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咨询师2级 案例报告 焦虑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心理咨询师2级 案例报告 焦虑情绪 _论文写作_中国心理咨询网首页 抑郁 强迫 焦虑 口吃 失眠 恐惧 两性心理 婚姻家庭 儿童心理 员工心理 进食障碍
戒瘾 原创心文 资料下载 心理专家 博客 心理
我未婚单身,为什么发现男友下载了几张什么叫心理健康,什中国文化对西方心理随手涂画或许能让人人类对机器人是可以职场新家法强迫着,去闯——与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咨询师考试 > 论文写作 > 正文 国家心理咨询师2级 案例报告 焦虑情绪
国家心理咨询师2级 案例报告 焦虑情绪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08-10-26 12:50:13
焦虑情绪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一系列的有效矫治,结果改善了求助者焦虑、紧张、担心等的情绪。证明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焦虑情绪求助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文详细报告了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过程。
关键词:焦虑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阿明(化名),男,25岁,汉族,未婚,业务主管,广东潮州人,大专毕业,收入稳定,住公司集体宿舍。相貌一般,中等身材,平时人际交往较少,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不多,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父母在老家,经济状况一般,同胞二人,排行老大。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7岁上学,学习用功,成绩良好,小学、初中较顺利。高考因为发挥不好只能读大专,对此深感遗憾。毕业后一直在私人企业当业务员,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深得老板的信任,被晋升为主管,负责分公司的业务。求助者自小性格较内向、好胜,不善交际,不喜欢体育活动,无宗教信仰。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不多,女友在异地。父母为普通工人,经济状况一般,但对子女期望高,希望子女能学有所成。同胞二人,排行老大,有一弟弟,去年考上大学,现在要其支持学习生活费。
三、主诉和个人自述
主诉: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约一个月。
个人自述:自从大学毕业就一直在该公司工作,求助者很喜欢这工作,所以工作特别勤奋、认真,得到老板的信任,被晋升为业务部主管,主要负责分公司的工作,业务蒸蒸日上,觉得自己的事业正如日东升。但,最近公司新换了部门经理,管理严格,对下属较挑剔。求助者非常在乎经理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小心翼翼的,严格要求自己,担心万一出什么失误,让他传到老板那里,影响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形象,而导致丧失进一步晋升的机会,甚至被解
雇,这样,自己这几年的努力就白费了,美好的前程就毁于一旦了。
一个月前,因为不小心填错了客人的地址,致使客人不能及时收到邮包,被投诉到经理处,经理大发雷霆,被狠狠批评了一顿。自觉懊悔不已,责怪自己粗心大意,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之后,上班更是倍加小心,担心再出现失误就可能会前功尽弃,丧失美好前程。越想越觉得心情烦躁,越想越担忧。近来更是心情烦躁,焦虑不安,觉得吃饭没胃口,晚上很难入睡,睡着了也很多梦,有时整夜都睡不着,白天神疲乏力,提不起精神。日常工作尚能够正常应付,但效率有所下降。越想越紧张,越想越担心,不知所措。担心长久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解决,因此前来咨询。
四、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相貌一般,中等身材,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愁眉苦脸,神疲乏力,说话声音响亮,谈话心情紧张、担忧,言谈间可见神志清楚,言谈切题,叙述思路清楚。情绪较焦虑、紧张,对工作失误感到懊悔不已。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个性稳定,生活习惯无异常变化。
社会功能正常: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与家庭成员、同事及朋友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曾到一般医院做常规医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工作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导致出现焦虑、担心、紧张的情绪。其症状表现与工作出现失误密切相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的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求助者主要症状是焦虑、担心、紧张、胃口差、睡眠不好等。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可见,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是焦虑情绪,属于心理咨询的对象。
(2)体格检查没有异常报告,说明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他大专毕业不存在智力低下问题。求助者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3)鉴别诊断:
①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
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统一、协调一致的,个性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力图摆脱情绪困扰,主动求医。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②与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情况的分析,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刺激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是常形,没有变形。并且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所以不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③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内容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超过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约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六、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 25岁男性,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可见,无明显生物学原因。
2、社会原因:(1)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中的生活状况,父母对其期望高。(2)去年弟弟考上大学,要其支持学习生活费,生活压力加大。(4)一个月前因为工作失误,被经理批评。(5)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父母远在他乡,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较少,女友在异地。
3、心理原因:(1)从小养成较内向、好胜的个性。(2)情绪、情感方面:受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面对工作失误,不知所措。(4)认知方面:对现实事件存在错误认知,如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工作失误。
六、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根据心理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协商,就咨询目标、方法和原理、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咨询时间与次数安排以及收费等达成共识,制定以下预期咨询方向:求助者由于无法接受工作失误导致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不适,因此改变求助者对现实生活的非理性信念使其适应现实生活将是咨询的关键所在。
(一)咨询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和多层次统一,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改善睡眠状况。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工作失误引起的非理性信念,导致其出现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和改善睡眠状况。
(2)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
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在达到上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人格完善的远期目标。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将已打印的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书交求助者一份,告知求助者应遵守,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①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②积极主动地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①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②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③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④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的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应遵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咨询师的责任: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咨询师的权利: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③本着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咨询师的义务:①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次数、时间安排及收费情况
咨询定为5次,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约好在每逢周五早上9:30-10:20(注: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每次收费30元,由接待员办理。
(四)原理和方法
1、方法
本案例求助者①在工作上认为自己必须是个好员工,工作不应该出现失误;②认为应该受到经理的赞赏,而不是责骂。可见,其焦虑情绪与非理性信念密切相关。为此,主要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合理情绪疗法[ⅱ](简称RET),通过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帮助他以理性思维代替非理性思维,以减少或消除非理性思维给情绪、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发展,使其达到自我
完善。
2、原理
选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认为:A是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s),C是人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s),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产生的信念。求助者常用一些与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和看待事物,从而陷于“自我”的焦虑情绪中。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过程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即第一次咨询)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和改变阶段(即咨询阶段)。
具体分:①领悟阶段(即第二次咨询);②修通(信念改造)阶段(即第三次咨询)③理性再教育阶段(即第四次咨询)。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与结束阶段(即第五次咨询)。
(二)具体的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2004年2月20日):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
(1)任务: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对求助者的问题形成初步印象,确定主要问题。调动求助者的求助积极性,明白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商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等。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使其接受此理论。
(2)方法:在咨询过程中,运用倾听技术,对求助者的焦虑、烦躁、担忧等情绪表示理解。运用情感表达技术,向求助者说明因工作失误而导致出现的焦虑情绪是常见的情绪反应。咨询师的通情达理使求助者感到温暖,使求助者的焦虑、烦躁、担忧等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运用开放式提问技术,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一种密切合作的气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接受该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并使他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的分析。
(3)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划。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合作、平等的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4)咨询谈话摘要
求助者: “早上好,请问是张老师吗?”(焦急, 面容较憔悴, 衣着整洁)
咨询员: “是的,请问我在哪方
面可以帮助你呢?”
求助者: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希望你能尽快帮忙解决。我最近吃不下,睡不好,工作又出错……”(皱着眉,求助心切)
咨询员: “请放心,你在这里所说的问题,我们都会保密的。”
……
咨询员: “根据你的情况,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咨询,才能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你觉得没问题,我们就商定下一步的工作,好吗?”
求助者:“能不能时间短一点?我的工作繁忙,不希望在这里花费太多的时间。”
咨询员:“这需要你在咨询的过程中积极的配合,我们一起努力吧,好吗?”
求助者:“好的,我会尽量配合的。”
……
(5)布置咨询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睡前将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通过书面记录来减轻求助者反复追索的次数,减少求助者思绪纠缠状态。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6)小结:求助者的主要问题:近期情绪不稳定,难以理解自己工作出现失误,导致产生非理性的信念,而出现焦虑、担心等不良情绪,影响到工作和学习。求助者表示愿意接受配合心理咨询。
2、第二次咨询(2004年2月27日):心理帮助的领悟阶段。
(1)任务:通过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使其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改善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2)方法:会谈通过举例与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苏格拉底式辩论[ⅲ],“就是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来动摇和改变其非理性的信念。
(3)过程:就其上次家庭作业进行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的ABC理论。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如①工作不应该出现失误;②认为应该得到经理的赞赏。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到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4)咨询谈话摘要:
咨询员:“你觉得你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中呢?”
求助者:“焦虑,担心,工作都不顺心……”
咨询员:“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是我粗心大意,使工作出错,导致客人投诉……”
咨询员:“这些是你工作中发生的事情,我
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们可能不是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询员:“其实那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造成的。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你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那么你就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是这样吗?”
咨询员:“我举个例子,假如你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让人在后面撞了一下,使你差点摔了一跤,这时,你会觉得怎么样呢?”
求助者:“我会很生气。他怎么随便乱撞别人啊。”
咨询员:“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你又会觉得怎样?”
求助者:“噢!原来是个盲人,他是不小心撞到我的吧。”
咨询员:“你还会觉得生气吗?”
求助者:“不会了。反而有点同情他了。”
咨询员:“同样一件事情——他撞了你一下,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对这件事的前后看法不一样了。”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来我的问题确实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咨询员:“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工作中偶然受到老板责骂是很常见的事,但事后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你现在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求助者:“难道别人的想法与我不一样?但是,我还不知道我的想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咨询员:“这是我们下面要做的。”
……
(5)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6)小结:本次咨询通过与其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密切相关,并愿意接受改变其不合理的地方。
3、第三次咨询(2004年3月5日):心理帮助的修通阶段。
(1)任务:就其家庭作业进行分析,通过解释和辩论的方法来动摇和改变求助者非理性的信念,使求助者理屈词穷,不能为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自圆其说,认识到其非理性信念是不合逻辑的、与现实是不协调的,使其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改善其不良情绪。
(2)方法:会谈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其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
,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
(3)过程:通过会谈,进一步帮助求助者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性,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思维进行剖析,通过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到其不合理的思维,并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对工作失误,不要过分责备自己,用“我希望自己是个好员工”去代替“我必须是个好员工。”使求助者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学会与环境相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咨询谈话摘要
咨询员:“谈谈你的工作吧?”
求助者:“我工作一向都很认真负责,从不迟到不早退……”
咨询员:“你说你应该是个好员工,工作不应该出现失误?”
求助者:“是的,我必须这样做。”
咨询员:“是什么原因使得你必须这样做呢?”
求助者:“这……难道我做个好员工有什么不对吗?”
咨询员:“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你可以希望自己是个好员工,其实,很多人都希望这样的,但是你无法要求你必须是一个好员工。因为这很难做到,事实证明了这点。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你有了这种“必须”的要求,当工作出现失误时,你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求助者:……(沉默思考)“是的,你的说话有道理。若我没有这种“必须”的要求,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咨询员:“你回去以后好好分析一下类似的情况。”
……
(5)布置咨询作业:收集周围同事、朋友等对工作失误的看法,再与自己的看法作对比,通过对比可以检验之前的信念是否正确,从而加深巩固新的合理的信念。写下咨询中学到的合理的思维,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进一步的分析。
(6)小结:本次咨询通过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信念不合理的地方,同时开始慢慢接受新的、合理的信念。
4、第四次咨询(2004年3月12日):理性再教育阶段。
(1)任务:巩固之前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彻底摆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求助者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学会与环境相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从根本上清除病因,并对新的信念进行及时的强化和巩固,使其以后仍能应用学到的理性信念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减少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2)方法:会谈通过苏格拉底式辩
论使求助者彻底摆脱其不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3)过程:通过会谈,就其家庭作业做进一步的分析,因求助者还是觉得与经理的关系紧张,就此继续与求助者探讨,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彻底摆脱其不合理的信念,使其明白“每个人没有权利必须得到周围人士的赞赏”,教会求助者使用“黄金规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出现新的、合理思维和行为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让求助者体验到自己掌握命运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减少她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
(4)咨询谈话摘要
求助者:“但我觉得经理现在对我特别的苛刻……”
咨询员:“你觉得你应该得到经理的赏识,是这样吗?”
求助者:“……(沉默思考)是的,我觉得应该得到他的赞赏。”
咨询员:“嗯,你为什么一定要得到经理的赞赏呢?任何人都没有要求一定要赏识别人的。”
求助者:“……(沉默思考) 是的,我不能要求经理一定要赏识我。”
咨询员:“有一个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你听说过吗?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希望得到经理的赏识,你就要先去赏识你的经理,你要多找找经理的优点。”
求助者:“……(沉默思考)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想起来了,其实经理他对客人还是很好的……”
咨询员:“希望你以后遇到事情沉着点,理性分析客观情况再做决定。”
……
(5)布置咨询作业:收集周围同事对经理的看法,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找出新的合理的信念,写出自己获得的新的情绪和行为,以及咨询的收获等,从而加深、巩固新的合理的信念。
(6)小结:这次咨询与求助者通过苏格拉底式的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教会求助者用“黄金规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在咨询过程中,经过一起的努力,求助者逐渐接受了新的、合理的信念。
5、第五次咨询(2004年3月19日):巩固提高和结束阶段。
(1)任务: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使求助者学会融会变通,接受不确定性,懂得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和自我接受,敢于尝试和参与,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2)方法:通过会谈对求助者
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
(3)过程:通过会谈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求助者体验到自己掌握命运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4)咨询谈话摘要
求助者:
“张老师,我今天很高兴,‘黄金规则’还真管用,我的经理和同事们对我都很好,最近我的心情很好,非常感谢你的指点迷津。”(提早十分钟到,神采飞扬的样子)
咨询员: “那也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以后遇到问题要学着变换一下角度看问题,要学会自己理性分析解决问题。”
……
(5)小结:经过五次的咨询,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和胃口已有好转,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每一阶段作阶段性的评估,完成阶段性的评估后,使用以下指标对咨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求助者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也比以前好转,能协调好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二)周围人士的评估:两个星期后来电话说:“同事们都说我最近春风满面的,好像发生什么好事似的。同事都说我开朗了很多。”
(三)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在焦虑情绪、人际关系和认识上都有所改善。与咨询前对比,求助者基本上消除了焦虑状态,情绪已朝积极方向改变。
(四)心理测验的前后评估:开始咨询时曾建议求助者做SAS心理测验,但求助者嫌麻烦,没有做,所以缺少这项信息。
(三)咨询过程的不足之处
1、咨询时间次数不足。虽然咨询的要求由求助者做出,应予尊重,但咨询时间次数较少,未能帮助求助者对内心做充分、深层的探索,自我组织和结构变化是有限的,咨询效果要长期巩固很困难。
2、咨询技术不够灵活,有些生硬。情景、体验讨论少些。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吸取经验,做得更好,能更好的为求助者提供心理学帮助。
参考文献:
(1)许又新.神经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3)[美]Gerald Corey 著 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第六版
(4)[美]Judith S.Beck 博士著 翟书涛等译《认知
疗法: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1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