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
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
民所共享。
——孙中山: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二、过程: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共和政体:首都,大总统 (2)颁布《临时约法》: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内容,意义
三、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意义:政治,思想,风俗文化,经济2.局限性:未完成任务,革命 政党的局限
Q2:新政为民主革命准备了什么条件?
军队来源,阶级基础,革命思想
孙中山的革命行动:
①建立革命团体:1894年 ②建立革命政党:1905年 ③提出革命纲领:1905年 ④组织武装起义:1906-1911
三民主义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
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1906-1911年:预备立宪
鉴于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所以确定先从官制入手次第更张,
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
,再行宣布天下。
——章开沅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Q1:立宪派为推进立宪采取了哪些行动?
①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②三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
Q2: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失望于何时?
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潮流万派,皆趋共和。——立宪派代表张謇
三、革命花开
导火线: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1.武昌起义
孙中山当时正在美国, 他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后, 便思考要不要回国参加战斗。 经过再三考虑,他认为自己 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应该在 海外展开外交活动,断绝清 政府后援。
指出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新增资本的规模和速度空前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的评价
2.局限
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 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
——《孙中山全集》第七卷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的历史任务;
★辛亥革命的评价
1.意义
巩金瓯[ōu], 承天帱[chóu], 民物欣凫 [fú]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hào],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清末“国歌”严复作词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
Q1: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Q2: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辛亥革命的评价
2.局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缺乏科学革命纲领
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 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 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 、冷漠。 ——美国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①列强支持袁世凯; ②袁世凯威胁利诱;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
清政府
施压
软弱妥协
革命党人
袁世凯
攻 陷政 汉治 口讹
、诈 汉 阳
施压 革命阵营
帝国主义列强












立宪派和旧官僚
(2)结果:
★辛亥革命的评价
1.意义
孙中山:“予三十年如一日之恢复中华、创立民国之志,于斯竟成。”
(2)思想: (3)风俗文化:
Q1:国旗上的龙和五色分别象征什么? Q2:国歌的内容分别表达了什么主题? 巩固满清封建统治
解放思想,文明开化
★辛亥革命的评价
(3)风俗文化: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
★辛亥革命的评价
(4)经济: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到1911年的辛亥革 命为止,民族资本主义在万元以上的厂矿约七百家,资本总额一亿三千 余万元。1912年到1919年建成厂矿四百七十余个,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 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 ——龚方铎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


1892年,挂牌行医
孙中山说:“医术救人, 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 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 政治。政治之力,可为大善,
亦能为人大能善尽。其吾才国,人地民能之尽艰 苦其,利皆,不物良能之尽政其治用为,之货。能若 救畅国其救流人。,此非四锄事去者恶,劣富政强府 不之可大。经”,治—国—之陈少大白本《也兴。中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 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 (1904年8月31日)
1894年,檀香山,兴中会
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
Q1:革命思想是否仅此一家? Q2: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
1901-1905年:清末新政
目的:自救 内容: 时人评价: “以旧人行新政”,“新政不新”
Q1:为什么新政不新? ①内容与戊戌变法相似; ②政权仍然掌握在清朝权贵手中。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先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 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 国之自由平等。……现 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 同志……继续努力。
——孙中山遗嘱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 19 课 辛 亥 革 命
一、弃医从政
1866年,出生
● 1887年,香港西医学院

*未发动广大民众
*中国同盟会组织不够严密
★辛亥革命的评价
(3)总结: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Q1:“反帝”的成果?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Q2:“反封建”的成果?
——推翻清朝,结束专制,建立民国
Q3:为什么是“比较完全意义”?
(1)“反帝”的有限: ①目标:未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结果:未改变半殖民地的性质
会—革—命(史18要94》年)《上李鸿章书》
Q1:为什么走上从政道路?
Q2:最初的政治主张?
改良
二、决心反清
《辛丑条约》签订后:
没有得到答复,没能见到李鸿章......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誓词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 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 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 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 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 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 时大总统。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的权力归属发生了什么变化? 政体的变化?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
(2)“反封建”的有限:仅仅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未改变半封建的性质。
(地主阶级统治,封建自然经济,封建思想文化)
课堂小结
一、背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背景、内容、认识 (革命派队伍壮大)2.民主革命的 兴起和发展革命团体、革命政党、革命纲领、武装起义3.预备立宪历程,立宪派推进立宪的行动,结 果:立宪派支持革命
孙中山对列强的态度?
思考:不满于清政府的社会群体有哪些?
三、革命花开
2.中华民国建立: (1)建立共和政体 (2)颁布《临时约法》
直接目的,根本目的:
内容:①主权在民
②人人平等
③自由权利
④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Q1:哪一条规定最能体现防止袁世凯专权的目的?
Q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