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断及治疗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三 病理解剖
第Ⅰ期:初始病变(单核细胞浸润) 第Ⅱ期:脂质条纹期(泡沫细胞形成) 第Ⅲ期:粥样斑块前期(细胞外脂质池形成) 第Ⅳ期:粥样斑块期(平滑肌细胞移行和脂核形成) 第Ⅴ期:纤维斑块期(纤维帽形成)
Ⅴa型:脂核和纤维帽 Ⅴb型:有钙盐沉着的斑块 Ⅴc型:由胶元和平滑肌组成的斑块 第Ⅵ期:复杂病变期 Ⅵa型:斑块破裂或溃疡 Ⅵb型:壁内血肿 Ⅵc型:血栓形成
LDL-C进入内皮下,被动脉壁细胞氧化,生成 氧化LDL,其损伤内皮、诱导表达趋化因子和 粘附分子,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进入内皮下, 促其分化成巨噬细胞摄取氧化LDL,转变为泡 沫细胞,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平移,形成斑块
10
(3) 慢性炎症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在血管壁浸润形成泡沫细胞,并分 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PDGF、FGF、EGF样因子, TGF-β)在A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年龄 ➢性别 ➢高血压 ➢高血脂 ➢吸烟 ➢糖尿病
➢肥胖 ➢少活动 ➢饮食 ➢遗传 ➢性格
➢胰岛素抵抗 ➢凝血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病毒、衣原体 ➢炎症因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可改变
年龄 性别 遗传
可改变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高胆固醇血症 肥胖 性格
新研究
纤维蛋白原 高同型半胱氨酸 抗氧化因子减少 胰岛素抵抗
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的治疗7
左主干 左旋支
左前降
31
正常左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狭窄
32
正常右冠状动脉
右冠狭 窄
33
三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
㈤ 其它检查 二维超声、MRA、 冠脉内超声、OCT
四 诊断
结合
➢ 易患因素 ➢ 发作特点 ➢ 心电图检查 ➢ 核素检查 冠脉CTA ➢ 冠脉造影 等即可确诊
四 诊断
CCS分级 ➢ 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大于等于0.1mV (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 4 长程心电图
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心电图
三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
㈢ 放射性核素检查 ➢ 201Tl(铊)-心肌显像或负荷试验
201Tl(铊)能被心肌细胞摄取 心肌梗死后疤痕→休息时灌注缺损 心肌缺血部位→运动负荷后灌注稀疏缺损 99mTc-MIBI(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 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 ➢ 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
➢ 定义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诊断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预后 ➢ 防治措施
一 定义
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 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 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 临床综合征 特点:阵发性、前胸、压榨性、放射、 劳力负荷诱发、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 硝酸酯缓解
二 发病机制
1 脂肪浸润学说 2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 3 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 4 损伤反应学说 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
(1) 内皮损伤
高血压、高脂血症、吸 烟、 糖尿病等使内皮受 损,血浆脂蛋白、单核 细胞进入内皮下生成泡 沫细胞,形成脂质条纹,刺 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发展 为斑块
9
(2) 脂蛋白氧化修饰
二 临床表现
1、症状—疼痛 ①部位 ②性质 ③诱因 ④持续时间 ⑤缓解方式
2、体征: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
三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
㈠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ACS鉴别 ㈡ 心电图
1 静息心电图 2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大于0.1mV 3 心电图负荷实验:运动负荷实验(平板、二 级梯)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一 冠心病定义 (b)冠心病分型 (c)发病机制 (d)稳定型心绞痛 (e)急性冠脉综合征
一 冠心病的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
七 防治
1 一般防治措施 ➢ 合理膳食 ➢ 适当活动 ➢ 提倡戒烟 ➢ 减轻体重 ➢ 治疗有关疾病
七 防治
2 药物治疗
➢ 扩张血管药物 ➢ 调血脂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溶血栓和抗凝药物
七 防治
3 手术治疗 ➢ 外科治疗:再通、重建、旁路移植术 ➢ 介入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术
二 冠心病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和(或) 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一 危险因素
四 分期分类
二 发病机制
五 临床表现
三 病理解剖
六 防治措施
一 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次要危险因素 新危险因素
➢ II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 III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 IV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发生 一般体力活动:平地步行200m或登
冠脉多层CT (CTA)
多层CT平扫可检出 冠状动脉钙化并进行积分 CT造影为显示冠状动脉病 变及形态的无创检查方法 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29
三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
㈣ 冠状动脉造影术 coronary angiography
左冠状A右前斜位片
右冠状A左前斜位片
右冠
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中层 损伤
粥样 斑块
纤维 斑块
继发损伤 /破裂
四 分期分类
1 无症状期 2 缺血期 3 坏死期 4 纤维化期
五 临床表现
主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六 实验室检查
➢ 血脂及血糖 ➢ X线 ➢ 选择性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 CT、ECT或MRI ➢ 超声心动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 慢性冠脉病-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无症状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三 发病机制
冠脉供血-----心肌需血 心肌细胞摄取氧接近最大量,依靠增加冠脉血流 量提供氧 心肌耗氧量:心率、心肌收缩力和心室壁张力 心率*收缩压 心肌供氧量:冠脉血流量和血液携氧能力 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供氧减少性心肌缺血:ACS 代谢产物-心脏自主神经传入末梢-1-5胸交感神 经节和相应脊髓段-大脑
三 病理解剖
第Ⅰ期:初始病变(单核细胞浸润) 第Ⅱ期:脂质条纹期(泡沫细胞形成) 第Ⅲ期:粥样斑块前期(细胞外脂质池形成) 第Ⅳ期:粥样斑块期(平滑肌细胞移行和脂核形成) 第Ⅴ期:纤维斑块期(纤维帽形成)
Ⅴa型:脂核和纤维帽 Ⅴb型:有钙盐沉着的斑块 Ⅴc型:由胶元和平滑肌组成的斑块 第Ⅵ期:复杂病变期 Ⅵa型:斑块破裂或溃疡 Ⅵb型:壁内血肿 Ⅵc型:血栓形成
LDL-C进入内皮下,被动脉壁细胞氧化,生成 氧化LDL,其损伤内皮、诱导表达趋化因子和 粘附分子,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进入内皮下, 促其分化成巨噬细胞摄取氧化LDL,转变为泡 沫细胞,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平移,形成斑块
10
(3) 慢性炎症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在血管壁浸润形成泡沫细胞,并分 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PDGF、FGF、EGF样因子, TGF-β)在A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年龄 ➢性别 ➢高血压 ➢高血脂 ➢吸烟 ➢糖尿病
➢肥胖 ➢少活动 ➢饮食 ➢遗传 ➢性格
➢胰岛素抵抗 ➢凝血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病毒、衣原体 ➢炎症因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可改变
年龄 性别 遗传
可改变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高胆固醇血症 肥胖 性格
新研究
纤维蛋白原 高同型半胱氨酸 抗氧化因子减少 胰岛素抵抗
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的治疗7
左主干 左旋支
左前降
31
正常左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狭窄
32
正常右冠状动脉
右冠狭 窄
33
三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
㈤ 其它检查 二维超声、MRA、 冠脉内超声、OCT
四 诊断
结合
➢ 易患因素 ➢ 发作特点 ➢ 心电图检查 ➢ 核素检查 冠脉CTA ➢ 冠脉造影 等即可确诊
四 诊断
CCS分级 ➢ 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大于等于0.1mV (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 4 长程心电图
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心电图
三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
㈢ 放射性核素检查 ➢ 201Tl(铊)-心肌显像或负荷试验
201Tl(铊)能被心肌细胞摄取 心肌梗死后疤痕→休息时灌注缺损 心肌缺血部位→运动负荷后灌注稀疏缺损 99mTc-MIBI(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 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 ➢ 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
➢ 定义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诊断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预后 ➢ 防治措施
一 定义
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 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 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 临床综合征 特点:阵发性、前胸、压榨性、放射、 劳力负荷诱发、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 硝酸酯缓解
二 发病机制
1 脂肪浸润学说 2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 3 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 4 损伤反应学说 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
(1) 内皮损伤
高血压、高脂血症、吸 烟、 糖尿病等使内皮受 损,血浆脂蛋白、单核 细胞进入内皮下生成泡 沫细胞,形成脂质条纹,刺 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发展 为斑块
9
(2) 脂蛋白氧化修饰
二 临床表现
1、症状—疼痛 ①部位 ②性质 ③诱因 ④持续时间 ⑤缓解方式
2、体征: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
三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
㈠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ACS鉴别 ㈡ 心电图
1 静息心电图 2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大于0.1mV 3 心电图负荷实验:运动负荷实验(平板、二 级梯)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一 冠心病定义 (b)冠心病分型 (c)发病机制 (d)稳定型心绞痛 (e)急性冠脉综合征
一 冠心病的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
七 防治
1 一般防治措施 ➢ 合理膳食 ➢ 适当活动 ➢ 提倡戒烟 ➢ 减轻体重 ➢ 治疗有关疾病
七 防治
2 药物治疗
➢ 扩张血管药物 ➢ 调血脂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溶血栓和抗凝药物
七 防治
3 手术治疗 ➢ 外科治疗:再通、重建、旁路移植术 ➢ 介入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术
二 冠心病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和(或) 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一 危险因素
四 分期分类
二 发病机制
五 临床表现
三 病理解剖
六 防治措施
一 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次要危险因素 新危险因素
➢ II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 III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 IV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发生 一般体力活动:平地步行200m或登
冠脉多层CT (CTA)
多层CT平扫可检出 冠状动脉钙化并进行积分 CT造影为显示冠状动脉病 变及形态的无创检查方法 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29
三 实验检查及其它检查
㈣ 冠状动脉造影术 coronary angiography
左冠状A右前斜位片
右冠状A左前斜位片
右冠
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中层 损伤
粥样 斑块
纤维 斑块
继发损伤 /破裂
四 分期分类
1 无症状期 2 缺血期 3 坏死期 4 纤维化期
五 临床表现
主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六 实验室检查
➢ 血脂及血糖 ➢ X线 ➢ 选择性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 CT、ECT或MRI ➢ 超声心动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 慢性冠脉病-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无症状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三 发病机制
冠脉供血-----心肌需血 心肌细胞摄取氧接近最大量,依靠增加冠脉血流 量提供氧 心肌耗氧量:心率、心肌收缩力和心室壁张力 心率*收缩压 心肌供氧量:冠脉血流量和血液携氧能力 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供氧减少性心肌缺血:ACS 代谢产物-心脏自主神经传入末梢-1-5胸交感神 经节和相应脊髓段-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