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合集下载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的忧愁 呢?只有酒了。
走进课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的是你衣服交领的颜 色,悠悠的是我内心连续 不断的思绪。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 寻思到如今。
阳光下的鹿群悠悠欢鸣, 在原野上欢快地吃着艾蒿 hao。
我也有俊秀杰出的宾客, 敲着瑟吹着笙。
鲁迅也称赞道:“曹操是一个很 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 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 常佩服他。”
比较诗人
陶渊明(365—427),东晋伟大 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出身于衰落世族家庭, 据说其曾祖是晋大司马陶侃。先后任 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四 十一岁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因不 愿与士族社会合作,毅然弃官归隐, 作《归去来兮辞》,此后一直躬耕隐 居。性好山水田园,亦有“大济苍生 ”之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琴 书,喜饮酒,自称五柳先生。
对照内容
4.何以解“忧”?
求得贤才 第一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比喻,典故。心念贤才,把贤才比作鸣鹿,定当礼乐相待) 那些学识渊博的贤才啊!你们令我思虑连连。只为了你们,就让我倾慕思念。你们像那原野上吃着 蒿草的呦呦欢叫的群鹿。如果你们到来,我把你们当作尊贵的嘉宾,礼乐相迎。 第二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运用比喻。思慕贤才,把贤才比作,定当盛情款待) 你们像那天上的,什么时候我可以摘到呢?一想到这儿,我不禁忧从中来,无法断绝。来吧!请你 们穿过田间小路,劳驾你们来看望我、投奔我,我与你们定像久别重逢,开怀畅饮,我一定会念着 你的情谊。 第三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劝告贤才,把贤才比作乌鹊,期望共建功业) 在这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乌鹊南飞。天下的贤才啊,你们像眼前的乌鹊一样,绕着树林飞啊飞,犹 豫不定,你们要选哪个栖息的枝头呢?到我这里来吧!我这像高山大海,人才多益善,永不满足。 我要像周公一样热切地迎接你们,都来归顺我吧,为了天下,让我们一起共建功业! 【小结】《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期望贤才、建功立业的宏愿。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链接真题:
三.艺术手法
全国卷1:《望江东》——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上下片。
天津卷:《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浙江卷:请简要分析《溪行》、《三峡吟》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全国卷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 句的精妙之处。
湖南卷: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安徽卷: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琅琊溪》中三四句进行赏析。
高考考查方式:
1.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
2.某诗(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某诗(句)的精妙之处。 3.请从表达技能(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诗(句)。
.
三 赏 析 诗 歌
任务:请从艺术手法的角 度赏析《短歌行》 手法+内容+效果(情感)
三、艺术手法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短歌行》。【手法+内容+效果(情感)】 1.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 的内容和思想。 ①“青青子衿”原为姑娘思念爱人,这里用来表示对贤才的期望。 ②“鹿鸣”原为描写君臣欢宴的诗歌,表现出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解》,体现出希望尽可能的 吸纳人才。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引周公自励,说明求贤建 业的心思。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 句的精妙之处。 ①比喻,用春蚕食叶描摹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重寂静; ③情感效果,描写考生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显出答题速度快, 才华横溢,作者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充满生气,为朝廷得以 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

短歌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 雄,人们往往第一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 轼推重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 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 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唐代大诗人杜甫敬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 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 载谁堪伯仲间。”
建安诗人以“三曹”“七子”和蔡琰为代表。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 瑒、刘桢。
写作背景
《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也是一首四言诗。本诗作 于曹操晚年(建安十三年)。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 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 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 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大战前 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 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 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名誉南飞鸣而去。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首创者。有《蒿里行》、 《观沧海》等篇,著有《曹操集》。与其子曹丕、 曹植合称“三曹”。他们首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 “建安风骨”。团结在他们周围的一批诗人叫“建 安诗人”。曹操诗“沉雄俊爽,时露霸气”,具有 “王者之风”
建安风骨: 建安至魏初的文学,以诗歌的成绩最为显著。建安诗
思维导图: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忧 求贤不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
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
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
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

作 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 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是在
巧妙地感染贤才,提醒他们
忧时光易逝
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去 施展抱负。浓郁地抒情色彩
里包含强烈的政治目的。
学习活动三:探究曹操之“忧”
忧 什 么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人同处乱世,却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今天我们 一起走进《归园田居(其一)》,感受诗中不同的人生 取向。
歌 行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 府诗有“长歌”与“短歌”之分。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长歌” 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节奏比较 短促,低吟短唱,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曹操 作
155-220
者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
简 事家、文学家。
介 政治 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并实行一系列
较为进步的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了社会秩序。
文化 在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汉魏之际雄健深
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归园田居 五言诗

部编本高中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部编本高中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知人论世,探究成因
曹操的刚健诗风,正源自于他是“英雄中的诗 人”(顾随语)的特殊性。曹操既有雄图霸业的抱负 又有诗人的才情,所谓“上马横槊,下马赋诗”。首 先,曹操是个好学而博学之人,曹丕在《典论·自叙》 中曾说:“上(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 卷。”《短歌行》多用典故和善用比兴,或许就源 自于此。其次,曹操虽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门第并 不高贵,父亲是宦官的养子。正是这样的家庭地位, 造就了他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可是在 创业初期,曹操的实力并不雄厚。因此,“唯才是举” 是曹操出于现实的理性选择。再次,曹操写《短歌 行》的确切时间已难考证,如果取《三国演义》和 《赤壁赋》的说法,那么写作时间是在赤壁大战前, 那一年曹操已经五十四岁。对于年过半百的曹操来 说,来日无多的紧迫感、贤才归附的愿望自然尤为 强烈。可见,正是霸主的慷慨进取和诗人的敏感多 思熔铸成了曹操质朴刚健的诗风。
歌行体有“长歌”“短歌”之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长歌已激烈”;短歌的节奏
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文常
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 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 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
任务三:一曲短歌,何以写忧
【知识链接】用典——表现手法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事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事典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语典
任务三:一曲短歌,何以写忧
请找出诗中引用的四个典故,理解其内容及意义,思考四个典故的 顺序可以互换吗?
陶渊明的淡远诗风,则来源于其人的任真淡远。陶 渊明归隐田园正是他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陶渊明 出身于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大司马陶侃,但陶渊明 的支系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没落。陶渊明很早就死了 父亲,年少时候生活贫苦。陶渊明第次做官就是为 了挣钱养家,“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可是过了 不久,他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来陶渊明 又做过镇军参军和建威参军,但是他逐渐发现,自己 的政治理想根本就无法实现。不仅如此,官场的经 历还让他看到了充斥的贪赃枉法和以权谋私。终于, 在彭泽令上,“郡遣督邮至县”“束带见之”的成规 成了压垮他精神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他下定 决心全身而退,归隐田园,做回真实的自己。因此,陶 渊明写田园诗,恰如顾随先生说的,是“身经”,是所 谓“躬耕”。陶渊明在田园里安放了身体,也为灵 魂找到了永恒的家园。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
“英雄诗人”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短歌行》
《短歌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解 题
《短歌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一般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
鲍国安演唱《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
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为何而归?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
炼字:“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朗 读 解 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歌
写作技巧兴
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表达了人生短暂而功业未成的感慨,以及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渴望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
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本诗体现了陶渊明安于清贫、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合作探究 《短歌行》 曹操有哪些忧? 各自从哪些诗句看出? 用了什么手法?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诗人形象 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 贤若渴。 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
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节 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热爱田园生活。 隐逸的田园诗人
韩愈、孟郊 崎岖险怪
中一力求新变,诗风走向多元
元稹、白居易 f 语言平易、直白
刘禹锡:怀古诗和政治讽刺诗 柳宗元:山水诗
李商隐、杜牧 晚 温庭筠、韦庄
李贺 e 诗境诡谲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 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
以文为诗,追求平淡,好议论,重理趣
比较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诗歌 《短歌行》 曹操
诗眼 忧
艺术手法 用典 比兴
比喻
《归园田居》 归 陶渊明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白描
诗歌影响
建安风骨 继承了汉乐府民 歌的现实主义传 统,普遍采用五言 形式,以风骨遒劲 而著称,并具有慷 慨悲凉的阳刚之 气。
田园诗 情、景、理 描述农村风光和 田园生活, 风格清新、自然, 描写细腻,具有强 烈的艺术魅力。
1.“归”之内容
问题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内容
比喻义
樊笼、尘网 官场生活
回归本真、精神独立
爱丘山、守拙 与自由
园田(有什么?)

无尘杂、有余闲

(二)析形象
《归园田居》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
形象。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
宦海浮沉 乱世抉择
——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一、知人论世
曹操 P51
建安风骨
知背景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方宅十余亩,草近屋景八九方 榆间宅 柳。、 、草桃屋李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田园美景
使用典故,可以使表情达意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相关链接——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 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表达技巧——用典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 希望贤才主动投奔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用) 自己会以礼待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 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 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 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 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 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 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 过13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 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 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 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4、周公吐哺 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的接待贤才
《短歌行》
表达技巧——比兴
《短歌行》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以明月比喻贤才,表达自己因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用“乌鹊无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 归附的焦急心情。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用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希望尽可能地多接纳人才。
以出世之心,达入世之境 淡泊于名利,积极于进取 我们应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积极奋斗之上, 在为国奋斗的同时坚守心灵的净土。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一统天下(志) 激昂
功业未成(忧) 贤才难得(忧)
人生苦短(忧) 忧愁
朗读中感受不同的诗歌风格
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园 jī
zhu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田 yìn 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ài
山水田园诗表现的主题(情感)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仕途官场的 厌恶、怀才不遇的苦闷) 2、热爱山水,倾心田园,或渴望归隐 3、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闲适自 得的心情 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 民的深情厚意
人 文 主 题 “ 生
魏晋时期的 代表作品
诞生在社会 大动荡的历
史时期
表达了诗人 的人生思考 和人生选择
出世 入世
情怀归一
整体感知
01 • 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02 • 同伴合作,资源的整合 03 • 范读作品
合作探究
1、号称一代枭雄的曹操为何而忧?而志于四海 的陶潜又因何而归? 2、请分析诗歌如何表现“忧思”之情和“隐逸” 之怀的?
探讨与交流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请分 析《短歌行》如何表现曹操的忧思情怀?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 歌 行
朗读中感受不同的诗歌风格 悲凉慷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探讨与交流
用典:
①“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忧 从中来, 人才光耀如明月,让我何时能采得?忧伤不觉起内心,
不可 断绝。越陌度 阡,枉用相存 。契阔 时隐时现难断绝。何畏阻隔纵横路,屈驾横穿访贤能。欢饮
谈讌 ,心念 旧恩 。月明 星稀,乌鹊南 畅谈话重逢,念念不忘旧恩情。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鸦向南
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 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飞,何处可以依凭?山不因高而满足,
பைடு நூலகம்
研读任务二 反复涵泳 鉴赏技巧 任务设计 5.《短歌行》中出现的“明月”“乌鹊”,《归园田居(其一)》中出现的“尘 网”“羁鸟”“池鱼”“樊笼”等意象,分别比喻什么? 点拨 《短歌行》中,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 “乌鹊”“绕树三匝”比喻贤才面临的徘徊歧路,表达诗人对他们前途的关切。 《归园田居(其一)》中,“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 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充满了厌恶。“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 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志。
点拨 这首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由起首的“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 的筵席。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何以解忧?唯有 杜康”两句,将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体会到他低落 到极点的情绪。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转到诗人对贤才的渴慕 上,似乎是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却又回 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越陌度 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对贤才渴慕的情思。最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的实景,是体察贤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贤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 雄心壮志。
作为一个饱读诗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 权力组织;即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 以诗人不得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 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个“误”字,显示了诗人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因误入官场而悔恨交加的情绪。

【新高考·新课件】2020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新高考·新课件】2020必修上册《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
学会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2
反复吟诵,通过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
3
细读文本,体会诗人在作品中传递的对人生的感悟及社会的思考,并
以此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细读文本,体会诗人在作品中传递的对人生的感悟及社会的思考,并以此 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归园田居》 (其一)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问题探讨
钟嵘《诗品》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阅读《短歌行》,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反 复诵读,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 复杂心情的作用。
《归园田居》(其一)文本研读
1.诗中“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表明了
什么问题?
答案 (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 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这两个比喻,表 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 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 的自比。这两个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后深 受束缚,极不自由,表明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 回归田园的心志。
活动一:比较阅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1. 人生苦短; 2. 求贤若渴。
• 《短歌行》中“三何”疑问有怎样的表达意义?
1. “何以解忧”:承上启下,强化情感基调, 铺垫下文渴求人才的主旨;
2. “何时可掇”:强调在自己心中人才的宝 贵,以及对人才朝思暮想的渴求。
3. “何枝可依”:劝告人才,在缭乱世道找 准自己的方向,不要迷茫和犹豫,表明 自己广纳贤才的襟怀。
• 如何理解《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守拙”?
“守拙”:持守愚拙,就是坚守“爱丘山” 的本性。其实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官场逢迎, 守正不阿。陶渊明把世俗生活比作“尘 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可见 仕宦生活让他倍受束缚,不能活成自己想要 的样子,及其痛苦。他不想迷失本性,所以 只能“守拙归园田”。
• 作业
背 诵 两 首 诗 歌。
感 观谢

• 学习活动二
再读诗歌,分析两 首诗歌的情感内涵。
• 学习活动二
将人生比作朝露,凸显人生短暂。 大业未成,偏偏时光流逝太多。这里并 不是主张及时行乐,而是对建功立业的 强烈期望,进而为下文表达渴求人才的 思想蓄势,希望自己也希望天下贤才能 珍惜有生之年,早日创成大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归歌 园行


• 教学目标
1. 知人论世,了解曹操、陶渊明的人生经历,有感情地 朗诵诗歌;
2. 精读《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二)》两首诗歌,解 读诗句内涵,找出诗中反应作者人生状态的诗句;
3. 通过阅读两首诗歌,体味古人的思想情感,增强对人 生的感悟,感受诗人的人生态度,辩证理解不同的人 生取向。
•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开启以乐府写时事传统——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 一了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
他开启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曹操的诗歌大致分两类:一 类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现实,代表作有《苦寒行》《蒿里行》 等;一类主要表现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代表 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
(5)《归园田居》(其一)中“ 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 ”两 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基调; 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 根本原因。
解析:例句,南:名词作状语,向南。A项,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
的马。B项,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C项,子:名词的意
动用法,以……为子。D项,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最主要的代表 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其语 言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陶渊明为古典诗
歌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境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 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唐代时有山水田 园诗派,名家辈出,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此类诗歌以 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 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精记字音 子衿( jīn ) 呦呦( yōu ) 吹笙( shēng ) 越陌( mò ) 吐哺( bǔ ) 契阔( qì ) 守拙( zhuō ) 暧暧( ài ) 樊笼( fán ) 桑树颠( diān )

7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3
拓展延伸
“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建安时期的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 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 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
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 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
“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学案》P70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积极进取、一心报国的正气
15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悲天悯人,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慷慨悲凉之气
16
拓展练习: 1.完成《学案》72页第6题 2.背诵默写两首诗。
四言古诗,“二二”节奏, 匀称整齐,铿锵有力,古朴 庄重。
“何、多、忘、康、心、今、苹、 笙、掇、绝、存、恩、飞、依、 深、心”,一共8次换韵,语音形 式上错落有致,便于表达跌宕起 伏、深沉委曲之情。
五言古诗,“二二一”和“二一 二”节奏两种节奏交替出现,自 由灵活,舒缓自如。
“山、年、渊、田、间、前、烟、 颠、闲、然”,一韵到底,“an” 韵声音明朗饱满,有一种
不同的人生选择,相同的精神归宿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1
一、导入 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
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 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心怀天下之忧”和“山 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 选择带来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经历为他们的诗 作打上鲜明的烙印。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求贤若渴建立霸业(志在千里)
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热爱田园)
二人人生态度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出身及地位。曹操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量,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处在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而陶渊明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家境一般,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
他山之石可攻玉
学生自品《归园田居》
活动
合作探究、分组展示
鉴赏方法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尘网、羁鸟、池鱼;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人村、墟里;狗吠、鸡鸣;
29岁做官,时隐时仕;41岁,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来。 ——热爱田园
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渴望贤才,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不愿同流合污,追求内心自由,达到心灵的满足。他们的人生一个呈喇叭状,一个是漏斗状。曹操的人生如喇叭向外拓展生命的宽度,而陶渊明的人生如漏斗,走向封闭。与其说这是两种人生选择,不如说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生追求。
课堂小结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和曹操的人生态度正是“穷”与“达”的体现。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的“进”与“退”都是坚守本心,这正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明确
作业
曹操和陶渊明, 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 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 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 编写一段志士与隐士的对话。 注意:对话要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
两人对酌山花开
师生共鉴《短歌行》
活动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 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概 述
·


标 提



《琵琶行并序》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 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 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 愤懑之情。
[作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 行》《步出夏门行》等。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
《短歌行》等。 [评价] 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
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简历] 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南朝宋初 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 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早死,少年时代生活贫困。 青年时代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29 岁 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6.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误落尘网中[ 应为“误落(于)尘网中” ] ②开荒南野际[ 应为“开荒(于)南野际” ] 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吠(于)深巷中,鸡鸣(于)桑树颠 ] (2)宾语前置句 何以解忧( 应为“以何解忧” )
7.名句积累 (1)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 是:___青__青__子__衿___,___悠__悠__我__心___。 (2)《 短 歌 行 》 中 化 用 《 管 子 · 形 解 》 中 的 “ __山__不__厌__高____ , __海__不__厌__深____”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3)《短歌行》中“____周__公__吐__哺__,_____天__下__归__心_”表达了收服人心, 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6)《 归 园 田 居 》 中 描 写 乡 村 中 常 见 的 声 音 的 句 子 是 : ___狗__吠__深__巷__中___,__鸡__鸣__桑__树__颠____。
(7)《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 句是:__久__在__樊__笼__里____,__复__得__返__自__然____。
概 述
·


标 提



《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 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归园田居(其一)》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 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 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3)存存.者且偷生杜甫《石壕吏》 生存,活着 去伪存.真 保留
天下归.心 动词,使……归服 (4)归而 微斯其人归.,书吾也谁必与速归.袁枚 范仲 《黄淹生《借岳书阳说楼记》》 动词 动词,,归归还依
殊途同归. 名词,归宿,结果
5.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 ) (2)名词用作动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弹奏 ) (3)动词使动用法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使……归顺 )
(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 居》:__羁__鸟__恋__旧__林____,__池__鱼__思__故__渊____。
(5)《归园田居》中“___少__无__适__俗__韵___,___性__本__爱__丘__山___”两句表露了 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 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二)
概 述
·


标 提



〔单元目录〕 1.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 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 自信。 2.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 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概 述
·


标 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 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 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 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概 述
·


标 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 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 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 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 人尊为典范。
2.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为 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 的近似歌谣,语言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给人一种清新、静 谧、悠闲、淳美的感受。陶渊明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且创 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 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 出,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读中考查,要把握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和思想
爱自然的情感。
倾向。[审美鉴赏与创造]
情景导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 英雄能经得起历史的筛选而流芳百世呢?在汉末大乱的历史舞台上,曹 操镇黄巾、伐董卓,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平吕布、战官渡,军事 上雄才大略;他精音律,善诗歌,文学上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他的诗 志深笔长,慷慨悲壮。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雄视古 今。陶渊明是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陶渊 明是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陶渊明是一位耕者,他一生 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 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2)《归园田居(其一)》:生活在东晋后期的陶渊明是两晋诗坛的重 要诗人。在士节不振、玄风煽炽的时代环境之下,陶渊明以其特立独行 的高洁品格和旷逸清真、质直淳朴的诗风,跻身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 列。魏晋以来的诗歌创作至此达到一个高峰。陶渊明的诗歌内容与东晋 时期的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 官场腐败。故而诗人抛弃官场,毅然走入清新的大自然。
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学常识 1.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 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 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 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 风骨”。
预习·语言构建与运用 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白对译 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 夯基提能作业
预习·语言构建与运用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
[简历] 曹操(155~220),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 族人。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 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 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 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 “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1.字音识记
子衿.( 可掇.( 度阡.( 谈 .(
jīn ) duō ) qiān) yàn )
暧.暧( ài ) 桑树颠.( diān )
基础梳理
呦.呦( 吹笙.( 吐哺.( 羁.鸟(
狗吠.(
yōu ) shēnɡ ) bǔ ) jī ) fèi )
鼓瑟.( 越陌.( 契.阔( 守拙.(
樊.笼(
2.背景探寻 (1)《短歌行》: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 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 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 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 业仍未完成的现实,他忧愁满怀,苦闷煎熬。但他并没有灰心,仍以统 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立统一天下的 功业。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图文导航
主旨探微
(1)《短歌行》: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 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抒发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 的苦闷和渴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
(2)《归园田居(其一)》: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 农家生活,对归返田园的生活进行了赞美,表明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 静、和谐的心境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后来曾出任镇江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 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 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41 岁时,他辞官归田,从此过着躬耕自给 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 63 岁时贫困而死。
[作品]《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评价]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7.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素养目标
备考指导
1.鉴 赏 《短 歌 行》 的 语言
1.用典是古代诗歌常考的表现手法,积累常 见的典故,结合诗句内容,明确诗人运用典
以及用典等表现手法。
2.理解《归园田居(其一) 》中陶渊明厌恶官场、热
故的意图。[审美鉴赏与创造] 2.以“归隐”为主题的诗歌常在古代诗歌阅
任务探究
(一)领读课文 1.《短歌行》前十六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并分 析这两个字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 提示:“忧思”。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 立业、统一中原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 为后面招募人才埋下了伏笔。 2.《归园田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 提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