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训练题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三堂①东湖作韦庄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蝃蝀②;岸铺芳草睡鵁鶄③..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注①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②蝃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③鵁鶄jiāo jīng;即鹭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从满塘秋水入题;描绘东湖碧绿清澈的湖水;从侧面写出东湖之美..B.第二句写开放在湖面的十亩菱花;平展在如明镜般透明的水中;别具特色..C.颔联写横跨水上如彩虹的新桥和湖岸边芳草上静静睡着的鹭鸶;相互照应..D.颈联写了月亮在明净的湖底投下影子;湖边山峰的倒影如朵朵盛开的莲花..E.作者移步换景;将湖水、月光、芳草等景物次第展开;构成了迷人的画卷..2.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1. A、E 共5分;答出A、E中任意一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满分2.1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发人深省..答以动衬静、多角度描写等酌情给分2连用“黄昏”“烟雨”“蛙声”三个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最添兴致的景物..3强化作者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苟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岁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入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BEB项“创作目的”错误;“最多吟兴是潇湘”是冬末泛舟的缘起;而不是作者的创作目的..E项“全诗通篇写景”错误;首联中的“好”力抒情;尾联也不是写景..2.示例一:读出愁..①作者描摹江山风物之美;意在得到朝廷的赏识与任用..②夜深猿啼悲凉;春近鸿雁高飞;恬淡愉快的表象下透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无奈落寞之情..示例二:读出喜..①作者泛舟潇湘;江山风物的美丽令人陶醉;诗句传诵的想象激起壮志..②凄凉猿啼;因内心的愉悦而不再悲凉;大雁因春近而辞别衡阳;返回故地;更让人欣喜..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过郑山人所居唐·刘长卿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宋·王安石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注释: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B.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E.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6分答案1. CE C项刘诗的诗歌风格淡雅沉郁不准确..E项王诗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为虚写.. 2.答:一相同点:①两诗中的“武陵”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桃花”既点明了时令为春季也说明两诗主人公所居所归之处均是优美安谧的世外桃源..2分②两诗均借“武陵”和“桃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清高自适人格的肯定与赞美..2分二不同点: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王诗则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许..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2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三堂①东湖作韦庄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蝃蝀②;岸铺芳草睡鵁鶄③..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注①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②蝃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③鵁鶄jiāo jīng;即鹭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从满塘秋水入题;描绘东湖碧绿清澈的湖水;从侧面写出东湖之美..B.第二句写开放在湖面的十亩菱花;平展在如明镜般透明的水中;别具特色..C.颔联写横跨水上如彩虹的新桥和湖岸边芳草上静静睡着的鹭鸶;相互照应..D.颈联写了月亮在明净的湖底投下影子;湖边山峰的倒影如朵朵盛开的莲花..E.作者移步换景;将湖水、月光、芳草等景物次第展开;构成了迷人的画卷..2.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14. A、E 共5分;答出A、E中任意一个得2分;答出两个得满分15.1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发人深省..答以动衬静、多角度描写等酌情给分2连用“黄昏”“烟雨”“蛙声”三个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最添兴致的景物..3强化作者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江楼①陆游急雨洗残瘴②;江边闲倚楼..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③流..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注①淳熙三年陆游被言官诬为“燕饮颓放”而遭免职;此诗作于第二年他自眉州回成都之后..②残瘴:残余的湿热之气..③槎:木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的“洗”字突出雨势之大;该句写急雨一扫残存的湿热之气;点明了当时的天气特征.. B.次句写诗人的活动;诗人登上江边的楼阁;闲倚栏杆;凭高远眺;其中“倚楼”点了诗题.. C.首联中的“闲”字不仅写出出了诗人此时投闲置散的境遇;而且引出下面两联的写景.. D.颔联通过视觉描写;由近及远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清旷寂寥的意境;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吻合.. E.颈联将乡野生活写得生动有味;表现了农民生活的悠闲与安定;从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归隐之意..2.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答案1.答案DE D.“由近及远”说法错误;应是由远及近..E.“从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归隐之意”分析有误;诗人只是暂时沉浸于荒寒野逸的意境中;很快便又从中醒悟过来;这从尾联可以看出来..2.答案①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爱国之情..从尾联中的“忧围”可以看出;站在汀楼上;而对闲逸的景物;诗人难掩内心深处对国家的忧虑与热爱之情..3分②不被现实理解、报国无门的无奈与苦闷..满怀一腔报国热血、忧国之念的诗人;却受人诬陷;落得罢官赋闲的结局;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他自称是“腐儒”;自嘲之意甚为明显;并以“搔头”之举出之;形象地写出诗人愁思难解之态..3分意思对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摩诃池即污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是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首句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引出次句对昔日奢华的着意渲染..B.第二句中“锦绣笙箫”描绘了豪华壮美、歌管竞逐的景象;暗藏题内“宴”字;“在半空”则突出了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C.“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两句;不仅描绘了宴饮之上歌女的俏丽;而且写出了诗人酣畅淋漓的痛饮之态..D.颈联续写西楼宴饮;意境温馨旖旎;表现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透露出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悲凉颓废情绪..E.诗歌尾联以景作结;描写宴罢归途;描绘了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的景象;对此佳景;诗人更生赏爱之情..2.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答案1.ACA.“对昔日奢华”错;次句也是眼前的实写..C.“写出了诗人酣畅淋漓的痛饮之态”错;应该是“写出了宴饮场面的热闹”..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2.①时日蹉跎;光阴虚度;年华老去的感慨..②万里作客、久离家乡的愁苦..③一事无成、壮志末酬的无可奈何的悲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酌情给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限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咸都..罾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古粱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都在汉中;诗人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交代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描写了他身在军旅中的生活;间接表现出对国家的担忧..B;第二句中“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写风势猛烈..时值深秋;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 C.第三句写诗人登楼远望;见到散关那边的缕缕烽烟;说明边境正发生紧急情况;国家并不安宁..D.最后一联中的“横槊赋诗”也见于苏轼的赤壁赋中;都表现了曹孟德英武不凡的儒将形象.. E.本诗写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抒情结合;语言形象;对仗工整;家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2.清人评析此诗时说:“一篇之中;‘愁’而已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句诗评.. 6分答案1.AD解析A;描写了他日常闲散的生活;表现出对国家担忧的说法显得牵强..D;本诗表现的是自己军旅生涯的英武形象答对一项 2 分;答对两项 5 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2.愁是诗歌的诗眼..1 分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愁自身与秋景;并奠定全诗感情基调;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两联愁家国不安;③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家国身世之愁悠长..1 点 l 分;2 点 3 分;3 点 5 分;基本上分析诗句 1 分;点出愁什么 1 分;意思对即可;尺度可稍微松点..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大热五首其一宋戴复古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注:戴复古16717- 南宋着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院..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将气候描写与悯农的内容结合起来;前代诗人不乏其例;但将它们和理趣结合;则是戴复古此诗的特点..B.开头两句;把天地比作一座炽热的大窑;把暑热炎蒸比作阳光下的炭火在猛烈燃烧..C.开头两句;比喻形象、贴切;暗用典故..庄子中有“今以天地为大炉”的说法;贾谊鹏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更直接为戴诗所本..D.“烹”字生动地展现出暑热犹如炭火的烹烧;给人以炎威灼人之感;诗人用字精当..E.七八两句写六月农民水田劳动的辛苦;虽然是寻常话;却非有实际体会不能道;与唐人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相媲美;都是本色的语言;而戴诗却比李诗更接近现实生活..2.按开头两句所写的情况;人是不能不“怨炎热”的;但三四两句突转新意;从大处高处者着眼;把“怨”从个人范围中解脱出来..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1.B.EB“阳炭”是炽热的炭火..E戴诗不比李诗更接近现实生活2.答:①三四两句“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此”;指天地这座大窑;人是不能不“怨炎热”的..但承第一联突然转折;突出强调了“炎热”之功:陶镕万物;使之成长..②五六两句“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进一步发挥“万物此陶镕”这一主旨..暑热;正是庄稼生长结实的重要条件;到了秋天才能收获成熟的谷物..③七八两句“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因“百谷秋”而联想到农夫六月水田劳动的辛苦;转出另一层新意;炎炎夏日;农夫辛苦地除草、耕田;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怨炎热”..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同情..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江城子·东武雪中送客①苏轼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转头山②上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宽;何处是超然③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栏..注①东武;密州今山东诸城..客指章传;苏轼在密州时;与其多有唱和..②转头山;在诸城县南..③超然;指超然台;苏轼在密州所修..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既包含着对往昔的留恋;又有离别的伤感..B.“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突出了环境的寒冷;渲染了伤感的氛围;情与景交融..C.“离亭”就是驿亭;它和南浦、灞桥、朱雀桥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D.“雪意留君”是说天降大雪;有意留君;雪尚如此;那么作者留客之意更不待言..E.“玉花”“银海”“翠袖”都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比喻雪花、飞雪和歌女..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下阕..6分答案1.C 2分E3分;解析:“朱雀桥”错;“翠袖”是借代..2.解析:①下阕前五句虚写..从对方写起;设想客行未远;而思念之情已生;回看别离之地..②下阕最后三句实写..从自己写起;询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对他的思念;然后刻画自己伫立离亭;倚栏远眺的形象..虚实结合;尽抒离愁别苦..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居庸关谢榛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注居庸关;又名蓟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今北京西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首联从大处落笔;从总体上描绘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B.颔联回顾居庸关一带征战不断的历史;每逢秋高马肥;北方部族就会入侵..C.“魏尚”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他爱护士卒;治军有方;令匈奴不敢进犯..D.尾联运用典故;借对魏尚的怀念;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魁的感慨..E.诗歌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独特感受及对边防的关切;浑然天成..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案1.BDB.颔联是描写居庸关一带的景色;既概括了秦汉以来千年征战史;又反映明代北方边患的严重..D.“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疆的感慨”不恰当..诗人为当朝有魏尚一样的将军镇守居庸关而欣慰..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2.①写景精工;动静结合:活动的“云”“鸟”;静止的“岭”“关”;愈加显示出“云”“鸟”的活泼灵动;“岭”“关”的高峻挺拔..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居庸关一带气势宏伟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震撼与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用语精当:如“断”形象地刻画出山岭的险峻、高耸;“长”传神地表现出长关的绵延不断..每点2分..从描写、情感、语言三方面立意;其他符合诗意、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念奴娇·春雪咏兰明·陈子龙①问天何意;到春深..干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②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③..当日九畹④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⑤..洛滨江上;寻芳重惜佳节..注释:①陈子龙;反清复明志士;后兵败投水殉国..本词作于明亡之后..②解佩与凌波:典故;这里均指美女..③鴂:指杜鹃..④九畹:典故;指兰花..⑤金跳脱:手镯类饰品..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两项是5分A.本词一首咏物词..作者采用楚辞美人香草的比兴、象征手法;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充分表现了词人爱国主义情怀..B.“到春深”该是东风化雨、莺飞草长的时节;但天意反常;竟是”千里龙山飞雪”;在抒发愤懑之情的同时;也奠定全词感情基调..C.“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词意至此一转;兰草并未灭绝;身处深山幽谷中仍有它嫣然笑容;口吻中不无自豪之意..D.“数茎清露“则写兰草的其体形象;如同特写镜头:兰草茎叶上清露如珠;晶莹妩媚..这是比喻仁人志士当年忠贞的美德..E.“王腕香销”一句;写出兰花从回忆中醒来;面向现实;发现美人不在..这表明兰花欲远离美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追寻幸福..2.古典诗歌中有“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本词“兰花美人”也体现出比兴寄托的特点..请简要分析本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②;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②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此诗借事寓意;首句以“阿胶”为喻;生动描绘了读书人蜂拥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B.“银汉”;即银河;在这里被用来指代皇室和朝廷;“昆仑”同“银汉”一样;也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C.“高祖誓功衣带小”;借用汉高祖封功的典故;意在表达功臣的爵位永远不会失去..D.“仙人占斗客槎轻”;“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这句足说封建贵族霸占了爵位;读书人人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E.全诗句句紧扣黄河;又句句别有所指;言辞激切;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绝望与怀才不遇的激愤..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6分答案1.A、DA、首句是说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全部倒进去;也无法改变黄河的混浊;暗示官场亦如此..D、“读书人入仕的希望永远渺茫”错;原意是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把持朝政的封建贵族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2.首联:借黄河的水无法澄清;来暗示当时科举考试的虚伪;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混浊;颔联:表面说黄河通天是因河道曲折;实际指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科举之初就混浊不堪;颈联:用典;指出封建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求官之人一经援引很容易平步青云;尾联:借“黄河千年一清”;没人能等到;揶揄朝廷和科举的黑暗也是改变不了的..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佑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钟鼎”代指官场;“山林”代指民间;上阕首句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产生梦幻般的感觉..B.上阕后两句作者是在规劝好友佑之即使仕途遇到了挫折;如果有了好心态;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C.下阕前两句是回忆二人当年风雨夜对床无拘无束知音畅谈魄快乐时光;温馨中含有几多惬意自在..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格;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E.下阕写送别;虚实结合;先虚写往日二人相聚时的场景;后实写二人分别时眼前景色的秀丽美好..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答案1.A、FA.上阕首句并不是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产生出梦幻般的感觉;而是劝慰朋友看淡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的荣与辱;这些都如梦一样的虚幻;没有必要为此伤脑筋费心思..E.下阕全都是虚写;结尾两句是想象朋友离别后的情景:秀美的山水将陪伴着友人;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非分别时景物实写..2.①上阕劝慰祜之要看淡仕途顺逆;名利荣辱;而能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凶失意而哀伤..②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往日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今日的离愁;感情真挚却又不流于感伤;洒脱自然..③最后三句写祜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首联说那巫峡在古代巴国的东边;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其高耸云霄的状貌..。

2023年中考古诗赏析专项训练《石壕吏》

2023年中考古诗赏析专项训练《石壕吏》

2023年中考古诗赏析专项训练《石壕吏》一、选择题1.(2022春·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暮投石壕村”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C.在诗中,作者先叙事,后抒情、议论,通过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D.诗歌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诗歌鉴赏2.(2022·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式微《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在句式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均属于近体诗。

B.《式微》通过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含蓄抒情。

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 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 孤寂情绪。
浙江考情搜索 浙江三年中考 考点各个击破 基础知识备查 考题跟踪训练 浙江名师预测
按ESC退出
浙江考情搜索 浙江三年中考 考点各个击破 基础知识备查 考题跟踪训练 浙江名师预测
按本内容和思想感情
(一)提炼诗歌的基本内容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按ESC退出
5.(2010·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问题。(4 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 分) 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解析:(1)从“花满城”和“一枝雪”可以看出梨花的特点。(2)从第三句的“惆怅”可以看 出诗人对美景和人生的感悟。
浙江考情搜索 浙江三年中考 考点各个击破 基础知识备查 考题跟踪训练 浙江名师预测
按ESC退出
赏析诗歌语言的方法: (1)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 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 淡等。 (2)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是佳句赏析。在锤炼字词时应 重点关注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彩的词。佳句赏析应着眼于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独 特意境,有时也要分析其语言技巧。 (3)在鉴赏语言特色时应注意:一首诗或一首词的语言要么活泼,要么沉郁;要么直白, 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约;要么朴素清新,要么华美绮丽……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相 对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下面是几首古诗,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万顷波光明,一片明月照。

——张若虚问题:1. 第一首诗的作者是谁?2. 第二首诗中,诗人想要做什么?3. 第三首诗中,诗人的身处的场景是什么?二、下面是几句古诗,请你猜猜这些诗的名字。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3.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三、下面是一首古诗的开头和结尾,请你填写中间的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四、下面是一首七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下一句。

秋风起,枫叶红五、下面是一首五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前两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六、对于以下的古诗,请你回答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2. 诗人通过描写明月来表达了什么情感?七、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给这首诗起一个合适的标题。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八、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判断这首诗的作者是否是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九、请你自由发挥,写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以上是古诗词鉴赏练习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祝您学习愉快!。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人简介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

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

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那首诗中名句?这样写有何作用?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

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

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

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诗人简介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

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

萧颖士以女妻之。

与弟中行并有文名。

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

《全唐诗》存诗仅13首。

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晋挚虞《三辅决录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

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

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

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

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通过古诗词的鉴赏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下面是一些初二古诗词鉴赏的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练习题一:鉴赏古诗词1. 以下哪一首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登高B) 月夜忆舍弟C) 春暮喜雨D) 赠花卿答案:C) 春暮喜雨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C) 白居易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哪首诗?A) 《清明》B) 《静夜思》C) 《登鹳雀楼》D) 《登高》答案:C) 《登鹳雀楼》练习题二:填空练习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山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在山的尽头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

答案:思乡之情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应该珍惜人生的美好时光,不要虚度光阴。

练习题三:解释诗词中的意思1. 解释下列名句的意思:“朝辞白帝彩云间”答案:这句出自杜甫的《登高》诗中,意思是早晨离开白帝城,云彩被美丽的山景所遮挡。

2. 解释下列名句的意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答案:这句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意思是鸟儿宿在池塘旁的树上,僧人在月光下敲门而入。

练习题四:填写作者及诗名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唐代诗人__王之涣__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2.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南宋诗人__苏轼__的《赤壁赋》中的名句。

练习题五:连线练习将下列句子与相应的古诗词名句连线。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4. "卧看牵牛织女星"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望岳》D)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答案:1-B,2-D,3-C,4-A本文为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分析,提高了同学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D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7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7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2.主题挖掘,挖出诗歌灵魂。
此类诗歌鉴赏题,重在挖掘诗歌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认识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某一主题,即阐述的某一哲理,抒发的某一感情。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3.手法鉴赏,悟出诗歌技巧。
诗歌的创作手法是诗歌体裁较为独特的特征。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认知理解。这要求学生要明确常见的衬托与对比、联想和想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活用典故等创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鉴赏其表达作用。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2.【2019届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万唯古诗词鉴赏题

万唯古诗词鉴赏题

万唯古诗词鉴赏题
【题目1】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multiple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通过对春季美好的晨景的描写,表达了无论季节怎样变换,都不能阻挡自然的美妙;春天美好的风光
里充满奇幻,把晨景的美罗列于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大抵说明春日早晨,宁静而又充满生机。

又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人感受到了落日晚凉的午后,表现出雨后的醉人的晚霞,不绝
于耳的鸟鸣和被风折断的花瓣给人们带来淡淡的芬芳,看到美好天地
里奇妙不可思议的小细节。

这都展现出了自然美妙、变幻莫测的伟大
力量。

【题目2】忆秦娥泪滴滴唐代: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multiple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忆秦娥泪滴滴》,他用深情的语言描
冰豪情的政治况,写出楚汉之间的长征情节,描述爱国的忠节故乡的
深情,表达了爱国的情怀;根据《忆秦娥泪滴滴》的内容,我们可以
清楚的看到,李白以秦时明月的点点滴滴飘散,犹如秦娥的泪珠落下来。

又如“不教胡马度阴山”,凭借着胡马横穿黑暗的阴山,李白有着
斗志十足的爱国心情;同时提醒人们为自己身居的国土,权宜去维护
与保护他的安宁与安详,以及不忘远方的那些像他们一样,情愿把命
抛在大漠之中,拼着一份责任,为了岁月当年,奋不顾身的英勇忠节!。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赏析专项训练《诗经二首》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赏析专项训练《诗经二首》

中考古诗赏析专项训练《诗经二首》一、选择题(共0分)1.(2022·山东淄博·统考一模)阅读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诗的开头写河州滩头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又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诗歌抒发了男子求偶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

“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钟鼓乐之”是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D.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逐步展示男子锲而不舍的追求,而且也增添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2.(2021·辽宁阜新·统考模拟预测)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上邪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

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⑤,天地合⑥,乃敢与君绝!注释:①上邪(yé):上天啊。

①相知:结为知己。

①命:古与“令”字通,使。

绝衰:衰减、断绝。

①陵(líng):山峰、山头。

①雨(yù)雪:降雪。

雨,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合:合二为一。

A.《关雎》开篇第一章的四句诗,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B.《上邪》开篇三句指天发誓,直吐真言:“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

”足见情之炽烈。

C.两首诗都属于爱情诗,不过,《关雎》是男子对女子所表达的深切思慕之情,《上邪》则是女子对自己钟爱的男子的爱情誓言。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鉴赏(有答案)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鉴赏(有答案)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统编版)诗词鉴赏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2023秋环翠区期末)古诗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半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2.(2023秋石城县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一)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从格式可以看出,以上两则内容体裁不同,《宿建德江》是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2)两则内容都写到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宿建德江》表达了的情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的情感。

3.(2023秋上犹县期末)阅读诗歌《春日》,完成问题。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下列对“胜日寻芳泗水滨”一句中“胜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当天。

B.盛大的日子。

C.风和日丽的日子。

D.胜利的日子。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天气、事件和地点。

B.“无边光景”写春日风光无边无际,诗人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富有哲理,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万紫千红”,春风则比喻儒学的丰富多彩。

D.这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的哲理诗。

形象鲜明,描写自然,读了只觉得春光满眼,完全把春日踏青和追慕孔道融合在一起,可见构思之巧妙。

4.(2023秋芝罘区期末)阅读。

登乐游原①李商隐向晚意不适②,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XXX。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释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村行XXX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

XXX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XXXXXX空山不见人,但XXX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阐发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2)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以下各题XXXXXX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XXX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阐发“野旷天低树,XXX近人”的意境及所表现的作者的心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覆题目。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XXX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XXX似汀洲。

XXX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XXX。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什么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情景?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伤?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
16.唐白居易
17.对比
【分析】
15.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识记能力。
《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全诗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6.本题考查对古诗作者及朝代的识记。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
17.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写作手法的理解。
古诗中的前两句,把平地上百花凋零的景象跟高山古寺中桃花刚盛开时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自己对桃花盛开的惊喜之情。
D.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3.“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的意思是( )
A.欲望B.喜欢C.将要D.需要
24.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的( )之情
A.喜悦B.兴奋C.伤感D.愤怒
诗歌鉴赏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5.古诗讲究对仗。诗句中“迟日”对“________”,“江山丽”对“________”,“泥融”对“________”,“________”对“鸳鸯”。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人们在细雨绵绵的日子扫墓、祭祀先人
【分析】
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诗词歌赋默写。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诗句的意思,平时要多背诵和理解一些常见的诗句。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包括作者及写作背景。这样,同学们做题时会游刃有余。
2.
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清明》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人们在细雨绵绵的日子扫墓、祭祀先人,诗人借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遥指不答的情景。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
南湖早春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请描绘划线句所呈现的景象,并简析其作用。

(3)
春寒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1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

○2青帘:指酒旗。

请描绘划线句所呈现的景象,并说说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村行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1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的乐趣。

○2棠梨:又名白梨、白棠。

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3原:原野。

诗中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
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1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王庭珪(guī):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

请描绘诗中划线句呈现的画面,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忆江南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1,丛兰裛○2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3。

○1袂(mèi):衣袖。

○2裛:通“浥”,沾湿。

○3颦:皱眉。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划线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3分)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诗中画线句子。

(3分)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唐】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请赏析诗中划横线的句子。

(3分)
万山潭作孟浩然【唐】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请描绘诗中划线句所呈现的景象,并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花下醉李商隐【唐】
寻芳不觉醉流霞○1,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流霞: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

结合全诗,第一句中的“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加以品味。

(3分)
浣溪沙秦观【宋】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说说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