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都是十分必要的。[8]

[8]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一)课堂提问要应加强设问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手段,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课堂提问的目的,或者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8]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反复推敲、精心设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言精确,目标明确,指向性清晰,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善于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鼓励有不同层次的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现出自己的心智努力。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异同”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应该合理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让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机会,获得成就感;对同一问题鼓励有不同的回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有所获。[12]

[12]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7.

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学内容转移到教学主体——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提问的方式

不管是满堂问还是满堂灌,虽然表面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本质上都没有关注学生,没有从学生自身的基本规律、性格特征进行问题设计,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要紧紧依托教材,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严格定位每节课、每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设计一个或一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问题,既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具有思维的深度,有利于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套中人》教师围绕“套住了”这一悬念性话题,引导学生从肖像、言行、心理描写分析“套住了别里科夫”,继而根据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思考“世俗与保守套住了”,让学生探寻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哪些现实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保守

势力,超越自我的情感与勇气。再比如在程少棠老师在讲授《荷花淀》中,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想在文本中的体现”为主线,细化成为“战火中的环境美”“战事中的人情美”“战争中的思想美”,引导学生学生小组合作,诵读美文美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孙犁先生在创作《荷花淀》的影响。

二、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

三、提问的对象

在济南洪楼中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采用导学案,让不同水平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对诗词中“愁”字的理解。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从意境、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基础差的学生可以从意象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与班级交流中展示了自己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一种方法。一节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

---------------------------------------------

课堂提问的时机控制方法

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也是很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现实中一些教师或是先叫学生后发问,或是发问后紧接着叫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没有思考的时间,而且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妨碍学生思维的和谐发展。毫无疑问,学生被叫后,其自我义务感会表现出来。但如果先叫学生后发问,那么大多数学生的自我义务感就被压抑了。不仅被叫的学生缺乏思考时间,而且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思维亦难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先提问,根据提出问题的难度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叫学生回答。所谓提问的最佳时机就是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之时。教师课堂提问必须捕捉到时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满足。问题提出,也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不同问题还要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既要考虑学生发言的机会均等又要不给差生“出差题”,给优生“出易题”,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材,了解学生,优选教法的功夫,而且要有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本事。

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难度

课堂提问,最忌过难或过易。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茫然不解;问题过易,学生不加思索就能答出“是”或“不是”,二者都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应该把问题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易后难,逐一解答问题。第二,对于难度不同的问题,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提问设计的难度要适度,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提问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能,设计提问当然以后两种类型多一点为好;但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大搞高难度的题目,使之望“题”兴叹,视为畏途。那么,如何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呢?

1.台阶型提问

它象攀登阶梯一样,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个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例如教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可先从别里科夫的“套子”、社会影响、婚事失败等浅显处逐一设问,然后再推出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如“作为专制制度维护者别里科夫已经死了,为什么‘局面没有好一点’呢?”等,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透彻地把握这些问题。

2.搭桥型提问

当学生被难题“卡壳”时,教师应及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顺利到达目的地。如在教《项链》,教师这样发问:“作者刻划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题一出,学生默然。这时,教师随机应变,问道:“路瓦栽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纷纷作答。至此,第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提问要“适度”,就是教师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潜力,使问题接近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高不可攀或是繁琐浅显的提问。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跳起来摘果子”。怎样才做到提问“适度”呢?

3.剖析型提问

如教《别了,可爱的中国》,设计:“课文为什么两次提到“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学生只有认真读文,细心分析,深入领悟作者对祖国惜别、留恋的思想感情,才会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埃及金字塔见闻》,设计:“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冷然一笑’是什么意思?”学生认真读书,动脑剖析,领悟到鲁迅先生对古埃及帝王的蔑视,才会得出正确答案。

4.展开型提问

如教《送孟浩然之广陵》,设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想象一下诗句表现了怎样的情境?”学生阅读这两句诗,只有抓住“孤、“远”开展充分的想象,想象诗人与故人分别之景、离别之情,特别是想象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遥望故人离去的地方和看到江水向天边奔流的情景才会得出正确答案。教《开国大典》,设计:“‘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着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说说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学生阅读课文中的这句话,只有根据《义勇军进行曲》的内容,充分想象国难当头,它鼓舞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救国的作用和中国人民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才会得出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