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末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情

什么是中国国情?

国情是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它是指那些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它常常决定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什么是综合国力?包含哪些重要指标?

党的十八大重申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判析是什么?为什么?

李克强:中国传统经济中二元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不能走从传统农业社会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道路,而必须经历一个农业部门、农村工业部门与城市工业部门并存的三元结构时期。这种三元结构已在中国形成。由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构,并不意味着距离国民经济结构一元化的道路更漫长了,而是加快了结构转换的进程。

社会矛盾

要正确处理当前社会矛盾,首先要正视社会矛盾、理性认识社会矛盾。然而人们对社会矛盾却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思维方式、社会心态,都会影响人们对社会矛盾的认识和判断。

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公正和谐的,但在改革攻坚阶段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理性认识社会矛盾的关键,是具备科学的方法论即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要全面、发展、联系、历史、具体地看待当前的利益矛盾及其产生的根源。同时,要以世界眼光分析党在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正确处理当前社会矛盾,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权力(power)与权利(right)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与体制优势,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用“中国话语”实事求是认识社会矛盾

1. “实事求是”原则:从全面发展联系的实际出发,看待当前面临的社会矛盾

2.以世界眼光和“中国话语”透视中国当前社会矛盾状况

3.以全面眼光认识“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这个主流

4.以大历史眼光分析当前的社会矛盾及其产生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应当是和谐的社会,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矛盾。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同样是不存在的。因为和谐是不同主体、不同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不同主体或事物必然存在着差异,而差异本身就是矛盾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差异还会演变成其他各种矛盾形式,如果不承认差异和矛盾的存在,就谈不上和谐社会关系的建设。和谐社会以矛盾双方良性互动和矛盾关系动态平衡为诉求。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矛盾也是社会发展充满活力的动力。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人类还会遇到新的矛盾,又需要解决,由此推动社会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

过程,和谐社会诞生于解决社会矛盾的阵痛之中。

如果站在时代角度,从世界历史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来看,各国经济社会转型都伴随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阵痛,而且矛盾比我们还复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社会矛盾的产生是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其历史必然性,难于避免。

当前比较突出的六大社会矛盾

第一大矛盾:贫富矛盾第二大矛盾:干群矛盾

第三大矛盾:劳资矛盾第四大矛盾:城乡矛盾

第五大矛盾:区域矛盾第六大矛盾:生态矛盾

社会矛盾产生的国情根源、价值根源、政策制度根源

国情根源:我国最大的国情,一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这就决定了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这一主要矛盾难于迅速解决。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紧张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人均资源少、人口多对解决中国的社会矛盾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三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处在与在资本主义大国的包围和竞争中,在治国理政方面具有一般小国或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艰难。

价值根源: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政策和制度设计是否公正合理,成为社会矛盾产生的价值根源。“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让人民共同分担改革风险,是改革和制度设计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城市社会中正在产生一种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类型,即由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的社会冲突”。这种由社会不公正感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叫价值性矛盾。

政策根源:

1.经济增长或发展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外向型经济模式,注重GDP而忽视社会建设、政治文化建设,忽视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矛盾、生态矛盾)

2. 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和户籍政策,导致了城乡社会保障资源和就业的不公平分配。(城乡矛盾)

3.重视效率、忽视公平:为吸引外资,压低劳动者工资。国家集体个人在分配中比例失衡。(劳资与贫富矛盾)

4.市场万能:用市场办法解决本应由政府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的社会建设问题。(干群矛盾、区域矛盾)

制度根源

1原有体制总会有一定的历史惯性。在社会转轨时期,各种体制的完善需要有一个过程。如几十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惯性,使得在实行市场经济过程中,依然存在权力干预过度导致的经济垄断,由此也出现了权力寻租、不公平竞争等现象。2: 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优势充分发挥需要过程。转型初期一些地方因过于迷信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忽视政府宏观调控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结果造成了初次分配差距扩大。

正确处理当前社会矛盾的建议

1.在战略上高度重视社会矛盾问题,战术上关键在落实具体矛盾的解决

2.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前者要靠科学发展来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者要靠社会公平来解决,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如公平分配满足老百姓的需要,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