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说课稿新课标123知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本课时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教材对课程标准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本课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这两个问题。教材首先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提供了图2.19、图2.20、图2.21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正确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
3.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4.掌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5.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定义和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培养学生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建立他们之间的阶级情感
2.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3.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对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四)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主要标志
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能力
二、说教学方法
1、说学情
城市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事物。所谓熟悉是城市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在前面又系统学习了一系列城市形成特征,有一定的基础。所谓陌生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一专用名词,从而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感受到茫然,而这些基本上又是一个全新的知识。
2、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节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自主学习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世界城市化的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2)、讨论式学习法
学生在老师提问的基础上自学教材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例如在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时,可让学讨论绘出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图。
(3)、师生互动学习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时教师始终和学生一起参与。教师重在“导”,学生积极认真地“演”。从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3、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教学目标和高一学生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渐进的教学原则,本节教学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下,层层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通过读图,分析地图,使学生动脑动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城市化
1.城市化定义
城市景观图片及上海市1911年到1990年用地和人口数的变化图
上海市从1911年到1990年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变化可以称为什么?
通过上海市人口和用地面积的变化,引出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
读P3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图中哪些城市等级提升了?城市什么增加了?
图中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城市什么增加了?
用“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内容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
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
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读P32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
乡村的人口为什么大量向城市迁移?主要的动力有哪些?
①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
②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③主要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