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食用菌遗传育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将原生质体涂布于等渗平面上,再覆以同样 培养基埋藏培养。 再生率通常为百之零点几至百分之几十。
(5)杂种细胞的选择
融合后:
①产生杂种双倍体或单倍重组体,真融合。 ②形成异核体,暂时融合。
选择方法:
①利用亲本在营养缺陷型或抗药性上的互补进 行鉴定的互补选择法。 ②对异核体进行早期识别然后分别培养定位, 观察。
研究食用菌菌丝性别的意义
属于同宗结合的菌类,大部分单孢子萌 发的菌丝可以形成子实体,可采用单孢 子纯菌丝栽培;但属于异宗结合的食用 菌单靠单孢子萌发的菌丝体不会形成正 常的子实体,必须通过不同性别的单孢 子或单核菌丝间的配对,才可能形成子 实体,完成生活史,通过出菇试验证实 后,才能扩大规模,应用于生产。
典 型 食 用 菌 的 生 活 史
1.平菇的生活史
Leabharlann Baidu
(异宗结合,双因 子控制): 子实体-担子-核 配-担孢子(Aa aB Ab ab)-萌发-单 核菌丝(AB&ab Ab&aB)-质配- 双核菌丝-扭结期 -桑椹期-珊瑚期 -子实体
2.黑木耳 生活史
异宗结合, 单因子控制, 二极性 子实体-担 子-核配- 担孢子(减 数分裂)- 单核菌丝- 质配-双核 菌丝-扭结 -原基-子 实体蹄形分 生孢子
第二节 食用菌的交配系统
初级同宗配合
同宗配合
次级同宗配合 交配系统
二极性异宗配合
异宗配合 四极性异宗配合
同宗结合占10%,异宗结合占90%。异宗结合中二极性的占 25%,四极性的占75%。
根据单个担孢子萌发生长的菌丝能否形成子实体, 分为同宗结合(homothallism)和异宗结合 (heterothallism)两大类。 同宗结合是指由单一担抱子萌发出的菌丝,充分生 长后即可形成子实体的交配类型,即自交可孕。在 食用菌中,同宗结合又因是否存在不亲和性因子分 为初级同宗结合(primary homothallism)和次级同 宗结合(secondary homothallism)。 初级同宗结合是指担孢子内只含有一个细胞核,此 单核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同核菌丝体即可形成子实体, 完成生活史,如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次级同宗结合是每个担孢子内有两个不同交配型的 细胞核,这种双核担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不需要 与其它担孢子萌发的菌丝交配,即可完成生活史, 如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异宗结合是指每个担孢子仅一个细胞核,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单 核菌丝体通常自身不能形成子实体,需要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 丝体交配后才可形成子实体的交配类型。 由交配型因子控制其交配。这种交配系统分为:单因子控制系 统(uni-factorial control)和双因子控制系统(bi-factorial control)两类。 单因子控制系统也称二极性交配系统(bipolar system),有性 生殖由一个具有复等位基因的不亲和性因子A控制担孢子极性, 每个担子产生的四个担孢子只有两种交配型,不同交配型的担 孢子萌发生成的单核菌丝体配对后形成子实体,如滑菇 (Pholiota nameko)。 双因子控制系统也称四极性交配系统(tetrapolar system),有 性生殖由两个具有复等位基因的互不连锁的不亲和性因子A和 B控制,每个担子产生的四个担孢子有四种交配型,不同交配 型的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单核菌丝体配对可形成子实体,如香菇 (Lentinula edodes)。
六、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分离----基因的酶切----体外重组----载体
传递----复制表达----筛选繁殖----推广应用
四、杂交育种。
概念: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亲本遗传物质的
交换和重组等来产生有别于亲本的变异,从 而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产生新的遗传型的 菌株或品种。
原理:
遗传重组是分子水平的概念,而杂交则是细 胞水平的概念。 通过单-单杂交或单-双杂交获得杂种优势。
单孢杂交杂交的程序
亲本菌株
↓ ↓ ↓ ↓ 用单孢分离器或平板稀释等方法获得单孢 将各单个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单核菌丝在平板上两两配对 通过标记,回交等方法鉴别杂种 通过小型栽培试验淘汰多数表现一般的菌株 通过更精确的试验选出少数优良菌株
2.诱变步骤
出发菌株 ↓ 制备孢子悬液 ↓ 诱变处理 ↓ 活菌计数并求出成活率 涂布培养皿 ↓ 观察形态变异的菌落并计算突变率 挑菌移植 ↓ 初筛 斜面传代 ↓ 复筛 试验,示范,推广
3.筛选
(1)抗性突变株筛选:
Ⅰ药物临界致死浓度分离法 Ⅱ梯度分离法 (2)形态突变株: 肉眼观察。如杨树菇白色变种。 (3)温度条件株: 置于不同温度下培养。
食用菌的驯化是指从野生食用菌中,进 行分离培养,完善其生产技术,使之变 为人工栽培的食用菌。 引种首先要作好档案记载,包括名称、 来源、产地及主要特征等。其次是以本 地当家品种为对照,将引进的 ,进行 小规模的试验,合适的进行扩大试验, 示范推广。
二、选择育种
又称自然选种,是指利用自然界现有的变 异,经过选择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资源的收集 品种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纬 度、不同基物上生长的野生菌。并记录采 集时间、地点、海拔、坡向、土质、阴蔽 度、基物等。 2、纯种分离
菌株来源
序号 菌种名称 菌种来源 序号 菌种名称 菌种来源
P1
P2
新831
灰平206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新乡市农科院
P8
P9
黑平8
5178
高邮市食用菌研究 所
新乡市农科院
P3
P4 P5 P6 P7
园林802
伏源1号 高抗14 江都109 2180
新乡市农科院
新乡市农科院 新乡市农科院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高邮市食用菌研究所
P10
P11 P12 P13 P14
黑丰204
早秋高丰 9745 103 野平
高邮市食用菌研究 所
高邮市食用菌研究 所 新乡市农科院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
生长速度与生长势
拮抗
拮抗
拮抗
不同平菇菌株间的拮抗反应结果
菌株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 P2 P3
(3)原生质体融合
促使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纯化的配对原生质体中加入融合 剂,促进融合。 二是利用电融合技术,使原生质体粘聚 并融合。 促融剂:聚乙二醇(PEG);分子量 4000-6000,10mg CaCl2 25%-40% Ca离子加入有助于融合。
(4)细胞壁再生
布勒现象——单双杂交的遗传基础
布勒现象:同种菌株间其单核体菌株会 被双核菌株双核化,这种交配现象被称 为布勒现象,即双--单核杂交。
第三节 食用菌育种技术
育种方法:
引种 选择育种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工程育种
一、引种
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新的食用菌新种类、 新品种或新植株,进行试种,选择适合 本地区地理气候等条件并符合经济要求 的,可以直接投入生产的品种。 广义的引种还包括从异地引进育种用的 种质资源,利用其某些优良性状,作为 育种亲本。
分离单孢
配对杂交
杂种鉴定
初筛
↓
复筛
↓
扩大试验
↓
示范推广
五、原生质体融合
1.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1)制作菌株标记
抗药性,温度敏感型,营养缺陷型,形态,颜 色作标记。
(2)原生质体制备
酶:几丁质酶类(如蜗牛酶)和纤维素酶。 菌丝菌龄:培养2-3天 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蔗糖,KCl,NaCl (0.3-0.8mol/L)等。 渗透压可保持原生质体免于膨胀,有助于酶与底 物结合。
3.草菇生活史。
初级同宗结合。 子实体-担子-核配-担孢子-萌发-初生 菌丝-质配-双核菌丝-针头期-小钮期- 钮期-蛋形期-伸长期-子实体
4.双孢菇生活史
双孢菇生活史
生活史中核相变化
核相变化 n---------------n+n---------2n 关键步骤 减数分裂-----质配---------核配
种木分离
3、生理性能测定 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 度、生长势。 4、品比试验 选用瓶栽、压块、段木栽培 等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并记录各菌株 的产量、菇形、温性、干鲜比.始菇期等形 态生理和栽培特性。 5、扩大试验 每一菌丝一次试验不小于500 根(段木); 每一菌株一次试验不小于50m2(代料)。 6、示范推广。
化学诱变:采用化学物质引起DNA改变,引起突变,
创造可实用的基因的可能。 诱变因素:根据诱变因素的化学性质或作用方式,可分为3 大类:第1类不能在立体条件下进行。后2者可离体进行。 碱基类似物:有时掺入DNA分子中,导致原碱基对在空间 位置上的讹误,使遗传基因突变。有5-溴脱氧尿苷、 5-溴 尿嘧啶、a-氨基嘌呤。 改变DNA结构的诱变剂:能和1个或多个碱基发生化学反 应,从而导致复制时碱基配对的转换,即A-T与G-C的转换, 引起突变。有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亚硝 基胍。 码阻移动诱变剂:能插入DNA分子的碱基对之间,使DNA 的结构变形,从而导致DNA复制时发生突变。包括丫啶类 类、吡啶类、多环烃、含氮杂环致癌物、真菌毒素、抗生 素,研究最多的是丫啶类化合物。
(3)诱变对象的状态
1、单细胞均匀悬液。通常孢子浓度
为 108-109个/ml。 2、处理的细胞为单核孢子而非双核 菌丝。 3、孢子应稍加萌发(更敏感)。
(4)诱变剂量的确定。
杀菌率=(未被处理菌株体长出的菌数— 被处理菌体长出的菌数)/(未被处理菌 体长出的菌数) 一般诱变率随剂量提高而增高,但过量 后杀菌率过度反而影响诱变效果。 诱变剂量与杀菌率成正比。通常低剂量 多出现正变,高剂量多出现负变。
1、诱变育种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1) 诱变剂的选择 化学诱变剂: 如亚硝酸 .烷化剂、丫啶类。 物理诱变剂:紫外线,X —射线,γ—射 线,α—射线,β—射线,快中子,超声 波等。
(2)选好出发菌株。
常用: (1)生产中已发生自然变异的菌株。 (2)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出菇早, 适应性强的菌株。 (3)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
P4 P5 P6
- +
+ - +
+
+ - + + + - + + +
P7 P8 P9
P10 P11 P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13
P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杏鲍菇同工酶酶谱
电泳
白6, 8, 11, 13, 19, 29, 野平,杏5
三、诱变育种
概念: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诱使DNA分子发生变异,
从中加以选择和利用。
原理: 诱发突变
物理诱变:采用高能量辐照引起DNA受损伤,人为地改变碱基组
合顺序,引起突变,创造可实用的基因的可能。 诱变因素:紫外线、X-射线、γ-射线、60Co、激光和高温等。其作用 是使原子外层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产生电离,可能对DNA分子 中的某种键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结构的变化。 UV照射不形成电离辐射,而是对碱基对中嘧啶的作用较嘌呤更强烈。 DNA吸收UV后,使其 嘧啶形成水合物和嘧啶二聚体。此物能阻碍 DNA解链和复制,因而导致遗传基因的紊乱。
第三章 食用菌遗传育种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 第二节 食用菌的交配系统 第三节 食用菌育种技术
第一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
一、 概念----食用菌孢子萌发形成初生菌丝, 初生菌丝经过质配形成次生菌丝,然后扭结 形成子实体,成熟子实体产生新一代孢子的 过程。 二、 典型生活史 三、常见食用菌的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