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杨集(20090897)
外国语学院09级英语
关键字:“do nothing”philosophy historical background meanings applications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摘要:“Do nothing” philosophy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deas put forward by Lao Tzu.
It,however, is misunderstood and even distorted by many people. First, we should
know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where it came into being, and then grasp the accurate
and clear picture of it. Nowadays, it still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harmony of
our society. It is a crystal of wisdom on life philosophy and a valuable guide of running
the state and practicing management.
“无为”是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精髓。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它要求人们无私无欲,以淡泊平和之心去对待世间万物,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与之和谐共处。这一思想不仅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救世提供了方案,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等方面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一、无为思想历史探源
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动荡不息、战乱不止的时代,社会面临重大变革:长期的战争使得民众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诸侯互相攻伐,灭国破家者不计其数。社会渐渐形成了贫富极不平均的状况,除了少数几国政治较为清明,其余的王朝统治都很黑暗、腐败。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逐渐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候出”,各诸候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出现了小国林立的局面。这意味着西周以来礼乐制度的崩溃,社会呈现出无序和混乱的状况。
当权者无限扩张个人贪欲,加重了民众的负担。第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于新兴地主,忍受沉重剥削。第二、战争不断。当权者为了个人一己私欲,不惜牺牲大量民众而发动以掠夺土地为目的的兼并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第三、各诸侯国横征暴敛,国君生活奢华,对民众加以残酷盘剥,以供自己享乐。以齐景公为例,据《左传》记载,此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苦病之。”
隐士阶层中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老子是其中的代表。隐
者群体看似出世,实则心怀救世安民之志。他们拥有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怀有济世安民之志,但他们采取不同于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学派的入世方式,而是时刻对当权者提出忠告,但又坚决不与当权者合作。对当时的黑暗一方面深有洞察,另一方面又觉得无力改变现实。他们不愿降志屈节,便隐姓埋名。在春秋战国那种时局下,反而是站在局外影响政治的隐者群体显得更为重要。政治中权术往往会混扰人的视听,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隐者正是那些旁观者,他们冷眼看待社会的一切,但又时时发出与主流话语不同的声音。他们身处局外,故能冷静分析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他们坚决对抗当权者,故能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大胆批判社会的一切不合理现象。“隐士文化”提倡的清静、退让,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产生无疑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无为思想的意蕴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正确解读这一理念对领会老子以及整个道家学说至关重要。“无”在《老子•德道经》中,不是表示不存在,而是指无具体形象的物质和状态,这种物质和状态只是看不见,听不清,摸不着。它是既表无具体形状的物质,又表抽象思维的属性概念。因此,老子的“无为”思想并非“无所为”,而是“无为而治”。
在很多人心目中,无为是一种无所作为、消极遁世的状态,就像一个隐居深山的老者,不问人间的生活。这或许是对无为的一种误解,无为是一种在生活中最贴近心灵自由的状态。无为并不是在逃避现实中所为的一切,而是知其所为而无为。无为是一种常态、是一种达观,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很了解,并且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他不会刻意在乎人生的得失,而是寻求心灵在整个人生历程之中的愉悦。由此,老子的“无为”思想包括以下几种含义:首先,它是指自然而然、不加人为造作,让万物各顺其性命而达到一种自然状态,“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十七章),从而达到有效治理社会的目的。“道之尊,德之贵,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
其次,指不妄为、不过度而为,不能超过事物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限度,“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橹。功成身退,天之道。”(九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再次,指不为私欲、无心而为,去掉私欲蒙蔽,才能真正令万物各顺其性命。清静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i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老子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结果。以“无为”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去面对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找寻到它的规律,沿着规律来顺应事物的发展。譬如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中国政治上的影响表现为几乎历朝历代都有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但施行这种政策的朝廷决不是什么都不做,他们必须做好军队和儒家的宗法理论这些部分。当然,“无为”不仅是对于统治阶层治理国家而言的,对于任何人做任何事,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亦是如此,找寻事物发展的规律,依照道和规律来办事,不要妄为,不要乱为,自然没有为不了的事情。
三、无为思想的古今应用
老子的无为思想贯穿于老子整个思想的始末,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思想体系。无为思想在后代得到历代开过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提升,尤其是在汉代经历过秦的暴戾统治后百姓急需休养生息之时,无为思想对于复兴汉代的凋敝的国情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及至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老子的“无为“思想依然为历代所延续,并未彻底的离弃。
几千年来,无为思想影响并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邦平天下而立汉室,治天下就用无为思想,轻法刑,薄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从而才缓解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给人民和社会造成的创伤,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后,文帝、景帝继续采用高祖之略,历史上出现了有名的“文景之治”,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社会的繁荣盛世。
老子的无为思想在现代的现实生活中也得到应用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教育方面:英语教学改革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是无为思想的体现。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制度顽固的统治着课堂,这严重违背了我国传统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优秀教学思想。教学无为,就是不主动教学,让学生处于积极求学的“有为”状态。教师的“无为”,不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通过创造语言环境、淡化语法教学、精心设计课堂、因势利导,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无为”导学,学生达到“无所不为”的学习目的,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力。
在修身养性方面:很多老人在晚年的闲适自得都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当我们看到一些老人在锻炼身体或是在逗鸟,对那些忙于事业的人来说这是无为的状态,是无用之举,是衰老的象征。但当他们因为超负荷的工作而生命垂危之时,他又会想起这种无为生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