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美学中的“中”-“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周易》美学中的“中”\“和”

摘要:《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不偏不倚,均衡适度的“中”处处渗透到中国古典建筑等艺术领域;“和”体现了生命的律动和和谐匀称的美学诉求。

关键词:《周易》;美学;均衡;和谐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20-01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儒家,道家都从中汲取营养,支撑自己的学说,被称为“万经之首”,它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活水。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也曾主张“揭去后人所加上的一切神秘的衣裳,”“从《易经》中寻出当时的艺术。”传统的美学范畴,如阳刚与阴柔、交感、象与意等在《周易》中都得到充分地诠释,而“中”、“和”的美学观呈现出统领的姿态,它在“天人合一”这一体系中,调和着“阴”、“阳”,使天地万物处于和谐地运动变化中。

一、“中”的含义和美学意义

《周易》里多次出现“中”字,《彖传》有45处,《象传》有52处,如“正中”、“刚中”、“中道”、“时中”等。“中”的含义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中”是指爻位,第二爻和第五爻都处中,是一个均衡的状态,大凡处于这两爻的,“吉”、“利”、“无咎”居多。第二爻是以阴为正位,第五爻是以阳居正位,彼此呼应,则更为吉利,体现出了阴阳对立统一的整体和谐无偏差。其次,“中”指中

心或内心,如“中不自乱”(《履》),“中心愿也”(《泰》),“中心得也”(《谦》)。再次,“中”是指行为的适度,不偏激,既“不过”和“中者,其行无过不及”(朱熹注《周易本义》)。后来儒家发展了这一层涵义,强调节制欲望,约束行为。《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所以,只有做到“大中至正”,“不偏不倚”才是合乎礼仪道德的。

从审美上看,首先,“中”与两端保持等距离,是完美的均衡状态,不偏不倚,给人以视觉上的和谐,不会倾塌,容易获得安定的统一,具有整齐、单纯、寂静、庄严等优点。“中”所体现的平衡对称的形式美一直广被运用到建筑、园林、绘画等艺术中。我国古代建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而宫殿则是把这种对称美推到极致。他们大多以中轴线为主干,左右两侧呈现出对称的格局,中轴线犹如建筑群的“脊梁”与“心脏”,造成稳重、开阔、庄严、霸气、浑然一体的气势。在城市布局中,无论唐代的长安还是明清的北京,都是按棋盘的方式划分着街坊,横平竖直,井井有序,稳如泰山,这种四方八稳的格局,展示着长久的威严和坚无不破的霸气。

其次,“中”意味着处事不偏不邪,追求适度,如果“过及”则无法保持事物的完美状态。它的内涵与艺术创作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制和适度有关。儒家主张中庸,“发乎情,止乎礼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情感不能完全表露,也就是要有限制和束缚,人的言行必须在一套约定的规则制度下,社会才会和谐统一。艺术创

作同样,感性的情感必须有理性的沉淀、过滤、重组,并且用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升华为艺术,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并不等于情感的“宣泄”或“暴露”,这就是“中”讲求的适度原则。

二、“和”的含义和美学意义

“和”是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美学范畴和美学思想,《周易》一书中多次提到过“和”,如《咸》卦中的“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中孚》中“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说卦传》中的“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等。“和”就是对立面双方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事物得到稳定的发展,故曰“乃利贞”,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除此之外,“和”在《周易》中还有其独特的蕴义,首先,“和”和“利贞”分不开的,而且“和”中渗透着强烈的伦理观,于国于家,以“和”为贵,君明臣忠,如鱼水之欢,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其次,“和”还指万物都按照他们各自的特性自然协调地发展,彼此不相阻碍,正如《乾》卦中说“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再次,“和”是和“生”是紧密联系的,“天地交,万物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整个宇宙都处于一个变化发展的和谐统一的生命体中,可谓是“阴阳相和各得其宜”。《易传》所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相感,新的生命诞生,即回归到生命循环的动态之中,这便是“和”,《周易》对这种“生”的境界推崇备至。

“和”所表达的和谐均衡的美学诉求,既是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社

会的伦理道德的总纲,也是古代艺术理论创作遵循的原则之一。音乐讲求八音和谐,《尚书?尧典》有这样一段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中国古典音乐中有“以人合天”、“以天合人”这两种方式,是一种和谐、恒定的状态,这与西方音乐注重矛盾冲突有文化上的本质区别,而狰狞,崇高,怪异一直是受主流所排斥的。这是中华审美文化的“中坚”思想,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审美文化精神发展的支配力量与文化底蕴,贯穿于我国古典音乐发展的各个时期。绘画和书法注重布局均衡,诗歌主张温柔敦厚,这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这一温床滋生出来的恒久不变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