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 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 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 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 国之秋。沉郁厚重!
沉郁顿挫

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的 是“沉郁”;声韵铿锵低回,(押 平声韵)似水流冰下,凸显的是 “顿挫”。
《秋兴八首》题解
• 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有感而发之 意。 • 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 一个基调:忧愁悲伤(抒羁旅之愁,悲 国家之事。) • 背景: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 •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秋天。当时安史 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动荡不 安;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 争也接连不断。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他日泪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意境: 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
意境。
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第二、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 主要表达了什么思 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 象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 情感的语句。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

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第三、怎么写? 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 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象、 意境,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格 等方面去探讨。)

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 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 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 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 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 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 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 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 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 姓的“诗史”。

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 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 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 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 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 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 家庭的前景奔走。
肩膀 •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 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 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 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 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 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 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 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 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 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 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 整个时代的悲哀。
认识杜甫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组诗“三吏”、“三别”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 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 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 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孤舟一系”, 指眼下旅途的飘零。见舟伤心,引出 故园之思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 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 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 "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 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 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 光滑。 • 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 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 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 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 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 意义深远: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
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 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
中,推己及人,将这种因社会的动荡导致的 羁旅凄苦之情扩大到整个社会,使本诗具有 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学习目标
1
.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2
3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 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 杜少陵,诗中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迁居巩县(今属河 南)。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 的地主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 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 爱国、积极入世的心情,但因 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 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 因而能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寄予 诚挚的关怀和同情。
2、借此景物描写,表达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
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 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 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 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 的情怀。
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 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 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 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 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 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 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 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 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 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 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 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 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 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 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 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学法点拨
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怎么写? )意象/意境、情感 、技巧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 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一、写了什么:意象?意境?
肩膀
•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 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 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 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 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诵读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Leabharlann Baidu
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 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 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 暗含感情,意蕴丰富。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 因情而深,情景交融。
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作者简介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 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 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后人誉其诗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 汲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 众长,兼备诸体,形成反复咏 叹、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 影响很大。他的律诗在唐代诗 人中最为出色,他首创的“即 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 了中唐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 运动,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的 发展影响很大。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此诗。 2、预习后两首诗。
课外延伸:
杜甫诗歌创作除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还
有没有其他风格?如果有,请找出来,与《 秋兴八首(其一)》进行对比阅读。
• 能力提升 • 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回答第1、2两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 明确: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 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 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 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 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 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 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 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 58岁。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xὶng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diāo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 肩膀
•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 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 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 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 变中的大课题? •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 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 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 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 艰难。
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白露的寒气使漫山遍野的枫林一片衰 败,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 一片萧条阴森的景象。 • 1、开篇写景,对全诗有何作用? • 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 气,奠定了全篇萧瑟伤感的基调 :虽 然宏大,但一片萧条。
• 峡中的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山上的天空乌 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 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 接地而阴。这是为何? • 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 滚 ,以眼前景映照出了心中情,情景交融, 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 。
诗句中的意象或有寓意或有象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