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材全解 (5)

九年级数学教材全解 (5)
九年级数学教材全解 (5)

九年级数学教材全解

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我主要从课标基本要求;编写意图、编写体例;教材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处理等方面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新课标中对数学课程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册教材正是依据这种教育理念编写的。

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学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观点。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编写特意图、体例安排

我认为本套教材主要体现了编者以下几个方面的的意图:1、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为根本出发点;2、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3、以“容易些,有趣些、鲜活些”作为指导思想。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重视隐形课程的作用。

关于教材的体例安排,教材是通过章、节、习题将知识有机的编排在一起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每一章的开始,设有一幅表现该章主要内容章头图(包括内容提要与情境导航),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2)各章的章末都安排了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本章的学习内容,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加以总结与升华。(3)检测站在每一章的最后,便于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4)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与思考”、“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通过真实的情境、鲜活的实例或数学自身的素材,用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的探究与发现过程,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部分课节之后设置了挑战自我,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一两个深刻的、需要进一步思索的问题。(5)这套书中设计了“小亮”、“小莹”、“小博士”三个形象,其中小亮和小莹提出问题、发表感想,小博士对部分疑难问题给予点拨、提示与总结,更好的实现了人书对话,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6)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有加油站、小资料、广角镜、智趣园和史海漫游等栏目,内容涉及数学应用素材、数学趣闻、名题、趣题、数学史料、数学家介绍等等。这些栏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与查阅资料的习惯、增强文化素养。(7)本书的练习系统分为练习、习题与综合练习三个梯度。“习题”和“综合练习”均分为A、B两组,A组为基础题,供全体学生使用,B组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三、教材的内在结构与逻辑关系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四章和一个课题学习,涉及三个领域。其中“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特殊四边形”、“图形与变换”和“对圆的进一步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在本册中以“图形变换与图案设计”这样一个课题学习的形式编排在四章内容之后。本“课题学习”是本册教材第一章“特殊四边形”、第二章“图形与变换”、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中有关黄金分割的内容、第四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八(上)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密切相关,探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与综合性。总之,教材体系结构的设计力求反映各个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我认为注重了以下五个方面:

(1)各领域知识的编排注意知识的纵向逻辑结构,注重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如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知识的实质性关联;特殊四边形、圆和图形与变换之间的密切联系。(2)加强了各领域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不同领域数学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如“图形与坐标”将图形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量化的方式研究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形与数的统一,是用代数法研究图形的基础。(3)具有一定的弹性,既注重基础,又提供发展空间。如:在部分课节之后设置了“挑战自我”,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一两个深刻的、需要进一步思索的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习题设置了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问题等不同的层次,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又获得了不同的体验;(4)螺旋上升的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例如,对方程和函数是按照一次和二次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螺旋上升。一方面不断地深化对方程和函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它们之间的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5)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改进,有利于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的安排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方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建模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模型作用。

四、教材内容分析

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从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看,本章的内容是继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之后,对方程研究的继续深入和必然发展,也是九年级下册学习二次函数以及高中学习指数对数运算、圆和圆锥曲线的方程等知识的基础,本章内容在中学数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本章内容的编写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和模型思想,是第三学段中对方程这一核心内容研究最为深刻的一部分。

为了体现数学的模型思想,教材突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出发,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是一个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然后又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这是模型求解的过程,最后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以及强调检验的步骤,使学生经历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第1章《特殊四边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本章是在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的简单知识、平行线、三角形、多边形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本章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因而本章也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对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变换、正多边形和圆等知识也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八年级下册《几何证明初步》一章中,已经学习了命题与证明、证明的必要性、反证法、综合法证明的基本格式等知识,初步培养了演绎推理能力。在本章中将学习用综合法证明几何命题,这不仅有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与演绎推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中心对称图形和图形的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与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第2章《图形与变换》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过图形与变换的初步知识,但这些知识多是感性的、直观的、粗浅的。本章在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七年级下册“直角坐标系”和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全等与相似”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的变换,探索平移、旋转和位似的基本性质,探索经过平移、旋转和位似变化后多边形顶点坐标的改变,这些内容不仅是对已经学过的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研究的深化,而且是进一步研究函数图像、圆和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章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的变换”和“图形与坐标”两方面的内容。

本章中的坐标与图形变换是数形结合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几何图形与代数问题结合的纽带与桥梁。

第4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本章内容是在研究了直线形、图形与变换和七年级下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

从研究内容看,本章是对圆的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的全面、深入的研究,是第一、二学段对圆的简单认识和七年级下册对圆的研究的深化和进一步提高;

从练习系统看,本章的例题、练习与习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更具典型性、综合型与较大的思维含量;

从研究方法来看,本章采用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形式,运用了多种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从培养能力来看,本章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与演绎推理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能力培养的全面性。

因此,学习本章对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数学思考,以及继续学习空间图形、视图和二次曲线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对称性、确定圆的条件、圆周角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等,其中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九年级下册安排的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正是对这两个公式的深化与拓展,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高中学习立体几何做好铺垫,尽管在去年的中考中对本部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时机,教学中不应降低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必要时可提到这里来学习。

近年来,我市的中考题中,考查圆及其相关内容的题目所占的比例较大,题型涉及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选择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圆的有关概念、性质等知识点;综合题常与三角形、四边形、方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知识综合在一起,有些综合题会渗透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如:近三年潍坊市中考压轴题就是这种类型,从中透出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知识衔接综合考查的命题特点。

五、教材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依据较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我认为要处理好教材,关键是处理好两个关系

1、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做到以下四点:(1)围绕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习,对于相关内容的教学进行适当的整合处理,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纵向可以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进行整合,既利于学生对比学习,又能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横向可以与后续学习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联系,使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还能为高中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2)注重归纳、比较、消化、理解,解决问题注重通性、通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图形的变换、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想让学生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就必须重视初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3)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例如,特殊四边形一章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定理比较多,虽然难度都不是很大,但是要让学生记住这些概念与定理,仍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学生容易混淆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常常会出现多用或少用条件的错误。例如,错误地认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或者认为必须证明四个角是直角,才能判定菱形是正方形等等。对此,可以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及时的把所学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列出主要内容的图表,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例如,可以将菱形的有关知识概括成下图:(插入知识树)(4)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感悟,这是“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中的基本要求。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本册教材中,广泛运用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例如,在4.3节“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运用了分类讨论、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在4.4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有d与r的数量关系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4.6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有d与R+d的数量关系判定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也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涉及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次函数性质的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都离不开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运动变化的思想(直线与圆、圆与圆等)、转化思想(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对称作图的思想。

2、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1)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重视学生直观感知的作用。(2)强调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性,充分理解“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也是学习的目的”。教材内容的设计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学法指导。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注重发挥数学活动的作用,把操作、观察、思考、探究等探索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感受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验相关知识的数学内涵与文化价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3)关注题目解法的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应当提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和不同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在解题过程中反思比较不同解法的优劣,从而领会数学问题的本质(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以及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

六、高效数学课堂标准

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托。我心目中的高效数学课堂概括起来是“五点”:

一要“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总之是数学课应该是“清清楚楚一条线”,千万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不是数学课堂应有的特点,数学课就应该有“数学味”。

二要“新”,内容新颖,方法创新,这样的数学课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三要“活”,也就是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四要“实”,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我始终认为:如果一个数学老师你上的课能做到“又活又实”的话,那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

五要“整”,首先体现在目标定位、教材处理都要大气,教师对整个学段的教材知识体系都了然于胸,能够居高临下的处理教材、组织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其次,教学设计环节不宜太多太细,而应该是板块式、移动式的整体思考,使学生每堂课所学的知识都能纳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连贯的知识立方体,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

七、我的教学感悟

数学课堂教学,

不单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数学的思想……

这就是我对本册教材内容的粗浅认识,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

--初二、初三衔接的探讨

石家庄市第二十五中学郭小川

我今天的发言分两个层次:一是结合刚刚刘磊老师的课说说我们数学组在我校教学改革中运用"四要素"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二是有关初二、初三衔接问题的探讨。

改革的想法:《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指出:新课程,即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字幕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学校决定:要进行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在市、区的有关领导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关心、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学校全员统一思想,满怀信心,坚定不移的走改革之路。

改革的背景:由于地域的原因和周围都是省级名校(东,27、22中;西,40、15中;南,43中;北,师大附中)的原因我校的学生源相对较差,管理和教学方面的难度都较大。在教学中经常有这种现象:课堂上老师认认真真地讲,在学生教看似也在学,但把知识讲了好几遍学生还不会,是什么原因?老师们几经分析,查找原因究竟是在学生?还是在老师?为什么下这么大功夫成绩依然上不来,其实归根到底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既然教师讲了几遍都不会,特别是有的时候考试就是考原封不动讲过的题,学生仍然做不上来,所以就想让老师一人讲课还有必要吗?是否应当把学习的时间多留给一些给学生来利用更好呢?

正在迷茫之际,我校的领导作出了决策:采用'外出学习'和'内部培训'同时进行的思路,尽快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是先对教师进行培训,多次派一线的教师外出(先后去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扎实有效的搞校本教研;再是坚持搞每月一次的"教师成长论坛"和反思总结(外聘专家和本校首席教师、教研组长作专题讲座)系列讲座,目的是使教师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改变观念、推进教改。我们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学校学生学习的办法。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快地提高学习成绩。

改革的作法:

"四要素"教学法的尝试

改革是我们在摸索中进行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时间多留给学生,(因

为老师总讲还是不都会):于是尝试着"20分钟教学法"(即要求教师讲课不能超过20分钟多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又想到要进一步规范:实用"八环节教学模式"(一、温习导入、二、学习目标、三、自学探究、四、讨论答疑、五、教师点拨、六、基础检测、七、互助提高、八、作业布置)。通过实践这两种教学方法感到:课堂上留给学生表现的时间还不够多,加之教学环节太复杂且过于刻板、繁琐。为了改革更加具有科学性,再次改成"四要素"教学模式(探究---导学---拓展-评价)。

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教学活动,都要认真去思考,寻求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预习的探究)

导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教师精减自己的语言,解惑答疑,启发引导;给基础差的学生一些提示,给程度好的学生一些更高层次的启发。(引导学习的环节)

拓展-就是要在完成既定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再去探究生成问题的思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高的追求。(中考链接)

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评价。即有教师对学生互动状况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有学生的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重要。(组内评价,组与组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

我们改革的理念是:通过四要素教学模式,实践两个意图:一是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二是把课堂教学的自主权留给教师,就是说:只要能突出四个要素,在教学形式、程序等方面每个教师都可以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也正是本着这样的一种想法,去认真落实学校的教改计划、群策群力、以老带新(师徒结对),不断努力、积极探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教师方面,认真执行每周(三)的半天教研(集体备课)制度。一人备课,全组共享,具体细化,尤其是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生成的问题的处理方法等都要求极具合理性和实用性(例),要令全体同学满意。按学校要求每月推出一节公开课,全组听课,集体评课共同提高。每人都是带教改课题上课,脱本教学,脱案授课。

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来挖掘本学科的魅力。比如说,刚刚的新课导入就有效地利用'课前三分钟'并创设了问题的情境。

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所以每节课后,我们都有针对性的写"课后反思(教后一得)",以增强我们的"成果意识",进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的教案恰恰是由《预习提纲》、《当堂检测》和每节课后的"课后反思"构成,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数学组全体老师的教案每次都评为'优秀教案'。

学生方面,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我们实行'捆绑式'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是由学习成绩和表现不同的六人组成,集纪律、卫生、学习于一整体,座位也分在了一起,可以是"团团坐"也可"排排坐"。(刚刚的情形)

以这个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每节课上可以有组内互动、组之间互动、师生互动等环节。我们初二年级数学组的几位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每设置的问题都是由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经常采用小组竞争的办法来激励和刺激孩子们。(例子)学习时,常常采用记分的办法来激发小组互助学习劲头,对于每一道题的探究都以组为单位进行。同学们为了给本组加分,在探究的时候积极的互相帮助、互相切磋,真正的体现了"兵教兵"。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组的意见,不仅仅只是学生积极的

回答问题而且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在这些方面贾利华和刘磊两位年轻老师做得更好!许巧玲老师则是在典型题的分类、探究方面更胜一筹。我们相信:每节课都如此循环,坚持下去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课上的教学活动之外,我们还从学科的学习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建立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求索的动机,非常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数学课题学习'的探究试验,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课题学习>成果给来我校参观、交流的新加坡法嘉中学的老师和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作了展示,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评价并把学生作品的课件带了回去。

在尝试"用所学知识设计校徽"的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用'轴对称'的知识设计我们25中学的校徽,很具有时效性。

以上是我们用"四要素"教学法的一些尝试,感到现在还不是很成熟,也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多地给与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多多地给与我们帮助,共同促进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

关于初二与初三衔接的探讨

"初一变化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一句话形象的道出了初中学生分段分期管理的不同特点,也表明初二作为承上启下、衔接和扭转作用的关键学年。抓好初二升初三的工作,在整个学习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步跟不上,也就步步跟不上,那么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呢?我个人的感悟是:坚持!坚持学习知识;坚持积累经验;坚持提升能力!要想做到这么多的"坚持"就得不断地"吸引"...吸引学生们不断的对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大家都知道:初二阶段学习的可持续性对初三阶段乃至于今后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做好: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建立学科知识间的联系;3、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培养学生能力等教育,为初三铺垫基础。比如:刚才课上富有情趣的'导学';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区别;小组的探究活动,组和组之间的竞争;设置的'中考链接'环节等等都是精心设计的,为的是尽量适合各个层面学生们的学习。(兵教兵)如此坚持下去会使学生们为初三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会逐步的培养他们的中考意识,会提高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

而初二的学生又正处于'叛逆期'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

1.从学生心理方面看:初二恰恰是很浮躁的阶段,对待学习不太抓紧,做事感到不慌不忙,有些同学对事情总是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在初一时对学校及周围的环境还都不太熟,表现得还不很张扬;而升入初二就大不一样了,每个人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都很熟悉了,一切也就变得无所谓了。各种各样的因素,天长日久的积累,慢慢的就产生了两极分化。

为了能尽量缩短这种分化的差距,我们学校采取的措施是:

(1)实行导师制。每个班级不见得每一个学生都信赖班主任,不见得班主任都能科学地解决班级的任何一个矛盾,如果科任教师能协助班主任共同开展心理指导工作,教育效果一定会更好。所以,我们让每个学生都选择一位自己信得过的教师,作为自己知音教师,进行心灵沟通、心理辅导。

(2)老师的态度会引起学生注意的,我们可能也会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产生不同的看法,欣赏的和厌倦的态度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因此就该对学生们多一些欣赏和鼓励。学校心理咨询室在此方面解决了这些问题,每日都有辅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谈心,有针对性地做心理教育。

(3)学习小组的作用,组内的作用、组与组之间互助。不仅仅在学习知识方面互相帮助,还能在其他方面也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共同努力、共同提高!

2.从知识方面看:初二所学的知识难度和深度都加大,尤其是初二的下半学期更加明显。如:四边形、函数等内容都在此阶段学习。所以在夯实基础方面下功夫、在理解和应用方面提高要求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新教材对概念的要求似乎有些淡化,但是在理解应用方面的要求却没有降低,反而是提高了对能力的要求。在对解题步骤的规范方面、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等各个环节的落实,都要有周密的计划、得力的措施,这也正是张显我们教师能力的关键方面。(例子)要使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解题思路方面有更开阔的拓展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把握好对计划的落实。别忘了初二学习的知识许多在中考和今后的学习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例:"一次函数"这部分知识会在综合题中出现,从近三年的中考题的看就可知道:2005年的中考题中的24题;2006年的中考题中的21题;特别是2007年的中考题中的9、20、25、26题都是涉及这部分知识的考察。而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又可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如果在初二阶段的一次函数学好了,初三阶段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也就有了基础,这就是说这部分知识学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函数的质量。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考虑到了各种因素,充分的做了周密安排:从预习环节到课上的展示到课后的辅导都认真落实到位;切实把"四要素"教学法落到了实处。例如:刚才这节课'分式'是极普通的一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教师有意的放手让学生们尽量的发挥自身潜力,从预习到探究、从展示到检测、从综合训练到知识的拓展都由学生自己完成,特别是探究过程中的"兵教兵"作用是很大的,这也正是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而量身定做的。整节课真正的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而教师需在知识结构的层层递进和环环相扣方面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作必要的引导和必须的点拨和评价。'中考链接'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觉到中考题就来源于平时的知识,对中考不用畏惧,这样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中考意识的培养。

教学中我们有时还把相关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函数'和'一次函数'两部分就是如此,(但是这做法是否最好?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整合的教学中是在相关的概念明确之后就把一次函数这个具体的内容呈现在学习之中,使学生对'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得到再一次的感悟。由此学生对知识之间关系如何掌握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因为他们很想看看解决具体的函数问题会有怎样的意义?又是怎样去做。也明确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唤起了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3.从地位方面看:初二年级相当于是百米赛跑的起跑阶段。大家都知道:初三年级的时间安排是很紧的大部分的时间是要进行综合复习,为此我们教育学生好好把握初二的时间,认真地完成好学习任务,学会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一切事情。在数学学习中常发现一部分同学在初二年级的时候没有把该做的习题完成好,从另一个层面上

看就是没有在初二年级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作为我们教师就应尽职尽责,努力的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把握好初二,以笑迎初三。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适当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科活动来提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把初二阶段的学习内容掌握好并很好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初三阶段学习的实力,树起自信心使之在初三学习阶段能"轻装

上阵"、'得心应手',迎接自己理想的未来。

我们数学组是一个团结进取的集体,积极教改,勇于创新。近三年的中考数学成绩在区里排名连续上升;被评为裕华区的优秀教研组;我们的《预习提纲》、《当堂检测》都是在教学的同时提前半个学期编写出来的,还有些是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编写的。但是现在还只是初级阶段,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修改,力求完善,为了各尽其责我们已经实行了'出题实名制'。

教学实践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兴趣'有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的润滑和催化的作用,通过调动学生情趣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以上的探讨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理论总结,不是很成熟还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日后给予我们一些更好的指导和建议,使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

此外我们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们解惑。

1、学情状况及调整办法。

2、初中数学教材(冀教版)体现'螺旋式'上升的内容应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如:几何题的证明。

谢谢大家!

2008、4、16

??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一、解方程 48-3 x =16 5 x ×(5+1)=60 99 x =100- x 36÷ x=18 x÷6=12 56-2 x =20 4y+2=6 x+32=76 3x+6=18 16+8x=40 2x-8=8 4x-3×9=29 54-X=24 7X=49 126÷X=42 8x-3x=105 2(x+3)=10 12x-9x=9 56x-50x=30 5x=15(x-5)78-5x=28 23y÷ 23=23 4x-20=0 80y+20=100-20y 53x-90=16 2x+9x=11 12(y-1)=24

80÷ 5x=100 7x÷ 8=6 65x+35=100 19y+y=40 25-5x=15 79y+y=80 42x+28x=140 3x-1=8-2x 90y-90=90-90y 80y-90=70÷ 30 78y+2y=160 88-4x=80-2x 9÷(4x)=1 20x=40 – 10x 65y-30=100 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汽车每小时a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6千米。_________ 2.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6人,男生56人,女生x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苹果树和梨树共38棵,苹果树x棵,梨树15课。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数减去43,差是28,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数与5的积是125,___________________ 6、X的3.3倍减去1.2与4的积,差是11.4,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费下载】中学教材全解 七年级数学上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含答案

图2图图 期末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3?湖南张家界中考)-2 013的绝对值是( ) A.-2 013 B.2 013 C. D.12013 12013 -2.已知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a b 的结果是( ) 12a b a b +--++A.1 B. C. D.-1 23b +23a -3.某商店把一件商品按标价的九折出售(即优惠10%),仍可获利20%,若该商品的标价为每件28元,则该商品的进价为( ) A.21元 B.19.8元 C.22.4元 D.25.2元 4.(2013?湖南株洲中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 ) 24x =A. B. C. D.1x =2x =3x =4 x =5.如图,,则与之比为( )11,,34 AC AB BD AB AE CD ===CE AB A.1∶6 B.1:8 C.1:12 D.1:16 6.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 A.∠1=∠3 B.∠1=180°-∠3 C.∠1=90°+∠3 D.以上都不对 7.如图是某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人数比 例的统计图,则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兴趣小组是( ) A.棋类组 B.演唱组 C.书法组 D.美术组 8.某中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九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分别参加了巴 山舞、乒乓球、篮球三个项目的活动,陈老师统计了该班参加这三项活动的人数,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这两个统计图,可以知道该班参加乒乓A B C D E 第5题图 习题到位。在管设备进行调整使度内来确保机组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解读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解读 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数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初步形成有理数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是小学算术的延续和发展。 数从自然数、分数扩展到有理数后,数的运算从内涵到法则都发生了变化,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这种数的运算法则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负数的概念。而到学了第三章实数,数系扩展到实数后,数的运算的内涵和法则(包括运算律)并没有多大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理数的运算是实数运算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代数式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本章内容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准确数和近似数、计算器的使用也是本章的教学内容,它是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图

本章内容及课时安排 1.1 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 有理数4课时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加法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课时 乘法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 乘方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部分小节内容分析 1.1 正数和负数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和负数,知道正数与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认识数轴,了解数轴的三要素;因此平时教学既不能起点太低,与小学重复,也不能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一笔带过。其实学生对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概念不够清晰明确是我们重点学要强调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补充非负数、非正数的概念,起到一些承前启后的作用。 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8.5, 6,, 0, -200, 0.1, -20%, -2.35, 0.01, +86,.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最新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 级下册培训提纲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因数与倍数统计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数学思想方法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广角――找次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图形的变换1.粉刷围墙 2.长方体和正方体2.打电话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数学游戏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

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 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解习题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解习题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P180 1、看图填空。 室内温度变化情况统计图 1)横轴表示( ) 纵轴表示( )。 2)纵轴上1个单位长度表示( )。 3)室内温度从( )时到( )时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 4)室内温度从( )时到( )时是上升的。 2、下面是张老师测量刘鹏跑400米前后的心跳情况统计表。 测量 时间 起跑前 跑到100米时 跑到300米时 跑到400米时 跑完后1分钟 跑完后2分钟 跑完后3分钟 心跳 (次) 75 90 130 120 90 88 78 心跳(次) 140 测试时间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起跑前 跑到100米时 跑到300米时 跑到400米时 跑完后1分钟 跑完后2分钟 跑完后3分钟 跟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刘鹏心跳最多是多少次? 2)刘鹏心跳在哪个阶段上升的最快?在哪个阶段下降的最快? 3)跑完后每隔几分钟测量一次?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小刚8时到10时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 跟据统计表完成折线统计图 小刚骑自行车行驶的路程情况统计图

跟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刚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小刚在途中停留了吗?停留了多长时间? 3)小刚在最后30分钟行驶了多少千米?这一段路程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4、跟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某地区2015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0 80 90 100 130 150 140 160 220 200 100 80 降水量 (mm) 某地区2015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降水量(mm) 230 210 190 170 150 130 110 90 7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 解读单式折线统计图P185 1、下面是某地区2016年下半年小汽车销售量情况统计图。 某地区2016年下半年小汽车销售情况统计图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暑期听华应龙教授的教材培训记录) 第一部分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第三单元“分数”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相关的方案,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获得设计方案成功的愉悦。 (四)综合应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题多解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题多 解练习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一题多解 班级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 _________ 1. 一件商品,原价是300元。现在打九折销售,降价几元 方法一: 方法二: 2. 小明读一本300页故事书,第一周看了52,第二周看了3 1,两周共看了几页 方法一: 方法二: 3. 小明读一本300页故事书,第一周看了52,第二周看了3 1。还剩下几页没看 方法一: 方法二: 4. 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周看了52,第二周看了3 1。第一周比第二周多看了20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方法一: 方法二: 5. 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周看了52,第二周看了3 1。两周一共看了220页。 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方法一: 方法二: 6. 姐姐和弟弟都爱好集邮票,两人一共集了96张邮票。姐姐集的邮票是

弟弟的3倍,姐姐和弟弟分别集了多少张邮票 方法一: 方法二: 7. 甲乙两辆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A 、B 两地出发, 经过小时后两车相 遇。 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方法一: 方法二: 8. 做一个长89厘米,宽65厘米,高4 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接头处忽略不计) 方法一: 方法二: 9. 把一个长10厘米,高和宽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分割成两个大小相等的 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方法一: 方法二: 10. 把一块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体铁皮,在四只角上剪掉4个 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折成一个无盖盒子。表面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方法一: 方法二: 11. *有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得长是80厘米,宽是50厘米,高 是60厘米,此时水箱中水深是20厘米。如果在水箱中放入一个棱长是4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铁块有一部分没有被水浸没。这时水箱中的水深多少厘米(正方体铁块的一个面与水箱底面紧贴) 方法一: 方法二: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语文版)期末检测题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绮.窗(qǐ) 城阙.(què) 长.精神(zhǎng) B.侧畔.(bàn)着.花未(zháo) 贬谪.(zhé) C.歧.路(qí)宦.游(huàn)涨.秋池(zhàng) D.烂柯.(kè) 旧时裳.(cháng)潇.湘(xiāo)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人情世故盛气凌人苦心孤诣消声匿迹 笑容可掬骇人听闻无病呻吟煞废苦心 怨天忧人名副其实含莘茹苦心有余悸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C.世界月球大会上,有关人士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的远景规划。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具备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 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王雷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 谓大方之家 ....! B.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张琴同学首当其冲 ....,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C.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 D.美丽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特长”,所以平凡的你不必自卑,即使是黯然失 ...色.的岁月,一样会被你的“特长”映亮。 5.填空。(4分) (1)《春》描写春花图中虚写的句子是:,。 (2)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8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猕猴!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1)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作者是代作家。(2分) (2)这两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6分) 7.综合性学习。(5分) 2013年4月23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说明 一、内容安排 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教材也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综合与实践)方面,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汇总及解析答案(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汇总及解析答案(2) 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应用题 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为240,且甲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5倍,乙数为它们最大公因数的3倍。求甲、乙两数?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干米,剩下的比已经修了的多千米,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3.新华书店新到了三百本多本书打算分发给各个学校,每18本捆成一捆少1本;每24本捆成一捆也少1本。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4.长75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纸,要把它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为整厘米,且没有剩余,裁成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可以裁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5.把45厘米、6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 (1)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2)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 6.填出下面加法算式中的六个质数。 7.一条道路AC的中间有石凳B,已知AB长630m,BC长560cm。要求在A到C中间等距离地安装落地灯,且B处也要安装。则这条道路上至少有多少盏落地灯? 8.一个分数,若化为最简分数为,若分子分母同时增加4,则化成分数为,求:A+B的值。 9.张阿姨去超市买饼干,已知每包饼干的价格是5元,张阿姨付给收银员50元,找回12元。你认为收银员找给张阿姨的钱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0.定义:①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②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填写表。 数A86105 数B94810 最大公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公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写出你的发现。

九年级数学教材全解

九年级数学教材全解 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我主要从课标基本要求;编写意图、编写体例;教材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处理等方面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新课标中对数学课程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册教材正是依据这种教育理念编写的。 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学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观点。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编写特意图、体例安排 我认为本套教材主要体现了编者以下几个方面的的意图:1、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为根本出发点;2、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3、以“容易些,有趣些、鲜活些”作为指导思想。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重视隐形课程的作用。 关于教材的体例安排,教材是通过章、节、习题将知识有机的编排在一起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每一章的开始,设有一幅表现该章主要内容章头图(包括内容提要与情境导航),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2)各章的章末都安排了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本章的学习内容,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加以总结与升华。(3)检测站在每一章的最后,便于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4)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与思考”、“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通过真实的情境、鲜活的实例或数学自身的素材,用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的探究与发现过程,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部分课节之后设置了挑战自我,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一两个深刻的、需要进一步思索的问题。(5)这套书中设计了“小亮”、“小莹”、“小博士”三个形象,其中小亮和小莹提出问题、发表感想,小博士对部分疑难问题给予点拨、提示与总结,更好的实现了人书对话,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6)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有加油站、小资料、广角镜、智趣园和史海漫游等栏目,内容涉及数学应用素材、数学趣闻、名题、趣题、数学史料、数学家介绍等等。这些栏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与查阅资料的习惯、增强文化素养。(7)本书的练习系统分为练习、习题与综合练习三个梯度。“习题”和“综合练习”均分为A、B两组,A组为基础题,供全体学生使用,B组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三、教材的内在结构与逻辑关系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四章和一个课题学习,涉及三个领域。其中“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特殊四边形”、“图形与变换”和“对圆的进一步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在本册中以“图形变换与图案设计”这样一个课题学习的形式编排在四章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学期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总复习等八个单元。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第八单元、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题

五年级数学提高班练习卷(1)—(列方程解应用题)班级:姓名:成绩: 例题: 1、大杯内有酒精610毫升,小杯内有50毫升,现在向两个杯内倒入相等的酒精,使大杯内的酒精是小杯的8倍。两个杯内各应倒入多少毫升酒精? 2、学校有一批树苗,分给同学们栽,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3棵多4棵;如果只分给女生,则每人4棵少6棵。已知男生比女生多5人,这批树苗共有多少棵? 3、方糖每千克8.8元,圆糖每千克7.2元,用方糖5千克与多少千克圆糖混合,才能使混合后的糖每千克8.2元? 自我检测: 1、甲、乙两人年龄之和为40岁,已知甲的年龄是乙的1.5倍,则甲、乙两人各是多少岁? 2、一条大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这条大鲨鱼全长是多少米? 3、有伍元的和拾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伍元币和拾元币各有多少张? 4、有壹元、贰元和伍元的人民币共50张,总面值为116元。已知壹元的比贰元的多两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多少张? 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比计划时间早到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比计划时间迟到1小时。原计划几小时到达?

6、两个水池共蓄水50吨,甲池用去5吨,乙池又注入3吨后,这样甲池的水比乙池少3吨。原来两池各蓄水多少吨? 7、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大9.9。原来的数是多少? 8、某小学举行了两次数学竞赛(参加人数相同),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还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参加竞赛的有多少人? 9、篮球、足球、排球平均每个36元,篮球比排球每个多10元,足球比排球每个多8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10、快车与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五(1)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同样多。选派18名男生和26名女生参加实践活动,剩下的男生是女生的3倍。五(1)班原来男、女生各多少人? 12、五年级的同学去去划船,若每条船只坐4个人,则还有5个人留在岸上;若每条船坐5个人,则最后一条船上还有4个空位。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春游活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上册

全书大归纳 核心知识归纳 一、生物的特征及归类 项目特点举例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生物能进行呼吸人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和动物排汗、排尿,植物落叶 生物的特征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碰触,展开的叶片合拢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种子的萌发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龙生龙,凤生凤”“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由细胞构成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生物的归类按照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科学探究 项目方式、方法或步骤注意事项或相关说明 直接用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显微镜、 观察 望远镜等仪器 利用照相机、摄像机、 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较长 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要积极思考,同别人进行交流录音机等工具 有时需要测量 调查普查(全部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 抽样调查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实践或学习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假设的基础↓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作出假设 注意设计对照实验,保证变量唯一,尽可能多地选择实验对象,进行↓ 重复实验 探究实验 制订计划 ↓ 实施计划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 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 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表达和交流 三、生物与环境 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关系 适应、影响 生物环境 影响 四、生态系统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 态系统成分 非生物 部分 生物部 分 生产者 消费者 植 动 物 阳光、空气、水等 物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 物网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 特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数学(上)(青岛版)期末检测题

期末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 内分别填上适当 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 则填在 内的三个数依次是( ) A. B. C. D. 2.如图,则 与之比为( ) A. B. C. D. 3.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分别是( ) A. B. C. D. 4.某市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今年共有人参加,比赛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0%还多3人,设去年参赛的有人,则为( ) A. 3 120%a ++ B.(120%)3a ++ C.3120% a -+ D.(120%)3a +- 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户比乙户多 B.乙户比甲户多 C.甲、乙两户一样多 D.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6.已知 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12a b a b +--++的结果 是( ) A B C D E 第2题图

A. B. C. D. 7.在排成每行七天的日历表中取下一个33?方块(如图).若33?方块中所有日期数之和为189,则的值为( ) A.21 B.11 C.15 D.9 8.两个三次多项式的和的次数是( ) A.六次 B.三次 C.不低于三次 D.不高于三次 9.已知有一整式与 的和为 ,则此整式为( ) A. B. C. D. 10.某商店把一商品按标价的九折出售(即优惠),仍可获利,若该商品的标价为每件元,则该商品的进价为( ) A. 元 B. 元 C. 元 D. 元 11.(2013·晋江中考)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a -5=0的解是x =-2,则a 的值为( ) A.1 B.-1 C.9 D.-9 12.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售价都是135元,若按成本计,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在这次买卖中他( ) A.不赚不赔 B.赚9元 C.赔18元 D.赚18元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过两点最多可以画条直线 ;过三点最多可以画条直线 ;过四点最多 可以画____条直线;…;过同一平面上的个点最多可以画____条直线. 14.如图,,的中点与的中点的距离是 ,则______. 15.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字之和为6,则 _ __ , ______. 16.张大伯从报社以每份0.4元的价格购进了a 份报纸,以每份0.5元的价格售出了b 份报纸,剩余的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则张大伯卖报收入 元. 17.当 时,代数式 的值为,则当 时,代数式 _____. 18.若关 于 的多项 式中不含 有 项,则 _____. 19.如果 的值与 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等于_____. 1 2 3 第 15题图 第14题图 M D C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专项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专项练习题 1. 当x=2时,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 .2x+3=5 B .x+6﹥8 C .2x=4 2. 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 )。 A .a+b B .a-b C .b 3. 一个长方形,长是20米,宽是b米,它的周长是()米。 A .20+2b B .40+b C .40+2b 4. 与a相邻的两个数是()。 A .9、11 B .a-1、a+1 C .a、a+1 5. 如果x=0.3,那么x的平方是() A .0.06 B .0.09 C .0.0009 6. 白猫上周钓了128条鱼,白猫钓的比花猫多14条。花猫在上一周钓了()条鱼。 A .114 B .142 C .14

7. 小明今年m岁,小刚今年(m+4)岁,5年后,他们相差()岁。 A .4 B .5 C .m+5 D .9 8. a与b的差的8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 A .a-8b B .(a-b)×8 C .8a-8 D .8a-8b 9. 下列哪组中的两个式子结果一定相同?() A .62 和6×2 B . C . 10. 如果a是一个偶数,下面哪个数和a是相邻的偶数?() A .a-1 B .a+2 C .2a 11. 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写出用字母表示的乘法分配律______。 12. 有3个连续的自然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a ,那么最大的一个是______。 13. 妈妈今年a岁,明明今年b岁,10年后妈妈比明明大______岁。 14. 一枝圆珠笔a元,比一枝钢笔便宜6元,买一枝钢笔和一枝圆珠笔共用______元。 15. 学校买来跳绳a根,每根跳绳6元,付出200元,应找回______元。 16. 李明家九月份的用水量是12吨,共交水费c元,那么水费每吨是______元。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上.

七年级语文(上 (人教实验版 (天津专用第二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 (本大题共 26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迁徙. (x ǐ 钥匙 . (shi 譬 . 如(b ì利爪. (zh ǎo B. 酷 . 热(k ù栖 . 息(q ī 涨 . 红(zh àng 穿梭. (su ō C. 遨 . 游(áo 企 . 盼(q ǐ 给 . 予(g ěi 怦 . 怦(p ēng D. 茁 . 壮(zhu ō 喷 . 水(p ēn 截 . 然(ji é膝 . 盖(x ī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3分 A. 自出机抒居高临下气势碑礴虚无缥缈 B. 披枷带锁连绵不断荆棒遍地喘息不定 C. 眼花缭乱化险为夷载沉载浮瞬息万变 D. 珊珊来迟娓娓动听立竿见影横征暴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 。 B. 同学们问我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 .... ,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C. 直到锒铛入狱,这个贪污犯才痛定思痛地说了句心里话:“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我 落到今天这个下场,教训真是刻骨铭心 .... 。” D. 有些为别人作序或作跋的人, 不但对书稿内容缺乏研究, 甚至只浏览书稿的一鳞半爪 .... , 便率尔成文。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B.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它能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让不同的设备在 10米左右的距离之内,以无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C. 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 思想政治课要改革, 要结合实际, 讲求实效, 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结合起来。 D. 青年组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桥横跨河面的部分,没有一个桥墩,桥身全靠铁索拉起,这在国内还是先例。 5. 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 (7分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教材全解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第10章 一次方程组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 B . C . 1x D . 2 4 y - 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 二元一次方程( ) A .有且只有一解 B .有无数个解 C .无解 D .有且只有两个解 4. 方程组 的解与的值相等,则等于( ) A.0 B.1 C.2 D.3 5. 某商店有两种进价不同的耳机都卖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 A.赔8元 B.赚32元 C.不赔不赚 D.赚8元 6. (2019?山东泰安中考)小亮的妈妈用28元钱买了甲、乙两种水果,甲种水果每千克 4元,乙种水果每千克6元,且乙种水果比甲种水果少买了2千克,求小亮妈妈两种水果各买了多少千克?设小亮妈妈买了甲种水果x 千克,乙种水果y 千克,则可列方程组 为( ) A. B. C. D. 7. (2019·浙江宁波中考)如图,小明家的住房平面图是长方形, 被分割成3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后仍是中心对称图形.若只知 道原住房平面图长方形的周长,则分割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周长 的图形的标号为(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 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9.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OC 为射线,1∠比2∠的3倍少?10,设1∠,2∠的度数分别 为x ,y ,那么下列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组正确的是( ) A.180,10x y x y +=?? =-? B.180, 310 x y x y +=??= -? C.180,10x y x y +=?? =+? D.3180, 310 y x y =??=-? 第7题图

五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一、内容安排 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数学综合应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教材也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