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研究

发表时间:2012-04-13T10:57:49.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明华

[导读] 从中医的角度讲,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胸痹”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病症之一。

李明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中医院云南临沧 675900)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52-02

【摘要】从中医的角度讲,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胸痹”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病症之一。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进行相应研究,提出采用中医中药的方式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辨证

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心律失常在中医中被划分为“心悸”范畴,是一种由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心脏性疾病。这种病通常通过对心脏冲动的频率、起源部位、传导速度等进行判定来诊断,临床表现为心跳加快、心悸不宁、惊慌不安等,病情呈现阵发性或持续不止,同时还会伴随有胸闷气短、四肢乏力、出冷汗、昏厥等。本文认为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中医方法具有更好的疗效。因此,通过回顾各类经手的心律失常病例,本文将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进行相应总结。

1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特点

心律失常的发病病因通常比较复杂,一般是由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逸适度、寒温适宜等情况导致而成。虽然该病的发病部位在心,但是也会受到其他脏腑器官的病变的影响,而波及于心,导致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引发此病。心律失常是一种虚实相兼、以虚为主的病情。在治疗的时候,要更加重视正虚的一面,做到病情的虚实程度。通过分析众多学者和大量的临床实践,我们得出该病的主要病变机理是气虚和血痕。并且,作为一种虚实并蓄的病情,其正虚的程度和脏腑的虚损程度有关,如果一脏虚则病轻,多脏虚则病重;在邪实方面,以单一夹杂者为轻,反之则为重。

2 心律失常的脉象特点

对于心律失常的脉象特点,我国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研究。如指出心律失常有促、结、代脉等特征,并对结和代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心率过快和心率过缓现象进行了描述。随后,出现了王叔的《脉经》,其心律失常进行了突破性的认识,不仅从促、结、代脉方面描述心律失常的脉象,而且还提出数、迟、涩、芤等描述心律失常脉象中存在的死脉。作为代表性的医学论著,许多医学家通过分析其所描述的心律失常脉象,对心律失常脉象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再局限于对促、结、代脉、涩脉的认识。如代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特点是止有常数,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结脉为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速率迟缓,在搏动迟缓中时而有一次歇止,止后又有搏动,歇止无一定的规律性;迟脉速率迟缓,至数不及一息三至;促脉来时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其表现是心率快,在搏动的过程中有时歇止,但歇止没有一定规律,止后复博动。

3 中医辩证治疗

3.1益气养阴法

一般,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都比较长,并伴有心烦失眠、时常口渴、体倦多汗等气阴不足的症状。因此,可以采用对脏腑进行调节的方式,调和阴阳、益气养阴,从而达到治疗心安脉复的目的。益气养阴法作为一种通过中药调理心肌功能的方式,可以达到对患者全身进行改善的功效。益气养阴法对于治疗热病或者病情比较长的心律失常比较适合,其治疗方法是生脉饮加味,药物一般由党参、百合、太子参、莲子肉等组成。

3.2理气活血法

对于一些特殊的心律失常患者,他们的临床症状不仅表现为心悸,而且还伴有心前的阵发性不适、脉细涩、气郁不畅、胸闷不舒等症状,因此可以通过理气活血法对其进行治疗,以达心安脉复的目的。理气活血的治疗通常采用川芎、当归、赤芍、苏木、丹参等药材为药物主要组成成分,服用方式为越鞠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如果一些患者的体制表现出明显的虚弱,则可以采用“通补并用”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强治疗。理气活血的治疗方法比较适合于治疗由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

3.3辛香温通法

如果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是由寒气侵袭、血脉不通等引起的心悸,其临床表现则为怕冷、面色苍白、胸闷气短等,此时可以采用辛香温通法进行治疗。此治疗方法是利用芳香进行开窍,来达到祛寒通脉、改善心肌的目的。辛香温通法所采用的药物由桂枝、石菖蒲、沉香、檀香、乳香等组成,服用方式为瓜蒌薤白白酒汤合苏合香丸加减。辛香温通法对于治疗Ⅰ度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3.4养心安神法

心律失常主要症状心悸,因此,通过养心安神的方式来对该病进行治疗,可以达到安心神复的效果。养心安神法所采用的药物由党参、白芍、桑葚、黄芪、仙鹤草、当归等组成,其服用方式为归脾汤合炙甘草汤加减。养心安神法对于治疗心肌炎、房颤等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心律失常的治疗必须进行详细辨别,做到随症施治。因此,对于一些病情的治疗,可以酌情考虑苦参、万年青、葛根等对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效果的中药进行酌情选用,以达到更要的治疗效果。

4 讨论

从中医角度来说,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范畴,其发病部位在心,且多数情况为由于脏腑失调、心神失养或情志所伤等引起,常表现为心主不安,虚实相兼且以虚为主。虚多为心气血阴阳亏损,实则多指痰饮、血瘀、气滞、火邪之夹杂。从一般症状来看,如果心率较快者为气血不足,并伴有热象,如果心率较慢者为阳气虚损,伴有寒象。“结脉皆因气血凝”,故应重在行气和血,“代脉都因元气虚”则重在补益心气;尤其是成联律的代脉,心脏虚弱更明显。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必须对脉象进行仔细观察和辨认,选用合适的药物,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在临床试验中对这些中药药材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苦参可以通过影响心肌细胞中钾、钠等电子的传递来影响心肌的应激性,使异位心律转换为窦性心律。附子对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具有很强的作用,它通过长时间的煎制,可以大大减少毒性,强心作用更加明显,且能

改善窦房及房室的传导阻滞。细辛的使用量要尽量少,它对收缩心肌、增加冠脉流量有重要作用。党参是一种非洋类的地黄强心药,有明显的补气强心作用,对于增强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是一种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常用药物。参考文献

[1] 蒋文平.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点评[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04) .

[2] 高科.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J].吐鲁番科技,2006,(01) .

[3] 孙英贤.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02) .

[4] 李勇.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05,(04).

[5] 马长生,汤日波.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02) .

[6] 蒋文平.关于心律失常治疗的几个问题的答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0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