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在中国_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兆熊教授 , 两人均为 博士生 导师。何 自然 的 语用 学概 论 ( 1988) 和何兆熊的 语用学概 要 ( 1989) 成了 外语 界最 具影响 的语用学普及读物和参考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河 南大学的 徐盛恒教授 , 他 90 年代以 来以其 对语用 理论的 阐释 , 尤其是 对会话含义理论的研究系列 , 在外语界独树一 帜。 二、 我国语用学研究的内容 在引进 国外语用学研究 成果 的基 础上 , 我国 开展 的语用 学研究大致可分三个方面 : 1 面向外语教学的语用学研究。首先引起研究者兴趣的 是外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失 误 , 例如 何自然 ( 1984) 、 何自 然与阎庄 ( 1986) 、 黄次 栋 ( 1984) 的文 章注 重外 语语 用法 的特 点 , 指出汉语与外语语用法的差异 , 对提高学生外语 的语用能 力有很实在的价值。与外语教学相关的是翻译的语 用对比研 究, 许 多 文 章 探 讨 翻 译 中 的 语 用 等 值 问 题, 如 何 自 然 ( 1988a) 、 张亚非 ( 1987) 。在译文 中可 以在多 大程 度上 引进外 语语用成分的问题 , 如黄家修、 谢宝瑜 ( 1990) 、 黄金棋 ( 1988) 。 无论是 外语教学还是翻 译 , 语用 方面的 研究 都跟 中外文 化差异的研究密切相关 , 两者往往很难分 清。例如邓炎 昌、 刘 润清( 1991) 谈的是 英汉语 言文 化对 比 , 其 中有 许多 涉及 英汉 语用 特 点 的 对 比。 高 一 虹 ( 1991) 、 何 自 然 ( 1993) 、 王得杏 ( 1990) 也都把语用研究置于文化差异研究的大背景之下。 这一类研究的特点是注重中外不同文化和语言 之间的差 异 , 对人类语言在语用上的一些共同规律不 太注意 , 当然也有 例外 , 如何自然 ( 1991) 谈的 移 情 问题 就是 语用中 的普 遍现 象。 2 面向汉语语法和语用法开展的研究。从 马氏文通 开 始 , 近一百年来我国的 汉语学 界就不 断借鉴 和运 用西 方语法 结构主义语法凭借的 分布 方法都曾被系统地用于 汉语语法 的描写。国 外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也影响到我国对 汉语的研 究 , 特别是汉语语法的研究。范 开泰 1985 年在 中 国语文 首 先发表 语用分析说 略 一文 , 举例说 明了语 用分 析对 汉语语 法研究的意义 , 语用 作为跟 句法和 语义相 关联 的一 部分开 语义、 语用 ) 相互关系的讨 论在汉 语界 开展得 很热 烈 , 参看施 关淦 ( 1991) 和范晓、 胡裕树 ( 1992)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从 1989 年起设立 汉语运用 的语用原 则 课题 组 , 运 用国 外语 用学的 原理和方法研究汉语语法和语用法 , 部分成果 见 语 用研究论 集 ( 1994,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 社 ) 。一 个主要的 研究方 向是用 语用原则对 汉语 语法 中过 去难 以解 释 的现 象作 出 系统 的解 释 , 如沈家煊 ( 1987, 1989, 1992) 。另一个 就是语法 ( 句法 ) 是语 用法约定俗 成或 凝固 化 的 结果 , 因 此对 语用 法 如何 语法
意义研究、 语用翻译研究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并呈现出一些好的发展态势 。今后 , 发 展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 应把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和沟通 、 外语研究和汉语研究相结合 、 形成自己的流 派作为主要任务 。
关键词 : 语用学 ; 中国语用学研究; 语用法 ; 语境 中图分类号 : H03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全面。 80 年代 , 继胡 壮麟 先 生之 后 , 还 有 : 倪 波 ( 1982) 、 黄宏煦 ( 1982) 、 程雨 民( 1983) 、 刘 保 山 ( 1983) 、 何 兆 熊 ( 1983) 、 寥秋忠 ( 1985, 1986) 、 花永年 ( 1986) 、 陈 平 ( 1987) 、 刘润 清 ( 1987) 、 彭兴 中 ( 1988) 、 杨性义 ( 1988) 、 沈家煊 ( 1988) 、 邓旭东 ( 1988) 、 段开成 ( 1988) 、 戚雨村 ( 1988) 等分别发表了语用学某一个或几个方 面 课题的评述、 介绍文章 , 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语 用学的引进 与 介绍。 90 年代有 : 钱冠连 ( 1990, 1991) 、 张亚 非 ( 1992) 、 曲卫 国 ( 1993) 、 徐盛恒 ( 1993a, 1993b, 1994, 1995) 、 何自然 ( 1995) 、 范文 芳 ( 1995) 等都比较迅捷地将国外 语用学的 最新动态 介绍给 国 内读者。 直接发表某一原著的翻译也是一种引进。 何自然教授 在 1983 年译了英国 著名语言学家 L Loveday 的论文 语用学与 外 我们把语用学看成语言与文化交际中的认知科 学与社会 科学 , 语用归根到底是对语言意义的研究 , 大致包括 以下几个 主要内容 : ( 1) 指别 ( deixis) , ( 2) 预 设 ( presupposition) , ( 3) 会话 含义 (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 ( 4) 会 话 结 构 ( conversational structure) , ( 5) 言语行为理论 ( speech acts) , ( 6) 合作原则 ( cooper ative principle) , ( 7) 礼貌原则 ( polite principle) 。 一、 语用学的引进 率先向国内读者全面介绍语用学的是北京大学 的胡壮麟 教授。他在 国外语言学 ( 1980 年第 3 期 ) , 以 语 用学 为题 , 从语用学的对象和方法、 各个语言学派对语 用学的评论、 语用 学规则这四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语用学。该文有两 个明显的 特点 : 一是最早明确介绍一门新学科 , 二是涉及各家 各派较为 收稿日期 : 2000- 04- 16 作者简介 : 徐敏 ( 1971- ) , 女 , 湖南益阳 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语教学 , 讲前提的语用 意义和 间接 言语行 为。后 来 国外 语 言学 发表 了一 系列 的翻 译文 章 , 如沈 家煊 的 语 用 学概 观 ( 原著者为瑞典的 Allwood) , 该文谈到了语用学的历史与定义 , 语用学论题 , 当 前语 用学 的 实际 用途 。后来 , 他又 在该 刊 的 1986 1987 年连续五期发表了 语 用学论题 。以后 发表的 有 价 值 的 翻 译 文 章 有 : 王 志 译 的 意 大 利 的 V Volterra 和 F Antinucci 写的 儿童语言 中的否 定句 : 语 用学 的研究 ( 1986 年 3 月 ) , 常宝儒译述 的关于前苏联 ! ∀# ∃ % 的 言语 行 为理论 : 对合流派和倾 向的概 述 ( 1987 年 3 月 ) , 袁义 译的 美 国 Deboran Tannen 的 跨文 化言 语交 际中 的语 用学 1987 年 3 月 ) , 赵斌译的 C F Feldman 旧 语用 学与 新 语 用学 : 对 一 场革命的反思 ( 1988 年 2 月 ) , 钱敏汝的 范 戴依克的话语宏
2662( 2001) 01- 0037- 04
语 用 学 源 于 哲 学 和 逻 辑 学, 它 最 早 由 美 国 逻 辑 学 家 CharlesW Morris 在 1938 年写的 符号 理论 基础 中提 到 : 语用 学作为符号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 研究 符号与符号解 释者的关 系 , 研究 符号的有生命方面 , 即 所有心理、 生理和社会现象 。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而得 到国际学 术界的承认有三个标志 : 一是 1979 年 语用学杂 志 ( Journal of pragmatics) 创 刊 , 二 是 1983 年 第 一 本 语 用 学 教 科 书 ( S C Levinson: pragmatics) 问 世 , 三是 1986 年 国际 语 用学 会正 式成立。 语用学的发展分为三个 阶段 : 70 年 代是语 用学的 兴起阶 段 , 80 年代是它的定 型阶段 , 90 年代是这 个学科 的成熟、 丰满 期。 研究符号作用 下出现的
化 ( grammaticalization) 的 过 程 也 开 始 有 所 研 究 ( 如 沈 家 煊 , 1993a) 。对汉语语法中常 见的省略和 隐含现 象也有 人从语 用 的新 角度 加 以考 察 ( 见 程雨 民 , 1990; 范 开泰 , 1990; 施关 淦 , 1994; 徐纠纠 , 1993) , 对汉 语歧义 句的研 究也开 始把语 用因 素 造成的歧义 跟 句法、 语 义层 面 上 的 歧义 区 分 开 来 ( 王建 华 , 1987) , 对句子 话题 ( topic) 和 评述 ( comment) 的划 分也有 人 通过汉语会话 结构 中 邻接 对 ( adjacency pair) 和 语气 词的 分 析提出新看法 ( 沈家煊 , 1989) , 对 汉语中的 语用 否定 也有 较 全面的描写和讨论 ( 沈家煊 , 1993a; 徐盛恒 , 1994) 。 这方面的研究特点除 了以 汉语为 主要 研究对 象外 , 就 是 把语用学限制在一个规 定的范 围内 , 即主 要研 究语用 法和 语 法 ( 句法 ) 的关系。这样严 格地 限制语 用学 的研究 范围 , 可 以 把语用学跟社会语言学、 心理 语言 学和一 般的 功能主 义语 言 学区分开来 , 从而保 持住 ( 按另 一种观 点也许 是不 利于 ) 语 用 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的地位。结合汉语语法开 展的语用研 究 一方面拓宽了汉语语法 研究的 范围 , 从对 汉语 语法事 实的 描 写提高到对语法事实的 解释 , 语法化 的 研究 又把语 法的 共 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结合 起来 , 对汉 语语法 研究 的深入 有积 极 的意义 ; 另一方面 , 又可以从汉语的角度对主要 建立在西方 语 言基础上的语用学理论加以验证、 修正和补充。总 的来说 , 这 方面的研究开展的还很不够 , 亟需加强。 3 语用学理论的研究。这方面的 研究更加注重对一般语 言规律的探讨。这一类研 究在 国内也 比较 薄弱 , 基本 上是 对 西方现有的语用学理论加以评论、 修正和补充 , 大致集中在 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下属 的各条会话 准 则提出不同的看法 ( 如钱 冠连 , 1986, 1989) , 新 格赖斯 会话 含 意理论 出 现后也 有人 ( 徐 盛恒 , 1993, 1994 等 ) 对 这种 语用 推 导机制修正和补充 , 进而提 出自 己的 会话含 意理 论框架。 二 是对 礼 貌 原 则 的 探 讨 , 顾 曰 国 ( 1990 ) 结 合 汉 语 对 Brown&Levinson( 1987) 提出的 礼貌原则 和 面子 概念作出 重 要修正 , 很有影响。三是有关 言语行为 理论的讨 论 , 顾曰 国 ( 1993, 1994) 提出言语行为 不是说 话人单 方面的 行为 , 而是 与 大范围里加以考察 , 很有新意。另外 , 对国外讨 论颇多的语 用 学与语义学、 句法 学 的 分界 问 题 也 有人 作 过 评 述 ( 沈家 煊 , 1990) 。对这 个涉及语用学独立地位的 重要问 题 , 外 语界似 乎 不感兴趣 , 倒是 汉语 界 有很 热 烈 的讨 论 ( 见施 关 淦 , 1991; 范 晓、 胡裕树 , 1992; 寥秋忠 , 1994; 杨成 凯 , 1994) 。关于 预 定义 要的理论问题 , 国 内几乎没有什么深入的讨论 , 但 用 预设 的 概念来分析汉语语法不乏成功之作 ( 如马希文 , 1985) 。 三、 我国语用 学研究的成果 中国的语用学研究始于 80 年代初 , 80 年代后期有了大 的 发展 , 从 1989 年我国 首届 语用学 研讨 会 至今 , 先 后召 开过 五 次全国性研讨会和两次 会话含 意理论 研讨 会 , 成果越 来越 明 显 , 研究队伍在扩大。应该说 , 在起步晚、 资料匮乏 的情况下 , 我国的语用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应充分肯 定的。我国学 者
38
商丘 师范学 院学报
2001 年
观结构论 ( 1988 年 2 月 ) , 许国璋 1989 年摘 译了奥 斯汀的 论 言有所为 ( 语言学译丛 , 1989 年第 1 辑 ) , 对指示、 预设和会 话结构等问题也都有涉及。 在我国 语 用学 的 引 进 和研 究 中 值 得一 提 的 人 物有 两 何 广州外国语学院 的何自 然教 授和上 海外 国语 学院的
第 17 卷第 1 期 2001 年 2 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
Vol. 17 No. 1 Feb. 2001
语用学在中国
我国的语用学研Biblioteka Baidu 徐


( 湖南大学 西语系 , 湖南 长沙 410012) 要 : 起步于 80 年代初期的我国语用学研究, 在英汉对比研究 、 跨文化交际研究、 语境和语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