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咳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
嗽
肖玉洁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辩证论治 转归预后
预防及护理
结语
1
概 述 咳嗽: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 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咳嗽:有痰有声
2
沿革 《素问·咳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咳
十咳
张景岳:外感、内伤咳嗽
实: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
虚: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11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1、外感:宣肺散邪
内伤:祛邪扶正 2、治肺、整体治疗
治上:肺(温宣、清肃) 治中:脾、肝(健脾、清肝) 治下:肾(补肾)
3、初期: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 后期: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
12
分证论治
风寒袭肺证 外感咳嗽 咳 风热犯肺证 风燥伤肺证 嗽 痰湿蕴肺证 内伤咳嗽 痰热郁肺证 肝火犯肺证
2、分析:风寒外束,肺热内郁 3、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4、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发冬春 5、病因:一是素体内有郁热,又复感外来风寒所致
《医学心悟》:‚其人素有郁热,而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 也。‛
二是本由外感风寒所致,但表寒未尽而肺热已起
15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宣
5
外感咳嗽
邪实 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
内伤咳嗽
邪实、正虚
6
病理:痰(寒热)
火(虚实)
痰郁而化火,火灼津为痰
病位:肺为主,肝、脾、肾
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扣不鸣,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而鸣
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7
诊
断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兼证 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啰音 血常规、胸片等检查
17
外感咳嗽
(二)风热犯肺 1、证候: 主症:咳嗽频剧,音哑咽痛,咳痰稠黄 兼次症:流黄涕,头痛,肢体酸楚,恶风,发热 舌脉: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分析: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3、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4、方药: 桑菊饮加减
18
外感咳嗽
(三)风燥伤肺(温燥) 1、证候: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 兼次症:唇鼻干燥,咳甚胸痛,口干,微寒,身热 舌脉: 舌红,苔薄干,脉浮数 2、分析: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3、治法: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4、方药: 桑杏汤加减 附:凉燥犯肺:干咳少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 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
也可转为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病程缠绵 燥 湿
1、阳气渐衰,病延及肾
“肺气虚寒”,虚性咳喘 2、痰湿寒化,停而为饮 “寒饮伏肺”,本虚标实
预防及护理
防寒保暖 饮食清淡,戒烟酒
鼓励排痰
体育锻炼
25
结
语
临床特征:咳嗽是肺系疾病的重要症状及病证,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 因: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 犯肺,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 失调,有肝火、痰湿、痰热、肺虚等区别。 病 机: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肺,与肝、脾、肾等脏器有关。 辨证及治则、治法:辨证当辨外感内伤。外感新病多属邪 实,治当祛邪利肺;内伤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 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 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治疗。
肺阴亏耗证
13
外感咳嗽
1、证候:
(一)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分析: 3、治法: 4、方药:
14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Biblioteka Baidu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寒包火证
1、证候: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黏稠,口渴,心烦,形寒
22
内伤咳嗽
(四)肺阴亏耗 主症:干咳,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声音渐嘶哑 1、证候: 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消瘦 舌脉: 舌红,苔少,脉细数
2、分析: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3、治法: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4、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23
转归预后
预 后 转 归
外感咳嗽:一般易治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寒
清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化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降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16
验案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色白而 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冷,口干渴, 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证属‚寒包火‛证,当用表里两解法。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芩15g, 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蜕6g,知母10g, 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8
鉴别诊断 肺痈
肺痨 喘证 肺胀
9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新病 突发 病程短 兼肺卫表证 邪实
内伤:宿病 常发 病程长 兼它脏病证 邪实正虚
10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实证: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湿、痰热、肝火 寒: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 热:恶风、咯痰、鼻涕黏稠而黄
19
内伤咳嗽
(一)痰湿蕴肺 1、证候: 主症:咳嗽痰多,痰白粘腻,晨间重,痰出咳缓 兼次症:胸闷,脘痞,纳差,腹胀,大便时溏 舌脉: 苔白腻,脉濡滑
2、分析: 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3、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4、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0
内伤咳嗽
(二)痰热郁肺 1、证候: 主症:咳嗽痰多,痰稠黄,或腥味,或血痰 兼次症: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身热口干 舌脉: 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景岳全书·咳嗽》: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 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3
范围
咳
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嗽 肺炎
4
病因病机
外邪袭肺 风 内邪干肺 肺脏虚弱 风 为 百 病 之 长
肺气、肺阴
寒
暑 湿 燥 火
痰湿蕴肺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肝火犯肺
木火刑金
肾脏亏虚
肾气、肾阳、肾阴
26
2、分析: 痰热壅阻,肺失清肃
3、治法: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4、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21
内伤咳嗽
(三)肝火犯肺 主症: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可随情绪波动 1、证候: 兼次症:烦热咽干,痰粘量少,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舌脉: 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分析: 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3、治法: 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4、方药: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嗽
肖玉洁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辩证论治 转归预后
预防及护理
结语
1
概 述 咳嗽: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 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咳嗽:有痰有声
2
沿革 《素问·咳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咳
十咳
张景岳:外感、内伤咳嗽
实: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
虚: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11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1、外感:宣肺散邪
内伤:祛邪扶正 2、治肺、整体治疗
治上:肺(温宣、清肃) 治中:脾、肝(健脾、清肝) 治下:肾(补肾)
3、初期: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 后期: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
12
分证论治
风寒袭肺证 外感咳嗽 咳 风热犯肺证 风燥伤肺证 嗽 痰湿蕴肺证 内伤咳嗽 痰热郁肺证 肝火犯肺证
2、分析:风寒外束,肺热内郁 3、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4、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发冬春 5、病因:一是素体内有郁热,又复感外来风寒所致
《医学心悟》:‚其人素有郁热,而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 也。‛
二是本由外感风寒所致,但表寒未尽而肺热已起
15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宣
5
外感咳嗽
邪实 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
内伤咳嗽
邪实、正虚
6
病理:痰(寒热)
火(虚实)
痰郁而化火,火灼津为痰
病位:肺为主,肝、脾、肾
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扣不鸣,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而鸣
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7
诊
断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兼证 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啰音 血常规、胸片等检查
17
外感咳嗽
(二)风热犯肺 1、证候: 主症:咳嗽频剧,音哑咽痛,咳痰稠黄 兼次症:流黄涕,头痛,肢体酸楚,恶风,发热 舌脉: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分析: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3、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4、方药: 桑菊饮加减
18
外感咳嗽
(三)风燥伤肺(温燥) 1、证候: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 兼次症:唇鼻干燥,咳甚胸痛,口干,微寒,身热 舌脉: 舌红,苔薄干,脉浮数 2、分析: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3、治法: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4、方药: 桑杏汤加减 附:凉燥犯肺:干咳少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 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
也可转为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病程缠绵 燥 湿
1、阳气渐衰,病延及肾
“肺气虚寒”,虚性咳喘 2、痰湿寒化,停而为饮 “寒饮伏肺”,本虚标实
预防及护理
防寒保暖 饮食清淡,戒烟酒
鼓励排痰
体育锻炼
25
结
语
临床特征:咳嗽是肺系疾病的重要症状及病证,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 因: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 犯肺,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 失调,有肝火、痰湿、痰热、肺虚等区别。 病 机: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肺,与肝、脾、肾等脏器有关。 辨证及治则、治法:辨证当辨外感内伤。外感新病多属邪 实,治当祛邪利肺;内伤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 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 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治疗。
肺阴亏耗证
13
外感咳嗽
1、证候:
(一)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分析: 3、治法: 4、方药:
14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Biblioteka Baidu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寒包火证
1、证候: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黏稠,口渴,心烦,形寒
22
内伤咳嗽
(四)肺阴亏耗 主症:干咳,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声音渐嘶哑 1、证候: 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消瘦 舌脉: 舌红,苔少,脉细数
2、分析: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3、治法: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4、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23
转归预后
预 后 转 归
外感咳嗽:一般易治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寒
清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化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降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16
验案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色白而 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冷,口干渴, 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证属‚寒包火‛证,当用表里两解法。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芩15g, 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蜕6g,知母10g, 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8
鉴别诊断 肺痈
肺痨 喘证 肺胀
9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新病 突发 病程短 兼肺卫表证 邪实
内伤:宿病 常发 病程长 兼它脏病证 邪实正虚
10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实证: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湿、痰热、肝火 寒: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 热:恶风、咯痰、鼻涕黏稠而黄
19
内伤咳嗽
(一)痰湿蕴肺 1、证候: 主症:咳嗽痰多,痰白粘腻,晨间重,痰出咳缓 兼次症:胸闷,脘痞,纳差,腹胀,大便时溏 舌脉: 苔白腻,脉濡滑
2、分析: 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3、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4、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0
内伤咳嗽
(二)痰热郁肺 1、证候: 主症:咳嗽痰多,痰稠黄,或腥味,或血痰 兼次症: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身热口干 舌脉: 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景岳全书·咳嗽》: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 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3
范围
咳
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嗽 肺炎
4
病因病机
外邪袭肺 风 内邪干肺 肺脏虚弱 风 为 百 病 之 长
肺气、肺阴
寒
暑 湿 燥 火
痰湿蕴肺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肝火犯肺
木火刑金
肾脏亏虚
肾气、肾阳、肾阴
26
2、分析: 痰热壅阻,肺失清肃
3、治法: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4、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21
内伤咳嗽
(三)肝火犯肺 主症: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可随情绪波动 1、证候: 兼次症:烦热咽干,痰粘量少,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舌脉: 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分析: 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3、治法: 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4、方药: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