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阳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温阳派
温阳派:又称“火神派”或“扶阳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乃至诸多火神派医家被誉称“某火神”或“某附子”的雅号。由于“火神派”之称谓更通俗,它见之于文献并流传于群众之中,因而此称谓更能够体现这一学派的特色。
1.创始人及传人
温阳派的开山鼻祖是郑钦安。郑钦安(1824—–1911),名寿全,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温阳派”,《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桂枝等辛热药物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火神派领军人物。
郑钦安晚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从有限的资料中可知,人室弟子有卢铸之(1876~1963)先生,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师于郑钦安,“三载亲炙,有闻必录”,继承郑氏学术思想,屡起沉疴,时人尊为“卢火神。其子卢永定传其衣钵,在60余年实践中善用大剂附子、
桂枝、生姜等品,屡起沉疴痼疾,民间亦尊为“卢火神。卢铸之之孙卢崇汉亦以擅用大剂附子、姜桂著称,为当代火神派代表人物,现为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可谓一门三代,薪火相传。
郑钦安的学说著作传播较广,私淑、遥承火神派者更多,举其要者录之。
吴佩衡(1886~1971),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推崇郑氏学说,认为“郑钦安先生的著作是在实践中阐扬仲景医学的真理,其独到之处,能发前人所未发,我认为在治疗疾病上很有价值,可以作为中医科学化的基本材料。”解放后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可谓桃李满门。其子吴生元、孙吴荣祖(现为云南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承其衣钵,皆为火神派传人。
祝味菊(1884~1951),浙江人,弱冠人蜀,从刘雨笙等研读医经,42岁移沪行医,以擅用附子名噪沪滨,竞至“遂有祝派之称,可见影响之大。门人有陈苏生、王兆基、徐伯达、徐仲才、胡觉人等。
徐小圃(1887 ~1961年),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悬壶问世,广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患,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具创见的学术思想,尤其擅长用温热药如三拗汤、小青龙汤等加减,常以麻黄宣肺为主治疗肺系疾患,疗效卓著。因而有“徐麻黄”之称而名噪上海。
徐氏为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凡同道有所长,辄竭诚请教,对祝味菊先生善用温阳药治疗内科疑难病证尤为服膺。并积极从事社会学术活动,曾任国医分会监察委员、中国医学院董事长、神州医学总会会长等职。解放前曾在上海复兴中医学校任教,对儿科学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学术思想
任何一个医学流派的创立和发展,都必须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
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派学术思想最主要的是:推重阳气,善用扶阳方法治病,擅用大剂干姜附子等辛热药物,对阳虚阴盛证的辨识全面而深刻,这些观点十分突出甚或超越前人,对后人颇具影响。
其学术思想可分为:
[1]阴阳为纲判分万病1、阴阳为纲,判分万病
2、阴阳两纲,各有实据
[2] 注重阳气肾阳为本
1、阳统乎阴,阳主阴从
2、肾阳为本,人身赖之
[3] 首重扶阳,擅用姜附
1、首重扶阳,元气为本
2、阴证三候,皆宜扶阳
3、三阳不足,分别扶之
[4] 详辨阴证,多有创见
1、详辨阴证,揭示“真机"
2、真气上浮,须识阴火[5]失血诸症,多属阳虚
1、阳虚居多,十居八九
2、判认阳虚,阴象为据
3、月经诸症,须识阳虚
4、针砭时弊,驳斥旧说[5]勘破阴霾,独辨阴火
辨认阴火,必现阴象不囿市习,创立新说三、内伤发热,独具只眼七节火神派何以自成一派
3.主要著作
清同治八年(1869),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成书刊行,约10万字,是火神派的奠基之作,集中阐述郑钦安的学术思想,奠定他作为“火神派首领”的地位。
同治十三年(1874),郑钦安《医法圆通》四郑刊行。
光绪二十年(1894),郑钦安《伤寒恒论》十卷问世。其特点为不拘于前人陈说,而是结合临床实际,发明仲景原文,详释方义,析微阐奥,质疑辨误,以独特见解立于医林。
其他火神派传人的著作主要有:祝味菊之《伤寒质难》、《祝味菊医案选》等;吴佩衡之《麻疹发微》、《伤寒论新注》、《吴佩衡医案》等;卢铸之之《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
《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等;刘民叔之《素问痿论释难》、《华阳医说》、《鲁楼医案》等;范中林之《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卢崇汉之《扶阳讲记》等等,这些都是研究火神派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4.郑氏扶阳方
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潜阳’’(《医理真传卷二》)。
姜附茯半汤:用治阳虚兼见痰湿诸症。药物组成:生姜60g取汁,附子30g,茯苓24g,半夏1 g。郑氏解曰:“姜附茯半汤一方,乃回阳降逆、行水化痰之方也。夫生姜辛热,宣散壅滞之寒。附子性烈纯阳,可救先天之火种,真火复盛,阴寒之气立消。佐茯苓健脾行水,水者,痰之本也,水去而痰自不作,况又得半夏之降逆化痰,痰涎化尽" (《医理真传卷二》)。
补坎益离丹:用治心肾阳虚诸症,尤以心阳不足为适
应证。药物组成:附子24g,桂心24g,蛤粉15g,炙甘草12g,生姜5片。郑氏解曰:“补坎益离者,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真火衰则君火亦即衰。方用附、桂之大辛大热为君,以补坎中之真阳。复取蛤粉之咸以补肾,肾得补而阳有所依,自然合一矣。况又加姜、草调中,最能交通上下"(《医法圆通卷一》)。上录方剂,基本未离四逆汤方意,郑氏自谓:“阳虚篇内所备建中、理中、潜阳、回阳、封髓、姜桂诸方,皆从仲景四逆一方搜出”(《医理真传卷二》)。毫无疑义,四逆汤是郑氏扶阳最为推重之方,用为阳虚主方,能化裁推广治百余种病,此为郑氏一生最得力处。
医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