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害植被恢复重建主要模式和技术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灾害植被恢复重建主要模式和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2008-07-14 15:46:22
一、封育模式及技术要点
在地震灾区,封育模式适宜在岷江干旱河谷和盆周山地的大滑坡面上实施,主要针对坡度大于45度的地段。由于这些地段坡度较大,土壤较少、作业较为困难,人工植苗造林恢复成本较高,适宜于封山育林,让其自然恢复。
(一)岷江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封育模式
该区域一般在岷江河谷海拔2200米以下地区,由于地震灾害造成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植被稀少,加之该区域降雨量较少,宜采用封山育林措施恢复植被。
主要措施为:严格划定封山禁牧、禁止樵采的区域范围,由县级人民政府发布封山育林公告,确立封育范围、期限和封禁措施,禁止人畜入内对其造成破坏。对立地条件适宜的地段可采用当地的灌木白刺花、蔷薇、三棵针等种子进行点播和撒播。播种前应进行催芽处理,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在毛沟或较大沟道的中下部,可按照顶底相照的原则垂直布设修筑水土保持谷坊,谷坊高度一般在5米以下。
(二)盆周山地封育治理模式
盆周山区由于地震造成了许多大滑坡面和坡度大于45度的松散堆积体,这些地段不宜人工作业。同时该区域降雨量较大,植物种类繁多,通过封山育林可尽快使这些地段的植被得到恢复。
主要措施为:划定封山育林区,禁止人畜入内,加强巡护和宣传。
在滑坡体上可用马尾松、马桑、悬钩子、麻栎等树种的种子进行点播或撒播。播种时间一般在种子采收后或第二年春季进行。在稳定性较差的滑坡体下部应建设拦挡库坝以稳定滑坡体,在滑坡体的上方可修建排水沟,减少上部流水对滑坡体的冲刷,稳定滑坡体。
(三)高山峡谷区封育治理模式
高山峡谷区封育治理模式适宜在海拔2200米以上暗针林叶地段实施。主要为地震造成的大滑坡面和坡度大于45度的滑坡体。该区域由于山高坡陡,人烟稀少,宜进行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主要措施:划定封山育林区,禁止人畜进入,加强巡护和宣传。在滑坡体上可用桦木和云杉种子进行混播。播种时间一般为5月底或6月初。
二、人工植苗造林模式及技术要点
人工植苗造林模式适宜于在地震造成的滑坡体、崩塌体,落石损毁林地、泥石流滩地和堰塞湖的淹没地等地段上实施。这些地段土壤条件较好,滑坡体相对稳定,通过人工植苗造林措施可尽快恢复植被。
(一)高山峡谷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重建模式
高山峡谷和盆周山地海拔大于2200米以区域,滑坡体坡度小于35度的堆积体、泥石流滩、落石和崩塌造成的损毁林地应尽快通过人工造林措施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主要措施:树种选择,应以生长快、根系发达、深根性和根蘖性强、树冠浓密、耐干旱瘠薄,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乔木、灌木和草类为主,如川西云杉、粗枝云杉、岷江云杉、槭树、白桦、青杨、山杨、沙棘等。可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建设针、阔,乔、灌、草相结
合的林草植被。
造林技术,首先是对林地进行清理,清除林地上的落石和倒木;整地为穴状。针叶树种的苗龄一般为4年;阔叶树种为1-2年的苗木上山造林;造林密度为110株/亩,春季造林为主。在土层较薄的地段,栽苗后应选用苔藓、死地被物、木片和枯枝落叶等覆盖穴面。
幼林抚育:“以扶苗培土、砍除杂灌”为主,阳坡或半阳坡的林地进行穴状刀抚;阴坡和半阴坡林地沿等高线带状刀抚。冷云杉等慢性树种和硬阔叶树一般应连续抚育5-7年,每年抚育1-2次;落叶松等速生树种和软阔树种应连续抚育3-5年,每年1-2次。
配套措施:在滑坡体下部应采用建拦挡库坝工程措施以稳定滑坡体。
(二)高山峡谷常绿阔叶林带植被恢复重建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宜于海拔1800-2200米高山峡谷区和盆周山地,坡度小于35度的滑坡体、泥石流滩、落石和崩塌造成的损毁林地,通过人工造林可使这些地段的植被能得到尽快恢复。
主要措施:树种选择,主要以生长快,根系发达,枯落物丰富的树种为主,如桦木、槭树、漆树、木姜子、山杨等乔木树种,杜鹃类、山茱萸、沙棘等灌木树种。
造林技术,首先是清除林地上的落石和倒木,均采用穴状整地,用1年生营养袋苗造林,密度100-130株/亩,春季造林为主。此外,桦木、槭树、木姜子等树种也可采用点播、撒播等方式直播造林。
幼林抚育,抚育以培土、扶苗为主。直播造林形成的幼林,抚育3-5年;植苗造林形成的林分抚育3-5年。
配套措施:对稳定性较差的滑坡体,在下部应采用建拦挡库坝等工程措施,以稳定滑坡体。
(三)盆周山地乔灌混合型植被恢复重建模式
该模式适宜于盆周西部海拔1800米以下,坡度小于35度的滑坡体、泥石流、堰塞湖、落石和崩塌造成的损毁林地。
主要措施:在树种选择上,结合本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可选择杉木、柳杉、水杉、台湾桤木、鹅掌楸、木荷、香樟、楠木、银杏、巨桉、竹类等具有较好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用材树种;也可选择核桃、银杏、板栗、山桐子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树种;藤草本植物可选择葛根、油麻藤、黑麦草、拟高梁等。这些树种可根据各地实际采用块状、带状混交等方式,混交比例一般为1:1
或2:1。
清林和整地,整地前应先将落石和倒木清除。穴状或带状整地。
造林技术,选用Ⅰ、Ⅱ级苗木植苗造林,针叶树株行距为2×2.5米、阔叶树为3×3米,品字型配置。经济林树种的造林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50株左右。栽植时注意苗正根舒,适当深栽,分层覆土、压实。造林后用锄抚、刀抚相结合的方法,连续抚育3年,成林后进行封山育林。经济林要加强树体管理和水肥管理。
配套措施:在造林顺坡方向每隔50米挖一条截流沟,在冲沟内建谷坊,在滑坡体下部修建拦挡库坝。以防治水土流失。
(四)川中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
该模式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由于地震灾害引起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滩等造成的损毁林地。
主要措施:树种选择及配置,主要造林树种有柏木、台湾桤木、桤木、巨桉、竹类、马桑和麻栎等。经济林木树种有核桃、枣、油橄榄、青花椒、葛根等。一般按1行桤木、3行柏木的混交比例或1行栎类、3行柏木,株间三角型配置。苗木要求为一、二级苗木。
造林技术,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或鱼鳞坑,一般在夏、秋进行。马桑和栎类在秋季直播造林,桤木、柏木春秋季植苗造林,随起随栽,提倡使用ABT生根粉等药剂对苗木浸根处理。适当深栽、塌实,浇足定根水。
抚育管护,每年4-5月份抚育1次,连续抚育3年,主要是培土、雍根、正苗、清除藤蔓,并对缺窝进行补植。
配套措施:对坡度较大的松散堆积体应进行栏挡库坝建设,以稳定滑坡体。
(五)通道绿化植被恢复重建模式
地震造成公路、铁路两旁大量的滑坡、崩塌地段,严重影响交通通道两旁的景观,应尽快采用生物措施加工程措施恢复植被。
主要措施:树种选择及配置,在公路、铁路主干线两侧的滑坡和崩塌地段建设生态型护路林。以固土并美化、香化的常绿树种为主。乔灌草或乔草结合、主体配置。主要观花植物有杜鹃、百合、山茶、樱花、木兰、桃、李等;观叶树种有桦木、银杏、日本落叶松、枫香、茱萸、丁香、石楠、领春木以及槭树等。具体树种视立地条件而定,三角型配置。
造林技术,在整地前首先进行林地清理,清除落石和倒木,整地采用穴状整地,四季均可进行。乔木树种苗一般要求苗高≥2-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