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家发展 战略 ,对我 国高等 工程教 育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这迫切 需要 培养一 大批 能 够适应 产业发 展 的工 程技 术人才 。化 学
多样 的教学手法与手段。 ( ) 定工程应 用型人才培养 目标 一 确 在研究 需要 什么样的工程人才方 面, 各 国都 有各 自的特 色和特殊情 况 ,有 欧
划” 背景 下,探 讨化 学 工程 与 工艺专 业
过 与实 际工程结 合使学 生 的学习 能够做 到 理论联 系实 际 ,真 正做 到能够解 决生 产实 际问题并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
21 0 0年 6月 2 日,教 育部 在 天津 3
“+” 3 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 改革措施 , 为培养化工卓越 工程 师奠 定基础 。
于培养具有 扎实的专 业理论基础和技能 ,
同时具有 较强 的实践能 力 、创新 能力 的 应用 型人才 ,更 好地服务广西经济建设 ,
一
、
化学工 程与 工艺 专业 “ + ”人 31
《 家 中 长 期 人 才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国
(0 0 2 2 2 1 — 0 0年 ) 而提 出 的重 大改 革计 》
划 ,也 是促进 我 国由工程 教育大 国迈 向 工程教育 强 国的重大 举措 。“ 越计 划 ” 卓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081101)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3+1)培养方案系列材料目录1、培养标准2、培养方案3、培养标准实现矩阵4、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培养方案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化工厂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较强的工程意识、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拼搏精神,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素质工程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化工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学士,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与本培养标准配套的培养方案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在达到见习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工程师技术资格。
一、具备从事化工产品开发和设计的一般性及专门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技术知识,了解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具有从事化工产品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1.1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科学技术知识以数学、物理、化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模拟、仿真、物理、化学、测试与试验等。
1.2 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化工过程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与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3 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基本理论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
1.4 人文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2、掌握扎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了解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的化工产品制备与加工生产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国家通用标准4、11)2.1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1)掌握坚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包括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催化导论等基本理论。
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对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掌握先进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工程专业人才,本文提出了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卓越的工程师素质和综合能力。
1. 培养目标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 -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2. 课程设置2.1 专业基础课程 - 高等数学 - 高等物理学 - 大学化学 - 工程制图 - 电路理论 - 信号与系统 - 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 数据结构与算法2.2 专业核心课程 - 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 数字信号处理 - 通信原理与应用 - 高频电子线路与器件 - 微电子工艺与工程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 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 - 智能系统设计与实践2.3 实践课程 - 工程实训 - 创新实践 - 专业实习 - 项目管理与实战3. 项目实践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项目实践是本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创新实践根据学院的科研方向和社会需求,学生参与创新项目,进行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2 专业实训学生通过专业实训课程,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如电路设计与实践、电子元器件焊接与调试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3 专业实习为了更好地了解工程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环境,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参与为期数月的专业实习。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了解工程实践中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技能。
化工卓越工程师实施方案

化工卓越工程师实施方案一、引言化工工程师是化工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涉及到生产、研发、设计、运营等多个环节。
一个卓越的化工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培训、知识更新、实践锻炼等多个方面提出化工卓越工程师实施方案,帮助化工工程师提升自身素质,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二、实施方案1. 培训计划卓越的化工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培训计划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化工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化学工程原理、化工原理、反应工程、传热传质等基础知识。
在培训计划中,应该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技能培训除了理论知识外,化工工程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包括化工工艺设计、设备操作、实验技术等。
在培训计划中,应该注重这些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实验室实践、设备操作等方式,帮助化工工程师掌握相关技能。
(3)创新意识培养一个卓越的化工工程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的发展。
因此,在培训计划中,应该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帮助化工工程师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2. 知识更新计划化工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
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化工工程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
知识更新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最新理论知识化工工程师应该关注行业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新的化学工程原理、新的化工原理等。
在知识更新计划中,应该注重学习这些最新理论知识,通过阅读文献、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2)学习最新技术除了理论知识外,化工工程师还需要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
在知识更新计划中,应该注重学习最新的生产技术、设备技术等,通过参观企业、参加行业展览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与探索
麻志浩;李胜;董雪倩;陈政;鞠彩霞;肖瑞瑞;丛兴顺;刘春丽
【期刊名称】《云南化工》
【年(卷),期】2024(51)1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校,结合学院特点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主要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认知、实践探索以及在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促进相似或相近专业的学习交流。
同时,通过自我反思、持续改进,为煤化工领域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卓越和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工程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力求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标准。
【总页数】4页(P165-168)
【作者】麻志浩;李胜;董雪倩;陈政;鞠彩霞;肖瑞瑞;丛兴顺;刘春丽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1
【相关文献】
1.以“工程性”和“创新性”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2.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
探索4.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5.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院校卓越化工工程师培养策略研究——以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卓越工程师"目标下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卓越工程师"目标下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作者:张杰邹洪涛毛海立徐平张泽强来源:《大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摘要]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转型和学生个人全面成长的需要。
当前工科教学中存在思想认识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脱节,实验教学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据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理论教学结合工程实践,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整合实验资源,开展综合型创新型实验;课题设计与毕业设计贴近工程实际;构建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教学机制;建立毕业生回访及工程实践能力企业评价制度;加强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等。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129-03工科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向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工科专业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逐步改革,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工科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基本素质训练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崭新课题。
本文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及学院特色,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简要阐述工科专业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一、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
国内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表现为能否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及能否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是否为区域经济培养合格人才。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2010级培养方案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 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 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 实际工作能力; (8)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 国化马克思主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 学、程序设计语言(C)、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 制工程。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基础理论、实验技能 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 特色,能在炼油、化 化工过程软件开发、、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化学工程 ,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 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 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 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系统知识,获得 计的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为 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 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 物理化学、单元操 作、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理 程实践、计算机应 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学科。
实验班学生 油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 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 论知识。
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 。
本专业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 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特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 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 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科, 别是石 主线培养,(1)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2) 掌握化学工程、化学 (3) 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4) (5) 具有对新产品、新工 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 、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 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 、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法;计的初步能力; 方针、政策和法规;(6)五、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及进程(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及进程 ( 分学期安排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实验上机考核备注1A 07101 高等数学 (2-1) 6.0 90 考试* 1A 08101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 32 8 考试1A 10101 体育 (4-1) 1.0 321A 20202 军事理论 2.0 361A 11101 基础外语 (4-1) 4.0 64 考试* 1B 03201 无机及分析化学 4.5 76 考试* 4B 0380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2.0 54 545A 20201 军训 2.0 3周建议选修课程学期总计23.5春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实验上机考核备注1A 11201 道德与法律 3.0 481A 07101 高等数学 (2-2) 5.0 86 考试* 1A 0910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6.0 641A 10101 体育 (4-2) 1.0 321A 11101 基础外语 (4-2) 4.0 64 考试* 1A 13101 大学物理 (2-1) 4.0 64 考试* 1A 07104 程序设计语言 (C) 3.0 48 321B 03210 有机化学 4.0 64 考试*4B03805 有机化学实验建议选修课程1.536 36 学期总计31.5夏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实践上机备注5B 20301 金工实习 2.0 2.0 周第二学年秋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实验上机考核备注1A 0915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8 考试1A 10101 体育 (4-3) 1.0 321A 11101 基础外语 (4-3) 4.0 64 考试* 1A 13101 大学物理 (2-2) 3.5 56 考试* 1B 03205 物理化学 (2-1) 3.0 50 考试* 1B 07301 线性代数 2.0 32 考试4A 13301 大学物理实验 (2-1) 1.5 28 28建议选修课程学期总计 17.0春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实验上机考核备注1A 0915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考试1A 10101 体育 (4-4) 1.0 321A 11101 基础外语 (4-4) 4.0 64 考试* 1B 03000 化工导论 2.0 32 考试1B 03205 物理化学 (2-2) 3.0 50 考试* 1B 04441 工程制图 3.0 48 考试1B 05402 电工电子学 ( 一 ) 3.0 48 10 考试4A 13301 大学物理实验 (2-2) 1.0 28 284B 03803 物理化学实验 1.5 40 40建议选修课程学期总计21.5夏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实践上机备注5B 03991 认识实习 2.0 2.0 周8第三学年秋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实验上机考核备注1B 03101 化工原理 (2-1) 5.0 84 18 10 考试 *1B 03113 化工热力学 3.5 56 6 考试 *1B 03318 化工安全与环保 2.0 32 考试1B 04205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3.0 48 考试1B 03411 生物化学基础 2.0 32 考试1B 04223 计算机辅助设计 1.0 20 10 考试1C 09609 仪器分析 2.0 324B 03804 仪器分析实验0.5 16 16建议选修课程学期总计19.0春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实验上机考核备注1B 03101 化工原理 (2-2) 3.0 58 10 10 考试*1B 03112 化学反应工程 4.0 64 考试*1C 03126 有机化工工艺学 3.0 48 考试1C 03128 石油炼制工程 4.0 64 考试*1B 05102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3.0 48 8 考试建议选修课程学期总计17夏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实践上机备注5B • ・・・化工模拟计算 2.0 2周5B 0390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0 3.0 周405C 03992 专业实习 4.0 5.0 周第四学年秋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实验上机考核备注1B 03104 化工设计基础 1.0 16 考试1B 03129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2.0 32 考试1C 03001 化工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 2.0 324C 03810 专业实验 3.0 80 805C 03901 化工设计 4.0 4.0 周 5C03902 信息检索与网络资源利用 1.0 1.0 周建议选修课程学期总计13.0春季学期课程性质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实验上机考核备注5C 03999 毕业设计17.0 18.0 周建议选修课程学期总计 17.0(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及进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实验(实践)上机学期备注08103 软件技术基础 3.0 40 (20) 3 03409 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概论 2.0 32 3 03420 普通生态学 2.0 32 3 03119 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 2.0 32 4 03405 环境化学 2.0 32 4 03212 油田化学 2.0 32 5 03401 催化作用原理 2.0 32 5 10401 高级外语 2.0 32 5 05403 电工电子学(二) 2.0 32 5 03124 能量利用过程原理 2.0 32 6 03225 精细化工工艺学 3.0 48 6 03130 传递过程原理 2.0 32 6 03404 环境工程概论 2.0 32 603123 天然气处理与加工 2.032 603310 清洁生产工艺与HSE管理体系2.0 32 703402 高分子化学与工艺 2.0 32 703121 分离工程 2.0 32 708401 管理概论 2.0 32 703232 绿色化学与化工导论 2.0 32 703131 C1化学与化工 2.0 32 703100 化工专业外语 2.0 32 7说明:1.选修课要求至少取得 20学分。
化工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收稿时间]2015-10-08[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202021,名称:化工类专业面向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谢华林(1970-),男,湖南长沙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化学计量学。
2016年4月April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卓越计划”是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立足于学校定位、人才培养以及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可以从人文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践基地的建设、课外实践活动的创新、评价机制的改革等方面对化工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4-0100-02化工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谢华林符靓(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8100)“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
[1]其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实施层次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等工科专业学生,旨在培养与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企业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最终目标,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2]卓越计划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卓越计划”实施至今,我国已有一部分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培养计划方案,使我国应用型人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拓展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其他高校在人才培养策略和教育模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初步总结

节, 第 7 学 期 回校学 习 , 第 8学 期到合 作企 业 实践 基 地 的生产一 线完 成 毕业 设计 ( 论文) 。该 教学 计划 整
合 了卓 越工 程 师班 的相 关 课 程 资 源 , 优 化 了课 程 体 系, 实 践环 节 总学 分 大 于 5 2分 , 实 践 性 环 节 达 到 了
工 程教 育理 念 , 围绕解 决高 等工 程教 育 的瓶 颈问题 ,
以产 出结果 导 向确 定 人 才 培训 指 标 , 通 过 教 学 计 划
的制订 和相 关环 节 的实施 , 加 强实践 性教 学 , 开展 多
种 形式 的教 育改 革 , 巩 固和 深化 学 生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理解 , 有 效 提升学 生 学 以致 用 的能力 , 开 发其 创新 潜
第3 期
化 学工程 与工 艺专业“ 卓越 工程 师教 育培 养计 划” 的初 步 总 结
6 3
证 其知 识结 构 的完 整 , 有 助 于学生 的整体 发展 。
线, 使 学生能 真切感 受 到工 程实 际需 求 , 从 而将所 学
知识 应用 到生 产实 践 , 真 正做 到学 以致 用 。其 中 , 部 分 同学 的研究 工作 解决 了企 业若 干年 来均 未解决 的 技术 难题 , 部分 同学 对工 厂 的扩 能 改 造 提 供 了可 行 的技 术方 案 比选 , 部 分 同学 找 出 了企 业 生产 过 程 存 在 的瓶颈 问题 , 受 到 了合 作 企业 的一 致 好 评 。该 项 改革 以实 际工 程为背 景 , 以工程 技术 为 主线 , 学 生用
准, 为 国家走新 型工 业 化发展 道路 、 建 设创 新 型 国家 和 人才强 国战略 服 务 , 促 进我 国 由工 程 教 育 大 国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一、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为应对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自计划启动以来,其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优化工程教育结构、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卓越计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再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工程教育的整体实力,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 背景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工程教育体系,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工程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本文旨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深入探讨其背景、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我国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加强工程实践、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工程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该计划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北京化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化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北京化工大学高招有4点变化增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赵静将为大家讲解北京化工大学今年的招生录取政策变化、学校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情况。
一、走进北京化工大学1、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功课实力雄厚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赵静: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
1960年成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经济、管理、文法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2、北京化工大学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学科专业已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涉及21个一级学科。
现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含自主设置),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本科专业。
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校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与外国专家局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3、北京化工大学将学生就业视作全校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列为全校四项重点工作之一,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化工工艺专业“卓越计划”课程体系改革

越工程师创造条件 . 3 3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设置方 向课程 . 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率 ,同时为了学生 的在校 学习与工业生产的 “ 无缝对接 ” 按照地方化学工业 , 发展方 向,设置一定的专业方 向课.如针对万州 的 盐气化工 ,设置 了盐化工工艺学、天然气工程 、天 然气化工工艺学和工业 结晶四门选修课,针对库 区
大力发展 的制药业 ,开设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 、
盟 ,创建具有重庆三 峡学 院特色的化工专业教育模 式,实现对未来卓越 工程师 的精细培养.将人才培 养 目标定位为应用 型工 程师,实施 “ + ”的培养 31
模式, 即用 3 年左右时间在校 内学 习基础 理论知识 、 锻炼基本技能 ,加强和改进
乔
澍
牟 俊 生
付
.I化 工 工 艺 专 业 ): I
“卓 越 计 划 ”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2 “ 越计划 ”特 点及我校 化工专业课 卓 程 改革理念
“ 卓越计划 ”具有三 大特 点:一是行业企业深 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
培养 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 生的工程能力和创 新能力.【
13 考核机制尚不完善 .
目前的考核方法主要 以传统的 闭卷考试为主 ,辅 以少量 的开卷考 试、课程论文 ,最后 以成绩对学生学
习质量进行评估 ,比较片面 ,难 以全面考察 .
收稿 日期 :2 1 - 2 0 0 2 0- 5 作者简介 :谢 昆 ( 9 9 ,女 ,安徽无 为人 ,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 ,博士 ,主要研 究环境化 学. 1 7 -)
划 ”要 求高校 转变办学理念 、调整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以及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等. 目前 已进 行两批 , 国内多
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

工科试验班(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
本专业为学院本科招生时大类招生专业名称,适用于本科前三年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外语能力,为后续工程师教育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引进法国工程师预科教育体系,数学、物理、化学实行大平台教学制度,从而使学生有宽阔的眼界和灵活的思路。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法卓越工程师班)
本专业依托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五名,享誉国内外。
北京化工大学在工艺开发、装置设计、控制操作、综合优化的理论和方法领域拥有较强的学科优势。
法国合作院校在现代化工工艺、仿真计算、工艺模拟、绿色化工以及能源优化等领域世界领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法卓越工程师班)
本专业是全国高校中创建最早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和最早的两个全国高分子材料重点学科之一,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全国同类学科和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北京化工大学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等领域享有盛誉。
法国合作院校在高分子催化合成、高性能高分子工程材料以及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有明显的优势。
生物工程(中法卓越工程师班)
本专业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学科。
北京化工大学在生物炼制、生物资源与生物能源、生物催化、新型生物分离技术、环境友好材料等领域享有声誉。
法国合作院校在化妆品、生物制品、药品研发领域成果显著。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2.02.14
•【文号】教高厅函[2012]7号
•【施行日期】2012.02.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
(教高厅函〔2012〕7号)
有关高等学校:
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我部组织专家组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33所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高校提交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
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现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等362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等95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加入卓越计划(名单详见附件)。
请各高校在本校网站上公开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学科、领域的培养方案,按照卓越计划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培养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不断改进相关专业、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
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专业、学科、领域在招生、收费等方面需执行我部的统一政策。
各卓越计划学校可按照我部各司局工
作职责和分工,申请有关支持政策。
我部将有计划地对各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特此通知。
附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附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化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化学工程与工艺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整体思路 (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标准 (5)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方案 (10)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2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配置方案 (28)“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整体思路化学工程与工艺一、指导思想基于目前我国高等化工教育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复合型化工工程人才迫切需求不相匹配的现状,本计划将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对象,在传承已有化工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院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本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成果转换平台,学院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和与企业已有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方面的经验积累,面向国际交流,强调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训和企业培养等人才培养环节,探索和形成特色鲜明的高等化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以“大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制药和新材料合成等)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科学及应用技术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技能、科研与工程创新以及管理能力,将毕业生造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且具有良好素质和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大化工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培养标准制定思路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认知与系统表达能力—化工单元过程及其设备设计与应用能力—过程工程及产品工程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沟通交流协作能力—面向“国际化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师(技术与管理)”。
该思路各培养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简示于右图中。
四、培养方案制定原则(1)以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以“大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制药和新材料合成等)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为核心,着重体现学生基础理论、技能、科研与工程应用及创新,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2)强化课程教学、实践与应用教学两大基本体系的相互交叉、融合,彰显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应用和工程创新潜力。
(3)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工程科学及工程应用知识,加强安全、环保和质量与服务意识方面的培养,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4)改革实践与工程应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培养。
实施本科生3+1培养模式。
落实和更加突出企业导师的作用。
(5)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五、培养对象与培养体制1.培养对象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试点每届人数30人左右。
2.培养体制与策略(1)本计划实施以“大化工”为背景的培养方案。
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
(2)企业工程实践总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人才培养标准(1)系统学习和掌握以下诸方面的科学与工程知识基础基础科学知识:数理知识、化学及生物基础、计算机基础、外语核心工程基础知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原理、化工制图、化工安全、过程测控技术、高级工程基础知识:过程工程、产品工程、化工过程与系统设计、化工过程大型应用软件、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2)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工程应用技能:工程认知与系统表达,工程分析与组织,工程应用工程知识探索技能:查新技能,实验设计与实施技能,工程化技能初步工程创新能力初步: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实施的初步能力职业道德规范(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敢于负责任,并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B)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大化工”职业行为准则(C)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3)团队协作和交流(A)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协同作战能力(B)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C)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4)技能培训与提高(潜质培养)(A)了解掌握外部环境(B)工程系统方案的构思(C)工程系统方案的设计(D)工程系统方案的实施(E)工程系统方案的运行七、专业课程及师资配备(1)专业课程计划4年内达到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的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与系统设计》、《产品工程》、《过程工程》和《传递过程原理》。
(2)校内导师配置《化工原理》丁忠伟,杨祖荣《化学反应工程》郭锴,李建伟《化工过程与系统设计》雍兴跃(企业工作17年),陈晓春《产品工程》李春喜,陈标华(企业工作4年)《过程工程》陈建峰,文利雄《传递过程原理》高正明,刘辉上述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详见“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配置方案(化学工程与工艺)”部分。
(3)培养方案(含课程)实现企业联系人及导师1)燕山石化联系人:曹钢导师:曹钢、余晓东、吕文玉、郑国军2)湖南省医药化工设计院联系人:刘义导师:刘义、宾千帆、陈敏、杨任、李建华3)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联系人:王俊旭导师:王俊旭、裴兴社、韩玉峰、陈国平、张爱民4)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人:房承宣导师:房承宣、徐贺明、李顺常、王军、王亚涛、蔡新国5)中国昊华联系人:尹德胜导师:尹德胜、祝伟、王龙根、张亚丁、李钟华、周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标准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阶段一、培养目标以“大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制药和新材料合成等)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科学及应用技术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技能、科研与工程创新以及管理能力,将毕业生造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且具有良好素质和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大化工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标准1 系统学习和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科学与基础工程知识1.1 基础科学知识1.1.1 数理知识1.1.2 化学及生物基础1.1.3 计算机基础1.1.4 外语知识1.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1.2.1 专业基础知识1.2.2 专业知识1.3 高级工程基础知识1.3.1 高级专业知识1.3.2 工程应用软件与绿色技术知识2 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2.1 工程应用技能2.1.1 工程认知与系统表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作实习、工程表达、单元及过程设计2.1.2 工程分析与组织产品分析、过程分析、安全与环保分析、物料及能量梯级利用分析、辅助工程、工艺/工程系统评估及其总体优化分析与组合、生产组织与实施初步技能2.1.3 工程应用所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分析综合利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的雄厚基础2.2 工程知识探索技能2.2.1 实验设计与实施技能2.2.2 实验结果分析与工程化技能初步2.3 工程创新能力初步2.3.1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动态、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法等2.3.2 工程问题判识和系统思维能力具有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可以发现、分析和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统筹全局、初步提出可实施措施与方案2.2.3 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实施的初步能力2.4 职业道德规范2.4.1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敢于负责任,并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2.4.2 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大化工”职业行为准则2.4.3 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3 团队协作和交流3.1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协同作战能力3.1.1 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富有与团队成员集体技术协同作战的精神和能力3.1.2 适应团队运行、成长和壮大中的各种变迁,初步具备处理和解决矛盾,以及带领一个团队前行的指向和能力基础3.2 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3.2.1 学会擅于控制自我、换位思考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关系3.2.2 能以流畅的文笔和清晰的工程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熟练将现代交流媒介(电子邮件、多媒体等)应用于人际和工程表达3.3 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3.3.1 较为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和文献,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3.3.2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正确的沟通与表达4 获取知识及终身学习能力4.1 掌握文献检索、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4.1.1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4.1.2 能正确使用网络技术,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4.1.3 具有一定的文献综述能力4.2 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时代发展观和适应发展的学习能力4.2.1 能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4.2.2 能跟踪专业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4.3 具有拓展知识面的欲望,能够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4.3.1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4.3.2 能够参与跨专业及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三、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阶段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通过物理化学分离和化学反应改变原料的状态、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化学加工技术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与传递过程的规律,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装置和整个生产系统的影响,解决工艺开发、装置设计、控制操作、综合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
本学科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学科。
本专业学生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
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和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大化工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技术和管理人才。
2.基本要求学生将系统地学习以下诸方面的知识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1)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验;(2)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过程工程、产品工程的基础理论与实验;(3)化工工程设计、化工系统设计;(4)工业经济分析、化工工程项目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和环境及安全评价;(5)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