求与政府发展经济的单一愿望格格不入;再加上改革开放前“万民游行”时代的沉痛教训,都成为地方政府在公民参与问题上采取较为保守态度的一个衡量因素。

因此,在多数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的力度不大,甚至由于担心影响经济效率,参与流于形式。

再次,就是对公民参与内涵的片面理解。

我国的公民参与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公民社会发育尚不成熟,一些官员对公民参与的理解还停留在政治领域的选举或投票的范围内,仍然主张公共管理领域的事务应由政府掌控,公共服务的供给应由政府来安排,与一般的民众无关;认为参与就是选举和投票的民众不在少数。

这成为影响公民参与公共事务领域拓展的障碍性因素之一。

2.公民参与的整体水平不高。

一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有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公共政策或公共项目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增加了普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难度。

信息搜集的成本及尚待提高的信息透明度,使得公民很难获得参与公共事务所必需的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参与要不流于形式,要不质量不高。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一、引言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良好的社区治理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然而,在现实中,社区治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1. 担任社区治理职务人员素质不高许多社区治理职务人员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解不深入,专业素养和素质有待提高。

这导致他们在处理社区问题时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决策,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2. 社区服务不均衡一些社区治理存在服务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高端住宅区享受更高质量的服务,而一些低收入社区则面临着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另一方面,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之间的服务差距也较大,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更完善,而农村社区则常常被忽视。

3. 居民参与度低社区治理应该是居民自治的重要体现,但现实中,居民参与度还比较低。

居民对社区治理事务关心度不高,对治理会议和决策过程缺乏兴趣和了解,大多数居民对社区事务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4. 治理信息不透明社区治理信息的透明度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社区工作人员的决策过程和治理措施未能及时向居民公开,居民无法了解治理工作的具体进展和决策的依据。

这种信息不对称限制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监督和参与。

5. 社区矛盾和纠纷处理不及时社区存在许多种类的矛盾和纠纷,例如邻里关系矛盾、小区内施工噪音等问题。

然而,社区治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反应速度较慢,导致了社区矛盾和纠纷的积聚和扩大,影响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社区治理的对策1. 提高社区治理职务人员素质加强对社区治理职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

倡导素质化选聘和选拔制度,确保社区治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符合要求。

同时,加强监督机制,强调职责意识和廉政建设,确保社区治理人员不滥用职权。

2. 促进社区服务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作者:付诚;王一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201411期摘要: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是近年来国内倡导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形式,但在实践中出现了社区治理主体关系不清晰、社区自组织能力不足、公民精神缺失、居民普遍存在“搭便车”行为等现实障碍,公民参与社区治理面临制度困境、组织困境和文化困境。

现阶段推进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单纯强调社会政策干预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培育社区共同体、重整社区权力体系、提高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性、建立协商民主的社区治理机制、构建社区公民精神等,建构一个融社会、经济、政治政策为一体,具有包容性的有利于公民成长的政策体系。

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是近年来国内积极倡导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形式。

但由于参与的规范性、制度性建设不够,现实中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并没有预期的那样乐观,遭遇到了制度困境、组织困境和文化困境。

1.制度困境由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及治理启动较晚,且政策创新具有典型的“拿来主义”特点,导致这些政策与原有社会运行规则和社会发展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和冲突。

从总体上看,我国《宪法》、《物权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物业管理条例》等都鼓励和支持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并为公民制度化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合法渠道,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氛围。

但这并不意味着实践中公民参与的制度渠道必然畅通,当前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制度困境。

(1)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定位与实践中的错位现实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委会与法律规定的社区自治组织的地位不符。

《居委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但近年来,为应对日益增加的基层管理任务,各级政府都在强调管理重心下移。

由于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甚至将监管和服务的责任也下放到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大量由上级机关布置或交办的不属于自治组织的行政性及指派性工作。

在一些地区的城市中社区居委会已退化为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下属的“准行政组织”。

相关政府部门对居委会进行名目繁多的考核,居委会为了获取区政府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认可和更多的经费支持,只对这些上级政府部门负责,而不是按法律规定对居民会议负责。

由此导致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很少关心,再加上居委会工作方式的封闭性,缺少透明度和民主参与氛围,使得社区居民对居委会的利益表达功能持怀疑态度。

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地位与功能在实践中与法律规定有一定的差距。

[1](2)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关系界定不清晰首先,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关系没有明晰的界定。

目前,街道办、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社区公民及社区组织等构成了新型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多方参与主体各自的行为边界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应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在平等的社区多元治理结构中,各主体之间应是制度化的伙伴共治关系。

然而,现实法律法规对此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界定,导致公民在参与社区事务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社区党总支、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等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职能界定不明确,直接导致公民对社区事务是否选择参与、怎样参与、哪些程序和渠道可以参与等制度性的规定不具体。

社区公民在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参与,而是无法获取制度资源进行参与。

如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一些党委和街道办事处控制社区选举,导致公民参与权利被架空。

又如,伴随着商品住房小区的兴起,代表业主利益的业主委员会应运而生,但当面对复杂多变的集体维权行动时,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致使业主委员会在维护社区公共利益方面作用甚微。

长春市近年来就多次出现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发生冲突的案例,为了减少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也为了整合业主委员会,长春市政府要求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必须在社区进行登记确认,规定作为直接民主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仍然可以以自治利益实体开展活动,但其活动必须在所在街区居民委员会领导下运作,以便使两者之间的冲突最小化。

其次,公民选择制度外参与。

我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成本较高,当制度化渠道不能容纳公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时,当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的实际效果得不到保障时,当参与的收益不确定时,部分公民就可能采取其他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现实中,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损,公民往往会采用集体上访、持续纠缠政府机关甚至贿赂部分官员等制度外参与方式来维护自身利益。

他们此时不去关注参与的方式、过程是否合法,而更多地去关注参与的结果。

但结果是公民个体权利很难在与政府的对抗中得到最终实现,而且这种脱离社区的非理性参与的不合作性、对抗性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社区治理及公民参与的健康发展。

2.组织困境实践证明,依托各种社区自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公民参与的效能会更高,参与的成本也会降低,但目前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仍然处在以个体的分散参与为主的阶段。

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市民的搬迁和流动加剧,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强烈的陌生感、疏离感,弱化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及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

(1)社区组织自身生存的困境首先,社区组织准入门槛高,监管不到位。

我国已经出台《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成立、变更、撤销的程序有较为详细具体的规定,但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中,社区组织仍遇到了各种问题。

比如,社区组织登记注册门槛过高,年检手续繁琐,准入成本过高,政府主管部门过多将制度重心放在“入口”的管理上,而对未登记社区组织的监管不到位。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我国社会组织大致可分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大类,但这种标准不能穷尽现存各类社区组织。

分类定位标准不够细化带来很多实践中的问题,[2]如大量的社区民间组织既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社团法人资格,也没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但这些草根组织已经在化解社区矛盾、关怀弱势群体、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培育互助合作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他们的管理亟待破题。

其次,社区自组织功能行政化,处境尴尬。

社区自组织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社区公民组织化参与的途径选择和参与效能。

现实中社区公民的组织化参与还局限于社会空间相对较小的社区服务组织、文体组织、业主组织以及地域空间较小、人数较少的居民楼栋单元或院落,参与的公共性及参与效能不高。

伴随社区的转型,通过微观再造,我国已普遍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合署办公、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管理模式,以往居委会在基层社会中不能有效发挥整合作用的状况得以改变,逐步形成了责权统一的社区管理实体。

但这种统一主要是基于社区公共服务层面,由此也使得社区居委会出现行政化主导的发展倾向。

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主要是服从居委会的安排,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权益。

资料显示,在67.8%被访居民的心目中,居委会只是一级政府行政机关,不是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居委会的领导多数是由上级街道办事处指派的,而不是他(她)们自己选举出来的。

[3]社区自组织功能行政化导致社区居委会处境尴尬,在受行政化挤压的同时又面临着群众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再次,社区自组织本身发育不良。

在我国,由于行政力量的渗透以及自治能力的先天不足,导致社区自组织的生长能力和生长空间受到制约,发育不良。

在推进社区自组织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逐步放开管制,简化了各种登记程序,降低了注册门槛,减少了各种社会组织的准入成本,但对于“维权性”非经济类社会组织仍旧实行严格控制,要求成熟一个批准一个,使其发展速度严重受限。

目前成立业主委员会等权益性组织的社区比例还不到40%,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多数为初级形态,由热心人士引领,组织生活对于个体的日常活动有实质性影响,但主要靠人脉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搭便车”现象,其组织机构不完善,存在责、权、利关系不清,内部管理欠佳,组织本身自律性差、履行职责不到位等问题,尚未赢得居民的足够信任。

有些社区自组织带有明显的俱乐部性质,“权益性”公民参与的作用极小。

最后,非正式规则制约了社区自组织的发展。

非正式规则指政府对社区自组织的消极、不信任的态度等,这些非制度化因素也制约着社区自组织的发展。

我国社会长期处在管制状态,尽管近年来提出社会治理的工作目标,但政府及行政官员的传统思维一时难以扭转过来,对社区自组织的发展采取的不是积极支持而是消极防御、不信任甚至阻碍的态度,制约着社区自组织的良性发展。

应当说近些年政府围绕社区治理的法规逐步完善,社区自组织的发展已经有法律制度的基本保障,但在具体活动中又或明或暗受到地方政府及行政官员矛盾态度的干扰,甚至不排除一些官员基于特殊利益关系的乱作为,这种宏观制度保障与现实中的非正式规则的矛盾限制了社会自组织良性发展。

有些政府官员对社区“维权型”自组织的发展壮大心存疑虑,特别是涉及政治参与、权利维护、民族宗教问题的社区自组织时,大多持防范和管制的态度,并以各种理由限制其发展。

公民参与这类社区自组织时也会受到诸多限制。

(2)公民通过社区自组织参与的现实困境首先,公民参与的组织化渠道不畅通。

目前的社区自组织还处在培育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力量,尚不能满足社区公民的多元化需求。

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参与的是社区文化体育类、公益服务类、志愿服务类活动,参与形式较为单一,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内容形式较单调。

有的还主要局限在社区楼栋单元的日常琐碎之事,如计划生育、劳动就业、人口登记、社会救助、环境卫生、水电管理、社区安全、文体活动、邻里关系等等。

甚至很多社区的社团和协会只是挂了牌子而已,并没有真正开展过任何实质性的活动。

再加上社区自组织工作方法、内容形式远不能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所以难以吸引居民参与,社区居民通过社区自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不高。

[4] 其次,部分公民对社区自组织不信任。

由于我国社区自组织大都是自上而下从政府职能部门直接剥离出来的,或者是由政府机构直接建立的,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限制,有些公民认为这些组织不过是政府机构的一种变形,对这些组织不信任、不认同。

由于社区居委会人员组成及素质的影响,公民对他们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也心存疑虑,直接影响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民对社区内的社团组织和社区外的社会组织认同较低,直接影响通过组织化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再次,公民通过社区治理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层次较低。

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范围基本限制在文体娱乐、法律咨询、环境绿化等方面。

在面对真正关涉社区发展规划、基本建设、功能扩展、权益维护等重大公共性社区问题时,社区自组织很难有充分的发言权,公民对涉及社区决策的权益性参与较少,参与的公共性、权益性不足。

如社区公民很少有通过业主委员会或居民会议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机会,即使有各种形式的居民会议、居民论坛、社区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的召开,也有公民参与其中,但大多有明显的“动员性、号召性”的痕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