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胃脘痛系指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因外邪袭侵,恼怒过劳,饮食不节,起居失宜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成。
【范围】
西医学中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痉挛、胃粘膜脱垂症、十二指肠炎相当于中医胃脘痛。胃、十二指肠其它疾病若临床上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六淫外袭寒、湿、暑等外邪,既可单一致病为患,也可兼夹入侵机体,可通过口鼻内客胃脘,或经皮毛、经络内传胃脘,与胃中有形之物相搏结,致胃脘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而疼痛。但临床上多见于素有胃脘痛病史之人,因其脾胃功能常不足,卫外不固,故极易遭受六淫之邪的侵袭,外邪循经内传,停于中焦,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诱发或加重胃脘痛。
2.情志所伤思为脾之志,过度深思远虑,犹疑不决,使脾气郁结,胃气不得宣通;情怀不舒,抑郁寡欢,情志不畅,使肝脏疏泄不及,致肝气郁结,木失条达,气机不畅,进而影响脾胃升降功能;或因遇事烦恼,情志怫逆,甚至暴怒不已或急躁等精神刺激因素,使肝脏气机不和,肝气过盛,疏泄太过,致肝气横逆犯脾胃,影响脾胃生理活动,引起脾胃升降失常;悲忧过度则耗伤肺气,而肺与脾同属太阴,脾与肺为母子关系,子盗母气,肺伤则脾亦伤,脾伤则胃失和降,中焦气滞。总之,各种原因所致情志失调均可影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致胃腑气机郁
结,引起胃脘痛发作。
3.饮食失调暴饮暴食,胃纳过盛,积滞胃脘,腐化无能;宿食停滞,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脾运艰迟,致使胃失和降,气机郁阻;或因体弱、年老自衰而胃虚,食入难化,积于胃中;或由于地区、季节、生活习惯不同,所食之物粗糙、生硬,或过热过冷,复因素有胃疾,年老和体虚,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力低下,致食滞胃腑,阻碍气机;过食肥甘滋腻厚味,则壅积于胃脘,阻滞气机,湿聚而生痰化热;或嗜食辛辣煎炒或浓烈调味品,直接刺激胃腑,耗伤阴津;或长期嗜饮烈酒,湿热积于胃脘,并耗伤阴液,甚腐蚀胃脘,造成胃腑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胃失和降而胃脘疼痛。
4.生活起居失宜坐卧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或暑季贪凉而卧于屋檐下或门窗空气对流之处等因,寒湿之邪内侵困脾,脾失健运,气机逆乱,气血运行不畅;或素有胃疾,或体弱脾胃虚之人,复因上述诸因而致起居失宜引发胃脘痛。5.瘀血停滞胃脘疼痛反复发作,气机阻滞日久,影响血液正常运行,血流迟缓而成血瘀,阻滞胃脘脉络而成瘀血;或久病、体虚之人,脾虚气弱,推动血行乏力,血行迟缓,致血瘀停着,瘀阻络脉而发为胃脘痛。
6.脾胃素虚素体阳气虚弱,尤其是脾胃虚寒,胃脘络脉失于温养,而生胃脘痛。总之,胃脘痛虽有以上诸多病因,但以情志所伤和饮食失调为主要发病原因。饮食失调、情志所伤、六淫外袭为急性胃脘痛病的常见原因;寒湿、瘀血、正虚为慢性胃脘痛病的常见病因,而急性胃脘痛的病因,又是引起慢性胃脘痛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
二、病机
1.发病一般来讲,凡由邪干胃脘引发的胃脘痛多为急性;而由脏腑功能失调所
致的胃脘痛多为慢性。
2.病位主要在胃腑,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3.病性急性以邪实居多,慢性以正虚或虚实夹杂为主,慢性因邪侵而发作者,以本虚标实为主。实为寒凝、气滞、食积、湿热等;虚为脾胃虚弱,包括气虚、阴虚、阳虚几方面。
4.病势病之初在胃,涉及气血,以寒凝、气滞、食积、湿热标实为主,继则耗气伤阴,阴阳受损,肝脾受累,久而成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5.病机转化胃脘痛的病机转化决定于邪气的强弱与脏腑功能的盛衰及邪正双方的相对消长变化。急性者,多由六淫、饮食、情志所引起,邪犯胃脘,损伤脾胃纳运升降功能,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病多属实,邪盛正气亦旺,脾胃损伤较轻;若邪干胃脘日久,严重损伤脾胃生理功能,正气衰弱,可转化为慢性,出现脾胃虚弱证、虚寒证和阴虚证。慢性可因气滞与气虚致血行不畅,血瘀胃脘络脉,形成瘀血,故慢性胃脘痛虽以本虚为主,但多夹痰、郁、寒湿、湿热、瘀血,形成虚中夹实、寒热错杂证。慢性胃脘痛急性发作时,属本虚标实,且以标实为主。胃脘痛病因病机见图3—1。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胀满、吞酸嘈杂、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局部症状,以及神疲乏力、倦怠懒动等全身症状。
2.发病与情志不畅、饮食失节、劳累过度、受寒等因素有关。
3.好发于青壮年,常反复发作。
4.胃镜检查、胃肠X线钡剂造影、B超、肝功能等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1.真心痛部分病人表现为突发性心下胃脘部疼痛,但疼痛部位很快由胃脘转向心前区,痛彻肩背,疼痛呈剧痛,或如绞或如割、如刺,胸闷气憋,冷汗不止,甚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紫绀,舌质淡胖或紫暗有瘀点,脉不通或脉微欲绝。心电图检查可有ST段和T波等改变,心肌酶谱也有相应改变。病情危重者可见心律紊乱、心衰、休克等并发症,一般预后较差。胃脘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且伴胃肠道症状,心电图检查正常,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见异常。一般预后较好。
2.胃脘痈上腹部疼痛为局限性、缓慢性、节律性。起病多缓慢,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胃中脘痈(胃溃疡)疼痛常在剑突下或偏左,多于餐后1/2~2小时疼痛发作,经1~2小时疼痛缓解。规律是进食一疼痛一缓解。胃下脘痈(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在剑突下偏右,一般在餐后4小时发作,进食后疼痛缓解,其规律是疼痛一进食一缓解一疼痛。疼痛周期性发作,与季节有关,秋末冬初最多,春季次之,夏季少见。与饮食、情绪亦有关。疼痛性质为隐痛、烧灼样痛、钝痛、饥饿样痛或剧痛,碱性物质可使之缓解。常伴嗳气、嘈杂反酸、恶心呕吐、心烦易怒等症。缓解期多无明显体征。胃酸测定:胃中脘痈患者胃酸可正常或偏低,胃下脘痈患者多明显胃酸增加。X线钡剂检查,直接征象有龛影,间接征象可见溃疡局部有压痛、激惹,溃疡对侧有痉挛性切迹。胃镜检查及活检可明确诊断。3.脾心痛上腹部或稍偏左侧疼痛,痛如刀割或如绞、钻痛,痛势剧烈,常放射至左腰、背及左肩部,伴恶心呕吐,发热,或见黄疸、腹胀、皮肤瘀斑(腰腹部出现蓝绿一棕色皮肤斑或脐周围皮肤出现蓝色改变),甚或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洪大滑数,重者沉迟细微,血压下降以至休克。病人坐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