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华师八下命题、定理与证明复习指导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华师八下命题、定理与证明复习指导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华师八下命题、定理与证明复习指导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华师八下命题、定理与证明复习指导

二. 重点、难点: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命题按正常顺序来叙述,其前半部分常常指的是题设(条件),后半部分指的是结论,但也有少数命题是倒过叙述的,有时或将题设中的明显部分略而不写,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在证明几何命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2. 证明过程中引用的根据(理由)与“定理的证明相同”;

3. 证明过程中每一步结果所用的根据必须是取得这一结果的充分理由;

4. 要防止利用后面的定理来证明前面的命题,避免循环论证。

【典型例题】

下列语中,哪些是命题:

(1)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

(2)射线OC是不是∠AOB的平分线?

(3)如果∠A+∠B=180°,∠B+∠C=180°,那么∠A=∠C

(4)如果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就说它们相交,它们是相交直线。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两条直线同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分析: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句子)叫做命题,对于一件事件作出判断常用“是与不是”“正确与不正确”真与不真,相等与不相等来表示。

解答:(3)和(6)是命题

说明:(6)的结论是错误的,它是一个假命题。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4)末位数字是0的数字,一定能被5整除

解答:

(1)如果一个数是有理数,那么这个数是自然数。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4)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一定能被5整除。

说明:命题(2)中“同旁内角互补”是题设,“两直线平行”是结论,不过,完整地说,这个命题中“同旁内角”前面还应有一个条件,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因为没有这个条件,就没有同旁内角,所以在题设中应加上这个条件。

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对于假命题,举反例说明。

(1)互余的两个角都是锐角

(2)任何两个锐角都互为余角

(3)互余的两个角中有一个是钝角

(4)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2

22)(b a b a +=+

分析: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依据是这个命题的题设成立时,能不能保

证结论总是正确的,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说明题设正确而结论不正确,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

答:命题(1)(5)是真命题,命题(2)(3)(4)(6)是假命题,在命题(2)中,如果两个锐角都小于?45,它们的和小于?90这两个角不互余,如果两个锐角都大于?45,它们的和大于?90这两个角也不互余,也还有一个锐角小于?45,另一个锐角大于?45,它们的和不等于?90的,这样的两个锐角也不互余,在命题(3)中,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一个钝角大于?90,在命题(4)中,两条相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它们的一组同旁内角的和大于?180,另一组同旁内角的和小于?180。

在命题(6)中2

22222)(b a b ab a b a +≠++=+,只有当0=a ,或=b 0时,才成

立。

判定下列语句中的定义、公理、定理与假命题。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叫做角。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不相等

(5)从直线上一点引一条射线,它与原直线所成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6)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7)平行线指的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解答:(2)(5)(7)是定义;(1)是公理;(3)(6)是定理;(4)是假命题。 已知c a ⊥,c b ⊥,求证:b a //。

分析:本题已经有已知和求证只根据已知和求证准确地画出图形,然后进行证明就可以了。

证明:

∴ b a //

等,即∠AOM 和∠BON 相等就可以得∠AON+∠AOM=?180,因为已知OM 和ON 分别是

AOC ∠和BOD ∠的平分线,所以

AOC AOM ∠=

∠21,BOD BON ∠=∠21

只要∠AOC=

∠BOD ,本题自然得证

已知:如图所示,AB 和CD 相交于点O ,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

求证:OM 和ON 共线 证明:

∵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已知) ∴ ∠AOC=∠BOD (对顶角相等)

又 ∵ OM 平分∠AOC (已知) ∴ ∠AOM=21

∠AOC (角平分线定义) ∵ ON 平分∠BOD (已知) ∴ ∠BON=21

∠BOD (角平分线定义)

∵ ∠AOC=∠BOD (已证) ∴ 21∠AOC=21

∠BOD (等量的一半相等)

∴ ∠AOM=∠BON (等量代换) ∵ ∠AON+∠BON=?180(平角定义) ∴ ∠AON+∠AOM=?180(等量代换)

∴ OM 和ON 共线

说明:本题应用了对顶角和平角的概念,若对这两个概念弄不清,则会出现直接应用∠AOM=∠BON 和直接用∠AOM+∠AOD+∠DON=?180的错误,所以对概念一定要重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80分钟)

一. 填空题:

1.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 。

2. 每个命题由 、 两部分组成,命题有 、 两种。

3. 证明中的每一步都要有根据,这些根据可以是 也可以是 、 和已学过的 。

二. 选择题:

1. 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 延长线段AC 到B B. 小于平角的角是锐角 C. 作∠A 的平分线AM D. 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吗

2.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 ) A. 定义 B. 定理 C. 公理 D. 证明

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的题设是( )

A. 两条直线

B. 交点

C. 两条直线相交

D. 只有一个交点 4.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 (1)对顶角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三.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 同角的补角相等。

2.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4. 互补的两个角的和是?180。

5. 直角都相等。

6. 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四. 写出下列命题的题设、结论: 1. 同位角相等。

2.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 如果

b a =,那么b a =。

4. 如果a 是非负数,那么0≥a

5. 两锐角的和是钝角。

五.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1. 如果b a >,那么

b a 11>

2.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3. 同角的余角相等。

4. 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六. 在下列各题的括号内填写推理的根据: 1. 已知:b a //,求证:21∠=∠。 证明:∵ b a //( ) ∴ ∵ ∴

2. 已知:∠1+∠2=?180,求证:b a //。 证明:∵ ∠1+∠2=?180( ) a

b

ι

1

2

3

3. 已知∠ADE=∠B ,求证:∠AED=∠C 证明:∵ ∠ADE=∠B ( ) ∴ DE ∥BC ( ) ∴ ∠AED=∠C ( )

A

B

C

D E

4. 又 ∵ ∠1=∠2( ) ∴ ∠3=∠4( )

5. 已知:AD ∥BC ,∠BAD=∠BCD ,求证:AB ∥CD 。

证明:∵ AD ∥BC ( )

【试题答案】

一.

1. 命题

2. 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

3. 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 二.

1. B

2. B

3. C

4. B

三.

1. 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3. 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 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个角和是?180。

5. 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它们都相等。

6.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不是对顶角。

四.

1. 题设:两个角是同位角。结论:两个角相等。

2. 题设: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直线。结论:两直线平行。

3. 题设:

b a =。结论:b a =

4. 题设:a 是非负数。结论:0≥a

5. 题设:两个角都是锐角。结论:它们和是钝角。 五.

1. 假命题,例如:23>,但2131<

2. 假命题,例如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3. 真命题

4. 真命题

六.

1. 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

2. 已知;邻补角定义;等式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已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 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等量代换

5. 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七.

证明:

∵AB∥EF(已知)又∵CD∥AB(已知)

∴AB∥CD∥EF(平行公理推论)∵AB∥CD(已知)

∴∠B=∠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D∥EF(已证)∴∠F=∠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F=∠BCD+∠DCF(等式性质)

∴∠B+∠F=∠BCF

八.

证明:

∵AB⊥MN,CD⊥MN ∴AB∥C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AB∥CD(已证)∴∠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

九.

证明:

∵DE∥AC(已知)∴∠EDA=∠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AD=∠EDA(已知)

∴∠EAD=∠CAD(等量代换)

∴AD是∠BAC的平分线

十.

证明:

∠DNF=∠2(对顶角相等)∵∠1=∠2(已知)∴∠1=∠DNF(等量代换)∴EC∥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B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D(已知)∴∠DBA=∠D(等量代换)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吴江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初二数学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把 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答题纸的相应表格中) 1.无论x 取什么数时,下列分式总是有意义的是( ▲ ) A .51x x -+ B .21x x + C .331x x + D .() 221x x + 2.如图,已知直线EF ⊥MN 垂足为F ,且∠1=140°,则当 ∠2等于( ▲ )时,AB ∥CD . A .50° B .40° C .30° D .60° 3.化简222a a a --的结果是( ▲ ) A .-1 B .1 C .-a D .A 4.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正确的是( ▲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C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顶角相等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5-3=2 B .114293 = C .2×3=5 D .()22552-=- 6.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D =CD ,BC =AC , ∠BAD =100°,则∠D =( ▲ ) A .140° B .130° C .110° D .100° 7.在反比例函数y =-3x 图象上有两个点A (x 1,-2)和B(x 2,1),则( ▲ ). A .x 1x 2 C .x 1=x 2 D .x 1与x 2大小不能确定 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是( ▲ ) A .∠ABC =90°且A B =AD B .A C ⊥B D ,且AC =BD C .AB =BC 且AC ⊥B D D .AC =BD ,且AB =BC 9.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①∠B =∠ACD ;②∠ADC =∠ACB ; ③ AC AB CD BC =;④AC 2=A D ·AB .其中单独能够判定△ABC ∽△ACD 的个数为( ▲ )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学案:定理与证明

定理与证明 教学目标 1. 知道命题的组成,能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 能判断命题的真假,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了解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 3. 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 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电影《流浪者》中,法官和流浪者有这样一段对话,法官说:“贼的儿子永远是贼,因为你是贼的儿子,所以你也是贼.”同学们,法官这个推理对吗?显然,这是个荒谬的结论,这个事例说明:推理要有根据,没有根据的推理,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板书课题) 二、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问题1: 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①同位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④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③④正确,句子①②错误. 问题2: 写出下列语句的条件和结论: (1)对顶角相等;(2)如果a> b,b> c,那么a=c;(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分析:(1)条件: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条件:如果a> b,b> c;结论:那么a=c.(3)条件:如果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结论: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4)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观察、概括

(1)什么叫命题?什么叫真命题?什么叫假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2)一个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 问题3: 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 b时,a2> 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分析:不正确,因为3> -5,但3 2 <(-5)2. 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观察、概括 (1)什么叫公理?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2)什么叫定理?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特别注意: 命题是带有肯定或否定语气完整的陈述语句,其它形式的句子,如: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都不是命题. 例题讲解: 例1 把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分析: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这里的题设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结论 是“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解: 例2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

精选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达标检测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7·滦南县一模]化简(1+ 1 x-2 )÷ x-1 x2-4x+4 的结果是( D ) A.x+2 B.x-1 C.1 x+2 D.x-2 2.[2017·东安县模拟]分式方程 2 x-3 - 2x 3-x =10的解是( D ) A.x=3 B.x=2 C.x=0 D.x=4 【解析】去分母得2+2x=10x-30, 移项合并得8x=32, 解得x=4, 经检验x=4是分式方程的解. 3.[2018·临沂]新能源汽车环保节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各种品牌相继投放市场,一汽贸公司经销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去年销售总额为5 000万元.今年1~5月份,每辆车的销售价格比去年降低1万元,销售数量与去年一整年的相同.销售总额比去年整年的少20%.今年1~5月份每辆车的销售价格是多少万元?设今年1~5月份每辆车的销售价格为x万元,根据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A ) A.5 000 x+1 = 5 000(1-20%) x B.5 000 x+1 = 5 000(1+20%) x C.5 000 x-1 = 5 000(1-20%) x D.5 000 x-1 = 5 000(1+20%) x

4.如图,l 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数量的关系,l 2反映了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数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公司盈利时销售量( B ) A .小于4件 B .大于4件 C .等于4件 D .大于或等于4件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是一个由5张纸片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相邻纸片之间互不重叠也无缝隙,其中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的面积都为S 1,另两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面积都为S 2,中间一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S 3,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可以表示为( A ) A .4S 1 B .4S 2 C .4S 2+S 3 D .3S 1+4S 3 【解析】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a ,正方形边长为c ,则S 1=12a 2,S 2=12(a +c )(a -c )=12a 2 -1 2 c 2,S 3=c 2, ∴S 2=S 1-1 2 S 3,∴S 3=2S 1-2S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2S 1+2S 2+S 3=2S 1+2S 2+2S 1-2S 2=4S 1. 6.[2018·内江期末]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过点O 作BD 的垂线分别交AD 、 BC 于E 、F 两点.若AC =23,∠DAO =30°,则FC 的长度为( A ) A .1 B .2 C. 2 D. 3

2020年新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新华师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总分120分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题3分) 1.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1)﹣3=1 B(﹣4)0=1 C(﹣2)2×(﹣2)3=﹣26D(﹣5)4÷(﹣5)2=﹣52 2某班七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4、5、5、x、6、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5 B.5.5 C.6D.7 3.方程的解是() A.x=2 B.x=1 C.x=D.x=﹣2 4.已知一次函数y=x﹣2,当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C.D. 5.把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与直线y=2x+4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A.1<m<7 B.3<m<4 C.m>1 D.m<4 6.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 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A.1 B.2C.3D.4 6题7题13题14题 7.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DC,AD∥BC B.A B=DC,AD=BC C.A O=CO,BO=DO D.A B∥DC,AD=BC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题3分) 8.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正数,那么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9.若关于x的方程+=2有增根,则m的值是_________. 10.某城市进行道路改造,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20天可完成;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5天后,乙工程队再单独施工45天可完成.求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工程需要多少天?设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工程需要x天,可列方程为_________. 11.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时间比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_________台机器. 12.写出一个过点(0,3),且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的一次函数关系式: _________.(填上一个答案即可)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第一课时)教案

13.1命题、定理与证明 (第一课时) 一、学前导入: 同学们,“猫是有四条腿的动物”这个判断对吗? “有四条腿的动物是猫”这个判断对吗? 今天我们将学习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二、课前训练: 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 ) (5)直角都相等. ( ) (6)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 ) (7)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 ) 三、新知导入: 1、什么叫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点拨提示: (1)错误的命题也是命题。如:“3<2”是一个命题 (2)命题必须是对某种事情作出判断,如问句,几何的作法等就不是命题。 II、巩固练习: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是用“√”,不是用“×表示。 1)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吗?()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3)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度() 5)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6)取线段AB的中点C() 7)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2、命题的结构: 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命题常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如果”开始的部分是______,“那么”开始的部分是_______. I、例题展示: 例:把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II、方法总结: 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试卷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函数y =x x -2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且x ≠2 B .x ≥0 C .x ≠2 D .x >2 2.H7N9禽流感病毒颗粒有多种形状,其中球形直径约为0.0000001m.将0.000000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1×10-7 B .1×10-7 C .0.1×10-6 D .1×10- 6 3.已知点P (x ,3-x )在第二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0 B .x <3 C .x >3 D .0<x <3 4.2016年欧洲杯足球赛中,某国家足球队首发上场的11名队员身高如下表: 身高(cm) 176 178 180 182 186 188 192 人数 1 2 3 2 1 1 1 则这11名队员身高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单位:cm)( ) A .180,182 B .180,180 C .182,182 D .3,2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1=∠2 B .∠BAD =∠BCD C .AB =CD D .AC ⊥BD 第5题图 第8题图 6.已知分式(x -1)(x +2) x 2-1的值为0,那么x 的值是( ) A .-1 B .-2 C .1 D .1或-2 7.一次函数y =-2x +1和反比例函数y =3 x 的大致图象是( ) 8.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 =8,菱形ABCD 的面积为24,则其周长为( ) A .20 B .24 C .28 D .40 第9题图 第10题图

华师大七年级上命题定理与证明练习

华师大七年级上命题定理与证明练习 1、判定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延长线段AB ( )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 ) (3)画线段AB 的中点( ) (4)若|x|=2,则x=2( ) (5)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 2、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 、x 与y 的和等于0吗? D 、对顶角不相等。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 B 、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C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 、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3)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假如a ∥b ,b ∥c ,那么a ∥c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内错角相等。 5、已知:如图AB ⊥BC ,BC ⊥CD 且∠1=∠2,求证:BE ∥CF 证明:∵AB ⊥BC ,BC ⊥CD (已知) ∴ = =90°( ) ∵∠1=∠2(已知) ∴ = (等式性质) ∴BE ∥CF ( ) 6、已知:如图,AC ⊥BC ,垂足为C ,∠BCD 是∠B 的余角。 求证:∠ACD=∠B 。 证明:∵AC ⊥BC (已知) ∴∠ACB=90°( ) ∴∠BCD 是∠DCA 的余角 ∵∠BCD 是∠B 的余角(已知) ∴∠ACD=∠B ( ) 7、已知,如图,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 C A B D E F 1 2 B D A C

初二数学下册证明题

(1)求证:BG FG =; (2)若2 ==,求AB的长. AD DC 二:如图,已知矩形ABCD,延长CB到E,使CE=CA,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BF、DF,求证BF⊥DF。 三: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EF=ED,EF⊥ED.

求证:AE平分∠BAD. 四、(本题7分)如图,△ABC中,M是BC的中点,AD是∠A的平分线,BD⊥AD于D,AB=12, AC=18,求DM的长。

五、(本题8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AD ∥BC ,AB=C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 且AC ⊥BD ,DH ⊥BC 。 ⑴求证:DH=2 1(AD+BC ) ⑵若AC=6,求梯形ABCD 的面积。 六、(6分) 、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E ⊥DC ,PF ⊥BC ,E 、F 分别为垂足,若CF=3,CE=4,求AP 的长.

七、(8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BM 、CM 的中点. (1)在不添加线段的前提下,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结论; (2)判断并证明四边形MENF 是何种特殊的四边形? (3)当等腰梯形ABCD 的高h 与底边BC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 选择题: 15、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 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 第一个图 第二个图 第三个图 16、如图,矩形ABCD 对角线AC 经过原点O ,B 点坐标为 (―1,―3),若一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过点D ,则其 解析式为 。 M F E N D C A B

华师大版2016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集锦

华师大版初二年下册综合压轴题 1.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2. 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x y 6 = (0>x )的图象上的 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 成矩形OAPB ,点D 是矩形OAPB 内任意一点,连接 DA 、 DB 、DP 、 DO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 .1 ; B . 2; C .3; D . 4. 3.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4. 观察下列等式:n a =1,1211a a -=,2 31 1a a -=,…;根据其蕴含的规律可得( ). A. n a =2013 B. n n a 12013-= C. 112013-=n a D. n a -=112013 5.设函数x y 3 =与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b ),则11a b -的值为( ) A .3- B .3 C .31- D .3 1 6.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 km 与所花时间()min 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他离家8km 共用了30min B .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 C .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 min D .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 min 7.如图所示,一只小虫在折扇上沿O →A →B →O 路径爬行,能大致描述小虫距出发点O 的距离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 ) 8.小华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到离家较远的绿岛 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后跑步..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华的 爷爷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第2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课题命题与证明学案新版[沪科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 持。 课题:命题与证明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定一个命题的真假; 2.经历探究命题以及结构的过程,体会命题的内涵. 【学习重点】 认识命题的内涵和结构. 【学习难点】 区别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行为提示: 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 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问题引入: 有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铜线将我们生活的地球赤道绕一圈.想一想,铜线与地球赤道之间的空隙有多大(假设地球是球形的)?能放进一个苹果吗? 此例中,要想知道结论,必须计算验证. 解:设地球半径为r,铜线圈半径为R,赤道周长为a米,铜线圈周长为(a+1)米. ∵2πr=a,2πR=a+1,∴r= a 2π ,R= a+1 2π ,R-r= a+1 2π - a 2π = 1 2π ,1÷2π≈0.15cm.不能放进一个苹 果.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75~P76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叫命题,什么叫真命题、假命题?命题结构是怎样的? 方法指导: 对于变例中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的划分要注意,因为“相等、平行、垂直”涉及两个对象.所以在叙述时一般要添上:如果两个角(两条直线,两个三角形等). 说明: 注意引导学生举例. 行为提示: 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或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答: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分别以“如果……,那么……”的结构体现. 典例1:下列四个句子中是命题的是( B) A.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是鱼吗B.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C.利用三角形画60°的角D.直线、射线、线段 典例2: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那么这两角相等. 典例3:将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直线平行并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仿例1: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选填“真”或“假”). 仿例2: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C) A.同位角相等B.6的平方根是3 C.若直线a∥b,b∥c,则a∥c D.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变例1:已知命题A:任何偶数都是8的整数倍.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命题A的假命题”的反例的是( D) A.2k B.15 C.24 D.42 变例2: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的题设是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结论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华师大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已知点A(﹣2,3),则点A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已知空气单位体积质量是0.001239g/cm3,将0.00123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2.39×10﹣2B.0.1239×10﹣4 C.1.239×10﹣3D.1.239×103 3.宜宾市某校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调查了本校300名学生各自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制成了如下的扇形统计图,则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喜爱乒乓球的学生人数是() A.120B.90C.80D.60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BC=4,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 ⊥AC交AD于点E,连结CE,则△CDE的周长为() A.5B.6C.7D.8 5.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为() A.1B.﹣1C.3D.﹣3 6.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坚持和勤奋就能取得成功.如图是表示乌龟和兔子赛跑过程中它们各自的路程y(单位:米)随时间x(单位:分钟)的变化关系.请你根据图象,算出兔子睡了()分钟后,乌龟追上兔子.

A.50.2B.51.2C.46.2D.47.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8.如图,直线y=kx+b分别与x轴、y轴交于C、D两点,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A(1, 3)和点,过点A作AM⊥y轴于点M,过点B作BN⊥x轴于点N,连结MN、OA、OB.下列结论: ①△ADM≌△CBN;②MN∥AB;③四边形DMNB与四边形MNCA的周长相等;④S =S △AOD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 △BOC A.1B.2C.3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对应题目中的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9.若分式无意义,则x的值是. 2=15.6,10.甲、乙两名同学参加古诗词大赛.五次比赛成绩平均分都是88分,且方差分别为S 甲2=20.8,那么成绩比较稳定的是.(选填“甲”或“乙”) S 乙 11.一次函数y=2x+b﹣1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的取值范围是.

八年级数学命题与证明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命题与证明单元测试题 : 1.下列语句中,属于定义的是 . A直线AB和CD垂直吗 B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 C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叫做频数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下列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A若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B若a∥b,b∥c,则a∥c C若a⊥c,b⊥c,则a∥b D互补的两角必有一条公共边 3.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 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4.对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能说明它是假命题的例子是 A∠1=50°,∠2=40° B∠1=50°,∠2=50° C∠1=∠2=45° D∠1=40°,∠2=40° 5.已知△ABC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2:3:4,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6.在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 A一个钝角 B一个直角 C一个锐角 D两个锐角 7.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10°,则它的底角为 . A55° B70° C55°或7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8.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 A4:3:2 B3:2:4 C5:3:1 D3:1:5

9.如图,在锐角△ABC中,CD和BE分别是AB和AC边上的高,且CD和BE交于点P,若∠A=50°,则∠BPC的度数是 . A150° B130° C120° D100° 10.如图6所示,△ABC与△BDE都是等边形,ABCD C.AE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有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12个题,共48分) 1、有理式11249,(),, ,, 23313 x x x y x y x m x x ++--中,分式有( )个 A、1 B、2 C、3 D、4 2、分式 2 2 x x -+有意义的条件是( ) A、2x ≠ B、2x ≠- C、2x ≠± D、2x >- 3、点(-4,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 A、(-4,1) B、(-4,-1) C、(4,1) D(4,-1) 4、已知点(-1,m )和点(0.5,n )都在直线2 3 y x b =- +上,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 ) A、m n < B、m n > C、m n = D、无法判断 5、点(0,-2)在(B ) A、X轴上 B、Y轴上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B、矩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 C、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D、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7、关于x 的分式方程232 x m x +=-的解是正数,则m 可能是( ) A 、4- B 、5- C 、6- D 、7- 8、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 )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B、菱形 D、正方形 9、使关于x 的分式方程 121k x -=-的解为非负数,且使反比例函数3k y x -= 图象过第一、三象限时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k 的和为( ) A .0 B .1 C .2 D .3 10、平行四边形ABCD中,∠ADC的平分线与AB交于点E,若AE、EB是 方程组32414113 x y x y -=???+=??的解,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 A、16 B、17 C、17或16 D、5.5 11、甲、乙两组工人同时加工某种零件,乙组在工作中有一次停产更换设备,之后乙组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1.2倍,甲、乙两组加工出的零件合在一起装箱,每200件装一箱,零件装箱的时间忽略不计。两组各自加工零件的数量y (件)与时间x (时)的函数图象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加工零件数量y 与时间x 的关系式为40y x =甲 B 、乙组加工零件总量280m = C 、经过1 22小时恰好装满第1箱 D 、经过3 44 小时恰好装满第2箱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定理与证明》名师教案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第二课时定理与证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 2.难点: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前一节课我们讲过,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将探究怎样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二、探究新知 (一)公理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公理. (二)定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 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 当n=1时,(n2-5n+5)2=1; 当n=2时,(n2-5n+5)2=1;

当n=3时,(n2-5n+5)2=1. 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 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 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b时,a2>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答案:不正确,因为3>-5,但3 2<(-5)2] 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三)例题与证明 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条定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教师讲解:此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它也作为定理. 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三、随堂练习 课本P58练习第1、2题. 四、课时总结 1、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为真命题的命题叫做公理. 2、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8 习题13.1 3

数学初中二年级 《命题与证明(2)》参考教案

2.2 命题与证明 定义、命题、证明(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假命题的方法; 了解公理、定理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什么叫命题?命题由哪两部分构成? 什么叫互逆命题? 二、探究新知 (一)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像这样可以判断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二)真假命题的证明 教师讲解: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论证;而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即只要举出一个符合该命题题设而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在数学中,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例如,要证明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60度角是锐角,100度角是钝角,但它们的和不是180度即可。 (三)公理 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公理。 (四)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 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 当n=1时,(n2-5n+5)2=1; 当n=2时,(n2-5n+5)2=1; 当n=3时,(n2-5n+5)2=1。 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 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 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 b时,a2> 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答案:不正确,因为3> -5,但3 2<(-5)2] 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经过证明为真的命题叫做定理。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称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定理也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 (五)例题与证明 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条定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基础证明题》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班级:姓名: 1.已知AD是⊿ABC的中线,BE⊥AD,CF⊥AD,求证BE=CF。2.已知AC=BD,AE=CF,BE=DF,求证AE∥CF 3.已知AB=CD,BE=DF,AE=CF,求证AB∥CD 4.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求证AB∥CD 5.已知∠BAC=∠DAE,∠1=∠2,BD=CE,求证⊿ABD≌⊿ACE. 6.已知CD∥AB,DF∥EB,DF=EB,求证AF=CE 7.已知BE=CF,AB=CD,∠B=∠C,求证AF=DE A B C D F E C D E F D C F E A B A D E B C 1 2 A D C E F B A D

8.已知AD =CB , ∠A =∠C ,AE =CF ,求证EB ∥DF 9.已知M 是AB 的中点,∠1=∠2,MC =MD ,求证∠C =∠D 。 10.已知,AE =DF ,BF =CE ,AE ∥DF ,求证AB =CD 。 11.已知∠1=∠2,∠3=∠4,求证AC =AD 12.已知∠E =∠F ,∠1=∠2,AB =CD ,求证AE =DF 13.已知ED ⊥AB ,EF ⊥BC ,BD =EF ,求证BM =ME 。 14.在⊿ABC 中,高AD 与BE 相交于点H ,且AD =BD ,求证⊿BHD ≌⊿ACD 。 A C D B 1 2 3 4 A B C D E F 1 2 A E H A C M E F B D B A D F E C M A B C D 1 2 D C F E A B

15.已知∠A =∠D ,AC ∥FD ,AC =FD ,求证AB ∥DE 。 16.已知AC =AB ,AE =AD , ∠1=∠2,求证∠3=∠4。 17.已知EF ∥BC ,AF =CD ,AB ⊥BC ,DE ⊥EF ,求证⊿ABC ≌⊿DEF 。 18.已知AD =AE ,∠B =∠C ,求证AC =AB 。 19.已知AD ⊥BC ,BD =CD ,求证AB =AC 20.已知∠1=∠2,BC =AD ,求证⊿ABC ≌⊿BAD 。 A B C E F D A B C E D F A D E B C A B C D A D E B C 1 2 3 4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命题、定理与证明2.定理与证明 教案

13.1.2.定理与证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基本事实、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 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基本事实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基本事实,什么是定理 2.难点: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前一节课我们讲过,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将探究怎样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二、探究新知 (一)基本事实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基本事实. 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基本事实. (二)定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 当n=1时,(n2-5n+5)2=1; 当n=2时,(n2-5n+5)2=1; 当n=3时,(n2-5n+5)2=1. 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 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 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 b时,a2> 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答案:不正确,因为3> -5,但3 2<(-5)2 . 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三)例题与证明 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条定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华东师大版)2018-2019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数 学 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共24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有理式中的分式是( ) A . B . )(2 1 y x + C . 4 y x - D. 1 2-x 2.人体内一种细胞的直径约为0.00000156m ,数据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156×10﹣ 6 B .1.56×10﹣ 6 C .15.6×10﹣ 7 D .1.56×10-8 3.为筹备班级联欢会,班干部对全班同学最爱吃的水果进行了统计,最终决定买哪种水果时,班干部最关心的统计量是(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方差 4.分式方程的解为( ) A .x =3 B .x =2 C .x =1 D .x =﹣1 5.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k 的取值可能是( ) A .﹣1 B .1 C .2 D .3 6.正方形、菱形、矩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为一边作等边△ADE ,则∠AEB 等于( ) A .10° B .15° C .20° D .12.5° (第7题) (第8题) 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边BC 于点E ,已知AD =7,CE =3,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