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教师带出“勤”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教师带出“勤”学生

一、急中生“懒”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六大改变之一,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备受课改教师的青睐。在授课实践过程中,我时时注意以研究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还上了一次专题研究性学习课。

在学习地理新教材《合作与发展》一章时,提到很多国际组织,我结合200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这一热点新闻,准备搞一次有关国际组织的学习——WTO与中国。为了能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看电视、编辑录像带、查书刊、剪报纸、上网搜索,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动员组内教师帮忙,就连爱人也不放过。害得大家都戏称我为“龙永图的秘书”。但由于个人时间、能力所限,直到要上课前一周还没理出个头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衣带渐宽人已悔,为‘课’消得人憔悴。”在此过程中,我多次想到取消这次研究性学习课,但一想到自己和大家的努力,我实在是不甘心!心烦意乱之际我突然想到:既然是全班几十个人的课,干嘛我一个人折腾,何不把准备工作都分给学生,这样岂不省时省力?于是决定搞一次全体大分工。

二、全体大分工

带着这个不是事先设计好的想法,我又回头仔细研究了一番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实简单地说,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既然学生对此很陌生,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即研究动机。所以课间我假装无意间走进学生的班级,与以往一样和学生闲谈:知道2001年网上评选中国百姓最关注的新闻是什么吗?在学生七嘴八舌的猜测之后,我公布答案:中国加入WTO。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纷纷举手提问有关WTO的问题。我立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看看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由课代表负责统计,放学时交给我。可是刚刚过了一节课,课代表就愁眉苦脸地来找我,原因是自己统计不过来。我一听又来了灵感,统计整理的过程也干脆都让学生来完成。至于如何分组我一概不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这一招果然奏效,一放学,课代表就兴冲冲地把统计结果送来了。最终统计的结果为九个方面:1.什么是WTO,它的功能是什么?2.大庆的老百姓对WTO的认识程度如何?3.中国是什么时候加入WTO的,当天的盛况如何?4.加入WTO对中国百姓意味着什么?5.中国加入WTO的历程?6.加入WTO对中国有何深远影响?7.加入WTO后,哪些人才将成为竞争的焦点?8.加入WTO后,中国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9.加入WTO,会对我们学生有什么影响?我以上述九个课题为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九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各组设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并随时向我汇报研究进展,三天后汇报研究结果。就这样我一身轻松地回到了办公室。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的办公室变得热闹起来。首先是班主任向我汇报:“X小组在闹市区进行调查,询问了一百多个人,还上了电视呢!”“X小组,收集了十几篇文章,在班级搞展示呢!以往一周一次的班报这下子好了,变成一天一次了!”有的家长对这类课题也特别感兴趣,干脆就和孩子一起搜集资料。还经常打电话与我沟通。最让我感到得意的是,一位搞宣传工作的家长的单位正好在开展有关WTO的学习活动,听孩子说我们正在开展这项活动,特意来学校“取经”。更有趣的是我的学生竟把他拒之门外,其理由特别有意思:交流可以,取经不行!逼着人家搞交换。一时间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但在此期间问题也不少,有的小组向我反映:在网上查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我便开玩笑似地说:“老师也没查到,所以才让你们帮忙嘛!某某组的信息很灵通,网址也很多,就看你们的本事了!”还有的小组由于电脑方面的知识较贫乏,不会上网、下载、存盘,于是我干脆在班级里挑了几个“冲浪高手”,让他们负责解决技术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却出在课代表身上,这小家伙家里没电脑,父母又不许他到网吧去,于是他就跑到父亲

单位去搞剪报,一天下来,几乎把各个科室的报纸破坏殆尽!当然收获颇丰,还包括父亲一顿痛打!害得我和班主任一起打电话解释,没想到因祸得福!孩子的父亲了解了事实后又从单位送来了一大摞报纸!而我则利用这“偷懒”“偷”来的时间和“偷”来的资料抓紧充电,学习有关WTO的知识。当然,对各小组的监督、检查、指导一刻不能放松。

一周后,我根据调查及各组长反映的情况又对各组提出了新要求:每组汇报时间不得超过四分钟,但形式不限。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

三、课上开花

到了汇报研究结果的那一天,学生们都异常兴奋。汇报开始了,我把学生们领到了大教室,先给学生一个较之平常更大的舞台,汇报顺序随机抽签决定,好戏上演了!有演讲式、小品表演式、资料展览式等,甚至有一个小组把本组社会调查的情况录了下来,在教室里展播,最精彩的是有两个小组在汇报完各自的研究成果后,自发就中国加入WTO的利弊问题进行辩论。一节课下来,就像一台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课后分析时我才发现学生们汇报的材料来源多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有的材料上的生僻字都用汉语拼音标注上了。还有的论文竟然前有摘要后有索引!这节汇报课是一学期来学生上得最认真的一节课。最让我吃惊的是,许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方面表现的特别出色。课后,我组织学生将各自的材料都交上来,复印了若干份,保证每组都有其他组的资料,互相学习,资源共享。

这节课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为成功的一节课,虽然个人在传统备课方面付出很少,但是学生收获却很多。

四、又给教师上了一课

如果说这一节课是一台好戏的话,后面的戏也许不精彩但绝对意味深长!毕竟研究性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所以接下来的几周里,我又像往常一样认真备课、上课。开始时,不断有学生汇报有关WTO 的继续研究成果。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我还作过一些鼓励,但时间一长,免不了有点烦。学生们似乎注意到了我的变化,于是就很少提问了,还有的干脆连我的问题也不回答了!我开始迷惑了,短短几周的时间,学生几乎判若两人,毕竟不是班主任,我对学生的了解其实很少。为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和班主任及班级干部进行了一次谈话,通过这次谈话,我很内疚,因为学生们对那节课的喜爱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天真地认为我会一直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至少还会有很多次,而我说实在的真的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教育究竟是为什么?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尤其是从事课改的教师,连快乐都不能充分地给孩子,连孩子的喜好都漠不关心,还有什么资格搞课改?于是我没有在课堂上反省、表态,而是将学生搜集的资料一一整理,并在后面附上统一的简短评语:“未来的政治家,老师向你学习,老师期待着你!”一一发回学生手里,以后的教学中,我又结合课堂实际搞了“寻找大庆文化”“认识沙尘暴”等研究性学习课。我不再有第一节研究性学习课那样的喜悦,但是我的学生却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进行着他们的研究,他们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视野也日渐地开阔……

五、案例反馈

当学生时,为了升学整天很努力地学习各科知识,常常觉得紧张得要命。而今做了老师,整天为了学生的学习又是备课、又是上课,同样不轻松,似乎“教育”这两个字沾不得,一粘就注定与累为伍。而今素质教育推广了,课改实验也搞得轰轰烈烈,学习探索了好常一段时间,忽然觉得“教”与“学”双方的苦与乐都只在一念之间——“收”与“放”的关系。上学时累是由于制度太死,成绩高于一切,说白了,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围绕成绩、分数而论。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可能不累。自己做老师后角色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