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与肝癌中自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目前是全世界常见肿瘤之一,并且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环境的改变呈逐年增高趋势。肝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并加以化疗或放疗,但对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指征的患者只有选择化疗或放疗。但无论是手术或放、化疗仍然显示出极大的局限性,目前,探索及需求的是一种既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又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手段,所以生物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1]。国外研究者设想用甲种胎儿球蛋白(AFP)作为抗原来诱发宿主树突细胞(DCs)介导的免疫反应,以期筛选出有效抗肝癌DNA疫苗,解释DCs疫苗介导肝癌细胞死亡的具体途径,为肝癌的治疗拓展新思路。自从1962年自噬的发现,近十年来,随着对自噬研究的深入,其在疾病尤其是在肿瘤中的作用受到重视[2]。在对肝癌治疗的探讨中,自噬与其发生及治疗耐药也逐渐引起关注。

1自噬的发生和分子机制

“autophagy、auto”意为自身、自动,“phagy”意为吃、吞食;这一词语源于希腊,译为中文即自体吞噬、自噬。顾名思义,自噬是指将自身物质吞噬。准确地说,细胞自噬是指将细胞内聚集物或受损细胞器、细胞内病原体和衰老蛋白与特异性溶酶体结合,并将其降解的过程,同时也为细胞结构再循环的构建提供原料。

从1962年发现自噬现象以来,随着对自噬认识的加深,现在对自噬的分子机制及信号调控已有一定的认识[3]。事实上,无论在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下,自噬都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细胞在受到饥饿、缺氧、高温等刺激后可发生自噬,而饥饿也是实验中最常见的诱导自噬的方法。基本的自噬机制可划分为以下步骤:(1)自噬前体的形成或活化作用。酵母菌和哺乳动物不同,前者的自噬前体膜形成于自噬前体结构(PAS),而后者形成于动态平衡的内质网(ER)和其他胞膜结构。在酵母菌中,自噬相关蛋白(Atg)13-Atg17-Atg1激酶构成复合物的活化对自噬前体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4];自噬相关蛋白(Ulk-1)是Atg1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同质物,其对于成熟网织红细胞中的自噬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还不确定到底是Ulk-1还是Ulk-2(第2种Atg1同质物)在哺乳动物中促进了自噬。(2)在自噬体上Atg5、Atg12的结合与Atg16相互影响。E1泛素活化酶样蛋白Atg7使Atg12活化,E2泛素结合酶样蛋白Atg10催化活化后的Atg12,再与Atg5相连形成Atg12-Atg5复合体,Atg16聚集于此复合体处,形成Atg12-Atg5-Atg16多聚复合体[5]。(3)自噬相关基因LC3处理过程及插入到延长的自噬体膜上。在哺乳动物中Atg12-Atg5-Atg16多聚复合体与其外膜结合,促进自噬泡的伸展、扩张,使自噬泡逐渐发展为半环状、环状结构,当双层膜结构的自噬泡即将闭合时,Atg5复合物便从膜上脱离下来,只留下膜结合形式的LC3-Ⅱ定位于自噬泡膜上。LC3-Ⅱ定位在自噬泡膜上,参与多种信号传导调节蛋白,而且其数量的多少与自噬泡数量呈正比,并且LC3-Ⅱ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结合形成LC-GFP被检测出来,是良好的自噬标志物[6-7]。(4)用于降解的选择性及目标物的捕获。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噬前体膜可能有选择性地与蛋白多聚体和细胞器相互作用,如p62/SQSTM1的突变与Paget病。(5)自噬体同溶酶体的融合,溶酶体蛋白酶对内吞物的降解[8]。

2自噬的信号调控

自噬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代谢方式,其形成应受到精细的调控。目前,对自噬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调控是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的模糊地带。

2.1自噬上调的主要信号通路beclin-1是酵母菌Atg6-Vps30的同源基因,是哺乳动物中最早被发现的自噬基因。在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均发现了beclin-1等位基因缺失,由此可

细胞自噬与肝癌中自噬的研究

阳琼综述,曾斌审校(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湖南衡阳421001)

【关键词】自噬;肝肿瘤;信号传导;分子机制;综述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0-3113-03中图法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曾斌(E-mail:free-bird@)。

见,beclin-1是一个重要的抑癌蛋白。beclin-1与Ⅲ型磷酸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Ⅲ)形成复合体发挥作用,当细胞环境中缺少营养时,PI3KⅢ被激活,以beclin-1-PI3KⅢ复合体形式激活自噬[9]。Bal-2是重要的抗凋亡蛋白,beclin-1对自噬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与其相互作用而实现。beclin-1与B细胞淋巴癌2基因(Bcl-2)相互作用实现对自噬的下调,在营养缺乏时beclin-1与Bcl-2相互作用减少,自噬水平提高。紫外线辐射电阻相关基因(utraviolet radiation resistance-associated geneprotein,UVRAG)是一种抑癌蛋白,其通过与beclin-1蛋白结合,使beclin-1与PI3KⅢ相互作用增强,同时PI3KⅢ被激活,使自噬水平提高。经实验证明,Bif-1也是一种抑癌蛋白,其主要通过UVRAG和beclin-1的相互作用激活PI3K Ⅲ,从而上调自噬。beclin-1、UVRAG、Bif-1这3种蛋白的抑癌机制是否只是依赖自噬来实现,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其很有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抑癌机制:它们可以通过下调生长因子受体而阻止有丝分裂;同时,它们可以保证细胞正常分裂而阻碍非整倍体的出现[10]。

PI3KⅢ催化底物后形成3-磷酸磷脂酰肌醇(PIP),PIP可以促进自噬的发生[11]。在酵母细胞中PI3K-Vps34是将细胞底物输向溶酶体的多种方式的关键酶。3-甲基腺嘌呤(3-MA)是自噬特异性抑制剂,通过作用于PI3KⅢ而实现其作用,科研实验中常观察其自噬的发生[12]。

2.2自噬下调的主要信号通路雷帕霉素(西罗莫司)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的靶点,其作为胰岛素生长因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氨基酸等感受器,对多种细胞的生长、增殖、存活过程均具有调控作用,在肿瘤细胞中通常被上调,是自噬中最重要的抑制通路。mTOR上游通路:胰岛素生长因子与跨膜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或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kinase,RTK)结合后可激活PI3KⅠ,其产物PI3P可结合Akt(protein kinase B,PKB)和磷酸肌醇依赖激酶(PDK1),从而抑制自噬的发生。在PI3K/ Akt途径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通过抑制PI3K和Akt实现负调节作用,促进自噬的发生[13]。在mTOR上游通路中也存在一条下调其活性的信号通路,即结节性硬化复合物(tuberoussclerosis complex,TSC)-1和TSC-2的复合物可通过抑制小三磷酸鸟苷(GTP)酶、Ras脑组织同源类似物(ras homologenriched in brain,Rheb)而抑制mTOR的活性,对自噬发挥正向调节作用[14]。TSC-2能够使具有mTOR结合活性的GTP-Rheb转变为二磷酸鸟苷ROS(一种原癌基因)脑组织同源类似物(GDP-Rheb),TSC-2被Akt磷酸化后,这种负调节作用减弱,mTOR活性增强。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TSC-2后起相反作用,mTOR活性反而减弱。在饥饿状态下ATP/AMP下降,使AMPK激活,抑制mTOR活性,所以,有学者形象地将AMPK这种敏感感受ATP变化的功能称为“细胞能量监视器”[15]。有研究发现,mTOR激活通路中参与的大多是癌蛋白,如Akt、Rheb都是癌蛋白,而在mTOR抑制通路中参与的多为抑癌蛋白,如TSC-1、TSC-2都为抑癌蛋白[16]。因此,是否可得出结论还有待探讨,即癌蛋白对自噬有负调节作用,抑癌层白对自噬有正调节作用。

3自噬在肝癌中的作用

自噬于肝癌的发生、发展是抑制或助长,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肝癌的发展进程中,自噬的表达水平是变化的。90%原发性肝癌是由病毒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王文娟[17]通过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影响,进一步了解HBV感染诱发肝癌的机制及HBV如何成功的免疫逃逸机制。有研究表明,HBV转染无论在正常细胞或肝癌细胞均能增强细胞的基本自噬,HBV转染诱导自噬增强后,可利用自噬小体作为“保护伞”导致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难以应答而成功逃逸免疫。其次,增强的细胞自噬可能促进了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发生,从而造成较重的肝损伤甚至诱发肝癌。目前普遍认为,自噬在肝癌发展中起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在肝癌的发展进程中,自噬随其病程变化,在癌前阶段自噬初期,增高的自噬可吞噬大量破坏的细胞器、大分子物质等可作为肿瘤抑制的一种机制;在癌前阶段到癌症发生过程中自噬降低,减少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Ⅱ型凋亡),利于肿瘤的生长[18];在肿瘤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新生血管提供营养,在未形成血管前的缺营养、缺氧状态下,自噬又可通过去除破坏的蛋白质及细胞器,为迅速生长的肿瘤细胞提供营养,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若发展到癌症晚期,高自噬还未激活,不能及时吞噬坏死的细胞器及大分子物质,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缺营养而死亡[19]。目前有研究表明,自噬在肝癌和肝炎组织中表达率增高,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率降低。自噬的高表达是其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种自我防御。肿瘤快速生长,肿瘤细胞常处于营养受限的情形,自噬是肿瘤细胞生存的适应性反应[20]。自噬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较低表达可能是由于肝硬化属于癌前病变,在前恶变细胞恶性转化期,自噬能力下降,肿瘤细胞对外界信号的敏感性降低,利于肿瘤生长。肝癌与自噬复杂的关系对于肝癌的治疗究竟有什么样的启示呢?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自噬也是导致肝癌化疗耐药的机制之一,尽管有研究表明,自噬特异性抑制剂与化疗药物合用可增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自噬被抑制后也同时可能保护了肿瘤细胞,所以,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还未能在临床上开展。

4展望

目前,对自噬的机制、自噬的信号调控等多方面仍存在疑问,并且自噬对肿瘤的作用争议也很大。一方面自噬作为Ⅱ型程序性死亡可使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抑制肿瘤的生长;相反,自噬可以吞噬破坏的细胞器、蛋白,帮助肿瘤细胞抵抗恶劣的环境,保护肿瘤细胞。孙广涛等[21]通过研究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HepG2自噬的作用后提出“不同水平的自噬对细胞有着不同的作用,基础水平的自噬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而过量的自噬表达可促进细胞的死亡”的观点,虽然还只是作者的一种推测,但也为肝癌与自噬的关系拓展了新的思路,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出了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曾斌,卢放根,刘小伟,等.小鼠甲胎蛋白/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免疫

活性检测及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9):699-701.

[2]Ashford TP,Porter KR.Cytoplasmic components in hepatic cell lysoso-

mes[J].J Cell Biol,1962,12:198-202.

[3]Feng Z,Zhang H,Levine AJ,et al.The coordinate regulation of the p53

and mTOR pathways in cell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23):8204-8209.

[4]Klionsky DJ.The molecular machinery of autophagy:unanswered ques-

tions[J].J Cell Sci,2005,118(Pt1):7-18.

[5]Mizushima N,Yamamoto A,Hatano M,et al.Dissection of autophagoso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