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若干问题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二级学院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体,本文通过对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构建更为合理的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方式与方法,以期达到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积极推进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从管理地位上看,二级学院是一所大学的重要组织机构,是支撑学校的坚实骨架,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又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由以上两点不难看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其各项工作都是紧贴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的,其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高校应摒弃过去“管得太多,统的太死”的做法,将部分管理权逐步下放到各二级学院。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谈创新型大学建设时曾明确指出, “建设创新型大学, 既需要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 同时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要内容, ”这其中也包含着在建设创新型大学的过程中, 高校应积极探索、研究并践行富有特色与成就的大学内部管理模式。本文就二级学院如何更好地
管理进行探讨,力求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加强二级学院管理的必要性
大学的各项管理高度集中在“校”这一级层面显然不利于其各方效能的发挥和提高, 不利于学校的整体、长远发展。因为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各学院即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 完全由学校统一
管理则势必要求追求普遍性, 要求做到平衡、兼顾, 在此情况下, 仅仅依靠校一级行政管理直接进行各项事务管理, 并具体管到学
院内部的各项事务, 就必然是“一刀切”, 很难做到统筹兼顾, 最终必然导致学校调控能力、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急剧下降, 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在传统的校、系二级管理体系中,“系”这一教学管理单位往往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而各专业因其自身特点不同,管理方式也会产生不同,如果一概用“大一统”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就会束缚专业与学科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综合类高等院校逐步形成了学校(学院)―学院(二级学院)―系的三级管理体系,这使高校重新划分层级管理智能成为可能。处在三级体系中层的二级学院必须妥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合理整合学院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监督权力,做到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具体实施和民主监督“四位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之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2﹑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与基本内容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总则第3条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与理念应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在具体工作中,更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校各教学环节服务,为教师授课、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不难看出,实行两级管理,可以减少高校管理的跨度,降低高校中的科研和管理重心,分散校级层面上的办学压力,调动基层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建立新的高效率运行的管理机制,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效能。
美国学者帕森斯认为,组织机构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层次,分别是基层的“技术体系”、中层的“管理系统”和上层的“制度系统”。其中,“制度系统”的功能在于把组织与更大的社会相联系,提供合法性或更高层次的支持资源[1],这一层次主要针对学校层面而言。这样,学校内部的管理层次可分为两级,即“技术体系”和“管理系统”。显然,运用帕森斯的分类,“技术体系”代表的是以系为中心的基层系统,而“管理系统”则代表位处中间层面的学院。
校、院二级教学管理,就是依据教学管理目标,按照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管理规律,在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和采用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管理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优化、决策、组织、计划、评估、调节、监督的实时管理过程。换言之,就是要
把学校现有的教师、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等要素进行最优组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管理,维护和保证教学工作秩序,有条不紊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同时使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三个层次中,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对上(学校)来说是执行层,业务上受教务处的指导;对下来说是指导层,领导着下属各系(教研室)的工作。正是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承上启下,既要把学校的决策、各项任务传达布置给各教研室、学生班级具体贯彻执行,又要把完成的结果以及全院系师生的意见、要求和问题及时向教学主管部门反映、汇报,也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级学院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枢纽。
3﹑构建更为合理的校、院管理模式
在现阶段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管得太具体,二级学院只能被动地落实上级精神, 过多依赖学校, 积极性和能量不能真正发挥出来;另一方面, 学校长期陷于繁琐事物的过程管理中, 没有足够精力思考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 不能准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2]正因为此,构建构建更为合理的校、院管理模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所要必须面对的问题。
3.1二级学院管理的职能
校级管理部门其任务职能的重点和主体,应放在目标质量标准、教学活动运行规范要求等目标性管理上,并对上述要求结合教学运作过程(如期初、期中以及期末工作)实施有效管理和监控。同时,对各二级学院必备的教学运行条件予以协调服务和保障。二级学院
的教学管理,其任务职能的主体是:贯彻落实校级对本学院制定的目标要求,结合学院学科专业和人、财、物等资源条件予以补充完善和改革创新,重点要放在教学活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上,以发挥教学管理的直接和基础作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任务和职能应在实现校级管理目标要求的同时,以教学活动及过程的管理为主体,这也是构建学校整体教学管理监控操作系统实现高效运转的客观要求。学校把必要的教学管理决策权限下放给二级学院,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加强教学管理的总要求。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大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任务,如何安排好大学的学习生活、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尽快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就需要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二级学院可以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及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导师和班主任, 帮助学生制订成才规划, 并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选课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学院可以通过强化学风,利用教师的道德风范、严谨教风以及渊博的学识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
在下放教学管理权限的同时,学校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进行评价和监督,同样也是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有效运行机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值得关注和实施[3]。在此,笔者不做更多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