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 风筝
—— 鲁迅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情感目标: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情景导入 :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
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六、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人日记》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盖集续编》等。
《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七、检查预习 1、 读准下列字音
丫杈( ) 憔悴( ) 模样( ) 嫌恶( ) 可鄙( ) 什物( ) 惊惶( ) 瑟缩( ) 惩罚( ) 虐杀( )
宽恕( ) 苦心孤诣( )堕( ) 蜈蚣( ) 伶仃( ) 2.形近字组词
嫌( )_______ 怒( )________ 堕( )_______ 赚 ( )________ 恕( )________ 坠( )_______ 3.多音字辨析
2、 这篇散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一)范读1、2自然段,思考:
1、“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写“我”心情的“惊异和悲哀”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二)浏览三、四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2、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
3、“我”少年时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4、从小兄弟喜欢风筝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小孩?
(三)阅读5——11自然段思考: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3、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四)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
(五)归纳主旨
提示: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二、学习小结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的叙述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了一曲人情美得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三、布置作业: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写一写,与同学交流。
四、学(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